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血栓弹力图-MA参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94 浏览:473

陆秋涯 陆怡德 孙爱华 马蔚云 周依琼 王学锋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MA参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按冠心病诊断标准,选取160例ACS患者(ACS组)及5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分别测定2个组的血常规、心肌标志物、血脂、常规凝血指标和TEG。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ACS的诊断性能。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CS的风险因素。结果 ACS组中糖尿病比例和高血压比例均高于SAP组(P<0.05和P<0.01)。同时,ACS组的肌钙蛋白I(cTnI)、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也明显高于SAP组(P<0.01)。TEG参数中除R外,2个组其他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TEG-MA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04),最佳临界值为66.60 mm时,诊断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90.4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EG-MA是ACS的独立风险因素,可以辅助诊断ACS。结论 TEG-MA能反映PLT和Fib的活化,对ACS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可与cTnI和心电图联合检测,发挥互补作用,也可为后续的抗PLT治疗提供依据。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96 浏览:527

史玮炀 刘洋 韩逸超 郑丹丹 戴尔宽 郑冰 李敏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同源性,为CRKP感染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分离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感染患者的CRKP 107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美罗培南和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NTSYS(2.1)软件中UPGMA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07株CRKP除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率67.3%)、磷霉素(敏感率24.0%)、替加环素(敏感率100.0%)相对敏感外,对其余17种抗菌药物均不敏感(耐药率>95.0%);107株CRKP均检出KPC-2基因;受检菌株经PFGE指纹图谱分析共得出24种型别(A型X型),以A型[19.6%(21/107)]、B型[13.1%(14/107)]和C型[11.2%(12/107)]为主。在21株A型CRKP中有15株于1个月内分离自神经外科(6株)、门诊(3株)、血液科(2株)、老年科(2株)、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1株)和泌尿外科(1株)。在6株F型CRKP中有4株分别于2周内分离自普外科(2株)和老年科(2株),其余PFGE型别菌株分布离散性较大,散发于不同时期和不同病区。结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离的CRKP耐药基因主要为KPC-2,院内存在A型和F型菌株暴发流行。CRKP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磷霉素和替加环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建议临床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临床医护人员应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对CRKP的耐药性监测,控制其在医院的传播。

Del-1对特异性过敏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表面ICAM-1表达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531

阎淑 张泓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发育内皮基因1(Del-1)对特异性过敏患儿嗜酸性粒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35例特异性过敏患儿外周血标本,利用磁珠分选(MACS)方法分选嗜酸性粒细胞,用Del-1、抗Del-1抗体或白细胞介素17(IL-17)处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CAM-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el-1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下降(P<0.05),抗Del-1抗体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上升(P<0.05);Del-1与IL-17共同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较单独IL-17处理组下降(P<0.05);但在非嗜酸性粒细胞中,Del-1或抗Del-1抗体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l-1可调节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的ICAM-1表达,提示Del-1可能通过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特异性过敏炎症。

夏季长江口及毗邻海域表层浮游植物光合特征 下载:86 浏览:521

暴雅琳 李纪 《海洋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2020年夏季(7月)应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Ⅱ,对长江口及毗邻东海海域表层进行6个断面共52个站位的浮游植物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快速光曲线、慢速诱导曲线等光合作用测定、计算与绘制,结合实测生态环境数据,对该海域进行实测光合特征数据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口及其毗邻研究海域的浮游植物光合活性与河口物理过程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夏季表层水温与Fv/Fm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②光合活性在不同特征水团之间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浮游植物活性在冲淡水团区域最高(Fn/Fm平均值为0.48),而在长江口内水团区域较低(Fv/Fm 平均值仅为0.26),河口区复杂多变的物理过程为浮游植物群落提供了多样性的生态环境.③浮游植物群落光合活性在高浊度或低营养盐海区较低,因而生物量也较低;而在冲淡水团区域,相对适宜的光照和营养盐使该区域光合作用活性最高,形成了高生产力和高生物量的海区.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载:84 浏览:525

陈君君1 杨姣1 石美智1 张湘奇2 张婧娴2 祁美娟3 韩永龙1,2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以不同浓度的消癌平注射液联合紫杉醇进行干预,并与消癌平注射液、紫杉醇单药组进行比较,采用MTT法、细胞克隆实验和LDH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的产生,RT-PCR检测Mfn2 mRNA的表达。结果:消癌平注射液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增加LDH的释放,且消癌平注射液联合紫杉醇组较紫杉醇单药组作用更为显著;消癌平注射液可显著增加ROS的生成,但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消癌平注射液可上调Mfn2 mRNA的表达,并显著提高紫杉醇引起的Mfn2 mRNA低表达。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可能会通过调控Mfn2 mRNA的表达,引起线粒体功能损伤并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对紫杉醇抗乳腺癌发挥增效作用。

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13 浏览:533

田梅梅1 范霖1 施雁1 韦小梅2 江会3 吴燕4 顾海燕5 陈玲玲6 周瑾7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对临床护士的共情疲劳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护士倦怠、促进护士留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成人心理弹性及共情量表,对10所三级甲等医院的99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临床护士中、高危水平的二次创伤、倦怠的发生率分别为71.1%、73.2%;心理弹性、工作负荷、共情等是二次创伤的影响因素;心理弹性、工作负荷、工作氛围等是共情满意的影响因素;共情、工作待遇满意度、近1个月内受到认可等是倦怠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士二次创伤、倦怠和共情满意的水平受共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他工作环境的影响,除工作负荷和工作待遇外,护理管理者还应意识到"受到认可"是影响护士倦怠的重要因素。

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意义 下载:135 浏览:1150

倪敏慧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36例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护能力以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延续性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促使患者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5 无人潜航器的国际法规制—法律地位、现实挑战与我国的应对 下载:34 浏览:374

刘丹 《中国海洋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近年来,美、日等国开始在我周边海域布放无人潜航器以实现军事目标。军用无人潜航器的法律地位、无人潜航器对国际法形成的挑战、武器型无人潜航器与国际人道法基本原则的适用等问题,尚属国际法学界有争议的新议题。技术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将无人潜航器用于"水下战"的趋势,对海洋法、海商法和武装冲突法形成了多种挑战。我国应未雨绸缪,从法律层面就他国在我周边海域布控无人潜航器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并做出应对之策。

不同晶化处理方式对PZT薄膜性能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07

​李敏 惠春 汪静 《纳米技术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sol-gel)法在Pt/Ti/SiO2/Si基片上制备PZT薄膜,研究不同的晶化处理方式对PZT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晶化处理方式更有利于薄膜沿(110)方向的择优生长;并且相对于常规晶化处理方式,快速晶化处理方式制备的PZT薄膜晶粒均匀,排布有序,可有效的提高薄膜的表面质量.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种表面形貌可以有效地降低漏电流。

纵向驱动MEMS永磁双稳态机构 下载:84 浏览:512

​姜政 丁桂甫 王艳 顾东华 王志明 冯建智 《纳米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在MEMS继电器中引入双稳态机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功耗.在进行理论分析证实可行性和模拟仿真优化参数后,利用非硅表面微加工方法中的牺牲层工艺制备了一种扭梁悬臂梁支撑的扭摆式MEMS永磁双稳态机构.该双稳态结构尺寸为1.9mm×1.6mm×0.03mm,通过永磁力实现无功耗姿态保持,对其单侧触点施加纵向驱动力达到15μm的纵向驱动位移可以实现双稳态姿态的切换,控制永磁体磁片、悬臂梁和扭梁的尺寸来灵活调控稳态切换所需的驱动力矩.此双稳态机构可与电磁驱动、电热驱动和静电驱动等类型的微驱动器联用构成永磁双稳态MEMS微继电器。

探讨危险因素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下载:123 浏览:1597

黄惠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危险因素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01月-2023年01月间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基于危险因素分析下的针对性护理),各40例,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展开针对性护理,对于减少患者、管理等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起到了积极意义,提高患者认知,改善生活质量,可推广。

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临床护士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下载:134 浏览:1577

马海情 施小红 黄鑫 《心理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质性研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临床护士心理体验。方法:运用目的抽样法将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临床护士10例选取出来,深度访谈后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对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临床护士心理体验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后,共将3个主题提炼了出来,即心理状态波动、缺乏充足的知识储备,具有较大的工作负荷、感激团队与社会支持,这些主题将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临床护士心理需求和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来。结论: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临床护士对培训具有强烈的需求,同时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管理者应该积极培训护士,并给予护士心理压力以及时关注与疏导,从而使护士保持心理健康。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 下载:182 浏览:1884

顾建伟1 孙莉1 蔡健娥1 沈李2 范巧玲1(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喂养不耐受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较为常见的问题,对其生长发育及生存质量造成巨大影响。本文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先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开始进行阐述,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归纳、总结,认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持续鼻饲喂养、喂养体位、口腔护理、母乳强化剂的应用及抚触按摩护理等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旨在为临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护理提供理论。

心电图T波改变对于男性及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下载:239 浏览:2645

高峰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于男性以及女性患者的冠心病诊断中使用心电图,其T波改变对疾病的判断作用。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显示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集100例入院诊治冠心病疑似患者作为客观研究对象,通过患者的性别予以分割,分为男性组50例,女性组50例,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对两组患者的病变情况予以判断分析。结果:在经过动脉造影判断之后,男性组患者的阳性确诊率高于女性组,两组具有较大差异,组间差存意义(P<0.05);男性组患者的合并疾病阳性率高于女性组,组间差存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的冠心病诊断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电图判断,男性患者的检出阳性率高于女性,并且男性患者的合并疾病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女性患者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但针对患者疾病的确诊需要结合其其他临床症状予以分析,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提供合理化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患儿照顾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下载:99 浏览:920

沈淼1 宋瑞梅2 《肿瘤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 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患儿照顾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及Embase数据库中关于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患儿照顾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3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937例照顾者,其中试验组464例,对照组4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改善癌症患儿照顾者的焦虑情绪[SMD=-0.70,95%CI(-1.26,-0.13),P=0.02]、抑郁情绪[SMD=-0.74,95%CI(-1.35,-0.14),P=0.02]和生活质量[MD=0.55,95%CI(0.15,0.96),P=0.007]。亚组分析发现,个体化认知行为疗法[SMD=-0.38,95%CI(-0.72,-0.03),P=0.03]、团体化认知行为疗法[SMD=-0.87,95%CI(-1.67,-0.08),P=0.03]均能改善照顾者的焦虑情绪,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时间>3个月[MD=-0.40,95%CI(-0.69,-0.11),P=0.008]较干预时间≤3个月[SMD=-1.19,95%CI(-3.06,0.69),P=0.22]更能改善照顾者的焦虑情绪。团体化认知行为疗法[SMD=-1.09,95%CI(-1.92,-0.26),P=0.01]较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MD=-0.03,95%CI(-0.24,0.18),P=0.79]更能改善照顾者的抑郁情绪,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时间>3个月[MD=-0.41,95%CI(-0.70,-0.11),P=0.007]较干预时间≤3个月[SMD=-1.00,95%CI(-2.52,0.53),P=0.20]更能改善照顾者的抑郁情绪。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癌症患儿照顾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急性前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特点对比分析 下载:399 浏览:3894

陈泽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前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者前降支闭塞位置的特点及对心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96例急性前壁、前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资料,并结合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大多以对角支开口前完全闭塞为主。急性前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大多以对角支开口后闭塞或是留存有钝缘支为主。心脏彩超LVEF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比,心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的患者,对角支保留时,大多表现为急性前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角支同时闭塞时,则常表现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对急性期心功能影响与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相比无明显差异。其对心功能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下载:23 浏览:226

陈春凤 汪静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6期

摘要:
肝衰竭当前依旧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本身肝脏具有再生能力,在肝衰竭治疗中人工肝可以为患者肝功能恢复争取一定时间。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中,结合其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类型,本次结合相关学者研究文献,对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展望其研究发展方向。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98 浏览:1033

陈城1 徐旦铃2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急性胸痛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宁波市杭州湾分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将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采取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的护理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了抢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克罗恩病患者居家肠内的营养护理干预及护理效果探讨 下载:105 浏览:1041

沈樱樱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 评估和分析针对克罗恩病患者的最佳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1.5-2022.9期间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60名,将所有患者均分成普通组、研究组。普通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研究组采取延续护理方案。结果 在为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案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有更为突出的肠内营养效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营养学指标显著优于普通组,且研究组患者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案护理后的结果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为克罗恩病患者提供居家肠内营养护理干预上,引入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契合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需求,确保患者通过科学的护理,有更好的护理效果。为此,针对克罗恩病患者居家肠内营养护理,延续性护理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普及。

国内外医患沟通模式研究进展 下载:121 浏览:1395

刘凯 郭宏华 蒋冰坤(通讯作者)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医患沟通一直是医疗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近些年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医患沟通显得更加重要。通过医患沟通,医生能更加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同时也能让患者对自身病情加深了解,最终提升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影响医患沟通的因素比较多,其中包含沟通技巧、医生专业知识等,注重医患沟通技巧,可降低医患纠纷,提升沟通效率。鉴于此,为研究国内外医患沟通模式进展,文章结合影响医患沟通因素,梳理了国内外医患沟通模式和进展做此综述,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