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下载:50 浏览:409

吴人杰1 谢长生2 《肿瘤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癌因性疲乏是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病率高达75%~100%。迄今有关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癌症治疗、肌肉代谢失调、免疫和炎症、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治疗主张以非药物干预为主,辅之以药物治疗。中医辨证论治癌因性疲乏多以气虚、血虚为主,临床上常采用补益气血之法,以达到扶正抗癌的目的。全文总结近年来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化疗脑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下载:51 浏览:324

李帅1 谢长生2 《肿瘤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化疗脑,即化疗相关认知损害,是化疗引起的副反应之一。15%~45%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化疗脑。目前有关化疗脑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可能与海马区神经细胞受损、DNA损伤、炎症反应和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等因素相关。目前临床治疗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来治疗化疗脑。中医诊疗化疗脑中医治法根据辨证可分为益气健脾、滋阴补肾、疏肝解郁等,以达到养神而恢复认知功能的目的。全文综述化疗脑近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皮疹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下载:36 浏览:45

叶丹1 谢长生2 《肿瘤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inhibitor,EGFR-TKI)为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一线治疗方案。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EGFR-TK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其相关性皮疹,严重者可能影响EGFR-TKI的使用。现代医学主要从对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的作用、炎性反应及皮肤损伤等方面进行研究。中医将其归为"药毒"范畴并进行辨证论治。全文结合相关文献对EGFR-TKI相关皮疹的发生及中西医治疗作一综述。

痛风性肾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下载:74 浏览:479

谢招虎1,2 解静1 李兆福2,3 王特3 张晓宇3 张薇3 《中国中医药》 2019年3期

摘要:
为了全面了解痛风性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通过查阅国内外痛风性肾病相关的文献报道,对各类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目前针对痛风性肾病仍缺乏特异性药物,西医治疗以预防为主,对于合并痛风性关节炎且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予抗炎镇痛治疗为主,若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疾病,应积极治疗合并症,其他则以降尿酸及保护和改善肾功能为主要治疗原则;中医通过辨病治疗、辨证治疗、分期分型治疗等治疗手段及方法常可获得满意疗效,且中医方药及治法因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值得深入探讨。

西黄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下载:84 浏览:29

马东阳1,2 耿良1 崔庆丽1 郭选贤2 胡彦辉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西黄胶囊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65例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化痰,营养支持,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西黄胶囊。7 d以后评价疗效,并测定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值的变化,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1.8%)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部罗音和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T,CRP测定值治疗后均有下降,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DP,D-D测定值治疗后均有下降,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安全有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研究进展综述 下载:157 浏览:1651

陈朝蓬 马建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全球卫生系统和人民带来巨大负担。在所有患病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为老年人,其临床特征、发病过程、用药方案均与其他年龄段患者不同。尽管有多种治疗方法和技术,但仍有大量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出现严重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对晚年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几十年来,中医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相关临床实践证实,其对于缓解临床症状、减缓并发症进展具有满意的效果。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广泛应用,临床优势明显。但由于老年糖尿病的特殊性,目前探索中医药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对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过程、治疗原则和中西医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为老年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研究进展综述 下载:166 浏览:1747

陈朝蓬1 马建2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期

摘要: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全球卫生系统和人民带来巨大负担。在所有患病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为老年人,其临床特征、发病过程、用药方案均与其他年龄段患者不同。尽管有多种治疗方法和技术,但仍有大量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出现严重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对晚年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几十年来,中医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相关临床实践证实,其对于缓解临床症状、减缓并发症进展具有满意的效果。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广泛应用,临床优势明显。但由于老年糖尿病的特殊性,目前探索中医药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对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过程、治疗原则和中西医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为老年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下载:310 浏览:2279

赵必乐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0例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大于对照组7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以及右心室短轴缩短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联合中医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

中西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 下载:326 浏览:3359

刘立刚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当代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日渐增高,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该疾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导致老年人的认知、语言、情绪等方面功能下降,且老年人一旦患病,需长期服药,给患者带了较大的经济负担。本文综述中西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评价中医辨证结合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下载:199 浏览:2213

翟笑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结合西医与中医辨证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所呈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1月接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0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西医+中医辨证治疗),各25例,对比两组症状评分、治疗效果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充分发挥西医与中医辨证的优势进行治疗,能够在较大限度上促进其症状消退,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疗效。

西医结合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下载:107 浏览:1450

徐珺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西医治疗实验,确定利用西医手段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间存在冠心病心绞痛问题的患者中筛选出60例患者将其分为西医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患者,对最终的心绞痛治疗效果加以对比。结果:单独使用西医组的疾病缓解率为83.3%,西医联合治疗组的缓解率为96.7%,可知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更佳突出,同时西医治疗发挥了更关键的作用。结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需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其中西医治疗具有效率高、治疗效果稳定的特点,在联合治疗中发挥重大作用。

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体会 下载:295 浏览:3002

邱越 熊晓龙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体会。方法:研究选取2022年5月-2022年10月我院接收100例患者,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统计治疗有效率、治疗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本为心肾阳虚,其标为痰饮停蓄,肺气壅塞,辨证施治有一定难度。治疗时应当灵活掌握,既要全面考虑,标本兼顾,又要重点突出,分清主次,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心内科规范治疗临床体会 下载:279 浏览:3545

周永鸿 陈芳 赵春燕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绞痛心内科规范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6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中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次数、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次数、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等各项指标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治疗对心绞痛规范治疗过程的影响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眼底新生血管中西医治疗进展研究 下载:140 浏览:1433

唐小伟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即使容易导致严重的失明和失明,新血管的形成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血管新生具有中医辨证论治的特性,能促进和帮助中医辨证。中医药眼科的发展方向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血管新生有优缺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最有效的血管新生治疗方法,因此其最新发展研究中西医结合及中西医结合趋势。

儿童慢性咳嗽的中西医治疗探究 下载:236 浏览:2391

牟荣芳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中西医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5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给予西药治疗)与研究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性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72.00%),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的中医症候积分(7.82±1.45)低于对照组(17.22±1.9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常规西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 下载:127 浏览:1251

赵研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常规西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参照组进行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干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2%:在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上,前者优于后者,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应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常规西医方式,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强化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整体的临床作用价值更高。

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辅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分析 下载:184 浏览:1449

赵伽焜 《当代中医药》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福泉市中医医院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2例,根据摸球法,将其分成比较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给予全部患者西医治疗,对实验组加用中医辅助治疗,比较组间临床效果、临床指标、血压和血脂水平、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比较组(P<0.05);治疗后,比较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差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水平优于比较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加用中医辅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压和血脂水平,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要点分析 下载:311 浏览:2957

刘超祥 《当代中医药》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和特点,探讨了在其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结合某医院在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措施;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西医治疗,两组患者在病历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5,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5.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仅为76.1%。结论:通过本文分析表明,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效果明显,不易复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今后临床推广。

中药为主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坏死 下载:541 浏览:4166

叶洪战 《中国中医药》 2021年12期

摘要:
探讨中药为主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科室2010.02至2015.10时段内诊疗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儿共50例,以抽签划分为西医组(25例)、中医组(25例)。西医组为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为中医分期治疗,比较患儿总有效率。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6.00%,中医组为96.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儿,中西医治疗均可起到救治效果,但中医分期治疗疗效更佳,可推广。

补中益气五苓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下载:101 浏览:2948

岳敏 《当代中医药》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评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使用补中益气五苓汤的用药疗效。方法:将2019/3/1-2020/10/31期间治疗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使用缬沙坦的对照组42例;另外观察组42例,服用补中益气五苓汤治疗。探究不同用药对患者疗效影响及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用药前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脏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大致相近(P>0.05),用药后发现服用补中益气五苓汤的观察组患者LVEF及LVEDD指标改善情况优于使用缬沙坦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服用补中益气五苓汤可获得比缬沙坦更显著的疗效,对于提升患者心功能的效果更显著。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