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下载:185 浏览:1563

郭静 陈慧瑜 吴艳玲 张双 李晶晶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分析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样本为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为儿童专科性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病房化疗期间病人,对其2023.3-12月197例PICC维护患儿的置管部位皮肤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发生MASRI 1-3岁高达32.1%,皮肤过敏高达31%,在皮肤潮湿状况下MARSI发生率高达24.1%,潮湿环境可使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以及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增加,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5.86%,而接触性皮炎发生率0.3%。结论:关于PICC置管部位MARSII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临床医务工作者较少关注此类皮肤损伤。本研究基于对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MARSI的发生率进行研究,并发现其相关危险因素,可提高血液病患儿生存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费用。

中医功法锻炼处方对亚健康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应用 下载:307 浏览:3125

杨希 陈文英 雷雪 魏启华 魏礼红 李丽 孙雪茗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功法锻炼处方在亚健康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2月亚健康颈椎病患者92例为对象,信封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联合中医功法锻炼处方干预,两组均完成4周干预,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椎动脉血液速度、颈椎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4周后眩晕、颈部受风寒发作、猝倒、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82.61%(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功法锻炼处方用于亚健康颈椎病患者中,能降低证候积分,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椎动脉血液速度及颈椎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综合护理措施对于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下载:291 浏览:3144

白扬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讨论综合护理措施对于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治疗的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血压水平相比(P<0.05)。结论:在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降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利伐沙班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观察 下载:239 浏览:2848

吴治瑞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将新型抗凝剂应用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01-2020.10来院就医的90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以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应用新型抗凝剂利伐沙班,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水平、凝血功能、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常规组(8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90(P<0.05);实验组治疗第1、3个月后NIHSS评分为(11.58±1.94)分、(10.07±1.81)分,显著低于常规组(15.82±2.71)分、(13.56±2.1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41、8.2401(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TM、FIB、D-D、APTT、PT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低于常规组6.7%(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62(P>0.05)。结论: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时,相较于常规治疗,以新型抗凝剂展开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同时,还能改善其神经功能,建议推广。

血液检验用于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鉴别诊断价值实践研究 下载:354 浏览:3292

杨雪娟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探究缺铁性贫血诊断中运用血液检验的实践效果及价值。方法:遴选缺铁性/地中海贫血患者(2021年8月~2022年8月)各70例进行研究,将其设立为甲组(地中海贫血)、乙组(缺铁性贫血),同时选择同期于我院实施健康体检的70名对象为对照组,对3组施以血液检验,对比其相关指标,如红细胞参数、血清铁等,进一步评测地中海/缺铁性贫血中血液检验诊断价值。结果:①血液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甲组RBC表现更高,Hb、MCH及RDW、MCV表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乙组RBC、Hb、MCH及MCV表现更低,RDW表现更高;相比于甲组,乙组RBC、Hb、MCH表现更低,RDW、MCV表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铁指标:相比对照组,乙组SI、SF表现更低,甲组SF表现更高;与甲组比较,乙组SI、SF表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诊断效能:在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指标上,甲乙2组对比(P>0.05)。结论:贫血诊断中运用血液检验效果显著,能够对缺铁性/地中海贫血实施精准鉴别,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指导,具较高的实践价值。

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研究 下载:354 浏览:3247

周鼎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分析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抽取2020年6月到2022年12月长沙市某医院检验科的1500例临床检验标本,分析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科室分布情况,调查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结果:1500例临床检验标本中,100例血液样本不合格,占比6.67%;80例痰液标本不合格,占比5.33%;70例尿液标本不合格,占比4.67%;60例大便样本不合格,占比4.00%;50例特殊标本(如分泌物、细胞穿刺、毛发、皮屑等)不合格,占比3.33%,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共360例,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24.00%。360例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所在科室分布涉及9个科室,按所占比例依次是内科(100例,27.77%))、外科(90例,25.00%))、妇科(60例,16.67%))、骨伤科(40例,11.11%))、肿瘤科(30例,8.33%))、皮肤科(20例,5.56%))、儿科(10例,2.78%))、耳鼻喉科(6例,1.67%))、口腔科(4例,1.11%)。360例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因临床检验标本采样量过少或过多因素所致共100例,占比27.78%;因临床检验标本放置持续时间过长因素所致共90例,占比25.00%;因抗凝剂物质使用因素所致共70例,占比19.44%;因标本溶血因素所致共50例,占比13.89%;因标本采集容器使用不当因素所致共30例,占比8.33%;因患者餐后采集样本因素所致共20例,占比5.56%。结论:临床各科室的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具有一定的临床发生率。其不合格原因包括临床检验标本采样量过少或过多因素、临床检验标本放置持续时间过长因素、抗凝剂物质使用因素、标本溶血因素、标本采集容器使用不当因素、患者餐后采集样本因素。临床需要对此加强重视,以避免临床检验不合格事例发生。

临床检验血液项目全程周转时间调查 下载:266 浏览:3025

宋真真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6期

摘要:
调查临床检验血液项目全程周转时间,为缩短周转时间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及记录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医院检验科进行临床检验血液标本8600份相关数据,统计血液标本检验时全程周转时间,计算标本不及时送检率。结果 平诊时样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周转时间及全程总周转时间均高于急诊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00份样本从申请到报告发送整体时间发现,T1时间最长,其次是T4,最短的是T5。血常规、凝血、生化检查项目的标本送检不及时率及及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调查发现,10:01-12:00样本送检及时率最高(99.93%),14:01-18:00时间点样本送检及时率最低(9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临床检验血液项目全程周转时间符合率较高,可满足临床检验需求,但仍存在一定的超时情况,需要临床针对性处理。

心理护理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168 浏览:1680

李妍 《心理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 分析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1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心理状态护理前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均有下降,且研究组更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提高其求生的意念和治疗的效果。

血液检验应用于贫血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与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354 浏览:3438

冯媛 钟禄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分析血液检验应用于贫血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贫血患者,其中,经确诊地中海贫血患者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三组均进行血液检验,分析各项指标(MCH、RDW、MCHC、MCV、Hb、RBC、SF),并对比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者及地中海贫血患者的MCH、MCHC、MCV、Hb、RBC及SF水平均低于健康者,RDW水平均高于健康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患者MCH、MCHC、Hb、RBC及SF水平均低于地中海贫血患者,RDW、MCV均高于地中海贫血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验对贫血患者的诊断灵敏度为95%(95/100),特异度为94%(47/50),准确度为94.7%(142/150)。结论 贫血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液指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类型贫血血液检验指标水平也大不相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通过血液检验,能够为贫血类型鉴别给出科学支持,帮助医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最佳治疗效,血液检验应用于贫血患者中具有临床价值。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研究 下载:198 浏览:2010

李嫚 《心理学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于患者舒适度影响。方法:选择52例(2019.5-2020.5)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将患者划分为2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研究组选择心理护理,各组26例患者。结果:对照组心理状况评分均高于研究组,且对照组患者舒适度76.9%,研究组舒适度96.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舒适度,值得借鉴。

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的效果研究 下载:294 浏览:2408

贺喜艳 李晓翠 《心理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析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100例尿毒症患者入组,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以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与常规护理与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满意度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护理中加入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研究 下载:258 浏览:2692

李艳萍 《心理学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负面情绪。

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69 浏览:2698

夏爱荣 《心理学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 本文研究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时间为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实验对象:我院收取的100例血液净化患者,并随机建立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最后收集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数据,然后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血液净化患者在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的评分有效明显的改善,并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净化治疗中为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护理方式,应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下载:408 浏览:4020

徐萍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7期

摘要:
分析医学临床检验当中血液细胞的检验质控方法。方法:此次纳入研究的对象为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诊需接收临床血液细胞的常规检查80例病人,借助数字分配法,把80例病人平分为四个小组,即为Ⅰ、Ⅱ、Ⅲ、Ⅳ,比较分析比例不同抗凝血剂的检验结果、储存不同时间的检验结果。结果:比较运用抗凝血剂不同比例 Ⅰ、Ⅱ两组病人血液细胞的检测后表明,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的数值差异显著,P<0.05;储存不同时间条件下 Ⅲ、Ⅳ两组病人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的数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检测血液细胞期间,比例不同的抗凝血剂与不同的储存时间条件下,样本的血液细胞之间有较大数据差异,今后在检测血液细胞期间,应当注意比例不同的抗凝血剂与不同的储存时间对于样本的检验质量影响,便于更好地控制检验质量。

随访联合心理干预对减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负情绪的影响 下载:268 浏览:2863

关欣 王君 杨雪 魏海龙 马智群 陈冰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 研究随访联合心理干预对减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负情绪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来自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5例),均实施随访联合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的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以及情绪变化。结果 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采用随访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不良情况出现,缓解患者不适,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成效。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对策研究 下载:402 浏览:3880

王清云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总结相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检验科采集的1000份血液样本展开回顾性分析,针对其中的不合格样本展开原因分析,并以此总结防范血液样本不合格的相关对策。结果:全部1000例血液标本中,共有54例不合格样本,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为5.40%。其中,血凝、样本量不足、容器选择有误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有23例、16例和10例,所占比重分别为42.6%、29.6%和18.5%。结论:在采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容易发生血液样本不合格的现象;因此检验相关人员务必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做好相关因素防范,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25 浏览:4022

梁任1 李静2 梁旭玲3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150例行血液细胞检查患者的血液样本。观察不同稀释比例(1:10000、1:5000)、不同放置时间(30min、3h、6h)下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结果 1:10000组WBC、Hb、RBC、PLT水平高于1:50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3h、6h组WBC、Hb、RBC、PLT水平高于30min组,且6h组高于3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的配置比例差异及室温时间的差异可影响细胞检测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检验时,需把握每一个的检测环节,从而对检验结果进行保证。

姑息护理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分析 下载:110 浏览:1115

简薇 肖梦芹 张彦 《肿瘤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护理中,运用姑息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2.5-2023.5之间患者62名招入实验,抽签建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姑息护理,将其数值对比分析。结果:未行护理前,患者的疼痛与生活质量分值对比,P>0.05;经护理之后,患者的疼痛减轻,观察组数值低,同时其生活质量提高,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运用姑息护理后,能够使患者的疼痛减轻,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液检验如何帮助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 下载:110 浏览:1212

孙蕾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如何帮助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血液检验,对照组未接受血液检验。观察血液检验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记录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在治疗前后变化较大,其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检验可以为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观察血液检验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患者的生理变化,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探讨血液检验在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 下载:132 浏览:1342

王奎生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神经内科作为内科学的分支,主要在于诊治神经系统相关性疾病,其中包括脑血管、脑部炎症与偏头痛等等。近年来,我国神经内科的临床诊疗率逐年升高,且严重神经内科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险程度高,因此在临床上始终遵循早诊断早干预的治疗原则。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对确定患者病情有着重要作用,而临床治疗主要在于严格控制患者疾病发展并达到有效治疗、治愈的目的。目前针对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与临床治疗研究较多,于本文中对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合性讨论。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