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应用在颈椎病术后康复治疗患者中对其颈椎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法对2021年6月-2022年10月期间至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0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50例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50例接受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记录评价组间颈椎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经不同康复护理方案干预,观察组颈椎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接受干预后,观察组颈痛发生次数为每周(1.52±0.27)次明显低于本组接受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接受干预后,其疼痛评分为(2.01±0.19)分,与对照组形成明显数据差异(p<0.05)。讨论: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应用在颈椎病术后康复治疗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及生命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摘要: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接受药物泵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心内科接受药物泵入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模式前后的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和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评分数据低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结果相比,研究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有利于改善心内科患者从心理上接受药物泵入治疗的护理模式是人文关怀模式,该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品质,促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自2021年1月开始研究,截止2022年12月纳入胃炎患者为对象,筛选其中60例进行前瞻性分析。计算机法随机分组,设置为30例的对照组、30例的干预组,前组实施基础性护理,后组实施护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自护能力,统计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结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胃炎患者身心状态,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自我能力、治疗依从性,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
摘要: 目的:探究在产妇分娩镇痛的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生产的100例产妇,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记录所产生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值<0.05,镇痛效果也显著优于参照组,p值<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更短,p值<0.05;而产妇在分娩过后的心理状况对比分析来看,观察组情绪恢复也显著优于参照组,p值<0.05。结论:在产妇分娩镇痛过程当中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调查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现状和实际需求,讨论实行综合护理后的具体效用。方法:研究在血液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出现缺铁性贫血,具体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00例,后续比对中依据抛币法,将所有研究人员划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依次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以对照组和研究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各组患者过程中的整体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变化进行评估,记录护理后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在过程中各项生活指数的恢复趋向及质量评估中的综合成效,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血红蛋白、外周血红细胞的提升作用及指标内总体水平的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护理措施的选择倾向性及综合成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通过适当干预调节了相关指标水平,患者的贫血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对于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有一定作用。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血液科行相关治疗的60例AA患者进行研究,并在后续研究进程中借助抽签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分析组(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血常规指标与并发症患病情况。结果:分析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与血常规指标显著高于对比组,而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则明显更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案的有效制定及推行,可显著提高AA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改善其血液指标上效果出众,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摘要: 目的:对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中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70例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分成两组,各组35例,比较各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消化道肿瘤患者靶向治疗中可提升干预的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摘要: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及对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3例)和观察组(优质护理,43例),观察两组心理状态、疼痛情况、肿胀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SAS)与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3d及7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生命活力以及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疼痛及肿胀,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