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改良的硬膜外麻醉管双泪小管置管法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57 浏览:406

张海涛 刘光明 李淑婷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的硬膜外麻醉管双泪小管置管法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42例(42只眼)泪小管断裂患者。显微镜下寻找患者的泪小管鼻侧断端,取14 cm长度的硬膜外麻醉管,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用酒精灯加热开口端使之形成盲端。扩张上下泪小点后,在探针引导下将硬膜外麻醉管两盲端自上下泪小管插入至鼻泪道,行泪小管吻合后缝合眼睑皮肤裂伤。术后3个月拆除泪道置管。观察术后第6个月患者泪道冲洗通畅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2例患者术后1月脱管;泪小点撕裂者2例。术后第6个月,泪道冲洗通畅者38例,通而不畅者2例,不通者2例。结论改良的硬膜外麻醉管双泪小管置管法治疗泪小管断裂安全有效,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简便,有效率高,花费少,外观影响小,患者满意度高。

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效果分析 下载:71 浏览:395

杨霞 《诊断医学》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0月由本科门诊接诊的凶险型前置胎盘病患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采取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产后2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为2.13%、产后出血率为10.64%,和对照组的12.77%、29.79%比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积极应用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方案,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子宫切除率,减少出血量,改善预后。

46例肿瘤患儿经新体表定位标志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体会 下载:56 浏览:524

苏玲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对46例肿瘤患儿应用新体表定位标志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次置管成功率为91.3%,2次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静脉,穿刺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8.69%,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应用新体表定位标志能够准确选择穿刺点,提高置管成功率,有效避免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FMEA护理管理模式下新生儿经腋静脉、肘静脉进行PICC置管的效果 下载:81 浏览:411

尤雅华 冯永娟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护理管理模式下新生儿经腋静脉、肘静脉进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经腋静脉、肘静脉PICC置管的3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经腋静脉、肘静脉PICC置管的31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FMEA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及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无菌操作不规范、操作规程欠缺、置管技术不熟练、导管维护技术不规范等4项失效模式PRN值由对照组的336、240、392、378分别降低至观察组的96、75、100和36。观察组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1.25±4.72)分,高于对照组的(78.67±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护理管理模式能够针对新生儿经腋静脉、肘静脉PICC置管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改进,显著降低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提高输液安全。

微导管置管闭式胸腔引流治疗大、中量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 下载:90 浏览:431

卢雯莉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大、中量胸腔积液患者采取微导管置管闭式胸腔引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9月-2018年1月纳入的60例大、中量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微导管置管闭式胸腔引流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中量胸腔积液患者采取微导管置管闭式胸腔引流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患者胸腔内积液,缩短治疗时间,缓解家庭负担,为预后提供保障。

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效果 下载:74 浏览:476

林丽娟 郭诗音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情况进行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厦门市某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37例患者随机分入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组(18例)和常规肝素组(19例),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对治疗后的透析血流量、静脉压、导管堵塞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组患者的血流量显著高于常规肝素组,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组患者的静脉压和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常规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混合液封管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有临床意义。

优化护理活动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效果 下载:85 浏览:529

杨玲 邢倩倩 刘建利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探讨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防控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本院的106例应用PICC置管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对照组应用常规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359);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评分及PICC管理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能够降低CRBSI的发生风险,护士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及护理质量更高。

优化护理活动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效果 下载:22 浏览:396

杨玲 邢倩倩 刘建利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防控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本院的106例应用PICC置管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对照组应用常规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359);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评分及PICC管理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能够降低CRBSI的发生风险,护士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及护理质量更高。

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盲穿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下载:16 浏览:189

荣波 袁致海 王凤鹿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依赖于多普勒超声引导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需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静脉置管。观察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28例患者在不依赖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过程中,一次穿刺成功95例(74.22%);经反复穿刺多次获得成功24例(18.75%);4例(3.12%)反复调整不成功,更换穿刺部位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穿刺不成功停止穿刺5例(3.91%)。128例患者穿刺置管中误穿动脉12例(9.38%),局部血肿形成6例(4.69%),气胸2例(1.56%),短期内(1周内)堵管17例(13.28%),菌血症2例(1.56%)。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神经外科患者常用、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掌握正确的锁骨下静脉盲穿方法是术者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保障,不依赖多普勒超声适时引导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氨溴索冲洗联合鼓膜穿刺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 下载:31 浏览:336

梁红民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氨溴索冲洗联合鼓膜穿刺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10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53耳)和对照组(45例,52耳)。对照组给予鼓膜穿刺置管治疗,研究组给予氨溴索冲洗联合鼓膜穿刺置管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的FN水平均升高,PCT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结论氨溴索冲洗联合鼓膜穿刺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更利于改善其生化指标,并可提高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提高肿瘤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体会 下载:325 浏览:3548

刘菜环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提——高肿瘤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了在医院治疗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80例为本次科研目标,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了健康管理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各40例,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至今,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综合康复教学指各组患者在常规诊治和护理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健康教育,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管理评价;分析比对了两组患者留置置管期间并发症率,主要涉及: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导管异位等;分析比对了两组患者患者满意度;结果:健康管理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P<0.05);健康管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健康管理组患者因留置置管的并发症率明显小于常规组患者(P<0.05);健康管理组患者护理程度明显优于普通组患者(P<0.05);总结:通过护理人员全面深入的健康宣教,有效提升了肿瘤PICC置管患者对PICC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置管的依从性,保证了置管的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与PICC置管的效果对比 下载:28 浏览:348

宋玉姣 朱熙昀 《肿瘤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与PICC置管的效果对比,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针对研究内容纳入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化疗患者共74例,病例的收治时间从2022年2月开始计算到2023年2月结束,历时12个月,将这74例患者随机均等的纳入两个小组中,两个小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差不大,实验组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对照组应用 PICC 治疗,将两组有效的治疗评价指标详细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社会方面、精神及心理方面、生理方面、其他方面评分以及生命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实验组的管路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通过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照组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白介素8等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对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输液港治疗,效果好于PICC置管治疗,患者的炎性反应更为轻微,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核电多项目合同执行优化 下载:94 浏览:982

夏玉娟 《核工业与技术》 2024年6期

摘要:
本文从核电设备采购合同执行工作内容作为出发点,分析多项目管理形式下设备工程师工作优化提升方案,即将设备工程师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显性化,非关键工作去除化。以程序的形式对重要工作予以明确,通过信息化优化改进,去除非关键工作。本文通过调整设备工程师工作时间和内容分配,保障核电大发展环境下安全高质量管理要求。

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506 浏览:5002

龚慧珍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67例,其中32例为观察组应用UVC联合PICC输注法,35例为对照组应用PICC输注法。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更早,住院日数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PICC穿刺点渗血、导管堵管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C联合PICC输注法能提高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保护早产儿血管,降低PICC静脉炎发生率,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下载:591 浏览:5526

齐桃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8例行UV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UVC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28例UVC新生儿中,总共有3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8.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分娩方式、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有无先天性疾病、置管位置和深度是否标准、置管时间长短等因素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置管位置和深度是否标准、置管时间长短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肠外营养、置管位置和深度不标准、置管时间过长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足月产、正常出生体重、肠内营养、置管位置和深度标准、置管时间适宜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儿UVC并发症危险因素较多,发生率高,护理人员应加强UVC的护理,尽量减少UVC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护能力,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下载:152 浏览:1451

刘庆敏 闫乐媛 《心理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60例,以颜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传统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运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中的价值较高,推荐应用。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与新生儿脐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研究进展 下载:125 浏览:1561

何蓉 李丽萍 赵崇秀 黄莹莹 张祥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可以留置较长时间且可在急救时快速建立静脉,但近年针对新生儿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许多研究发现导管尖端位置至关重要,而导管异位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可利用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脐静脉导管尖端,该技术是模仿心房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技术,该方法具有提高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节省导管定位时间成本,可作为X线胸片的替代方法运用于临床。为了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更好地认识及使用此方法,就脐静脉尖端位置及其定位方法,心房内心电图定位原理,有效性、局限性等方面,对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新生儿脐静脉导管尖端位置进行综述。

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下载:185 浏览:1562

郭静 陈慧瑜 吴艳玲 张双 李晶晶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分析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样本为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为儿童专科性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病房化疗期间病人,对其2023.3-12月197例PICC维护患儿的置管部位皮肤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发生MASRI 1-3岁高达32.1%,皮肤过敏高达31%,在皮肤潮湿状况下MARSI发生率高达24.1%,潮湿环境可使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以及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增加,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5.86%,而接触性皮炎发生率0.3%。结论:关于PICC置管部位MARSII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临床医务工作者较少关注此类皮肤损伤。本研究基于对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MARSI的发生率进行研究,并发现其相关危险因素,可提高血液病患儿生存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费用。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联合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护能力及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下载:154 浏览:1819

俞丹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综合护理模式对PICC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路径干预联合阶段心理护理,持续护理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评分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情(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护理依从性高达96.00%,而对照组护理依从性仅为84.00%,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综合护理模式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和护理依从性,进而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改善。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普及。

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和预防 下载:72 浏览:854

赵钦丽 苟娟 《肿瘤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此为降低该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五医院血液肿瘤科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收入的80例需要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自制问卷获取患者资料,进行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并发血栓性静脉炎有明显差别的单因素为年龄、穿刺方法、PICC穿刺次数、肿瘤恶性程度、PICC送管困难、PICC置管时长、抗肿瘤药物使用种类、存在合并症、双上肢剧烈活动等均有明显的不同(X2=3.961~5.448)(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PICC穿刺次数≥3次、肿瘤恶性程度Ⅲ期及以上、PICC送管困难、PICC置管时长≥2个月、抗肿瘤药物使用种类≥3种、存在合并症、有双上肢剧烈活动(OR=3.018~4.701)(P<0.05)。结论:肿瘤PICC置管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因素为穿刺次数、送管难度、置管时长、肿瘤恶性程度、抗肿瘤药物、合并症、双上肢剧烈活动等,为预防其发生,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穿刺水平,针对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