自 2012 年至 2023 年期间,教育部、文化部及财政部联合颁布 《关于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的通知》,政策明确要求:“着力推进京 剧、昆曲等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承保护工作,强化戏曲通识教育体系建 设,倡导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机构通过组织剧场观摩、专业剧团进校 园等多元化形式,深化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审美认知与价值体悟。”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2022 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将京剧艺术正 式纳入国家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标志着京剧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制 度化实施。如何使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突破时空限制,以兼具趣味 性与有效性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代际传承,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 命题。本研究通过构建多元情境教学模式,系统化探索京剧教学的趣 味化实施路径,并以具体课程实践为依托,为传统戏曲进课堂提供了 一定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范式参考。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方式亟需探索更有效的中医干预方案。本研究以中医“肝主筋,肾主骨”理论为基础,分析肝肾不足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联,并筛选补肝肾、强筋骨的中药组方用于治疗。通过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内服)和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痛、下肢放射痛及直腿抬高试验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在腰痛缓解程度、下肢疼痛评分降低幅度及腰椎活动度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87.3%,高于对照组的68.5%。典型病例显示,部分患者治疗后肢体麻木消失,行走能力提升。同时观察到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药内服具有较高安全性。本研究验证了“肝主筋,肾主骨”理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指导意义,提示中药内服可通过调节肝肾功能、修复筋骨损伤实现疗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性高、效果稳定的治疗选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放在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位置。并且它以独特的方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以特有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明。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不但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还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非但不对立,反而相得益彰。因此,深入研究二者的关系并加以引导,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学什么、为何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肾功能失调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这一理论,选取15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脾肾调理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75例。脾肾调理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调理和饮食指导,以改善脾肾功能;常规治疗组仅接受标准降糖治疗和饮食指导。观察6个月和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发现,脾肾调理组在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表明基于“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理论的脾肾功能调理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态并减少并发症风险。
目的 概述用途探索产品品管圈(QCC)活动应用效果为了提高跌倒高 危病人的复评率。方法 2024 年 2 月我院康复科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取该院 2023 年 6 月-2024 年 6 月收治的 178 例跌倒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提高跌倒高 危患者复评率的相关因素,提出持续质量改进的相应对策。结果 品管圈活动启 动后,跌倒高危病人的复评率从改善前的 3.43%上升至改善后的 15%,达到原先 设定的目标值。结论 此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我院高危跌倒病人的复评率,提高了 各项评估,提高了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交流,使个人的临床护理能力得到提高, 跌倒伤害率得到降低,病人的安全得到保障,从而使病人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医 疗质量和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的食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安全性、舒适度和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4月-12月入住某三甲医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后吞咽功能为2~4级,经签字同意后进行摄食训练。采用方便取样法共选取180例,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三组,根据食物温度分别为低温组(食物温度15-25°)、 常温组(食物温度35-45℃)和高温组(食物温度45-55℃)三个级别,每组60人。观察三组患者单位时间内进食量、呛咳次数、进食舒适度、留置胃管天数、腹泻发生率、胃潴留以及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入院第7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温组和高温组患者胃管留置天数均小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时间进食量方面,低温组患者进食量逐渐小于常温组和高温组,且高温组进食量最先达到目标进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次数方面,常温组呛咳次数高于低温组和高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食舒适度方面常温组得分最高,低温组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在入院第7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低温组和高温组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优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发生率和胃潴留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食物温度进行精准分级后进行吞咽摄食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低温及高温食物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缩短留置胃管时间、减少呛咳次数方面均有明显优势,高温食物可增加患者摄食训练的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