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党校教学中汉语言文学运用的艺术探析 下载:25 浏览:330

赵妮 《当代中文学刊》 2025年4期

摘要:
党校实际教学中,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能够促进党员干部自身的涵养以及知识修养层面得到提升。因此,在党校教育教学中,需要不断提升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程度。文章分析当前党校教学中汉语言文学运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策略研究——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为例 下载:21 浏览:291

蔡金波 《当代中文学刊》 2025年4期

摘要:
本研究围绕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开展了对核心素养落实策略的深入研究。采用研究性教学策略,选定"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研究内容,旨在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落实与评估核心素养的实践活动,以及并综合运用多元的教育评估手段,以推动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发现,教学任务群中设定合理多元的语文学习任务,可以创设丰富语境,有助于深入语文核心素养构成与内涵的理解;"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推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展示创新表达的个性化语言艺术。而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有利于提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本研究对于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学习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八桂教学通”数字资源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有效融合——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下载:14 浏览:224

李爱玲 《当代中文学刊》 2025年4期

摘要:
新课标强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八桂教学通”数字资源构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八桂教学通”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话传说研究 下载:28 浏览:340

杨锐 《当代中文学刊》 2025年4期

摘要: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话传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本研究旨在梳理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话传说,探讨其起源、发展、类型、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并借鉴神话学理论和符号学理论。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言,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探讨神话传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第三章介绍神话传说的主要类型;第四章分析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第五章为结论,总结全文要点并指出不足。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神话传说的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基于历史视角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研究 下载:32 浏览:353

李岱年1 佟爽2 范续嘉3 安玲萱4 《当代中文学刊》 2025年4期

摘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汉语言文学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过于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汉语言文学教育没有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要想提高我国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就需要从历史视角出发,基于传统文化展开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儿童文学的研究 下载:22 浏览:259

吕明杰 《当代中文学刊》 2025年4期

摘要:
通过为学生提供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可以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并对教育产生突出的贡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愉悦的阅读氛围中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重视儿童文学选材和编纂工作,推动优秀的儿童文学创作和教育出版,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教学资源。通过共同努力,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可以培养出更加优秀和有素质的学生,推动语文教育的有效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之我见 下载:11 浏览:155

曲高磊 《当代中文学刊》 2025年4期

摘要:
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作品的解读,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汉语言文学课程内容丰富,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仍有待加强。传统文化如同一座丰富的宝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因此,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教学现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从而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

沙博理英文自传中的中国当代政治历史关键词翻译 下载:47 浏览:456

任东升1 郎希萌2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沙博理撰写的两部英文自传具有清晰的意向性,向英语读者讲述个人、家庭、职业的同时,描述亲历中国当代政治历史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其间多有无对应原文本的翻译痕迹,且不乏翻译首创甚至独创。本文探讨沙博理自传中的中国当代政治历史关键词翻译,以"三年困难时期"为例,尝试性归纳沙博理文化自译中的文化本位观和适度变通性原则。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中语文学科育人问题及特色教学模式创新 下载:47 浏览:596

方芳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特点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坚持全员育人,坚持全方位育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强化育人意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语文教学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靛蓝染织锦--非遗视域下大理白族扎染技艺传承创新之路 下载:15 浏览:189

方淳 《当代中文学刊》 2025年1期

摘要:
民族传统技艺在非遗传承的时代主题中迎来发展契机,新时代“产业+”模式为传统技艺创新发展提供了路径选择。基于非遗视角,立足于白族扎染,探究传承困境,基于困境分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之路,通过产业融合助推白族文化资源开发,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中华文化多样。

实践与反思:二语习得研究视域下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解读 下载:84 浏览:525

张巍1 刘富华2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广泛应用。但该理论在学理层面还面临着挑战,同时,大量的借鉴移用导致了对该理论的误读,特别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实践中,学界对该理论及相关概念的认知比较模糊。本文以该领域关键性分支学术资源为依据,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学理反思,对二语习得领域内的理论应用进行考察,并尝试理论建构新路径,以期深化学界对该理论的认识。

古诗词中神仙的英译及其在英语世界的形象再造 下载:81 浏览:838

曾建萍 《当代中文学刊》 2024年11期

摘要:
神仙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哲学与宗教色彩,其观念与基督教中的诸神不尽相同。神仙的相关表达不仅在哲学、宗教著作中广泛使用,在古诗词等文学作品中也屡屡出现。为探索神仙形象在英语世界的再造,文章以许渊冲先生英译中国古诗词中神仙为例,分析其对神仙形象的再造情况。研究发现许渊冲先生对神仙的翻译形式多样,但对神仙形象的建构具有单一化、简单化等特点,未能在英语世界中再现神仙形象的模糊性、多面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再塑造的“神仙”远不及在中国文化中生动形象。

古典诗词诵读对初中生文学素养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679

祁芬 《当代中文学刊》 2024年11期

摘要: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系统中,古典诗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典诗词的分析与欣赏, 对于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古典诗词诵读对初中生文学素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从初中生试验参与者中选取了一组随机样本,进行了古典诗词诵读项目,其余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参与古典诗词诵读项目的学生在文学知识理解,审美识别能力和人文情感表述等方面明显优于未参与的学生,说明古典诗词诵读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研究结果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证实了古典诗词诵读在中学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影响。

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分析 下载:73 浏览:763

明桂芝 《当代中文学刊》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形式有了许多创新,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发展性。将古诗词艺术与当代歌曲演唱相互融合,赋予古诗词现代化表达,使其成为全新的声乐艺术,这不仅是对中国古诗词的传承和保护,更是对其艺术性的创新,使其更具时代特点。古诗词与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瑰宝,二者结合而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时具有独特的魅力。《锦瑟》作为其中的经典之作,在音乐特点和演唱方面展现出了深厚的艺术底蕴和表现力。

生态主义视域下中西方宗教文学中的植物启示 下载:92 浏览:895

沈昂学 《国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中西方宗教文学中都出现了众多对植物意象的生态描写,彰显出人类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从中西方典型的宗教文学和宗教物象中挖掘人类和植物的关系,可以发现不同的植物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其特定的宗教含义,而其自身所具有的植物启示体现了人类在早期宗教文学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人类从自然植物中获得的精神启示,摆脱了传统的动物中心主义思维模式,将植物视作平等的生命体。宗教文学中的植物书写呼应了共建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思想,对于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启发性意义。

读《苏东坡新传》感悟 下载:166 浏览:1514

常牧歌 《中文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宋朝是中华诗词文化发展的盛世,《苏东坡新传》的作者李一冰是古往今来对苏东坡研究最痴迷最深入的一位,加之此书作者的独特人生经历,给苏轼以更加透彻的人生分析。本文通过对《苏东坡新传》的阅读,对苏轼在不同时期的人生境遇和代表作品以时间为轴线进行探索列举,以求勾勒一代伟大文豪的人生轮廓和特殊心境下的代表作品。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育人价值及策略 下载:183 浏览:1610

王元清 《中文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是促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深入学生骨髓的有力载体。古诗词作为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加文字积累”,“提升文学素养”,“实现文化传承”三个方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探究多样诵读、资料理解、写作运用、多角度群文阅读等教学策略,力求将古诗词育人价值的最大化,为学生构建古诗词学习的最佳路径,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效能,落实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书法创作中“情”“理”关系研究 下载:42 浏览:446

​祝春雷 《国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书法作为众多艺术门类的一种,也存在“情”“理”关系问题,即感性意识与理性思维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无意于佳乃佳”中对创作过程和创作结果的考察,笔者发现书法艺术创作的核心在于技术的超越性实现,从而实现对人书相通的生命力的结果性体现。技术的超越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理性思维的超越,具体表现为超越的理性思维在书法创作中以“潜流”的方式呈现,作为沟通感性意识与理性思维的桥梁,最终体现为感性意识。无论历代书家、书论家无论是对感性意识的推崇,还是对“草稿”的偏爱,证明的是超越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意识的同一性。

​初中书法鉴赏教学应用 下载:41 浏览:507

​文桂海 《国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初中教书中历代书法作品欣赏与教学,教师应借助多媒体展现书法精品字帖的形式教学内容,同教科书中的书法作品比较和应用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性,因此更能让书法教师或者美术教师在原计划教学中教学工作目标完成更突出。多媒体教学中的视频示范既有相互帮衬作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认知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和鉴赏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探索思维的发展,当今的初中书法鉴赏课,书法教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文化基础方面情况,酌情考虑使用多媒体视频与教师示范教学法相结合。本文主要是讲解透析鉴赏书法课在初中教学鉴赏课中的具体重要性和一种修养性的开发引领,希望能够提升初中书法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

幼儿园文学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下载:137 浏览:605

​张露萍 《文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对应的策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