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最小p-范数的宽度学习系统 下载:71 浏览:432

郑云飞 陈霸东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在宽度学习系统的基础上,以误差矢量的p-范数为损失函数,结合固定点迭代策略,提出基于最小p-范数的宽度学习系统.通过灵活设置p的取值(p≥1),提出的最小p-范数宽度学习系统能较好应对不同噪声的干扰,实现对不确定数据的建模任务.数值实验表明,在高斯、均匀、脉冲噪声干扰环境下,文中系统均能保持良好性能.将该系统应用于脑电图分类任务,在大多数被试上都能取得较高的分类精度.

1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 下载:87 浏览:499

​张欣 赵丹阳 李光健 林卫红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ADNFLE)的临床特征和EEG特点。方法收集14个ADNFLE家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个家系共157名成员,现存49例患者,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其中9个家系每代均有患者。男23例,女26例;发病年龄4~25岁,平均14.6岁。临床表现为偏转强直发作19例(38.78%),姿势性强直发作16例(32.65%),局灶自主神经发作7例(14.29%),过度运动4例(8.16%),一侧阵挛性运动8例(16.33%),全面性失神发作7例(14.29%),发声发作15例(30.61%),惊恐发作3例(6.12%),局灶扩展至双侧强直-阵挛发作(FBTCS)22例(44.90%)。有发作先兆27例(55.10%),发作时伴知觉损害者22例(44.90%)。夜间发作为主48例(97.96%),白天发作为主1例(2.04%)。12例先证者行24 h长程EEG监测显示,发作间期异常11例,双侧放电1例,单侧放电10例(额区6例,颞区4例);癫痫样放电10例,慢波3例。1例先证者监测到发作期EEG表现为突出背景的额区尖波、尖慢波及棘慢波。34例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中,32例(94.12%)疗效良好,2例(5.89%)调整多种抗癫痫药物后疗效仍不佳;15例患者未用药,均随年龄增长逐渐好转。结论 ADNFLE起病年龄小,有家族史,发作特点多表现为夜间成串、刻板且短暂发生的运动发作,神经系统查体及影像学表现多无异常,睡眠期EEG有时可见额区的癫痫样放电,卡马西平治疗多有效,预后良好。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下载:258 浏览:2715

吴成念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及脑电图。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儿接受脑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结果:在20例患儿当中,共有继发全面性发作8例,占比为40.00%,局灶发作12例,占比为60.00%,全部患儿在睡眠的状态当中发病,表一表示不同患儿在入院之后,其实际发作的时间,入睡之后1h之内和觉醒时的发作频率均比较高,癫痫的实际发作时间在30s到4min之间,平均时间是(2.06±0.43)min,在临床监测环节,患儿的发作次数在2次到15次之间,平均次数是(4.18±0.39)次,患儿发作之后,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含口咽喉部出现症状、唾液的分泌量比较多、出现语言障碍和眼球偏斜、意识障碍和呕吐等。对患儿的动态脑电图进行有效监测可以得知,患儿在实际发作期间,所有患儿的背景活动均正常,睡眠结构也正常,患儿在清醒状态下,总共有8例出现了癫痫性放电,占比为40.00%,在睡眠状态下,全部患儿均表现出癫痫样放电的表现,在睡眠的状态之下,出现较为典型的中央和颞区棘波,其中,共有10例患儿的异常放电局限于中颞区,占比为50.00%,存在2例异常放电逐渐向四周扩散,占比为10.00%。结论: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通常会在睡眠期间发病,脑电图表现比较典型,利用脑电图能够为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特征分析及预后的诊断价值 下载:244 浏览:1868

马娟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其中脑功能受损的患儿有13例,无脑功能受损的患儿有47例。患儿均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并评价患儿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脑功能受损组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率与核磁共振检查异常率均比无脑功能受损组的患儿,P<0.05;振幅整合脑电图的检查结果和脑功能受损的临床分期、脑功能损害情况的分数均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和脑功能受损的临床分期、脑功能损害情况的分数以及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均有一定关系,能用于临床的诊断监测,评估患儿的预后,可以推广。

动态脑电图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 下载:169 浏览:1673

厉兰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探究动态脑电图( 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手足口病(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5月―2018年8月收治的4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拟诊组,回顾性分析其AEEG及其临床资料。4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中有45例出现动态脑电图(AEEG)异常,以7月龄~3岁患儿为多见,偶见于5岁以下儿童。结论:通过临床症状结合AEEG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其敏感性高,可有效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漏诊和误诊,对其预后估计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作用,值得推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脑电图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 下载:214 浏览:2430

厉兰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脑电图( 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手足口病(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5月―2018年8月收治的4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拟诊组,回顾性分析其AEEG及其临床资料。4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中有45例出现动态脑电图(AEEG)异常,以7月龄~3岁患儿为多见,偶见于5岁以下儿童。结论:通过临床症状结合AEEG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其敏感性高,可有效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漏诊和误诊,对其预后估计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作用,值得推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癫痫发作时神经元网络的同步与失调机制分析 下载:91 浏览:937

潘艳玲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癫痫发作时神经元网络的同步与失调机制。方法:我们对2022.7.1-2023.9.1期间的65例癫痫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收集了他们在癫痫发作时的脑电图数据。利用先进的神经网络分析方法,我们分析了这些数据,以了解神经元网络在癫痫发作时的同步与失调情况。结果:我们发现,在癫痫发作时,神经元网络的同步性显著增强,特别是在发作高峰期。这种同步性增强可能导致神经元活动的过度同步,进而引发癫痫发作。同时,我们也观察到神经元网络的失调性,即网络中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出现了异常。这些失调的连接可能影响神经元的正常活动,从而加剧癫痫的发作。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癫痫发作时神经元网络的同步与失调机制可能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机制,以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集束化护理在婴幼儿视频脑电图检查中的应用 下载:70 浏览:719

英晓芹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视频脑电图检查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开始时间是2022年4月,截止时间是2023年4月,调查对象是在本院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的160例婴幼儿,以随机方式分组,观察组80例进行的是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80例进行的是常规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家长检查知识知晓率、家长依从性、采集成功率方面的数据资料较高,而伪差率较低,和对照组比较的话可见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视频脑电图检查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性的提高家长对检查知识的知晓率和检查依从性,从而将检查成功率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伪差情况的发生。

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脑电图及血清NSE、Hcy的影响 下载:258 浏览:2610

张静1 张丽1 左艳芳1 王荣1 孙素真2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脑电图及血清NSE、Hcy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儿94例当成试验对象,根据治疗药物进行分组,将其分为丙戊酸钠组和奥卡西平组,每组各47例。奥卡西平组患儿选择接受奥卡西平治疗,丙戊酸钠组患儿选择接受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NSE、Hcy水平、以及脑电图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癫痫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NSE、Hcy水平没有太大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NS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存在显著差别(P<0.05),而治疗后的两组患儿的NSE、Hcy水平没有太大差别(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β波、α波、θ波、δ波次数没有太大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β波、α波、θ波、δ波次数均显著降低,且丙戊酸钠组患儿的β波、α波、θ波、δ波次数均显著低于奥卡西平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别(P<0.05);丙戊酸钠组患儿的癫痫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均低于奥卡西平组患儿的癫痫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组间存在显著差别(P<0.05)。结论:丙戊酸钠能使癫痫患儿的脑电波活动得到改善,降低患儿的血清NSE水平,同时还能减少患儿癫痫的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但也会使患儿的Hcy水平提升。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发育结局中的预测价值 下载:254 浏览:3546

钟菊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发育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380例,在确诊后24h内,均实施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在1年后,以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分析神经发育结局。结果: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中,正常组、轻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Gesell发育量表各维度评分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明显;以Gesell发育量表评定结果为金标准,振幅整合脑电图预测患儿神经发育结局的敏感度为90.67%,特异度91.30%,准确度91.05%。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能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发育结局进行预测,准确度较高。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持续脑电图监测在脑胶质瘤术后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182 浏览:2060

​王娇 马倩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持续脑电图监测在脑胶质瘤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胶质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脑电图监测和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持续脑电图监测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术后癫痫发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术后癫痫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能力评分基本相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持续脑电图监测在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实现患者癫痫症状的控制,降低患者癫痫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科的应用分析 下载:236 浏览:2602

邱世艳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探究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98例新生儿。结果:49例足月新生儿中48例为连续性电压;49例早产儿中,18.18%的28~30周早产儿aEEG背景波形呈连续性电压,82.61%的34~36周周早产儿aEEG背景波形呈连续性电压,因此,不同胎龄的新生儿aEEG波形连续性存在明显差异。早产儿随着胎龄的增加,最低振幅不断升高,最高振幅不断降低,并随着胎龄的增加逐渐成熟,表明胎龄和振幅存在相关性。讨论:正常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aEEG背景波的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存在明显差异,振幅整合脑电图新生儿脑发育成熟度的监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帕金森病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与脑电图分析 下载:300 浏览:3073

​王曾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与脑电图结果。方法: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帕金森患者为对象,其中伴抑郁症患者25例,无抑郁症患者25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获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查资料以及脑电图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68.00%大于对照组患者12.00%,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病程≥4月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84.62%大于抑郁症病程<4月患者5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会加重帕金森病病情,增加患者的脑电图异常表现,临床应积极指导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及时发现抑郁症的存在,早期进行有效干预。

应用优质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载:147 浏览:1913

周莉 《国际护理学》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应用优质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某医院 2018 年 3 月—2019 年 3 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 90 例,以住院号平均分为2 组,奇数患者为对照组(45 例,采纳传统护理),偶数患者为观察组(45 例,采纳优质护理)。对比 2 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 MOCA 评分、MMSE 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MOCA 评分、MMSE 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营造积极正性的环境氛围为重点的优质护理,对于促进痴呆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持续脑电图监测在脑胶质瘤术后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81 浏览:2541

王娟 李淑萍 《国际护理学》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持续脑电图监测在脑胶质瘤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脑胶质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脑电图检测的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对比,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癫痫发作率为2(4.00%),护理总满意度为49(98.00%),护理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46.51±4.42,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62.31±7.35。实验组患者癫痫发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和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持续脑电图监测在脑胶质瘤术后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降低患者早期癫痫的发生率,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后Barthel指数,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下载:265 浏览:2975

冯艳 许承志 《诊断医学》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对癫痫诊断中动态脑电图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癫痫诊断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之后将患者随机划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均为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脑电图检查,研究组患者接受动态化脑电图检查,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异常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癫痫患者实施动态脑电图,可大幅度提升检查异常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小儿睡眠脑电图检查在小儿癫痫患儿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923

段玉琼 刘卫玲 尹晓梅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评价儿童睡眠脑电图检查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12月58名儿童进行睡眠脑电图检测,并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58名儿童睡前的阳性总检出率明显低于睡时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睡眠脑电图检查对小儿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专职技师进修带教体会 下载:172 浏览:2522

付霜 《中国医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脑电图是评价脑功能的重要工具,是协助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重要的一项检查,但很多医院没有配备专职的小儿脑电技术人员,或有的脑电图技术人员是由其他工作转行而来或兼职脑电图工作,很少能得到专业的培训及知识上的更新扩展,而我院为三甲教学医院,我科为儿童神经科神经电生理中心,所以每年会有大量的进修生来我科进修学习脑电图相关知识,由于小儿发作性事件比成人发作更加频繁,形式复杂多变,在加上小儿天性活泼好动,会对监测产生各种干扰伪差;为了要得到真实、高质量的脑电图对于阅图出报告的老师和临床诊断至关重要,因此进修带教是培养合格的电生理脑电专职技术人员的重点;但由于进修人员基础及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不同,在带教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难度。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