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走向教育生活还是与教育生活脱节:我国教育法律司法适用的现状考察 下载:47 浏览:267

段斌斌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6期

摘要:
教育法律的生命在于通过司法适用解决现实存在的教育纠纷。通过分析援引教育法律的808起诉讼案件可以发现,教育法律虽有一定程度的司法适用,但其适用状况仍难尽人意。当前仅38.80%的教育法律条款被司法适用,且其适用主要发生在民事领域,这弱化了教育法律对教育行政生活的调节作用,也使其成为司法适用频率最低的部门法。此外,法院对教育法律的适用显著超过当事人对教育法律的援引,且法院的适用更多是用来说理而非裁判。为使教育法律真正从"法律文本"走向"教育生活",需进一步提升教育主体诉讼观念、扩大教育案件受案范围、改进教育立法质量、加大教育法律的普法力度。

外伤性癫痫的法医学鉴定要点分析 下载:59 浏览:697

蒋阳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外伤性癫痫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致病原因为头部外伤。法医学鉴定在外伤性癫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外伤性癫痫不仅应该具有完整的医疗记录、详尽的个案调查及严格的诊断标准,同时还应该对专业的法律知识及法规进行科学准确的理解及应用。本文先对外伤性癫痫的定义、分类及临床特点进行概述,后文又对法医学鉴定外伤性癫痫的步骤进行详细分析,包含初步评估、证据收集、病因鉴定及因果判定等。旨在为法医学鉴定工作者提供工作思想及操作指导,以便能够更好的精准、高效的进行外伤性癫痫的鉴定工作。

甲硝唑联合银尔舒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 下载:275 浏览:2685

胡玉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 分析甲硝唑联合银尔舒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04月-2021年04月间13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行单一甲硝唑治疗)和观察组(行甲硝唑联合银尔舒治疗),各6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炎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促卵泡生成素高于对照组,血清雌二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一用药相比,联合用药方案在阴道炎治疗中效果更好,可调节激素水平,改善阴道健康,缓解阴道炎症,增强临床效果,减少病情复发,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海洋环境污染国际刑事责任制度:必要性、依据和主体 下载:30 浏览:352

孙世民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海洋是一个统一的、流动的整体,海洋环境关涉到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当前,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通过承担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的方式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国际法律体系。但是,日益严峻的海洋环境污染形势表明,仅仅依靠这两种责任形式是不够的。这意味着需要通过追究海洋环境污染国际刑事责任的方式以更加全面地实现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现有的国际法律体系为这种国际刑事责任提供了充足的国际法依据,还规定了承担这种国际刑事责任的主体。

汽车/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仿真再现研究 下载:39 浏览:537

汪进国1 吴泰和1 高奔1 朱云2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5年1期

摘要:
汽车-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中所占比例较大,而目前该类型事故在国内外的研究较少。在汽车-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中,电动自行车骑车人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与分布是当前车辆被动安全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涉及工程学、医学、心理学及法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和技术。本论文通过汽车-电动自行车碰撞仿真再现,深入研究了汽车碰撞速度、电动自行车车速、碰撞角度及碰撞位置对电动自行车骑车人的伤害规律,通过实际事故案例分析,对汽车-电动自行车事故中骑车人损伤致因规律进行了探讨。
本论文针对汽车-电动自行车骑车人的碰撞特点,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利用PC-Crash软件进行了汽车-电动自行车碰撞动力学仿真,模拟分析了汽车与骑车人碰撞过程以及碰撞过程中骑车人的运动状态,并对汽车碰撞速度、碰撞形态等特征参数对骑车人伤害影响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论文选取一起汽车-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案例,进行了事故重建,再现了汽车-骑车人碰撞动力学的碰撞过程和汽车人头部伤害状况,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际事故过程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文采用的碰撞仿真方法用于汽车-电动自行车事故模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外籍犯改造难点及其矫正策略研究 下载:24 浏览:281

孙慧心1 王诗涵2 高朔涵3 齐霖4 陈昊5 《当代中文学刊》 2025年3期

摘要:
外籍犯思维方式、文化、信仰、语言文字与国内罪犯大相径庭。加上这类罪犯人数相对较少,监狱的管理教育经验有限,从而对这类罪犯的改造工作尚未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改造手段,本文旨在总结外籍犯的改造特点和难点,针对改造特点、难点提出具备可行性的矫正策略。

论积极刑法观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应用 下载:67 浏览:816

张哲钧 《争议解决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积极刑法观是一种强调预防、注重法益保护的刑法理念。它认为,刑法不仅应当在犯罪行为发生后进行惩罚,更应当在犯罪行为发生前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手段,积极预防犯罪的发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本文深入探讨了积极刑法观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应用,指出积极刑法观通过前置犯罪预防、强化法益保护及促进恢复性司法等手段,为有效应对环境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持。文章首先阐述了积极刑法观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应用可行性,随后分析了环境犯罪的特点及治理现状,进而从立法、司法及执法层面详细论述了积极刑法观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具体应用路径。本文认为,积极刑法观的引入,不仅有助于提升环境犯罪治理效果,还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民事“陷阱取证”证据能力之实践探析——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视角 下载:67 浏览:834

潘可馨 《争议解决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受刑事实践的影响,“陷阱取证”在民事诉讼中逐渐被使用,现已成为民事主体尤其是被侵权知识产权主体取得侵权证据、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公报案例“北大方正案”虽间接默认其证据能力,但具体法律依据阙如仍是确认其证据可采性之病灶。文章对相关案例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具体实践特征,区分恶意诱发型和机会提供型,分类确定证据能力。同时为防制度失范及规则风险,应配套相应措施予以规制,以期取证之客观性、公正性,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改善并优化营商环境。

浅析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 下载:68 浏览:835

陈永鑫 《争议解决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中十分重要的制度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该制度是一种获得财产方式,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更能够有效维护我国经济市场秩序和市场交易的安全。我国《民法典》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而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和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善意取得制度具有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善意取得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入手,理清善意取得制度的来源及含义,分析善意取得制度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建议。

"正义直觉"的养成与刑法教学的改进探讨 下载:86 浏览:1011

陈继红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正义直觉对于刑事案件案件处理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正义直觉的高度趋同性和法律对于正义直觉的符合和遵从,对于正确的正义直觉的培养,能够强化对于刑事案件办理的规范作用,避免因为陷入过度强调刑法的陷阱之中,而错误的正义直觉也会影响到刑法的实施效果,造成正义直觉与刑法实际出现割裂,影响到刑法发展。因此刑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对正义直觉的教育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对于正义直觉与刑法体系两方面具备更加清晰的认知,避免工作过程中个人的正义直觉对于刑事案件办理结果造成干扰,维护刑法的尊严,提升刑法教学的效果。本文针对正义直觉的概念入手,针对刑法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案例教学方式进行分析,然后探究在刑法教学过程中养成正义直觉的策略,希望能够提升刑法教学活动的发展。

西方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启示 下载:123 浏览:1537

乔琪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通过对西方律师职业的历史起源、司法考试的特点及人才选拔模式的分析,及中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模式的介绍,指出中国当前的法学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理论培养与实践衔接不畅、人才选拔模式“一考定终身”及职业伦理道德教育淡薄等问题,结合国外法学教育的经验,提出应明确法学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法律职业资格培训制度及加强职业伦理道德教育等建议。

民法典时代自甘风险规则司法适用的发展与完善 下载:93 浏览:1287

谢江 《争议解决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民法以法典化的形式颁布后,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自甘风险规则作为侵权责任编的重大制度创新,对明确公民权利义务的界限,保障多边主体利益关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制度的产生必然会伴随着新生问题的出现,如何克服该制度的不足之处,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股东大会召集通知规则的立法完善研究 下载:144 浏览:1924

刘鑫岳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我国现行《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召集程序中的召集通知规则尚有疏漏,难以保证股东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导致股东大会无法体现股东平等和股东民主。笔者从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的角度出发,提出对股东大会召集通知规则的立法完善建议。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基于法释〔2023〕3号司法解释 下载:124 浏览:1696

薛晓梅 《争议解决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法释〔2023〕3号司法解释的出台为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规制提供了指引。该司法解释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规定了从严惩处的量刑标准,但这一举措并不理想;将“隔空猥亵”拟制为猥亵类型具有合理性,还应当进一步明确入罪标准;在犯罪人与被害人均为未成年人时,应当坚持双向保护原则,平衡权利冲突,兼济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

基于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 下载:152 浏览:1946

赵锋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伴随时代发展现有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为此对当前教育模式进行适当优化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主要任务。产教结合主要是指学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而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两者联系密切双方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基于此文章以产教融合为背景对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分析探究,以便提高我国当前教育水平,为学生日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个人信息在《民发典》中的行政法保护研究 下载:126 浏览:1692

刘丽 《争议解决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信息技术在推动社会各领域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针对个人信息问题,《民法典》的出台有利于处理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采用行政法保护的方式构建出政府、信息生成者、信息处理主体存在的相互关系。《民法典》明确了收集、处理、传递个人信息要依据的方法,特别突出了信息主体的知情同意,从行政法层面保护了个人信息。

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适用探寻 下载:154 浏览:2582

才月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民法基本原则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难点进行分析,来探讨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中的具体适用,以明确民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充分认识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司法适用中的重要地位,在实际生活中发挥民法基本原则的作用,规范人民的行为,有效解决生活中的民事纠纷案件,从而不断地完善我国的民事司法体系。

浅析先行调解原则在司法解散制度中的适用 下载:157 浏览:2595

邹静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为有效解决在公司实际运作中出现的公司僵局问题,2005年全人常通过的《公司法》第一次出现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为了更好的适用司法解散制度,发挥其预期的法律效果,最高法随后通过相应的司法解释对该制度进行完善与补充。该制度为解决公司僵局提供了法律思路,为维护中小股东权利发挥显著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公司解散意味着公司主体的丧失,公司就不复存在。因此,在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中适用先行调解原则,既可弥补司法解散制度之缺陷,也可维护多方利益。

基于公司法现代化的优化营商法律环境思考 下载:158 浏览:2564

赵超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对于一个公司的运行与发展来说,拥有一个先进的制度体系非常的重要,便拥有了较好的生产力。而在公司法现代化的基础上,对营商法律环境加以优化,有利于公司弹性化制度体系的建立,对中小型规模的公司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笔者针对基于公司法现代化的优化营商法律环境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刑法视角下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包裹的司法认定 下载:158 浏览:2583

麦哈巴·恰依木拉提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随着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包裹行为成为现阶段发生频率比较高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包裹的刑法定性问题始终是刑法规制的重要内容。刑法修订后,关于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包裹这一行为有新的司法认定,针对快递服务的不同环节以及相同环节不同情况等行为都有新的判定。本文主要是刑法视角下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包裹的司法认定,通过对两个不同刑事案例以及判决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案例存在争议的焦点,就快递员职务内容和职务分类两方面入手,快递运输的不同阶段中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行为进行刑法定性分析,最后结合具体刑事案例对刑法视角下快递员非法占有快件行为进行司法认定,旨在丰富现有的我国关于快递员非法占有快递包裹行为的理论内容,加快推进我国刑法进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