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杂志
预防医学杂志
《预防医学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预防医学领域内最新研究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预防医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21X (Online)
ISSN: 3008-010X (Print)

《预防医学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管理与防控措施 下载:103 浏览:1037
  • 尤莲莲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 摘要: 本研究针对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管理与防控,以全面分析现有方法和措施的有效性与局限性为主旨。对院内感染的定义和危害进行了概述,接着系统评估了目前各种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探讨了存在的挑战与问题。通过对多个医疗机构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创新性突出的院内感染防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策略对于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综合性、可操作性强的院内感染管理与防控方案,为改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医联体下医防协同慢病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的价值 下载:101 浏览:1036
  • 林存英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HTN)患者采取医联体模式+慢病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社区HTN患者2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医联体模式+医防协同慢病管理)和对照组(普通管理)各142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波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联体下医防协同慢病管理模式联合干预社区HTN患者可有效控制血压波动,提升自管能力,价值较高。

  • 指导复用器械合理预处理提高器械清洗质量的探讨 下载:99 浏览:1034
  • 孙杨斌 赵华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 摘要: 近几年,随着侵入性操作的逐渐增多,部分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具有重复性,这就需要各医疗机构必须注重加强对复用器械的消毒、灭菌操作,以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出现器械相关管理上的疏漏,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清洁医疗器械设备属于医院内部消毒供应室工作必要且重要的环节,其工作品质和精细化管理程度决定着设备的卫生质量,消毒质量的优劣将对外科手术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必须探索一种更加高效的清洗方式,以改善消毒供应室内设备的清洁质量。

  • 妇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防控中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应用 下载:97 浏览:1029
  • 郭青 雷苗 朱佳玉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防控中,对妇科住院患者开展无缝隙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限定为2020年5月到2021年12月,研究对象限定为医院妇科住院患者,共计收录154例,基于院感防控措施的实施,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77例)、干预组(无缝隙护理、77例),分析院感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数据对比。结果: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服务质量较之对照组同项评分数据差异显著(P<0.05)。讨论:妇科患者住院期间,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更好的优化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 公共卫生管理视角下医院感染防控探讨 下载:95 浏览:1033
  • 刘方方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 摘要: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不仅涉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也会对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与社会安全产生深远影响。医院感染管理不当可能增加传染性疾病播散风险,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切实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才能促进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往积极向好的趋势发展。以公共卫生理论为基础,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也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长远的积极意义

  • 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成功拔管的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下载:93 浏览:1028
  • 周土娣 江婉琪 陈翠玲 刘剑秀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 摘要: 脑损伤后的气管切开拔管是患者康复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而预测患者成功拔管的因素对于康复护理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以文献回顾的方式进行,涵盖了与脑损伤后拔管成功相关的各种预测因素。吞咽功能、意识水平和呼吸功能被证实是重要的预测指标。然而,标准化评估工具的匮缺和研究间的差异仍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建立统一的评估体系,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准确的脑损伤患者拔管成功预测依据。

  • 儿科重症患儿气管插管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下载:91 浏览:1030
  • 张明月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患儿气管插管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经气管插管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30例)和非并发症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气管插管相关的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气管插管天数、气囊压力、导管内径、导管类型、导管更换频率、导管清洁方式、呼吸机模式、呼吸机参数、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岁、气囊压力≥25cmH2O、导管内径≥4mm、导管类型为带气囊导管、导管更换频率≤1次/周、导管清洁方式为干法清洁、呼吸机模式为控制模式、血清白细胞计数≥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和C反应蛋白水平≥100mg/L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预防措施包括个体化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尺寸,定期监测和调整气囊压力,规范更换和清洁导管,合理选择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及时处理感染和炎症等。结论:儿科重症患儿气管插管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6
访问量 190632
下载量 60985
总被引次数 962
影响因子 1.068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