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值对前列腺癌结节和增生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221 浏览:2243

张秀茹 《肿瘤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结节与增生结节在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下产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泌尿科MRI室2022年1月份到2022年8月份入院参与检查的患者(已有病理诊断结果)中对诊断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均为前列腺癌结节者,B组为前列腺增生结节者,比较MRI检查DWIADC值、检出率差异性,归纳影像特征。结果:A组结节外周带可见7例,多发性结节6例,B组均为中央带,且两组患者T2压脂信号强度分别为低(稍低)信号、不均匀混杂信号;DWI信号强度为高信号、不均匀信号(稍低信号);ADC图信号强度呈现正常信号与低信号,前者边界欠清晰,后者边界清晰。MRI检查DWIADC值诊断检出率98.18%,MRI诊断74.55%;ADC值(0.91±0.11)10-3/m㎡/s、(1.59±0.24)10-3/m㎡/s,组间数据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DWIADC值可精准鉴别前列腺癌结节,诊断价值突出。

MRI弥散加权成像对中央带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239 浏览:2350

张秀茹 《肿瘤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中央带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两种疾病鉴别诊断时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0年8月~2021年7月收治的5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次接受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测以及病理检测,将病理检测结果视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50例患者的病理检测结果显示,中央带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数量分别是23例和27例,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测确定的两种疾病患者数量分别是22例和25例,P>0.05。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测方式应用于中央带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疾病鉴别诊断时,相关结果准确性较高,具备较强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调强放疗(IMRT)摆位误差的研究进展 下载:24 浏览:282

刘虎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5期

摘要:
调强放疗(IMRT)是目前最常用的高精度放疗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对照射靶区的准确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任何靶区的移动都会严重影响疗效,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降低,增加肿瘤复发率和放疗并发症的风险。摆位误差是影响照射靶区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确保IMRT的精准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监测和减少摆位误差已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已有多种技术应用于临床中,控制摆位误差,不仅成功地减少了误差,还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疾病控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旨在对调强摆位误差进行综述。

卵巢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MRI检查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238 浏览:2273

陈丽平 《肿瘤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MRI检查在卵巢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筛选的病例为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卵巢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术前均采取MRI检查诊断,将最终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详细比对。结果:同最终病理结果比较发现,术前MRI检查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其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相差数值较小,结果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MRI检查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有效性较高,能够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准确的有价值参考数据,从而提高临床疾病治疗效率,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MRI特点及临床价值 下载:298 浏览:3050

高岩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MRI的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将2020年3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41例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患儿作为研究,设为观察组,43例新生儿低血糖无脑损伤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MRI的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特点。结果:观察组最低血糖、低血糖持续时间、24h后血糖水平及48h后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MRI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灵敏度为92.7%,特异性为90.6%,准确度为91.7%。结论:MRI对新生儿低血糖脑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对其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CT、MRI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联合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65 浏览:937

丁雪梅 《中国科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CT与MRI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疑似肝内胆管癌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分别评估各自的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并进行CT与MRI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结果:CT的准确率为81.25%,MRI为88.75%,CT与MRI联合检查的准确率为96.25%;CT特异性为78.79%,MRI为87.88%,联合检查为97.00%;CT灵敏度为82.98%,MRI为89.36%,联合检查为95.74%。联合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均显著优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CT与MRI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肝内胆管癌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下载:301 浏览:3117

杨玉丽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MRI分型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患者10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观全部患者发病原因均为癫痫病引起,且均为单发,病灶分别位于颞叶3例、额叶4例及顶叶3例;MRI分型为Ⅰ型泪囊性6例、Ⅱ型结状型2例、Ⅲ型发育异常2例。术后病理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术后无病灶扩大现象。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分型具有特异性,通过MRI分型有助于外科手术制定方案。

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 下载:296 浏览:2894

敖荣发 《肿瘤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主要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膝部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患者,甲组采用双螺旋CT的方法进行诊断,乙组采用MRI的方法进行诊断,丙组采用双螺旋CT和MRI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结果 甲组和乙组患者临床检出率的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丙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使用双螺旋CT和MRI的方法进行膝部骨肿瘤的诊断,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肿瘤病变范围,清楚显示出其软组织肿块以及骨髓水肿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CT和MRI的应用 下载:167 浏览:2052

万翠云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使用CT和MRI对诊断的作用以及价值。方法:在此次的研究当中,选取的是来我院进行治疗并且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一共100例,对所有的研究患者进行诊断检测的划分,使用CT进行检查的患者人数有50例,使用MRI进行检查的患者人数有50例,通过对这两组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的对比和分析,来探究出这两种检查方式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此次试验当中,通过对两种检查方式结果的对比分析中能够了解到,检出率最高的为MRI检查方式,检出率达到了98.0%,CY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则是相对较低,为86%,两者检出率的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检测的结果分析能够了解到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当中,使用MRI的检查方式有着更高的检出率,能够为患者在临床诊断当中,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探讨核磁共振(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 下载:88 浏览:1005

张兴 《诊断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 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中采用核磁共振(MRI)诊断后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病例数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2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20 年11月;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分别采用核磁共振和CT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6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MRI组的总检出率为100.00%(62/62),CT组的总检出率为93.55%(58/62),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影像表现为内部有球状、线条状、裂隙状阴影,边缘模糊及增粗且T1WI 低信号显示。结论 核磁共振的应用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总检出率,同时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分析核磁共振(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胰腺囊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89 浏览:1044

何爱斌 《诊断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62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病理学确诊前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与MS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胰腺囊性病变检出率方面,多层螺旋CT是83.87%,核磁共振是98.39%,核磁共振更高,与多层螺旋CT存在明显差异(P<0.05);检查所需时间方面,核磁共振比螺旋CT长,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诊断过程中,核磁共振检查方法比多层螺旋CT优,其能够将患者病变状况清楚的显示出来,从而更好的判断疾病,值得采纳、推广。

分析核磁共振(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胰腺囊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110 浏览:1032

何爱斌 《诊断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62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病理学确诊前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与MS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胰腺囊性病变检出率方面,多层螺旋CT是83.87%,核磁共振是98.39%,核磁共振更高,与多层螺旋CT存在明显差异(P<0.05);检查所需时间方面,核磁共振比螺旋CT长,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诊断过程中,核磁共振检查方法比多层螺旋CT优,其能够将患者病变状况清楚的显示出来,从而更好的判断疾病,值得采纳、推广。

CT、MRI放射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对比观察 下载:83 浏览:1047

张晓艳 张栓琴 《诊断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项研究以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行股骨头坏死诊断的8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经病理组织切片检查证实为股骨头坏死,并按放射检查方法将其分成两个小组,43名MRI检查为实验组,43名CT检查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正确性。结果:实验组的诊断有效率为95.35%,与对照相比79.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明显好于CT,其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探讨核磁共振(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 下载:103 浏览:1008

张兴 《诊断医学》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中采用核磁共振(MRI)诊断后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病例数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2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分别采用核磁共振和CT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6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MRI组的总检出率为100.00%(62/62),CT组的总检出率为93.55%(58/62),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影像表现为内部有球状、线条状、裂隙状阴影,边缘模糊及增粗且T1WI低信号显示。结论核磁共振的应用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总检出率,同时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探究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下载:101 浏览:1008

伍发1 伍婷婷2 《诊断医学》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予以X线、CT、MRI检查。结果:经X线、CT、MRI检查发现,三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存明显的差异,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CT、MRI均发挥着重要价值,对于轻度病变可应用CT,抑或是MRI,而细微病变则应优先考虑MRI。

CT、MRI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影像学对比分析 下载:118 浏览:1022

唐宁 张晓 邵铄涵 盛金平 《诊断医学》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就CT、MRI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影像学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予以CT、MRI成像及X线检查。结果:CT、MRI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在脊椎骨折的诊断中,CT、MRI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价值分析与对比评价 下载:121 浏览:1653

张珍 《诊断医学》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对比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于我院放射科检查的8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CT检查,观察组行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0.00%,低于观察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CT检查,MRI诊断早期脑梗死准确率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 下载:164 浏览:1347

朱梓宾 《诊断医学》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价值。方法:择取2017.08到2019.1时段内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证实)患者共58例,均施行CT诊断、MRI诊断,比较各诊断方式阳性检出率。结果:CT组阳性检出率为56.20%,MRI组阳性检出率为96.55%,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过程中,虽CT与MRI均可起到诊断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较高,可推广。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145 浏览:1391

赵瑞华 《诊断医学》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来我院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给予对照组患者CT诊断,给予研究组患者MRI诊断,随后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病理检出率。结果:诊断准确率:研究组诊断准确率相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病理检出率:研究组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检出率相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椎间盘积气、钙化检出率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MRI与CT诊断时,MRI诊断准确率优于CT,在影像学病理检出率中,MRI与CT诊断各有优势,实际诊断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诊断方式。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163 浏览:1667

商涯钧 郭峰(第二作者) 《诊断医学》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 探究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计抽取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进行诊断及治疗,患者均实施MRI和关节镜治疗,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MRI诊断准确率。结果 所有患者MRI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相比完全符合,符合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