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限定人群高度近视脉络膜厚度分布的研究 下载:56 浏览:400

周凌霄1 魏文斌2 邵蕾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人群脉络膜厚度的分布情况。方法资料来自北京眼病研究2011,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方法。等效球镜度≤-6. 00 D并满足测量要求的78例(103只眼)纳入高度近视组,对照组随机抽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227例(227只眼)正常眼。使用谱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术(EDI SD-OCT)对黄斑区进行扫描,专用软件测量脉络膜厚度。结果两组均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最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63. 0±92. 9)μm高度近视组(110. 6±85. 2)μm,对照组最小值出现在中心凹鼻侧略偏下方,平均厚度为(182. 2±89. 7)μm,高度近视组最小值出现在鼻下方,平均(60. 0±62. 7)μm。结论在高度近视人群中,脉络膜平均厚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脉络膜的血管状态及血流灌注变化可能对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有密切的影响。

联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下载:53 浏览:402

王立春1 王红星1 唐炘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23G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内镜下房角分离、前后房沟通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恶性青光眼24例(30只眼)(有晶状体眼),均曾行小梁切除手术,且药物及激光治疗无效。所有患者接受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房成形、内镜下房角分离、前玻璃体切除、前后房沟通术。联合手术治疗后,对术眼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及各项指标进行观察随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 17±0. 16;平均眼压(26. 04±8. 09) mm Hg;平均前房深度(1. 02±0. 45) mm,平均眼轴(21. 35±0. 75) mm。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眼压平稳,前房稳定。末次随访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到0. 30±0. 15,平均眼压下降至(13. 70±4. 19) mm Hg,平均前房深度加深至(2. 58±0. 27) mm,与术前对比,P <0. 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内镜下房角分离、前后房沟通术治疗恶性青光眼有效,观察期内复发率低,联合手术减少了多次手术风险并减轻了患者精神及经济压力。

膝关节损伤疾病的康复治疗效果 下载:107 浏览:1168

武广艳1 于歌2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在膝关节损伤疾病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医院骨科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疾病患者78例,均为半月板损伤病例,将患者按照计算机1:1方式分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康复治疗,分析膝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后Lysholm评分无差异,干预后,Lysholm评分均降低(P<0.01),研究组Lysholm评分低于参照组(P<0.01),差异显著;两组干预前后HSS评分无差异,干预后,HSS评分均提升(P<0.01),研究组Lysholm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差异。结论:膝关节损伤疾病术后配合康复治疗,可为疾病预后增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用心陪伴干预对治疗期乳腺癌患者配偶自我效能的影响 下载:8 浏览:436

梁嘉贵1 王朕玉1 刘均娥1 李慧2 2020年12期

摘要:
探讨用心陪伴干预对治疗期乳腺癌患者配偶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4月—5月北京市某医科大学4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的32名女性乳腺癌患者配偶为研究对象,实施用心陪伴干预,包括勇于担当(多干活)、相伴左右(多陪伴)和心灵沟通(多谈心)。采取个体化面对面干预,时长45 min,并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2周采用癌症自我效能量表-配偶版、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干预前,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癌症自我效能得分为(144.25±30.76)分、焦虑得分为(34.14±6.94)分;干预后2周,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癌症自我效能得分为(163.91±26.74)分、焦虑得分为(29.26±4.56)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940,P<0.001;t=4.248, P<0.001)。结论用心陪伴干预能提高配偶照顾乳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并降低其焦虑水平。

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探视模式的研究进展 下载:12 浏览:418

韩遵海 刘雪娇 何茵 田梓蓉 2019年5期

摘要:
介绍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探视模式的发展,综述探视模式的要求和感染控制措施,并从满足患者家属探视需求、促进医患信息共享、指导家属参与多学科查房及患者护理等方面阐述了探视模式的实施方法,旨在为国内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探视模式的开展提供参考。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症状管理的研究进展 下载:892 浏览:1106

马学梅 封叶 《肿瘤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人类在20世纪中期发现了有一种药物能够用于癌症的治疗,那就是氮芥。自此以后癌症的治疗全新的道路开始打开。自进入21世纪以后,化疗更是成功的救治了不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成为了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对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体的正常组织产生一定损害。在化疗间歇期,患者除了要忍受恶性肿瘤带来的身体疼痛还要忍受化疗的不良症状。如何帮助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关心的话题。对肿瘤患者进行症状管理是比较有效的途径,本文针对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症状管理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研究探讨。

延续护理管理在儿童肿瘤PICC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下载:207 浏览:2042

张立群 李静(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研究延续护理管理在儿童肿瘤PICC家庭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治疗儿童肿瘤接受PICC置管的病童4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长导管维护知信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长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管理方式运用在儿童肿瘤PICC置管中可提升家长导管维护知信行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建议运用。

PSMA显像在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 下载:291 浏览:2271

郑宇淼 罗莎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前列腺癌发病率位于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前列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进行准确识别、活检、分析有助于前列腺癌个体化治疗。PSMA抗原是一种跨膜酶,在大多数前列腺癌中明显升高。PSMA表达水平随着肿瘤去分化的增加。本文从PSMA在前列腺癌的分期、生化复发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