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96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 下载:55 浏览:499

张玉玉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总结96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脑卒中的针灸科护理常规,运用中医护理方法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模拟人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评价改革 下载:30 浏览:375

王海岩 伍小华 叶德兴 蓝树英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模拟人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操作技能与学习体验,评估针灸模拟人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80名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大二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实验组学生在18周的教学过程中使用针灸模拟人进行穴位定位与经络定位练习,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操作技能测试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两组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及自信度等。结果:实验组学生在操作技能测试中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后测平均分分别为25.6分和1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穴位定位准确性、经络定位准确度和操作熟练度方面提升更为明显。此外,实验组90%的学生表示操作自信度增强,而对照组仅为45%。结论:针灸模拟人作为教学工具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针灸操作技能,并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度。其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下载:249 浏览:2388

周征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中药熏蒸辅以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方法: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电脑产生随机数法均分为研究与常规两组,分别实施针灸推拿+中药熏蒸、针灸推拿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和治疗后的腰椎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均较常规组高,治疗后的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灸推拿协同中药熏蒸治疗,可强化疗效,改善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减轻其功能障碍程度。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影响分析 下载:35 浏览:397

姜兴凤 《当代中医药》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脑梗死应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作用。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择取脑梗死病例,共90例,分成2组,n=45,护理模式分别为中医康复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功能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FMA、SWAL-QOL、Barthel指数等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临床常见的肢体、吞咽、神经等方面的功能损伤,中医康复护理的显著提升其康复效果,使患者生活中的独立性更高。

从阳论治老年性痴呆的中医康复思想 下载:89 浏览:509

范彬歆1 林丹红1,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5期

摘要:
通过分析古代文献,总结阳气对老年性痴呆的影响以及从阳论治原则在老年性痴呆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从阳气功能的角度探讨老年性痴呆病机,认为阳虚温煦不足,精血不充,神明失养;阳虚推动无力,痰瘀丛生,阻滞脑窍,均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从阳论治老年性痴呆的中医康复思想,具体包括以调理督脉、激发阳气为核心的针灸康复法,以补益心气、振奋心阳为核心的药物康复法,以动而生阳、平衡阴阳为核心的运动康复法。

督脉电针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Aβ沉积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514

邵淑君1 李华岳2 邬继红1 唐银杉3 高誉珊4 张淑静4 向杜炼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7月龄雄性APP/PS1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以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选取"百会""印堂""人中",隔天针刺干预1次,共15次。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Aβ表达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增长(P<0.01),游泳距离增加(P<0.01),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延长(P<0.01),距原平台平均距离增加(P<0.01),海马区Aβ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游泳距离减少(均P<0.01),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减少、距原平台平均距离缩短(均P<0.05),海马区Aβ表达减少(P<0.01)。结论督脉电针干预可降低Aβ沉积,而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

中医康复护理在提高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中的效果观察及NIHSS评分、ADL评分影响分析 下载:314 浏览:3229

孟丽苹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针对临床中收治的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分析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得分情况。方法:本次入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8-2019年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9例,按照入院时取门诊号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与常规组(39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常规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而言,中医康复护理是有效的护理手段,对于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均有益处。

中风恢复期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技术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探讨 下载:45 浏览:508

陈必文 《当代中医药》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技术对策的拟定实施于中风恢复期患者对其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收录中风恢复期患者共80例,选取时间为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3月,按照随机分组法,处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均衡为40例,为前一组开展常规康复护理对策落实干预计划,后组在前组的护理计划基础上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肢体运动状态情况、临床疗效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情况、步行能力情况展开全面分析。结果:对应开展对策之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应开展对策之后,观察组下肢运动状态情况、临床疗效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情况、步行能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中风恢复期患病者,开展中医康复护理技术,能有效提升患者偏瘫肢体的肌力、肢体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使临床治疗效果更具优势。

脑卒中后躯干控制障碍的中医康复研究进展 下载:258 浏览:2508

郭悦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脑卒中躯干控制障碍的中医康复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初始时间为2023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份,患者的数量为188例,随机平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4例,对照组常规康复;实验组中医康复,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躯干控制能力、姿势控制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姿势控制能力显佳,生活质量显优,P<0.05.结论 为脑卒中躯干控制障碍患者提供中医康复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提升其平衡能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提倡。

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中的价值 下载:219 浏览:2217

张美玲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4月到2022年8月收诊的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中医康复护理措施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数据为35(87.50)、3(7.50)、2(5.00)、38(95.00)和30(75.00)、2(5.00)、8(20.00)、32(80.00),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TLICS评分护理前、护理一周、护理两周、护理一个月数据为4.21±1.64分、3.52±1.02分、3.23±0.46分、1.06±0.41分和4.22±1.68分、3.89±1.03分、3.52±0.52分、2.03±0.51分,护理一周、护理两周、护理一个月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护理前、护理一周、护理两周、护理一个月5.45±1.32分、3.45±1.02分、2.12±0.65分、1.32±0.42分和5.48±1.36分、4.52±1.24分、3.68±0.72分、2.35±0.54分,护理一周、护理两周、护理一个月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肺部感染、便秘、尿潴留、压疮、并发症数据为1(2.50)、1(2.50)、1(2.50)、0(0.00)、3(7.50)和2(5.00)、3(7.50)、1(2.50)、2(5.00)、8(20.00),有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较低,患者的TLICS和疼痛评分明显改善,这对患者康复有较大的帮助,具有推广价值。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康复护理进展 下载:215 浏览:2456

岑金湖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伴随着近些年中医康复护理理念与相关技术的持续发展,采用中医整体理念与辩证护理理念,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结合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能够实现对患者病症的积极控制以及对于患者预后日常生活能力的保障。近些年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生活环境、工作压力不断改变,导致高血压、高血脂与冠心病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系列疾病的发展导致脑卒中疾病发生率不断提高,也就是中医学中的“中风”。脑卒中发生后轻者会留下后遗症,重则会导致患者死亡,随着近些年临床抢救技术持续发展,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了控制,但瘫痪发生率则有明显提高。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中风患者的预后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中风患者在出现痉挛性瘫痪时中医康复护理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 下载:243 浏览:2175

黄丹静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实施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80例患者进入研究范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设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入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后步行能力、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平衡能力(Berg量表)、生活能力评分(BI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进行对照。结果 干预前,两组步幅和步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幅大于对照组,步速较对照组快(p<0.05)。干预前,两组FMA、Berg、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Berg、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康复护理阐述 下载:221 浏览:2268

李洁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中风也叫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两种,而中风其实也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中医学统称。中风发病急骤,进展快速,而且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以老年人为主,容易复发,并发症多,这些特点都导致其成为老年人晚期“杀手”之一,成为冠心病、癌症同等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型。中风(中经络)与西医某些可导致一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的疾病类似,比如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发病后患者会有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活动不利及肢体麻木,而最主要的特征是无意识障碍,但进展出意识障碍,则属于中风中脏腑范畴。中医治疗重视辨证论治,而中医将中风(中经络)辨证分为五种类型,除了提出辨证治疗,还认为需辩证施护,且配合有效的中医康复护理,才能更好地改善预后。本文就中风(中经络)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进行了阐述,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借鉴。

中医康复疗法蜡疗对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下载:221 浏览:2281

杨东升 张莉敏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疗法蜡疗对老年骨性关节炎(O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老年OA患者120例,时间范围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蜡疗),各6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观察组NRS评分及膝关节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ROM高于对照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老年OA患者蜡疗治疗效果确切。

中医康复疗法在小儿脑瘫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下载:214 浏览:2170

郑佳佳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小儿脑瘫为发育中胎儿、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受损引发的持续性运动、姿势发育异常的儿科常见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临床尚无治疗小儿脑瘫的特效疗法,均以中西医康复治疗为主。临床经大量研究发现,在治疗小儿脑瘫上中医康复疗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小儿脑瘫采取中医康复疗法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与总结,以供参考。

中医康复结合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分析 下载:251 浏览:2476

王金乔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2期

摘要:
研究中医康复结合针灸理疗的具体方法、应用价值,分析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在2020.05-2021.1、2021.2-2021.10两个时间段内分别开展不同的治疗措施,设置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样本量各45例,前者实施针灸理疗,后者在其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功能、疼痛情况、炎症因子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腰椎功能: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分析有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患者数据更高(P<0.05);研究组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分析有意义;研究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中医康复结合针灸理疗有效性较高,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改善腰椎功能,对炎症因子及疼痛的抑制具有积极意义,治疗有效率比较高,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例脊髓损伤患者中医康复护理联合间歇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的护理实践 下载:168 浏览:1182

胡常蕖 胡晓 朱亭燕 何珍仪 《中国中医药》 2024年5期

摘要:
总结中医康复护理联合间歇导尿对1例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的护理体会,为临床个体化护理提供依据。对收治的1例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脊髓损伤患者,指导其饮水计划、排尿日记,并予残余尿量及膀胱压力与容量测定系统评估,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制定个体间歇导尿方案,对神经源性膀胱进行残余尿量、泌尿感染、间歇导尿时间等护理管理;同时,运用中医康复护理改善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患者临床特征为留置导尿、泌尿系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形象。干预后患者不用长期留置尿管,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极大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疾病的信心。间歇导尿作为协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空膀胱的金标准,最安全的首选措施,起到恢复膀胱功能的作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因此,中医康复护理联合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与形象。

个性化阶段性中医康复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下载:240 浏览:2456

杨雨杰 刘春芝 宋玉梅 刘素杰(通讯作者) 《中国中医药》 2023年12期

摘要:
分析周围性面瘫的特点,评价个性化阶段中医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于2020年7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个性化阶段性中医康复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两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阶段性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面神经功能,效果显著,改善预后。

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载:320 浏览:4176

朱瑞娟 张茹 《中国中医药》 2023年8期

摘要: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疗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肌肉痉挛程度、关节脱位次数均较对照组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中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减少病人的残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面瘫的中医康复护理进展分析 下载:177 浏览:1589

黄惠靖 朱芳生 《当代中医药》 2024年5期

摘要:
面部麻痹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从中医康复护理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对面瘫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并进行早期的阻碍治疗。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医康复护理已经可以有效地应用到面瘫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面瘫护理和治疗效果。所以,对于面瘫治疗,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正确地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手段上,以此为基础,明确中医康复护理手段在面瘫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