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下载:214 浏览:2164

李志安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共计68例,主要是选取的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需要研究人员将该部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需要运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而观察组患者需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运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为(12.41±2.14)mmHg,而对照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其眼压为(20.32±2.25)mmHg,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5%,相较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42%,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实际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运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下载:216 浏览:2195

唐瑶 杨雪莲 陈欣华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对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采取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合计6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白内障摘除+小梁切除治疗;观察组30例,进行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合并白

观察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下载:290 浏览:2923

张丽英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设置研究时间区间为2017年11月~2019年6月,以我院在此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干眼症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选取50例,对患者进行分组,根据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将患者归入研究组(N=25)和对照组(N=25)。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干眼症状的指标评分以及治疗安全性。治疗安全性从实施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干眼症状的指标评分得到了显著的好转,且治疗后期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小于对照组,总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药物效果更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治疗比较分析 下载:270 浏览:2736

郭楠楠 陶钰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予实验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结合周边虹膜切除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做出对比。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均实施治疗措施后,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眼压问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1,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7,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X2=0.2145,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周边虹膜的切除术是否执行都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基本无明显影响,且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手术效果的无显著差异,具体可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个人意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下载:328 浏览:3068

李婉儿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研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医院门诊的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血糖水平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123.52±3.82)mmHg、舒张压(81.52±2.27)mmHg、空腹血糖(6.55±1.32)mmol/L、餐后2h血糖(9.28±1.49)mmol/L,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对疾病治疗和预后改善有良好的效果。

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超乳术后的视网膜观察 下载:283 浏览:2862

刘森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超乳术后视网膜的远期改变。方法 选取2017年01月-2019年0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乳手术治疗。记录并对比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相较于术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加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转为视网膜激光治疗,部分患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玻璃体注药治疗。结论 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超乳术后具有远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且视网膜病变情况加重,应于术前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或术后密切随诊必要时接受视网膜激光或玻璃体抗VEGF注药术治疗。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下载:287 浏览:2899

李明君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记录患者视力、眼压信息,用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眼压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数据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方案,能够控制眼压,恢复患者视力,疗效较为理想。

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312 浏览:3099

​王玉鑫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前后路减压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5月~2019年05月收治的4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21例):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方法展开疾病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方法展开疾病治疗;就组间Cobb’s角、伤椎高度、运动评分以及触觉评分展开对比。结果:手术前,治疗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患者Cobb’s角、伤椎高度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手术后,治疗组Cobb’s角、伤椎高度均大于对照组明显(P<0.05);手术前,治疗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运动评分以及触觉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手术后,治疗组运动评分以及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前路减压疗法的有效运用,可使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患者Cobb’s角、伤椎高度有效增加,并同时将运动评分以及触觉评分显著提升,最终实现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有效预后。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下载:274 浏览:2769

全贝子 孙文柯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接收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选择44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常规手术,观察组22例在其基础上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基础上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改善其视力水平,同时并发症风险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探讨纾缓护理对神经外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下载:328 浏览:3221

朱海琴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探究新型纾缓护理模式对于患有神经外科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病患生存质量的改变和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某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有神经外科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的病患,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大组,B组和A组,每组30例病患,针对B组病患采取新型的纾缓护理模式,针对A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结果:B组病患的生命体征和生存情况明显优于A组病患,B组病患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A组病患,且具有对比性和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纾缓护理模式的应用明显改善了患有神经外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病患的生存质量情况,因此纾缓护理模式在临床的护理模式中护理效果很好,所以纾缓护理模式是一项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护理模式。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293 浏览:2943

陈燕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采取不同手术方案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中病例采集均为本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病例数:64);将纳入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予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梁切除术干预,后者采取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干预;比较采取不同干预方案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眼压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视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采取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效果明确,值得推广。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268 浏览:2720

陈冬梅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应用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7例(74眼),给予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范围的患者占81.08%,明显优于治疗前的5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发生7例角膜水肿,经保守治疗后完全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应用,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增加前房深度,并发症较少。

浅谈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并育 下载:125 浏览:1862

郭茜 《体育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并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被视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这种融合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理念的体现,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教育方式,将体育活动和劳动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社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基于FPGA的MIMO信号合并工程化算法研究 下载:279 浏览:2900

张君 张昊 张旭东 邓永生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1年4期

摘要:
论文采用FPGA技术,设计实现了MIMO信号合并算法。论文阐述了最大比合并工程化实现流程。论文对系统进行了仿真测试,验证了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工程应用表明论文设计方法具备准实时处理能力,适用于嵌入式通信信息处理系统。

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改善评价 下载:99 浏览:1053

王立会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改善。方法 研究对象为96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8)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04月-2022年10月。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术后自理能力评分提高;心功能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护理满意度高,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预后效果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不仅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263 浏览:2771

​张文 解露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方法:82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以电脑生成随机数法均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结果、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较对照组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12%)较对照组(78.05%)高(P<0.05)。结论:于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提升护理满意度。

延伸康复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 下载:263 浏览:2750

李淑萍 王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延伸康复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延伸康复护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患者护理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完全依从性和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延伸康复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降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实现患者依从性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93 浏览:1008

张小艳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风险防范式护理在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风险防范式护理。统计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血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血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效果较好。

循证护理模式对女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效果研究 下载:93 浏览:1011

叶云 《国际护理学》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结合女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相关护理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循证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1年4月-2023年9月实行,在内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80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女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结合双盲法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护理措施分为循证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比较项目以生活质量、心功能、睡眠质量、并发症为主。结果:研究组经干预后对患者预后生活保障工作的落实程度及相关生活指标评分监测中的改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的可调控性及相关指标监测中各阶段变化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睡眠情况的阶段性质量监测均值及交流中的精神表现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冠心病死亡等并发症的跟进式预防作用及安全性评估均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睡眠情况,对于患者的预后生活保障性更高,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 下载:293 浏览:2727

​彭美红 李霞清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此次研究中,针对临床期间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患自身肢体功能方面的康复护理,是否能达到预期状态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院内收治时间范围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两年时间内,于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患共计81名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作两组后,分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最终对比FMA和NIHSS评分,两项临床指标数据。结果:两组病患接受差异性护理干预后的指标数据比对见正文表格处,通过表格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均是应用了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展开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病患数据占优势,两组比对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数据比对可以看出,临床期间对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患而言,通过应用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可达到理想的状态,值得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