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97 浏览:1035

刘刚 《诊断医学》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剖析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期内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54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开展生化检验,统计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以及尿素蛋白/尿肌酐等具体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生化检验指标如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以及尿素蛋白/尿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开展生化检验的价值理想,能为后期治疗方案制定和疾病预后提供科学参考。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及闭塞的价值 下载:94 浏览:1070

郑丽 《诊断医学》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其中心静脉狭窄及闭塞的价值及意义。方法:根据我院2019年01月~2021年01月间接收的来我院进行诊断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超声组)与血管静脉造影(造影组)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中的中心静脉狭窄及闭塞具体状况。结果:超声组的检查结果显示,中心静脉狭窄的患者共计17例,完全闭塞的患者共计14例,其余为无异常的患者,共计9例。造影组的检查结果为中心静脉狭窄的患者共计19例,完全闭塞的患者共计15例,其余为无异常的患者,共计6例。超声组同静脉组检出结果相似度为94.00%(47/50)。讨论:在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其中心静脉狭窄及闭塞具有重要作用,可确定静脉狭窄的位置和范围,但具有一定的漏诊情况,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分析 下载:108 浏览:1060

张梅 《诊断医学》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采用血常规检测手段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鉴别诊断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接受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选取同期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试验组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照组为糖尿病患者。评价所有患者的血常规相关指标和肾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3.87±0.76)ⅹ1012、(117.23±21.35)g/L、(86.27±12.52)fL、(321.43±18.27)g/L,对照组为(4.65±0.88)、(130.62±25.11)、(94.68±14.39)fL、(339.32±23.1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常规检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功能相关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在鉴别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中的灵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且检测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Ⅲ联合检测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效果分析 下载:166 浏览:1281

胡清 《诊断医学》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联合检测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的检测,对比检测结果,分析三种物质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准确率。结果:研究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Ⅲ低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单独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较联合诊断更低(P<0.05);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单独诊断的特异性与联合诊断无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来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更高,可作为早期疾病诊断的临床依据。

B型钠尿肽在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205 浏览:2391

姚茂容 《诊断医学》 2024年1期

摘要:
心力衰竭(HF)在慢性肾脏病(CKD)和终末期肾病(ESRD)的患者中普遍存在,且与这些病人的死亡率密切相关。B型钠尿肽(BNP)及B型钠尿肽氨基末端前体(NT-proBNP)是急、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但BNP及NT-proBNP对CKD及ESRD患者合并心衰的诊断意义存在争论,本文主要就BNP、NT-proBNP对慢性肾脏病病人合并心衰的临床诊断意义的研究作一综述。

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下载:226 浏览:2259

张鹏 《诊断医学》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价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60例、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的临床资料,2018年4月-2019年8月为研究时段,依次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中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对比两组中尿微量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同时评价中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用于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阳性检出率与诊断符合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实验组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验诊断阳性率、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尿微量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还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临床价值探究 下载:281 浏览:2663

周教 《诊断医学》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探析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份---2019年5月份在我院就诊的142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采用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临床效果。结果:在142例患者中确诊为嫌色细胞癌的患者有23例,85例确诊为透明细胞癌患者,34例确诊为乳头状癌的患者。同时在CT平扫中检出的肾癌患者93例,所占比例为65.49%;经过三期增强扫描检出的肾癌患者140例,所占比例为98.59%,前者数据显著低于后者,组间有差异性(X2=31.8351,P=0.0001),即P<0.05。结论:与CT扫描相比较,三期增强扫描能够更加全面、直观和准确的对病变区加以显示,具有较高的肾癌检出率,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下载:268 浏览:2654

郑露 《诊断医学》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9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和正常组。分析其肾脏大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组与观察组各组间的肾脏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预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有助于早期评估患者病情。

探讨囊性肾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下载:359 浏览:3306

岳泉 《诊断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囊性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所有患者均采取多排螺旋CT诊断,分析患者CT扫描表现。结果:20例多排螺旋CT诊断图像均表现为囊性、囊实性肿块,呈规则和不规则形态,径位大小各异,且伴随着囊壁增厚情况,其中7例表现为壁结节,4例表现为囊壁钙化、3例表现为瘤内分割,囊壁分隔和厚度不统一,增强后壁结节、囊壁和囊分隔可见强化,且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肿瘤细节和周围组织关系需多平面重建图像才能更清晰、直观的表现。结论:囊性肾癌在CT图像中具有一些典型特征,通过多排螺旋CT扫描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图像,但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其他囊性病变进行区分。

C—P、HbAlc、fbg对血糖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与监测的影响 下载:385 浏览:3651

揭贤宇 《诊断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对血糖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45例正常Ⅱ型糖尿病患者设为A组,将3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为B组,另选取40例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设为C组,对比三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B组的HbAlc、fbg、2hPBG均高于A、C两组,空腹C-P及餐后2hC-P略低于A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采用C-P、HbAlc、fbg联合检测,可有效反映患者的血糖状态及病情严重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监测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肾穿刺活检术在诊断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413 浏览:3648

张元元 《诊断医学》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肾穿刺活检术在诊断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50例肾病综合征且进行过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8年01月-2019年03月,观察肾穿刺活检术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后的结果。结果 最终诊断结果表明,在50名肾病综合征患者中,患有原发性肾病的患者42例,患有继发性肾病的患者有8例,在4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35例患有膜性肾小球肾炎,6例患有微小病变性肾病,1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在患有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8名患者中,患有狼疮性肾炎的患者有3例占(37.50%),患有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有2例(占25.00%),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有3例(占37.50%)。结论 对患者进行肾穿刺活检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可以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的具体类型,极大地方便了肾病医学的研究和治疗。

肾细胞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准确性分析 下载:427 浏览:3506

杨旭 柳盛伟 张鹏博 张俊涛 《诊断医学》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准确性。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进行肾细胞癌手术病理切片治疗的120例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60名患者。让实验1组采取冰冻切片法,让实验2组采取石蜡切片法。对两组切片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结果:冰冻切片确诊癌性病变的准确度高于石蜡切片的准确度(P<0.05)。结论:肾细胞癌组织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性准确度较高,但亚型较多,形态多样,应当注意甄别。

CT检查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下载:421 浏览:3264

陆燕 《诊断医学》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择取本科室2016年1月-2018年12月时段内诊疗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均经病理证实)患者共58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评估不同肿瘤下CT特征,再测量平扫、增强扫描时CT值。结果:①皮脂腺瘤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左侧发病占比88.46%;嗜铬细胞瘤患者,左侧发病占比53.33%;节细胞神经瘤患者,左侧发病占比30.00%;髓样脂肪瘤患者均为右侧发病。②皮脂腺瘤表现为轻中度均匀强化;嗜铬细胞瘤为不均匀强化,但强化程度较为明显;节细胞神经瘤7例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表现为无明显强化;皮脂腺癌均为不均匀性强化,且强化程度明显。结论:针对原发性肾上腺肿瘤患者,不同肿瘤类型决定其CT征象的差别,而这也在组织成分不同的情况下影响CT值、肿块密度和强化度,以便更好起到原发性肾上腺肿瘤鉴别的效果。

评估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肾癌囊性变的诊断价值 下载:435 浏览:3803

潘玉兰 《诊断医学》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肾癌囊性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计抽取66例肾癌囊性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入我院进行检查,患者均实施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扫描检查,分组对比患者检查结果。结果 66例患者经超声造影检查后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癌囊性变患者治疗中超声造影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增强CT,能够通过对肾癌囊性变患者的血流供应情况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提升诊断准确率,以便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升治疗效果。

营养护理策略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 下载:102 浏览:1072

杨阳阳 刘静 唐阳阳 刘欢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营养护理策略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与营养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营养组采用营养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营养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采用营养护理策略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实施。

IgA血管炎性肾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下载:62 浏览:793

​潘蒙恩 毛建华 《生物技术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IgA血管炎(IgAV)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小血管炎,长期预后与肾脏受累相关。IgA血管炎性肾炎(IgAVN)的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肾脏穿刺活检虽准确但具侵入性。因此,寻找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非常重要,有助于实现IgAVN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本综述探讨了目前IgAVN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思维导图下构建临床路径式护理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84 浏览:830

李力维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思维导图下构建临床路径式护理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39例应用思维导图下构建临床路径式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干预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实施思维导图下构建临床路径式护理可有效改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老年慢性肾病患者的神内并发症及其临床管理 下载:89 浏览:874

冯静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病患者神经内科常见并发症及临床管理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800例老年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发症情况、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等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主要有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结果:研究表明,在老年慢性肾病患者群体中,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些并发症主要涵盖了脑血管问题、周围神经的病变以及认知功能的障碍等。经过一系列高效的临床管理措施,如药物疗法、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康复训练等,病人的病状已经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结论:老年慢性肾病病人神经内科并发症处理需考虑诸多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才能改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活质量。

序贯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68 浏览:783

王颖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对CRF并发CHF患者应用序贯透析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CRF并发CHF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应用序贯透析治疗。比较的肾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失衡综合征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BUN、SC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R明显低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且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失衡综合征发生率为5.13%,对照组为23.08%,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常规透析相比,对CRF并发CHF患者应用序贯透析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肾功能、心功能指标,同时可减少失衡综合征发生,值得推广。

分析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87 浏览:838

吴逸璐 徐莹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研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对其采取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计有72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各36例,对比组实行小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干预组实行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糖代谢指标、血压指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肾功能指标、治疗后尿素氮、血钾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2)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糖代谢指标、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空腹C肽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3)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血压指标、治疗后舒张压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4)干预组(11.11%)、对比组(8.33%)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干咳、口干、头痛、神经性水肿药物不良反应情况P值>0.05,无差异。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对其采取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效果明显。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