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晚期癌症患者营养支持的疗效分析 下载:219 浏览:2316

马劢远 《肿瘤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对晚期癌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某院最近两年收治的癌症晚期患者当中选取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研究。结果: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癌症晚期患者经过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均得到良好保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能力。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当中。

健康教育与保健方法联用于营养不良儿童的效果探究 下载:248 浏览:2709

王晶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探讨健康教育与保健方法联用于营养不良儿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营养不良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在营养不良儿童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营养不良,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

营养不良儿童营养保健指导效果分析 下载:296 浏览:2777

万永兴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小儿营养不良由于长期摄食不足引起,且对于多产、双胎及早产儿如不注意科学喂养均可引起营养不良,多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逐渐消失,等,严重者将会引起肌肉萎缩、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及免疫力差等,增加消化不良、感染发生率。因此,加强营养不良儿童营养保健指导对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营养不良为起点,分析儿童营养不良常见的原因,针对可能的原因给予营养保健指导,改善儿童营养状态,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

不全性肠梗阻患儿护理中的营养支持与康复效果研究 下载:63 浏览:621

赵闻闻 范淑芬 吴婷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总结对于不全性肠梗阻患儿护理中应用营养支持的情况,评估产生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外科在2022年-2023年中诊治的不全性肠梗阻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营养风险评估和肠外营养支持,最后评价两组的护理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在转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不全性肠梗阻患儿在治疗与护理中提供个性化营养支持,配合基础护理操作,可以减轻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加速患儿恢复,效果比较显著。

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营养状态的影响研究 下载:28 浏览:441

梁小平 马亚东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脑出血病人肠内营养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其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住院治疗的住院病人88例,按随机数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病患血清蛋白((ALB)、血清中前白蛋白(PA)、血清中铁蛋白(TEN)和血红蛋白浓度(H)水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并发症明显降低,但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出血病人进行早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改善病人的预后,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

营养物质摄入与运动训练的先后顺序对机体超量恢复的影响 下载:178 浏览:1874

​丁博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民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身体机能有了更高的追求,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也被大众所接受和重视。超量恢复理论对于运动训练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运动后恢复期的效果与超量恢复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超量恢复,明确把控影响超量恢复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对于运动训练及运动后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法,总结归纳影响超量恢复强度的各种因素,分析营养物质摄入与运动训练的先后顺序对超量恢复强度的影响。

分析儿保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的 下载:352 浏览:3666

黄芸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分析儿保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患病的情况以及原因。方法:选择我儿保门诊中心于2019.3-2020.3月收治的168例婴幼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婴幼儿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并且询问相关原因。结果:共有107例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病,5个月-1岁发生疾病的人数有81人,大于1-2岁发生疾病的人数有26例,婴幼儿年龄在5个月到1岁时发生缺铁性贫血病的概率要高于年龄在1-2岁的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发现,导致婴幼儿患病的主要原因与是否母乳喂养、是否及时添加辅食等原因有关。结论: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与喂养的方式有关,因此应该定期对婴幼儿进行检查,对于发生缺铁性贫血病的婴幼儿及时进行喂养方面的指导。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营养干预分析 下载:289 浏览:3020

张好辰 《肿瘤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消化系统)患者接受营养干预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52例恶性肿瘤(消化系统)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6例,无营养干预)与研究组(N=26例,营养干预),观察患者体重指数、营养指标数据。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体重指数高于研究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血清总蛋白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消化系统)患者身体营养供应不足,不利于身体健康恢复,对其实施营养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与炎症反应影响 下载:297 浏览:3010

​黄鹂莺姿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研讨脑梗死患者接受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注射液两药治疗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接诊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4例,按照1:1比例随机规划组别,A组42例单纯予以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B组42例在上述用药基础配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用药成效。结果:B组用药总有效率为95.24%,较A组用药总有效率73.81%提升更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血清NGF、CRP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上述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或炎性指标较A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注射液两药共同治疗,药效确切,并可有效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推荐。

猪常见营养代谢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下载:70 浏览:747

刘志勇 《当代畜牧兽医》 2024年11期

摘要:
营养代谢是生物体内外间营养物质通过同化和异化、合成与分解代谢,实现生命活动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过程。营养物质则是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营养代谢性疾病是营养紊乱和代谢紊乱疾病的总称,引起猪群营养代谢病的原因很多,营养紊乱、饲养管理不当等。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困难,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颌面外科术后营养支持对患者恢复的影响研究 下载:89 浏览:881

江姣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颌面外科术后营养支持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文抽选70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介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术后营养支持方案。将两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比对,同时比较两组总蛋白含量、血红蛋白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总蛋白含量、血红蛋白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营养支持于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

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289 浏览:2975

范现英1 刘晓晴2 《肿瘤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对早期肠内营养以及全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后,病人恢复的情况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治疗的80位病人进行研究,并按照入院单双号的随机分配方式,为所有病人进行划分,并利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划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前、手术后的血免疫指标和住院的时间、费用等进行数据的采集,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前各项指标差异不大,手术后第一天,两组病人的ALB、ALT、AST等指标比手术前要高,PA、TP指标比手术前低,HB变化不大。手术后第天,肠内营养指标情况回复正常,肠内营养组病人的血清比场外营养组高,术后的不良反应也较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病人血清功能以及免疫力的恢复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干预 下载:282 浏览:2880

吴雁 《肿瘤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口腔恶性肿瘤是国内外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3位,女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好发部位以舌、颊、腭部、牙龈、口底常见,其中舌侧缘最常见[1]。据流行病学显示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大约为2:1),发病年龄以45~64 岁人群为主,但近50年来,台湾地区的研究表明口腔癌的发病率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2]。所以,本文就口腔恶性肿瘤与营养的相关性做以下几方面的阐述以供参考。

预见性风险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03 浏览:1054

农春菊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预见性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遴选2021年8月—2022年7月在我科收治的1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应用预见性风险管理。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两组经护理干预,营养状况、配合度均得到有效改善,且研究组的ALB、Hb和配合度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护理第3、5和8周,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存在统计意义。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5%、20.51%,研究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结论:预见性风险管理对精神分裂症病患营养状况具有改善作用,提升患者的日常治疗配合度,有效减少并发症、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可被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护理工作中。

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营养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下载:296 浏览:2996

王小娇 鹿莎莎 《肿瘤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分析和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营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当中,随机收集5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用营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07 浏览:1183

刘玉霞 许静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8月-2022年12月住院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病儿68名,选用随机数表法使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名,对照组给与基础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周、1月龄神经发育状况、出生后40天的身体发育状况以及营养不良状况。结果:2组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在行为表现、被动技能肌、主动性肌力、原始反射与一般反射面层面,均较2周时进一步提高,而且在同一个周期内,观察组的被动肌力、主动性肌力、原始反射与一般反射面都比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40天以后的体重下降、身高增长速度和宝宝头围增涨都要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整体的缺乏营养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总结:袋鼠式护理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非常明显促进儿童中枢神经生长发育,提升儿童体质,降低缺乏营养的产生,是一类非常值得临床中推广方法。

心理-营养-医学三维模型在产后康复与并发症预防的多层次综合治疗研究 下载:171 浏览:2058

冯磊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营养-医学三维模型在产后康复与并发症预防中的多层次综合治疗应用。通过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我们对产后妇女进行了多维度的观察和测量,包括心理健康状况、营养状况以及医学干预效果的评估。实验组接受心理、营养和医学三维模型的综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的产后康复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因素对康复速度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心理干预对康复效果有积极作用。同时,营养状况与康复速度密切相关,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促进康复过程。医学干预措施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心理-营养-医学三维模型的应用为产后妇女提供了全面的康复支持,改善了康复速度、心理健康和饮食习惯。这项研究为产后康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为多层次综合治疗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实质性的启示。

营养支持与并发症预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措施与评价 下载:161 浏览:2046

宋伟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其对并发症预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率、体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应激性溃疡、肠道菌群失调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营养状况,稳定生命体征,提高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胃肠外科术后快速康复中应用新营养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 下载:169 浏览:2060

钱思瑶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胃肠外科术后快速康复中应用新营养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15例)实施常规管理护理,观察组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15例)实施新营养管理模式,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停止输液时间以及体重下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新营养管理模式,其效果显著。

空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79 浏览:2062

张文秀 吴允东 杨尚志 江海娇 廖茂蕾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讨论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实施空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SAP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双盲法将其中30例纳进Ⅰ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剩余30例纳进Ⅱ组(实施空肠内营养护理模式),比较2组护理价值。结果护理前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Ⅱ组指标明显优于Ⅰ组(P<0.05)。结论SAP患者实施空肠内营养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各项指标,值得临床鉴定。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