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科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神经精神科学相关领域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神经精神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成果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893

《神经科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45 浏览:1786
  • 文泓琳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合适的10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50例使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量表与阴性量表分数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阳性量表与阴性量表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下载:160 浏览:2053
  • 叶惠玲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讨论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研究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住院治疗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护患沟通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有效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有效性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较好。
  •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数据分析汽轮机停机时高压汽缸降温策略 下载:160 浏览:2039
  • 彭立新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为尽可能早停运盘车开展汽轮机检修工作,本研究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分析汽轮机降功率时和打闸后相关的数据,建立汽轮机高压汽缸金属+保温的降温预测模型。分析表明,综合考虑金属温度和Nu数,维持80MW和50MW功率平台分别6000s和3000s,可有效降低HP金属温度,高压汽缸金属温度接近140℃,达到强迫冷却的最低温度;在盘车自然对流冷却期间,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高压汽缸降温速率,确定汽缸开缸时间。有利于汽轮机检修工作的精准准备,有效开展。
  •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短期预测方法研究 下载:159 浏览:2018
  • 朱集锦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电力负荷预测容易受到高频、低频和超低频振荡的干扰,预测精度不高。在无线ZigBee组网协议下进行电力负荷传感器信息组网,构建电力负荷数据采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修正。根据电力负荷数据采集结果,得出高频低频振荡和超低低频干扰因素。进行神经网络样本数据训练,去除冗余数据,输出电网负荷数据集。利用神经网络分类器对得到的数据集进行分类融合,根据电力负荷数据融合结果实现电力负荷预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电力负荷预测精度高,预测过程抗干扰性好,在电力负荷实时监测和信息调度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基于神经网络智能翻译模型研究 下载:158 浏览:2026
  • 林苡若 陈逍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上的不断进步,本文简要介绍了翻译的发展,结合神经网络智能翻译模型,对机器翻译系统模型进行了说明,并引入了神经网络技术优化模型运行的稳定性。传统的机器翻译模型性能受限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规模,提出了一种联合EM算法的自动语料扩充方法,利用EM算法对Transformer模型进行优化,降低了训练代价,并且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
  • 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住户级短期负载预测方法 下载:166 浏览:2000
  • 宋子豪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随着智能电表的发展,对区域级、建筑级的负载预测准确度逐步提高,但在住户级负载预测领域,因其突变性、波动性更强,该领域仍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多重检测长短期记忆模(Multi-detection-LSTM),即在传统聚类方法上引入深度学习领域的LSTM模型,使其面对不同的住户数据时能自适应其用电习惯,对单户人家用电量进行精准预测。与传统模型相比,Multi-detection-LSTM有效的消除了住户级负载预测面临的波动性问题,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 基于小波变换优化神经网络的碳价预测 下载:149 浏览:1997
  • 蓝美琴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传统预测模型对碳期货市场数据非平稳、高波动性等复杂特征以及数据间非线性交互关系无法有效反映,难以对碳期货市场作出有效预测。因此,提出引入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对原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构建碳期货价格预测混合模型W-MLP和W-CNN。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纳入小波分析能够有效提升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改善分析 下载:145 浏览:1803
  • 李海燕 刘毓婷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目的:认真研究提高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工作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自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服务的104例神经内科病患当作研究目标,依照临床医学的就医先后顺序分为对照实验组和观察组各52例,这其中对照实验组病患使用基础护理。而观察组病人在对照实验组前提下添加护理风险经营管理。解析两组息者的生活品质和满意程度及其心理结构状况。结果:对照实验组病人的护理管理满意程度要远低于观察组,数据信息差异显著;观察组病患的生活品质远高于对照实验组,而且心理结构也需要考虑到对照实验组,其数据信息具有汇总实际价值。结论:应对临床医学神经内科病患予以护理风险经营管理,对病患的满意程度和生活品质都有明显的提高,所以,非常值得全面推广。
  • 下肢骨科手术中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效果 下载:187 浏览:2572
  • 张孟伟1 宫慧姝2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采取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干预效果。方法:针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作为麻醉研究目标,以患者的麻醉方案作为分组标准,腰硬麻醉组、连续阻滞组分别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连续外周神经神经阻滞。评价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连续阻滞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时间、起效时间均比腰硬麻醉组长,p<0.05。连续阻滞组在拔管时、术后48h的VAS与腰硬麻醉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连续阻滞组术后12h、术后24hVAS评分比腰硬麻醉组低,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的三项应激反应指标对无显著差异,p>0.05;连续阻滞组患者麻醉30min、拔管时的应激反应指标均优于腰硬麻醉组,p<0.05,p<0.05。连续阻滞组不良反应率比腰硬麻醉组低,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麻醉中,选取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效果明显,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均比较好,该麻醉方式具有临床价值。
  • 神经内科昏迷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探究 下载:184 浏览:2482
  • 成先萍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对于神经内科昏迷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找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提升整体治疗水平 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01月-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5-85岁,经检验符合昏迷症状特性,符合研究症状标准(所选取对象中排除抑郁症以及其他假性昏迷患者)。结果 本次研究过程中,据相关资料可知,选取的30例患者中,28例患者成功抢救过来,并脱离了危险,现已经能够进行常规生活,抢救成功率达到93%,其中2例患者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未能够抢救成功。结论 当前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前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疑难病的机会。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医疗情况,就神经内科昏迷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优化措施,对于提升神经内科昏迷患者临床治疗水平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 脑卒中后康复护理及神经肌肉刺激对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应用 下载:177 浏览:2364
  • 张慧芳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及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因脑卒中来我院就诊的74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的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脑卒中后康复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刺激的服务内容,于两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上肢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评分)、肩痛情况评分(VAS评分)、手部水肿评分、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经护理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36例,发病率为97.30%,观察组患者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25例,发病率67.57%,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经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VAS评分、手部水肿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7%,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行康复护理联合神经肌肉刺激的护理模式和护理方法能够明显降低卒中后患者肩手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升患者上肢运动能力,降低患者的手部水肿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174 浏览:2360
  • 侯雨辛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NIHSS)、生活质量(SF-36)以及临床疗效三个方面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4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 脊髓电刺激与脉冲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核心研究 下载:175 浏览:2349
  • 俞振华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究针对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中应用脉冲射频和脊髓电刺激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40例在本院进行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的老年病人,病例的起始选取时间为2021年5月,终止时间为2022年5月,依照随机抽签方式将被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脊髓电刺激治疗,实验组在脊髓电刺激的治疗基础上实施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满意度情况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睡眠质量差于实验组,两组数据的差异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电刺激结合脉冲射频可以有效改善带状疱疹神经痛,最大程度的提高睡眠质量,并且缓解疼痛的维持时间较长,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较高,评价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 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169 浏览:2254
  • 唐朝辉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目的:观察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应用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选取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组,分别为对照组(神经外科夹闭治疗)和研究组(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各20例。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的对比无差异,为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40%,对比后的差异性符合P<0.05。结论: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逐渐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对脑肿瘤患者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下载:167 浏览:2219
  • 尚金星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院内脑肿瘤患者中实施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的作用。方法:纳入时间为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将该时间段院内脑肿瘤患者进行研究讨论,包括10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法安排为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50例实施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最后利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由统计学系统对治疗结果数据进行处理,结果P值不足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临床指标方面、生活质量方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等各项数据信息更佳。结论:实施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有助于脑肿瘤患者治疗工作顺利开展,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临床指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在提升治疗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应用Okutsu技术治疗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172 浏览:2189
  • 黑静友 栾兆新 张玉岩 徐宁 韩学孚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Okutsu技术治疗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用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80例中重度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应用Okutsu技术关节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对照组给予应用开放性腕管松解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BCTQ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功能和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Okutsu技术治疗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促进其术后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神经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的分析与护理措施 下载:187 浏览:2910
  • 刘辉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讨论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患者随机分组各37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纠纷、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 05。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P<0. 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施以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科室规章制度、科室管理、护理人员危险因素的影响,继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水平。
  • 精神护理以及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下载:185 浏览:2900
  • 曹利蓉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了精神护理以及家庭支持护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智能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起始时间为2019年11月,终止时间为2020年9月。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对照2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精神护理以及家庭支持护理。对比2组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的智能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经过阶段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明显比对照组理想,(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比对照组理想,(P<0.05)。结论:精神护理以及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在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下载:183 浏览:2901
  • 陈晓红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评估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应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的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均是来自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从中挑选出8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执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执行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就两组麻醉效果展开评估。结果 观察组在T2、T3、T4时段的HP、MAP都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呼之握拳用时、呼之睁眼用时都更短,且不同时段的VAS评分都要低(P<0.05)。结论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时,应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可以有力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压缩术后康复时间,缓解术后疼痛。
  • 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改善作用研究 下载:181 浏览:2892
  • 龚霞光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改善作用。方法: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取样56例,皆为2019.10-2021.01入院就诊,随机分组,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n=29,试验组)和常规护理(n=27,参照组),观察病耻感变化,比较 SSMI-C、IPROS、HAMD评分。结果:比较护理后SSMI-C 评分 ,试验组病情掩饰(14.89±1.13)分,积极效应(11.19±1.63)分,歧视度(16.55±1.64)分,比参照组低。同时,试验组IPROS(33.14±2.80)分,HAMD(17.62±5.19)分,比参照组(36.03±2.78)、(21.36±4.78)分低,PSP评分皆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减轻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抑郁度,提升康复疗效,改善患者社会行为状态,值得推广。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神经科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2
访问量 160529
下载量 45892
总被引次数 682
影响因子 1.00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