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医护理干预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 下载:293 浏览:3023

仇杰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干预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科2022年07月至2023年07月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区组随机分为实验组(n=30,中医护理干预)与对照组(n=30,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中药敷贴和中医饮食护理的方法对患者疼痛进行干预,通过音乐疗法和心理护理的方法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制定营养饮食计划;口服止痛药物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用药注意事项等。通过数字评分量表(NRS)和负性情绪量表(NAS)评估两组的疼痛、负面情绪情况。结果 实验组干预前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7.12±1.54),负性情绪量表(NAS)评分(45.21±2.48),干预后的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1.46±0.56),负性情绪量表(NAS)评分(24.71±1.43)(t 18.292 P<0.05)。对照组干预前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7.14±1.43)负性情绪量表(NAS)评分(44.69±2.98),干预后的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4.48±0.71),P<0.05;负性情绪量表(NAS)评分(32.46±1.56)(t 20.058 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中药敷贴和中医饮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音乐疗法和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各种负面情绪和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儿童预防接种中护理措施措施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下载:142 浏览:1251

赵静 何楠 周芳丽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儿童预防接种中护理措施措施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方法:80例儿童,研究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月,选取随机方式,均等拆分,设立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为40例,前者为常规护理方案,后者为护理措施方案,对比两组的依从性、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的依从性(Frankl)得分较优,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观察组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期间采用护理措施方案后,儿童的依从性较佳,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较少,且家长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效果 下载:299 浏览:3019

​肖钰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例数为200例,将所有患者应用电脑抽号法进行分组,以对照组、观察组作为分组命名,两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00例、10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的护理满意度、肺功能、呼吸力学指标、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积分等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满意度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肺功能实际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呼吸力学指标实际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症状积分实际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生活质量实际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护理期间通过予以中医护理的同时配合使用安全有效的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且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改善,对护理工作极为满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PDCA护理模式用于重症脑出血病人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209 浏览:2787

冷海丽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脑出血应用循环管理(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干预作用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性。方法: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收入重症脑出血病人72例,抽签,常规组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进行PDCA护理,干预作用分析。结果:观察组经由PDCA护理,肢体功能、心理状态、营养指标等比对常规组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诊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病情况等在两组间良好(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病人护理,PDCA护理模式对其实施干预,可使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有效调整,保障其就诊安全,效果良好。

脑血栓后偏瘫的心理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56 浏览:2813

李海燕 邱红花 易欣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对偏瘫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70例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偏瘫病人,按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5名病人均接受传统的偏瘫康复疗法,治疗组配合心理疗法。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治疗前两组病人的手运动功能(P<0.319)、下肢运动功能(P<0.897)、运动功能(P<0.897)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显著性提升(P<0.01);组间相比,治疗组抑郁症和焦虑症发生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传统的偏瘫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疗法,可以减少病人的精神障碍,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护理价值 下载:177 浏览:1889

黄珊珊 高炜 郑杨絮 涂璐娜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分析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对比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有效率,提升护理质量评分。

分层护理及全面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康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196 浏览:2898

王倩茹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层护理及全面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康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根据不同干预方案将入组的患者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联合开展分层护理及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苏醒与谵妄发生情况、各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谵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短,1周内苏醒占比较对照组更高,谵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GCS与ADL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共计3例,占7.50%,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共计10例,占25.0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与HAMA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分层护理及全面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苏醒,减少谵妄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299 浏览:3280

周苏林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探究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定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8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观察糖尿病检出率,并对比两组血糖指标、C肽水平及胰岛素水平。结果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确诊率96.47%,与临床确认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空腹、餐后1h及餐后2h血糖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肽水平(ng/ml)与胰岛素水平(µIU/L)分别为(1.12±0.14)、(5.20±0.85)。研究组C肽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73±0.23)、(7.53±1.06)。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研究组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诊断后,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员的C肽水平及胰岛素水平等相关指标差异显著,各诊断指标反映更为直观,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工作当中。

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451

王金凤1 郎雪婷2 王艳梅3 《肿瘤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老年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院内就诊的80例老年癌症患者(样本纳入例数:8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以随机摸球为基础分组方式,分为对照、实验两个小组,观察例数高度一致。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干预。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实验组(临终关怀护理干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SDS/SAS)更低,生活质量评分(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癌症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情绪释放疗法配合集束化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158 浏览:2845

黄钦1 陶根2 苗晓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高血脑出血(HICH)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配合情绪释放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HICH患者在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就诊期间护理方案的不同将43例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余给予集束化护理配合情绪释放疗法(EFT)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6个月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护理前HAMA和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较护理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配

优质护理在肿瘤癌痛病人护理管理中应用 下载:40 浏览:528

刘昕 杨杰 程丽 《肿瘤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肿瘤癌痛患者的护理管理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住院的80例肿瘤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在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态度各个方面的平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癌痛病人进行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疼痛的程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院外延续护理对肺癌癌痛患者疼痛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557

程丽 刘昕 杨杰 《肿瘤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肺癌癌痛患者院外延续护理对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1年8月-2022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2例肺癌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外延续护理。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体能、功能、疼痛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PS、体力状况分级评分及VAS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KPS、体力状况分级评分及VAS评分都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情况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癌痛患者院外延续护理能有效缓解肺癌癌痛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研究 下载:50 浏览:544

宋倩 包银龙 《肿瘤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不同方面的优势。通过综合分析,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MSCT扫描: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子宫底部至耻骨联合上缘。扫描参数:120kV,200mAs,层厚5mm,重建间隔1.5mm。MRI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3.0T超导型核磁共振仪,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标准 线圈。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T2WI、DWI,冠状位T2WI。扫描参数:T1WI:TR 500ms,TE 10ms;T2WI:TR 4000ms,TE 80ms;DWI:b值0和1000s/mm²,TR 4000ms,TE 68ms。图像分析: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 进行双盲法阅片,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点以及侵犯范围等。对于MSCT和MRI的图像,分别记录阳性发现数。结果:MSCT与MRI在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肿瘤大小的准确率方面,MRI优于MSCT(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MS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但MRI在显示肿瘤大小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求,结合MSCT和MRI检查结果,制定更为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养老智能化的伦理风险及对策分析 下载:275 浏览:2703

游雅芬1 郭潇2 丁梅1 《国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现阶段,我国已加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伴随着高龄老人与失能老人数目的不停增加,不仅社会养老服务行业人员以及老年护理行业人员依然无法满足现实需要,且养老服务智能化也成为了养老效能业务发展的主流。智能化服务为解决老龄社会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帮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漠视的伦理危险。因此本文结合养老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与理论阐述,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尝试从以老为本、安全保障及设计管理三个价值方面提出有效策略,实现养老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协调人-技术-社会的和谐关系。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 下载:251 浏览:2921

孔斌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4例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以统计学软件开展随机分组操作,使患者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予以患者冠心病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及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心功能指标变化、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评分(SAS)、抑郁自评评分(SDS)对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6 min最大步行距离(6MWD)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LVEDV、6MWD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7.30%(36/37),对照组为75.68%(28/3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促进行运动康复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并促进其心功能的提升,还有助于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的提升,能够降低MACE的发生风险。

集束化营养干预对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营养状况、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648

郎雪婷1 王金凤2 《肿瘤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实施集束化营养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院内就诊的80例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样本纳入例数:8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以随机摸球为基础分组方式,分为对照、实验两个小组,观察例数高度一致。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营养干预。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实验组(集束化营养干预)护理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更高,癌因性疲乏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营养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研究 下载:181 浏览:1894

熊佰灵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94例发热门诊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7)和研究组(n=47),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基础护理的同时,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分析发热门诊患者心理问题,且对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在94例发热门诊患者中,有67例患者存在焦虑多疑,占比71.28%;有49例患者存在紧张恐惧,占比52.13%;有48例患者存在悲观失望,占比51.06%。干预前,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0.45±2.20)、(32.69±2.69),常规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9.52±2.13)、(40.59±3.66),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87%,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4.47%,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发热门诊患者中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且具有较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妇科肿瘤放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 下载:60 浏览:585

耿悦 李迎学 《肿瘤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放射疗法是妇科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因其特殊的位置和不良反应,以及病人及其家庭对放射治疗的认识不足,因此加强对其进行专业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文对86例妇科肿瘤病人进行了全面的护理,并对其进行了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导。结果表明,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降低术后的并发症,改善疗效。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研究 下载:68 浏览:626

宋倩 包银川 《肿瘤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不同方面的优势。通过综合分析,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MSCT扫描: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子宫底部至耻骨联合上缘。扫描参数:120kV,200mAs,层厚5mm,重建间隔1.5mm。MRI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3.0T超导型核磁共振仪,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标准 线圈。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T2WI、DWI,冠状位T2WI。扫描参数:T1WI:TR 500ms,TE 10ms;T2WI:TR 4000ms,TE 80ms;DWI:b值0和1000s/mm²,TR 4000ms,TE 68ms。图像分析: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 进行双盲法阅片,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点以及侵犯范围等。对于MSCT和MRI的图像,分别记录阳性发现数。结果:MSCT与MRI在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肿瘤大小的准确率方面,MRI优于MSCT(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MS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但MRI在显示肿瘤大小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求,结合MSCT和MRI检查结果,制定更为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 下载:70 浏览:723

史婷婷 刘红 胡永霞 《肿瘤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医护人员集成一体化护理服务对原发性肝癌病患癌因性疲倦及睡眠有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住院的30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5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50例,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期及 SPIEGE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期 PFS及 SPIEG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 RPFS总分和感觉、情绪、认知和情绪、行为和严重度在各个方面的评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 SPIEGEL量表的总分和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次数和醒来感觉的分数都较护理前和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能明显减轻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改善其睡眠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