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创新实践
李松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松艳,.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创新实践[J]. 教育实践与创新,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5.
摘要:
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有利于实现学科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通过建立”地理+”立体认知和“地理-”思维模式,以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双减”背景下高效学习目标的有机整合,助力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精选“跨学科”学习内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学科与家校协作机制,以破解“跨学科”学习难题等。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路径
DOI:10.12721/ccn.2024.157085
基金资助: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颁布意味着初中地理教育拉开了深化课程改革的新序幕,这是在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背景下的新要求、新挑战。与2001年实验稿、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相比,“地理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发生了质的改革,出现了许多崭新的要求。在强化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课程内容结构优化是改革的重点内容,其中首次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可谓是最大亮点,它要求用跨学科的思维与方法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作为课程改革的新任务,并受现有知识观与教学逻辑的束缚,跨学科主题学习将成为广大地理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训教结合,走进跨学科主题学习

教学理念的内化需要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在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各位教师根据教师培训所学进行教学设计,并从中选出较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由设计者进行现场教学和教学研讨,开展“听课一说课一评课一反思”活动。“听课一说课一评课一反思”活动是教师走进跨学科、走进跨学科教学的快速入门途径之一。教师通过上课、听课、说课、评课和反思,可以内化培训内容,更新教学理念、重构教学理念,重塑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学习、实践、反思引导教师把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习过程和实践探索同步并行,且相互渗透,使培训活动具有实效性,带领教师走进跨学科,实践跨学科教学。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现行的分科教学忽视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得原本立体、连贯的科学知识变成一个个知识片段,学生对鲜活的生活图景缺乏立体的认知,较难实现全面发展。按照多元智能理论,自然、社会、人文科学中若干专业,没有一类(个)专业能够独立地完成促进人类心智成长的任务。实际上,人们早已认识到不同专业领域应是互相渗透和融合的,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耦合是创新的源泉,运用多种学科观念与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跨学科学习,将有助于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观的体现,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良好载体。跨学科主题学习超越学科界限,结合个人、社会和学科的需要而生成有意义的研究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将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真实世界建立起内在联系,在学科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因此在拓宽学生知识面以及培养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当下部分学校在地理教学中融合STEM课程,就是很好的尝试,它将分科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产品”制作中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跨学科单元作业需要从“基于知识技能的习得”转向“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

跨学科单元作业需要整合知识,也就是将繁杂的知识根据素养目标进行筛选,而不是知识点的全覆盖。强调作业过程是基于问题情境的探索、认知结构的构建,也就是把各学科的学科知识结构通过问题解决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跨学科单元作业设计时尽可能将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路径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充分利用结构化的学科知识支持学生的探索,让知识具有实用性的同时,聚焦思维、价值观的养成。

四、突出学科优势,达成实践育人目标

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的优势所在。地理学综合性特点体现在其研究对象是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区域性特点体现在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在不同空间尺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规律。综合性和区域性两个特点,都有利于实现跨学科融合。例如,中国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为帮助学生饱览北国的壮丽风光和南方的秀美景色,可设计”我是小导游"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突出地理学科优势,实现地理与语文、历史、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融合。小组合作搜集有关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资源和相关旅游资讯,融合信息技术;设计暑期出游方案,撰写导游词,融合语文学科;介绍沿途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饮食习俗等,融合历史学科;感受地域差异和地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旅游的兴趣,懂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提高文明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融合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内容。通过“我是小导游”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用地理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用地理思维分析思考现实生活,用地理语言表达现实生活。将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旅游实践体会和导游词创作三者合一,在应用中创新、在创新中继在继承中延续、在延续中实践,达成实践育人目标。

五、建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资源库

一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微课程和评价资源。在项目研究和前期区域推进的基础上,跨学科项目组成员和区学科骨干教师,在再次培训的前提下,对前期开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和微课程进行修改、完善,形成系列微课程。开展跨学科评价(试题)的设计,经过研讨、完善,形成作业集。二是收集教师日常优秀教学课例。教研员在教学随访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比较优秀的跨学科教学课例,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收集整理,纳入跨学科教学资源库。三是整理跨学科活动时的相关资源

和材料。例如,教学公开课、主题研讨、评比评选等活动所提供的材料,这些资源具有较高的质量,可纳入资源库。四是通过区间交集相关资源。利用市、区教研员的横向联系,参与市、区的联合教研,交流和收集相关资源。

核心素养所指向的学习观不是模仿、不是被动的知识习得,而是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成长。跨学科主题学习为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另辟蹊径,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大的舞台,是课程改革在教学方法层面的突破。

综上所述,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地理课程与多学科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路径。建立“地理+”立体认知和“地理-”思维模式,在跨学科资源选择、跨学科方法探究和跨学科协作机制等方面用心、用情、用智,是新时代中学地理教师核心素养、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学科为全社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作出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 孟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何为与可为[J].基础教育课程,2022(11):4-9.

[2]钱学森.发展地理科学的建议(在第二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大自然探索,1987(1):1-5.

[3]阎晓童.中学地理跨学科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4]朱雪梅,王敏萱.跨学科主题学习: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地理教育,2022(7):3-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