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城市轨道交通矮塔斜拉桥受力性能研究 下载:78 浏览:498

郭敏 陈亮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9期

摘要:
矮塔斜拉桥是一种兼有斜拉桥和梁式桥结构受力特性的组合结构体系,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较少。以佛山市轨道交通三号线顺德水道矮塔斜拉桥为研究背景,对该桥的静力特性、稳定性、抗震性能、风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局部复杂受力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强度及刚度满足要求,也满足铁路行车安全及舒适性要求,可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研究成果和方法可为同类型轨道交通领域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34 浏览:230

陈亮 王佩 车航 何青青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60例直肠NET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肠镜下电灼术3例,行经肛根治术15例,行经肛局部切除术41例,另1例肝转移患者行姑息性直肠病灶切除术。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直肠NET的淋巴结转移受肿瘤G分级、T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影响(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OR=45.997,95%CI:4.032~526.128,P=0.001)。肿瘤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均与直肠NET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M分期是直肠NE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95,95%CI:1.482~3.528,P<0.001)。[结论 ]NET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T分期密切相关,预后受肿瘤的M分期影响。

大悬臂T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裂缝成因分析 下载:84 浏览:489

陈亮 郭敏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某新建轨道交通道岔区桥梁的T型桥墩墩帽开裂问题,通过建立上部结构全桥实体模型,得到T型桥墩墩顶的支座反力。采用3种方法探究裂缝产生的原因,即规范公式,积分法,非线性理论分析。计算结果均表明:桥墩顶部横向钢筋的钢筋应力过大,超过了钢筋应力容许值,这是导致产生可见裂缝的主要原因;基于桥墩空间弹性分析的计算结果超限时,应进行非线性分析。

一例猪伪狂犬病病原的鉴定 下载:12 浏览:388

黄宇翔 张军 王志强 邹跃 陈亮 吴宪 候美如 《当代畜牧兽医》 2020年9期

摘要:
试验从疑似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的仔猪脑、淋巴结、脾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vero细胞培养、PCR检测、动物试验结果,初步证明该分离株为猪伪狂犬病毒强毒株。该毒株的成功分离,为猪伪狂犬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浅谈浅山区生产建设活动对水土资源破坏的防治与管控 下载:75 浏览:423

陈亮1 陈鹏云2,全琴2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浅山区水土流失不仅危害农业,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浅山区水土流失成因,并以潭柘寺镇定向安置房项目为例,从防洪安全设计、水土保持设施竖向设计、土石方平衡设计、雨水控制与利用措施设计、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等角度阐述浅山区生产建设活动对水土资源破坏的防治与管控,以期更好地缓解浅山区水土流失现象,提升生态环境。

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异步施工法研究 下载:46 浏览:532

刘丹1 陈亮1 吴文清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异步施工法也称自承重悬臂浇筑法,是基于变截面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这种桥型结构自身的特点,形成的一种新型施工方法。将箱型结构的顶板、底板、波形钢腹板划分为3个独立施工面同时施工,优势是节省工期、安全高效。

LF炉外精炼工艺研究与优化 下载:64 浏览:479

卢彬1 郑瑾2 陈亮2 席晓利2 徐伟1 《冶金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针对唐钢一钢轧厂150 t LF炉外精炼冶炼工艺进行系统性研究并进行优化,通过优化LF炉外精炼脱氧工艺、推行LF炉快速冶炼工艺、提升LF终点成分控制能力、改进创新钙处理工艺等一系列改进关键工艺技术措施的实施与集成,唐钢一钢轧厂LF炉外精炼工艺得到全面优化与改进,最大程度的发掘了LF炉外精炼的潜力,提高了钢水质量,为以后生产高品质钢打下扎实的基础。

LF炉外精炼自动化冶炼研究与应用 下载:76 浏览:502

卢彬1 陈亮2 李艳龙1 徐伟1 《冶金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针对唐钢一钢轧厂150 t LF炉外精炼自动化冶炼可行性展开研究,对LF炉外精炼炉冶炼过程中温度、成分、钢渣等变化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优化二级冶炼模型,结合LF炉外精炼炉实际冶炼过程步骤,制定出完整的LF炉外精炼自动化冶炼程序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应用,实现LF炉外精炼温度、成分自动化冶炼。

基于SiC的裂变靶室中子灵敏度标定技术 下载:47 浏览:459

陈亮 刘金良 刘林月 张显鹏 张忠兵 欧阳晓平 阮金 陆金鹏 何世熠 《物理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为实现对基于SiC探测器的裂变靶室极低中子灵敏度的准确标定,提出了利用不同的中子源分别测量中子探测效率与裂变碎片的等效平均沉积能量,再将实验结果合成得到中子灵敏度的标定方法。利用该方法,获得了SiC探测器与不同厚度235 U或238 U裂变靶组成的探测系统对14.9 MeV中子的响应灵敏度,灵敏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7.5%(k=1),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与传统带屏蔽体的标定方法相比,该方法测得的中子灵敏度可标定下限拓展了1个量级以上,同时,散射本底的影响可以通过挡影锥的方法准确扣除,显著提高了标定结果的精度。

基于Dubbo框架和微信生态构建O2O新零售支撑体系 下载:55 浏览:437

崔益彪 上官声标 曹骢腾 金诗淳 陈亮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江苏联通O2O新零售支撑体系的核心是基于自主研发的移动展业平台。文章从业务模型、功能架构设计及系统整体架构技术栈三个维度,全面介绍基于Dubbo分布式服务框架和微信生态环境下展业平台的构建。新零售支撑体系不仅满足公司销售互联网化转型的需要,还有效提升了运营商的核心价值。

基于物联网CSRmesh协议的智能灯泡Codova插件及其应用开发 下载:68 浏览:434

陈亮1 叶焱1 刘太君1 杨东旭2 何云1 《数据与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Cordova作为移动混合开发的一种重要技术,为移动开发者使用web技术进行跨平台移动开发的方案,大大提高移动应用开发的效率提供了一种手段。而CSRmesh作为蓝牙组网的新协议,在保持了蓝牙的高速、低功耗等优良特性同时,兼具大规模组网、加密验证,低带宽占用等优势,几乎将智能家居领域的痛点全部解决,因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使用CSR Mesh协议标准的模块,在Cordova平台上开发设计出一套可用于Android端的csrmesh插件,并综合使用Hybrid混合开发技术与JQuery Mobile、JColor插件等WEB开发技术,开发出一款用于智能灯光控制APP。经测试,与传统的移动应用相比,无论是响应速度还是占用内存,均不相上下;借助于WEB开发技术,大大提高了移动端开发的效率与表现力,方便了对CSRmesh模块的控制与使用。

面向BLE物联网应用的混合模式APP设计与实现 下载:46 浏览:276

何云1 刘太君1 陈亮1 叶焱1 杨东旭2 《数据与科学》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蓝牙低功耗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的需求和物联网应用在移动终端APP开发中的平台兼容性问题,本文根据Cordova开发机制实现了针对Mesh组网的蓝牙插件的原生功能扩展及Java Script接口封装,并通过HTML5等Web技术进行了跨平台开发技术的研究。以智能LED指示灯为应用场景,在混合开发模式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蓝牙通信的Hybrid APP,最终该APP可以在i OS和Android两种主流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上稳定运行。该混合模式APP应用场景广泛,不仅达到了功能性要求,还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对于面向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高中生物学“酸奶的制作”实验教学探究 下载:83 浏览:490

陈亮 温馨 《生物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根据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以酸奶的发酵为例,试图找到一整套适合班级教学的实验实施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市售5菌型乳酸菌粉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适宜培养温度为40℃左右,时间为8 h左右,每1 000 mL市售无菌纯牛奶添加乳酸菌粉量以5 g左右为最佳,并给出适合班级开展实验教学的具体建议方案。

上海市土地利用资料优化方案对WRF模式模拟高温过程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336

胡婧婷1 陈亮2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在WRF模拟中,默认的土地利用数据与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差异较大,因此会影响模式的模拟效果。为此,许多学者提出了更新城市土地利用数据的方案。最简单的方法是仅就城市建成区面积进行修正。但因城市地表具有非均匀性,进而又提出了将建成区进一步精细化分类。然而,在研究土地利用资料对WRF模式影响的文献中,绝大多数研究仅是就某种资料更新前后的模拟效果进行比较,并未将城市面积改变、城市非均匀性这两个因子进行区分。本文综合考虑了面积修正与精细化分类这两个因子,根据面积修正方案和两种精细化方案生成了3种土地利用的优化数据,并结合默认土地数据共设置了4个算例对上海市2018年8月和2019年8月两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1)对WRF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优化后,改善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模拟效果。2)城市建成区面积是影响温度最关键的因子,面积修正使温度的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0.86℃,在此基础上的精细化分类使平均RMSE最多降低了0.04℃。3)城市的精细化分类是影响风速和相对湿度的主要因子,面积修正使风速的平均RMSE仅降低0.04 m/s,而精细化分类可使其RMSE再进一步降低最多0.19 m/s;面积修正使相对湿度的平均RMSE仅降低0.23%,而精细化分类可使其RMSE再进一步降低最多2.25%。4)总体说来,精细化分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城市的非均匀性,因此对于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模拟结果的改善程度更大,且分类越细致,效果越好。

便携式无线工频电场传感器网络 下载:12 浏览:415

陈亮1王文瑞2 鲁方林2 袁晓冬1 沈海平3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工频电场传感器网络在配电网状态感知中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无线工频电场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无线工频电场测量系统的制作,使用该测量系统在变电站中进行了测量试验并与标准电磁场检测设备进行了对比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电场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其测量结果与标准的电场检测设备具有较大的相关度,能够准确测量配电网中的工频电场,同时具有低功耗和组网的特点,能够实现一定区域内的长时间、无间断监测,为配电网的状态监测、系统维护和升级提供便利,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下载:72 浏览:406

陈亮伟1 邵必林2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为预防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构件质量不达标而造成的风险,利用BIM对不符合标准的预制构件进行监测预警,实现施工前的质量风险监控。首先对BIM模型中的构件的检测属性及其相关检验标准进行定量化处理,建立安全规则的数据库;其次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对构件制作过程中外观等参数进行识别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处理成与安全规则数据库具有相同存储结构的类型;最后将二者通过条形码信息建立索引并利用二分法遍历,实现检测属性的快速对比分析,将不符合安全规则的构件通过ID编号在BIM模型中通过高亮显示进行预警。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监控场景下行人属性识别 下载:77 浏览:497

胡诚1,2 陈亮1,2 张勋1,2 孙韶媛1,2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8年3期

摘要:
在真实监控场景下的视觉行人属性,如性别、衣着类型,对行人检索和行人重识别非常重要。传统的行人属性识别算法,采取人工提取特征,而且忽视行人属性特征之间的关联。受到卷积神经网络在传统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出色表现的启发,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人属性识别方法在监控场景下识别行人属性。卷积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自动提取行人特征。重新定义的损失函数,可以同时考虑所有行人属性特征之间的联系。相比于传统方法,该算法实施简单且识别精度更高。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下载:73 浏览:456

陈亮 郝洪涛 倪凡凡 严冬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为了减少汽车双离合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简称:DCT)的开发成本和时间,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DCT系统模型及整车模型,进行仿真试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以d-SPACE实时系统为平台,进行快速控制原型(RCP)验证试验.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81 浏览:504

​陈亮 刘梅 陈洁 吴岩峰 吴晋 刘庆萍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161例AIS患者(AIS组)及110例其他患者(对照组)起病第1、3、10 d的血清VE-cad水平。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缺损亚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各时间点血清VE-cad的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轻度缺损亚组比较,中度和重度缺损亚组各时间点血清VE-cad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与中度缺损组比较,重度缺损组血清VE-cad水平显著增高(P<0.05)。AIS患者发病第1 d、第3 d、第10 d的血清VE-cad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4,r=0.809,r=0.717;均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损亚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第3 d及第10 d VE-cad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 d(P<0.05)。结论 VE-cad参与了AIS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是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预后的一个重要血清标志物之一。

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下载:98 浏览:546

高宇海 周育苗 陈亮 郑超波 龚杰 陈林辉 吴炯 万曙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策略、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浙江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42例患者共计48个颅内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3mm),其中破裂动脉瘤患者16例,多发动脉瘤18例(42.85%),不规则动脉瘤18例(42.85%)。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3例(0.71%)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无患者死亡,所有患者3~12个月的平均mRS为0.142,无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较文献报道本文的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降低、技术成功率及动脉瘤治愈率提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