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康复训练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302

王智伟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实施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3,6个月时的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3,6个月时遵医行为评分、Barthel评分、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6个月时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总体感觉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早期阶段性运动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患者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46

陈丽君 卜秋丽 庄倩 薛土凤 邓锦凤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阶段性运动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指导,干预组则接受早期阶段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日常活动开始时间。结果干预组出院时6 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值均较对照组高(P <0. 05);干预组床上主动活动、下床活动、自行到洗手间洗漱与走廊步行200 m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 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早期阶段性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263

吉素华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肿胀、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痛康复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膝关节周径变化、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7 d膝关节周径变化均依次明显减小;干预组患者术后3,7 d膝关节周径变化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3,7 d VAS评分依次明显降低;干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SS评分均依次明显上升,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给予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策略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88

蒿叶霞1 郑璇2 胡元萍2 张李涛1 颜新生1 曹树正1 王章1 张真路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评价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90例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基因检测组),另190例不作相关检测(对照组),记录患者服用华法林稳定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190例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中CYP2C9*1/*1型170例(89.5%),*1/*3型19例(10.0%),*3/*3型1例(0.5%);VKORC1 AA型155例(81.6%),AG型35例(18.4%),未检出GG型。基因检测组INR达标时间[(4.0±1.7)d]低于对照组[(4.6±2.1)d](P<0.01),2个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于抗凝治疗初期临床策略的制定起重要作用,可缩短患者INR达标时间,有助于减少患者出血及栓塞风险。

“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71 浏览:212

王国强1 周红莉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7期

摘要:
《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的出台是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重要举措,同时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了蓝图。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基础是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建设,而培训团队建设的关键是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环节。我校在2015、2016年承担了四个项目县的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培训团队培训任务,围绕培训团队的培训目标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县级教师协调机制、方案设计、团队建设、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三方满意度匿名测评中,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位于湖北省第一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小剂量利尿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下载:81 浏览:516

吴伟1 蒙革1 冯海合1 石银华1 杨明华2 殷珊珊1 王晓洁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小剂量利尿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8年8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LOCS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单纯IABP辅助) 30例与观察组(IABP+小剂量呋塞米) 2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IABP置入前)、治疗后(IABP置入48 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尿量、血肌酐(SCr)水平、血乳酸(Lac)水平、血管活性药使用剂量及IABP总运转时间。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前HR、MABP、CVP、CI、尿量、血SCr水平、血Lac水平及肾上腺素、多巴胺、米力农使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HR、CVP、血SCr水平、血Lac水平、肾上腺素用量、多巴胺用量下降(P <0.05),MABP、CI、尿量增高(P <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t=11.365、0.490、4.659、9.694、9.943、6.450、6.802、4.983、7.661,P <0.05)。观察组IABP总运转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4.531,P <0.05)。(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ABP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后LCOS的效果优于IABP单用,且安全性较高。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75 浏览:391

周庆兰 范颖英 周佳佳 赵玉洁 白丹 齐明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于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6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Harris评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治疗、护理认知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Harris评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治疗及护理认知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护理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其生理及心理舒适度,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康复训练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236

王智伟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实施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3,6个月时的遵医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3,6个月时遵医行为评分、Barthel评分、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6个月时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总体感觉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量化训练法结合图谱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43

方颖吕 菲高莉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探讨量化训练法结合锻炼图谱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于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及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量化训练结合锻炼图谱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1,3,6个月后Harri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理能力评分入院时和出院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和出院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训练法结合锻炼图谱能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锻炼的依从性,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261

周庆兰 范颖英 周佳佳 赵玉洁 白丹 齐明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于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6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Harris评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治疗、护理认知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Harris评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治疗及护理认知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护理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其生理及心理舒适度,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下载:64 浏览:773

宋毓晖 郭海刚 《老龄研究进展》 2025年3期

摘要: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根据随机方法将入组的患者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研究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镇痛效果、麻醉恢复相关指标、各类药物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MAP、H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时、假体植入即刻及移除喉罩时研究组患者MAP、HR水平较对照组更为稳定(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2h、6h、12h、24h的NR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肌松类药用量及术后自控静脉镇痛药用量均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例,占14.29%,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0例,占28.57%,差异明显(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效果显著,麻醉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推广应用。

缩短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营养管理实践 下载:385 浏览:3685

何海荣 杜颖鑫 袁梦 鲍冬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医、护、营养多学科联合进行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ERAS全流程管理,观察其中术前禁食禁饮节点的营养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三科择期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93例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的围手术期ERAS全流程管理,由医生进行患者ERAS流程的评估与准入,营养师进行精细化营养指导,护士进行相关的护理及监督执行。在术前禁食禁饮节点,记录患者分别在术前麻醉6小时前、麻醉2小时前,依次口服全营养素和清流质营养液后,患者的依从性、胃肠道症状、体感舒适性及满意度。结果:93例患者中,顺利完成麻醉6h前和2h前口服营养液的84例,因停手术未完成的1例,拒绝口服营养液(包括术前、术后)的3例,出现呕吐的1例,分台手术无法估算时间的4例,患者均未出现口渴、饥饿、腹胀、疲劳等体感不适,无误吸发生。结论:医、护、营养多学科联合进行ERAS全流程管理,分工协作。在术前禁食禁饮节点,实施患者麻醉6h前和2h前口服营养液,患者依从性高,执行率、体感舒适性、满意度均较高。

骨科老年关节置换术中前瞻性护理管理的应用研究 下载:157 浏览:1659

杨静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7期

摘要:
探究骨科老年关节置换术中前瞻性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纳入本院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之间,总人数为58例,通过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分别给予前瞻性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骨科老年患者行关节置换术过程中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效果显著,不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个体化功能锻炼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下载:139 浏览:1299

张季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个体化功能锻炼,探讨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干预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个体化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各项指标的恢复状况,包括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关节活跃度和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量表(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和关节畸形),Barthel(用餐、洗梳等10个日常生活的活动功能)。结果 两组训练后Charnley的评分在逐渐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训练后3个月,髋关节各项指标状况均有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训练后Barthel的评分在逐渐增加,观察组训练后的各时间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个体化功能锻炼,可减少患者的疼痛,促进髋关节的恢复,可提高患者的躯体平衡和稳定性,避免重心不稳摔倒,进而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有效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研究 下载:229 浏览:2555

孙婷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有效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添加麻醉护理配合,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为22.47±4.1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54±4.85min;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于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中,可见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上述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能够缩短其术后苏醒时间,保证麻醉安全性。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麻醉管理措施的临床研究 下载:244 浏览:2692

高百灵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12期

摘要:
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全髋关节置换(totalhiparthro⁃plasty,THA)可改善AS髋关节病变者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AS患者易合并困难气道、心肺功能障碍。围术期管理或麻醉不当均可增加AS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死亡的风险,因此对THA麻醉方案及围术期管理要求较高。近年来,THA常采用区域阻滞以改善麻醉效果,且超声定位可直视神经位置、局麻药物扩散情况,提高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297 浏览:2923

康聪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82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为参照组41例与研究组41例,参照组应用后外侧入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前外侧入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天、2天、3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研究组更优,P<0.05。研究组治疗后半年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采用前外侧入路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使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157 浏览:1786

李元水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2期

摘要:
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本院2023年6月——2024年1月抽选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共计64例。以治疗方式不同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2例。常规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为验证效果差异,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术后步态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手术指标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常规组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术后步态指标高于实验组,对比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者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术中风险更小;全髋关节置换术则疗效更佳,步态恢复更稳定,可按照病况择优选择。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的护理 下载:166 浏览:1744

张晶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2期

摘要:
由于下肢恐惧症而引起的运动障碍患者很少被报告。本研究旨在揭示 TKA术后恐惧多动障碍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开展有目的的运动障碍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三月至十二月间,于一所综合医院之骨科选取298位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之病人。通过问卷调查、运动障碍自评量表、膝关节自我效能评定表、简单应付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等方法,并运用单因子和 Logistic回归等方法,深度剖析了其作用机制。其中,恐惧多达298例,占31.88%。本研究采用逻辑回归方法,对 TKA术后发生恐惧行为进行了统计。结果:结果显示:术后疼痛年份 OR=5.54695% CI:2.143~14.173;文化程度 OR=0.14595% CI:0.067~0.314;自我效能率 OR=0.60695% CI:0.470~0.780;积极应对方式 OR=0.78495% CI:0.683~0.90095% CI:0.691~0.943.943;支持利用率 OR=0.57095% CI:0.461~0.7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 TKA术后病人的运动畏惧心理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疼痛持续时间、教育程度和外界支持等。建议早期开展运动训练,减少恐惧运动的发生率,促进膝关节运动的快速恢复。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下载:250 浏览:2036

王宇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分为研究组(50例)及参照组(50例),研究组患者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参照组患者开展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主要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同时对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患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离床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伴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不同阶段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相比在术后恢复及疼痛改善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值得开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