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以妇产科进行足底采血的128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n=64)。其中,对照组进行抚触护理干预,研究组进行非营养吸吮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吸吮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其疼痛缓解效果显著,并且家属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对非营养吸吮护理干预的运用表示认可。
摘要: 探讨早产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与疾病危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847例,均行甲状腺激素检测,将诊断为低T3综合征者纳入研究,并按胎龄分为28~32周组、32+1~34周组、34+1~36周组,不同胎龄组间再根据其病情危重程度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观察847例早产儿低T3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胎龄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各胎龄组中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847例早产儿发生低T3综合征82例(9.68%)。不同胎龄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胎龄组中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血清T3、T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摘要: 观察重症监护护理应用在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2例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重症监护护理模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31例:常规护理+重症监护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呼吸衰竭患儿重症监护护理可提升患儿治疗安全性。
摘要: 评价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应用中医预防保健结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收治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96例纳入实验,随机均分成两组。对比组患者行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实验组在对比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预防保健进行联合干预,比较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液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中医预防保健结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
摘要: 分析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列入2017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护理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46例,通过入院先后区分法将其分为比对护理组(23例)、临床护理组(23例)两组。比对护理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临床护理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时间参数。结果:接受护理前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护理后均较接受护理前PaO2提升,PaCO2下降,且临床护理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显著优于比对护理组;临床护理组患儿的时间参数均显著短于比对护理组,数据具备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护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促进动脉血气指标的恢复,缩短整体治疗时间,推荐采用。
摘要: 讨论优质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接诊收治的4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2组,组别名称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各24例,常规组为患儿应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则给予患儿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提升患儿护理满意度,改善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明显,应用价值极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 研究家庭护理在小儿感冒咳嗽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8例我院2016年5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小儿感冒伴咳嗽患儿,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家庭护理在小儿感冒咳嗽的临床护理中取得满意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摘要: 近些年来,许多儿童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所以呼吸系统的问题逐渐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研究人员对呼吸系统病的病因及治疗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且呼吸系统疾病有多种临床症状,其中,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
摘要: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阴道B族链球菌感染青霉素钠治疗对降凝血功能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6月-2020年5月时段内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阴道B族链球菌感染患者共300例,以抽签法纳入对照组(150例)和实验组(150例)。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实验组采取青霉素钠治疗,比较患者血浆凝血指标、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血浆凝血指标较差于实验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5.33%,对照组为16.67%,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晚期孕妇阴道B族链球菌感染患者,青霉素钠静脉滴注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机体凝血指标,还可预防或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可推广。
摘要: 对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与可行性进行全面地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检的0~3岁婴幼儿200例,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的儿童保健属于常规服务,观察组则开展早期皂盒发展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比较2组婴幼儿的身体指标。结果:经过比较可以明确看出对照组身体各项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早期综合发展会对儿童保健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儿童健康服务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使婴幼儿体格与智力可以保持同步发展。
摘要: 分析儿科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特点并研究治疗措施,为临床后续治疗提升依据。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进行研究,研究时段为2019年4 月至2020年3月,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接收的62例肺炎型哮喘患儿。借助查阅资料并整合患儿临床资料方式,对肺炎型哮喘临床特点开展分析,进一步综合其治疗措施和效果。结果:肺炎型哮喘患儿以持续性咳嗽、气促等症状为临床表现,其中喘息者占比较大,其次为低热者;经对症治疗后均有效。结论:肺炎型哮喘属于儿科特殊哮喘类型,而抗生素长期治疗效果欠佳,因此需与患儿具体病情充分结合后实施适量的激素药物吸入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康复。
摘要: 深入分析妇产科优质护理对产妇和新生儿预后的护理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4月份-2020年4月份妇产科接收的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24例。将所选产妇分成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影响。结果:研究组产妇在产后出血、产后抑郁、产后失眠方面数据低于对照组,产后泌乳方面数据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在肺炎、湿疹、感染方面数据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优质护理对产妇及新生儿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