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下载:132 浏览:1503

马雪娇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具有深刻理论内涵和重大政治意义的命题。开辟新境界迫切要求我们立足中国,面向时代探寻中国发展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也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超越时间性的精神内涵始终是影响时代发展的主要诱因。因此,通过优秀传统“两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到新的时代诠释将决定性的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做好“两个结合” 下载:131 浏览:1448

王建华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7期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在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必须做好“两个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融合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下载:110 浏览:1232

曹丽娟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了对民族优秀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教师必然会在优良的传统教育中培养出优良的行为习惯和德育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怎样把优秀的传统和价值观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本文试从几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认识。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下载:130 浏览:1476

高蝶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是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在其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的吸收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的吸纳了其中的精髓,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它结合了时代的特色,符合实际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以及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就必然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探究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的实现路径,这些对于发展文化自信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 下载:125 浏览:1341

姜甜甜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1期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相结合的重要支撑两方面展开论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理探究 下载:150 浏览:1702

杨恒梅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1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相融相通使两者能够相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应遵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和立足当代中国现实,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原则,从而把两者深相结合起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人文主题要素”的渗透 下载:287 浏览:2934

宋娟娟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之后,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再像过去的教学模式那样,用填鸭式的教育来追求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认为为学生的卷面好看就代表着教育的成功。如今的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人文主题要素”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依据与路径 下载:142 浏览:1685

乔银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9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融合性,实现两者的有机和有效结合是时代发展需要,对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有其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现实需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差异性、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知偏差和全球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给这一“结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要通过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者的主体作用、辩证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来破解“结合”障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探析 下载:147 浏览:1711

黄佳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9期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突出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入文化相结合”这一命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者“相结合”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应依靠群众力量,助推民族伟大复兴;坚持理论创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解决世界难题,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思考 下载:145 浏览:1677

周彦灵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8期

摘要:
我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就是“两个结合”论断。该理论写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成为重要的历史决议。“两个结合”论断是党中央在理论创新发展研究上获得的重要成就,让我国人民深刻认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地位,在党的历史新征程上为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而创造新理论新见解,也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打造了一盏明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理论指导,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具体条件结合相融,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碰撞与融合,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坚持真理、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重进步,理论创新成果不断出现。下文将从“两个结合”论断带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新时期新理论的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的路径研究 下载:31 浏览:226

庞明宇 《中国教育研究》 2025年6期

摘要: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者,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我们不仅能弘扬民族文化,还能为世界各国带来文化交流的机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在关注语言知识的传递的同时,更注重文化背景的融会贯通。这样,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传统文学作品、习俗礼仪等,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提升对语言运用背后文化脉络的敏感度。这不仅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得心应手,也为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当代书法教育的研究及思考 下载:62 浏览:411

王培郦 《中国教育研究》 2025年5期

摘要: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我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它的继承和发展是最具典型意义的。文章以当代的时代为背景,对中国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性探析 下载:180 浏览:2111

王横威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摘要:
一粒思想的种子要想在现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就要与土壤有一定的契合性、融通性,否则,无论这粒种子看着多么光鲜亮丽,对于这片土壤而言也是无用的,这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这片土壤的真实写照。中国的先进分子曾尝试过多种思想,但最终都失败了,直到引入了马克思主义,才使中国迎来了新局面。这其中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融通性。基于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两者的融通性。

社区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下载:7 浏览:124

魏华 《中国教育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发展历史中,传统文化势必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助于调动全民族的创造力,推进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本文将立足城市社区的发展现状,阐述一种适合普通居民的教育模式,期望能够为强化社区居民的传统文化观念、普及传统知识和思想观念、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供参考。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路径研究 下载:367 浏览:3963

胡广宝 《中国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如何通过传统文化推动班级管理成效,已经成为小学班主任重要的教学任务。班主任要及时转换教学管理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天性特点和学习理解能力,将传统文化应用到班级管理活动中,这样不但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增进师生互动交流频率,更有助于学生德育水平及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体现出良好的班级管理实效。本文结合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经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而后提出一些相应的德育对策。

山东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下载:210 浏览:3935

于春娥 《中国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实现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目标,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山东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创新研究 下载:319 浏览:3252

丁飞 丛培鑫 冯铭洪 《中国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也不断滋养着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食粮和重要基础。而高职院校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挥育人价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哲学与人生》教学的有机结合 下载:186 浏览:2110

刘辉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之根与魂,深刻影响着国人的精神世界。在中职思政教育的核心课程《哲学与人生》中,将这一宝贵文化财富有机融合,对于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至关重要。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巧妙融合儒家思想、道家智慧等传统文化精髓,这不仅能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能引导学生以历史为镜,审视人生哲理,树立远大志向,培养高尚情操,从而在心灵的土壤中播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思想之花。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下载:94 浏览:2897

刘锋 《中国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教师、教室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仅靠诵读经典、一周一课等方式很难达成文化教育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探究 下载:76 浏览:783

陈淑霞 《中国教育探索》 2024年9期

摘要:
新课标的实施是教育领域的一大改革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千年依然璀璨夺目,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植根于人们的血脉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们应该善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和方法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情感、认知和品德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