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相关的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中医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400

《中医研究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名老中医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组方用药规律 下载:220 浏览:2169
  • 徐金萍 曾莉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 摘要:
    目的 名老中医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组方及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资料库,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遴选出名老中医运用中药方剂口服治疗绝经综合征的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核心药物组合借助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法提取+无监督熵层次聚类预测。结果 通过检索和遴选,最终录入401首处方,共包含333味中药,总计使用频次5044次。其中,白芍、当归、茯苓、酸枣仁、柴胡、生地黄、甘草、山茱萸、知母、浮小麦排名前10,分别归属于调经药、补血药、补气药、安神药、清热药及收涩药等。统理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而知,寒性药频次最高,其次是温性药和平味药,归经中频次最高为肝经,其次是肾经和心经。遵循组方规律,白芍-当归应用为首的药物组合,旱莲草和女贞子关联度高达95%,其次是知母和黄柏,关联度达90%;网络图显示:关联网络的核心为当归、柴胡、茯苓、白芍。核心组合8条,核心药对32个,聚类后得出4个潜藏新方。结论 名老中医运用中医药治疗绝经综合征本着“治病求本”、“标本兼顾”原则,从肝肾心脾入手,以滋补肝肾、疏肝解郁、宁心安神、健脾养心、交通心肾等为具体治法。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抽动障碍临床分析 下载:215 浏览:2231
  • 张艳英 费迪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 摘要:
    目的:对小儿抽动障碍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在因小儿抽动障碍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中抽取86例,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前者应用局部推拿与头部经颅磁治疗和后者应用小儿智力糖浆+辨证针灸+局部推拿+头部经颅磁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发声性抽动积分、损害性积分、运动性抽动积分以及YGTSS总积分而言,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就治疗有效率而言,治疗组高于对照组[95.35% vs 79.07%],P=0.00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抽动障碍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采纳。
  • 耳尖放血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观察 下载:219 浏览:2227
  • 刘是美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耳尖放血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88例外感风寒患儿均分为两组,44例/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增加采取耳尖放血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治疗,研究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中医症候积分;干预后,观察组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更低,起效时间、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满意度评价、临床疗效有效率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中应用耳尖放血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并且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评价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 中医综合治疗早期介入桡骨远端背伸性骨折的临床探讨 下载:246 浏览:2271
  • 秦振方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早期介入桡骨远端背伸性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6例桡骨远端背伸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对照组,中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与疼痛消失时间较快,夹板在短时间拆除,骨折在短时间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早期介入桡骨远端背伸性骨折可减轻患者疼痛与肿胀,尽早拆除夹板,加速骨折愈合,有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224 浏览:2252
  • 陆德燕 覃婉容 陈韵同 潘年花 欧阳秀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 摘要:
    研究在颈椎病患者当中应用中医针灸推拿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20至2021年当中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在样本当中通过纳入与排除的方法选取76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8例患者,将应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应用中医针灸推拿护理的患者命名为研究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效果、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并对比。结果:其中研究组患者在应用中医针灸推拿护理的情况下,不但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着较高的提升。结论:通过对颈椎病患者当中应用中医针灸推拿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提升,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在颈椎病患者当中应当被推广以及使用。
  •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221 浏览:2328
  • 罗杰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 摘要: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疗法联合传统推拿疗法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一共74例,并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治疗,同时实施传统的牵引、服药和理疗治疗,,观察组患者是实施中医针灸疗法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中,将患者的疼痛感及复发的时长作为本次评分的依据。结果: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将该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加强该方法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
  •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与老年高脂血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下载:215 浏览:2162
  • 曾静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与老年高脂血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选取20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积极运用中医学理论对患者辨证分型并进行分组,其中痰浊中阻型患者40例,脾肾阳虚型患者40例、阴虚阳亢型患者40例、肝肾阴虚型患者40例、气滞血瘀型患者40例,设为痰浊中阻型组、脾肾阳虚型组、阴虚阳亢型组、肝肾阴虚型组、气滞血瘀型组。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积极分析中医证型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1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9.00%。气滞血瘀型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多于肝肾阴虚型组、痰浊中阻型组、脾肾阳虚型组、阴虚阳亢型组(P<0.05)。气滞血瘀型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高于痰浊中阻型组、肝肾阴虚型组、阴虚阳亢型组、脾肾阳虚型组(P<0.05);气滞血瘀型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高于肝肾阴虚型组、阴虚阳亢型组、痰浊中阻型组、脾肾阳虚型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与老年高脂血症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在大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219 浏览:2330
  • 陈媛媛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 摘要:
    目的:大肠癌患者予以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中医特色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采集本院2020.5.30-2022.5.30期间大肠癌病例70例,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按照1:1的比例划分为2组,35例/组;A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B组基于A组实施FTS理念+中医特色护理;统计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B组术后下床、排气、排便、恢复肠鸣音、住院用时均低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少于A组(P<0.05)。B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予以大肠癌患者围术期FTS理念+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获得认可,改善患者生活品质,值得推广。
  • 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探究 下载:231 浏览:2252
  • 董世锋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中医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观症状、生命质量评分,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烧心症状评分、反酸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研究组出现胸痛、上腹烧灼感、嗳气、反酸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升生命质量以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病症好转,值得进一步推广。
  •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自理能力,不良情绪的影响 下载:315 浏览:2511
  • 胡学梅1 申换林2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 摘要:
    目的:探索与研究老年痴呆患者自理能力,不良情绪影响的康复护理中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价值与意义。方法:此次研究选取了我院康复科的100例老年痴呆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的康复护理基础上综合中医治疗。结果:经过研究之后显示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患者康复率为96%,对照组患者康复率76%。相比之下患者的康复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痴呆患者中采取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方法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自理能力恢复以及,不良情绪改善和疗效上显著。
  • 现代科技对中医诊断设备的应用和推动 下载:221 浏览:2225
  • 周会林 汤鸿浩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医传统技术落后于现代科技的现实,之后提出了依靠现代科技研发中医辅助诊断设备的主体技术方案,明确了可研发中医四诊数据采集设备、经络数据采集设备、远红外中医数据采集设备。通过这些辅助诊断设备的使用,能为中医生提供一把相对量化的尺子,能让中医生能有自己的医疗器械,将之前依靠感官和触觉得到的模糊诊断数据,升华为客观的、可量化、可重复、可存储、可传输的量化数据,为中医现代化的发展助力。
  • 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研究 下载:242 浏览:2273
  • 刘东灵 姜兴鹏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 摘要: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需要经过系统性的学习以及实践才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理解。在专业的西医院校中,尽管也会开设中医课程,但是由于学时较少,与西医的理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一知半解,甚至是对于中医产生偏见,在中医学的学习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困难。结合在西医院校中的特殊状况,当前在西医院校中中医学的教学需要结合实际状况,从教学方式上进行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 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分析 下载:224 浏览:2225
  • 丁莉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脾虚体质儿童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保健措施,实验组应用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还有中医体质辨识评分等。结果 实验组儿童的身高和体质量数据显示优于对照组,而且组间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实验组儿童的发病情况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示也有意义,P<0.05;经过干预措施之后的实验组儿童中医体质辨识评分显示要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 在脾虚体质儿童身上应用中医保健干预措施,更有利于积极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此外也能有效改善儿童的脾虚体质,值得推荐。
  • 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下载:219 浏览:2232
  • 龙玉梅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 摘要:
    目的:分析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科室收入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简单随机法分组,共2组,即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两组患者入院均常规给予解痉、平喘、镇咳、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应用三子养亲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气急、咽痒、咳嗽、鼻塞等中医证候积分,均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VC、FEV1、PEF,均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对支气管哮喘,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中医证候及肺功能指标。
  • 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下载:241 浏览:2261
  • 陆金莲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 摘要: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应用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恢复期患者日常护理中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前往我院就诊的128例CI恢复期患者,以抽签法为依据将其均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分析组(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并对2组的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与自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整体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CI恢复期患者的康复质量,在改善其生活质量与自理能力上效果明确,临床应进一步推广。
  • 关于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227 浏览:2241
  • 申荣华 郭迅羽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 摘要: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为了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在中医学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知识内容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提高个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本文通过对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以及应用优势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PBL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合理运用PBL教学法,促使中医学基础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为提高学生个人中医学专业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 中医穴位按摩在老年便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244 浏览:2161
  • 徐晓燕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老年便秘患者的护理中采取中医穴位按摩的应用效果,观察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0月中医内科门诊收治的80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对比护理有效率、便秘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护理总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便秘症状积分较低,P<0.05;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SF-36量表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在老年便秘患者护理中采取中医穴位按摩可改善其便秘症状,提高总体疗效,建议推广并临床广泛应用。
  • 中医康复疗法蜡疗对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下载:221 浏览:2266
  • 杨东升 张莉敏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疗法蜡疗对老年骨性关节炎(O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老年OA患者120例,时间范围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蜡疗),各6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观察组NRS评分及膝关节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ROM高于对照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老年OA患者蜡疗治疗效果确切。
  • 宁夏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开展现况及对策 下载:234 浏览:2370
  • 陈洁 乔路敏 李晶 张慧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 摘要: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开展现况,促进急诊科预检分诊工作的持续改进,助力急诊科医疗质量的提高。方法:调查者以电话访问的形式,对宁夏地区16家二级及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主要负责人,按照调查问卷进行提问,同时自行填写调查问卷,然后对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配合调查的16家中医院,10家急诊科是独立的科室,其余6家是非独立的科室,被挂靠在内科系统,以“急诊门诊”的形式存在。急诊科是独立科室的10家医院,8家设有专门的急诊分诊台,急症拣出率高、分诊准确率近100%,对内科较复杂疾病辨识存在困难、分诊工作错误率高,对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存在欠缺、分诊分区工作不够准确,医师对护士分诊工作的满意度在85%左右;另外2家,急诊科没有设置专门的急诊分诊台,急诊医师负责分诊,护士协助,院导医台发挥积极作用,分诊分区准确率接近100%,急诊就诊高峰期护士分诊配合度一般或差,医师满意度75%。急诊科非独立科室的6家医院,“急诊门诊”没有急诊分诊台,其中5家在门诊大厅设置有导诊台,导诊台发挥了一定分诊的作用,另外2家没有导诊台;急诊医师负责分诊,无护士协助。这16家中医院,8家医院急诊科急诊分诊设置完善、符合要求,占50%;急诊分诊工作执行完全符合制度要求的有7家,占43.8%;由护士负责或必要时参与的医院有10家,占62.5%;完全由医师完成分诊工作的医院有6家,占37.5%。结论:宁夏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急诊分诊工作开展情况令人不满。急诊科是独立科室的医院,急诊分诊设置大都完善,分诊工作开展大都规范、有序、符合制度要求,急诊拣出率高、分诊准确率高,业内评价好,但内科较复杂疾患及部分危重症的分诊分区不够准确是其存在的普遍问题;急诊科不是独立科室的医院,急诊分诊缺如,分诊工作不规范、就诊秩序差,急诊分拣工作由医师兼负,就诊高峰期医师工作压力大,关键时候护士配合度低,急诊分诊工作存在较多漏洞。要想根本改变宁夏地区中医医院急诊分诊现况,其核心是“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医研究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2
访问量 98524
下载量 43025
总被引次数 506
影响因子 0.98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