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双减政策下,小学生感恩教育探索 下载:211 浏览:2145

陈晓红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11期

摘要:
感恩,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良性情感互动。懂得感恩的人,不仅能够更好地与世界友好相处,而且还能够与周边人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与认可。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也能让他们与家人和谐相处,还能健全其人格,引导正确三观的形成。

体育延时课程对小学生体质健康优化的实践研究 下载:120 浏览:1183

常伟伟 《中国体育科学》 2024年10期

摘要:
学校体育延时课程是指在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利用学校场地器材等条件,在课上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后,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就体育延时课程对小学生体质健康优化进行了研究。

构建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助力小学生身体素质与兴趣同步提升 下载:114 浏览:1152

王志瀚 《中国体育科学》 2024年10期

摘要:
鉴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特殊阶段,传统的单一化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充分满足他们全面成长的需要,本研究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与面临的难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构思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多元化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涵盖了游戏化学习方式、情境模拟教学法、个性化定制训练计划、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教学等教育模式。通过实证研究,本文验证了这些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增强体能素质、培养运动习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是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与兴趣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南川区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 下载:112 浏览:1128

罗强 刘溢鑫 《中国体育科学》 2024年6期

摘要: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理念要求实施“教学、勤练、常赛”,要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逐步培养“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的习惯。2022年4月20日发布的文件中提到,南川区将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本文旨在调查研究重庆市南川区小学中课余体育锻炼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为提高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质量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南川区小学师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研究调查后的数据得知:(1)重庆市南川区学校教育资源划分不均衡。(2)校内体育文化氛围不足。(3)家长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知不足。(4)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结合当下政策合理划分教育资源。(2)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3)提高家长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知。(4)加强校内课余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自发进行体育锻炼。

社会教育机构促进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途径的研究 下载:78 浏览:930

张伟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1期

摘要:
劳动教育是我国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析,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而劳动教育的开展,又给社会组织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为了增强社会教育组织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作用,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实现:利用多种渠道和方法,切实创造出劳动教育的气氛;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计划;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参加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坚持科学的观念,建立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估体系;要重视实践的深入,丰富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理论。

改善小学生体质状况与体育教学的对应策略研究 下载:201 浏览:1930

石晓飞 《体育学报》 2023年4期

摘要:
小学阶段是每个人一生中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及时期,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及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人才的培养质量,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小学生德智体美发展和祖国的强大息息相关。然而,受社会发展和体育教育缺失的影响,全国小学生体质近三十多年来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目前,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和社会逐渐开始重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学肩负着提升小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任务。在教育观念与教育需求不断更新的背景之下,小学体育教学如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调动小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生体能的发展,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劳动中成长会更幸福——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探析 下载:362 浏览:2616

​陈一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部门要求小学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以外,还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具备劳动技能。高质量的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为了开展高质量的劳动教育,学校、家庭还有社区要联起手来,积极开设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认真评价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劳动活动,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幸福地成长。

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兴趣的实践研究 下载:104 浏览:1039

叶永生 《中国体育科学》 2024年1期

摘要:
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兴趣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体育课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不高,导致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因此,本文旨在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实践活动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课堂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我们也可以为体育教师和学校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促进小学生体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预防的有效措施探究 下载:216 浏览:2218

蒋君 《体育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动损伤原因及防治措施,并要强化指导,使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体质,以便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为此,文章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的成因进行了的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移民区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再培养研究 下载:264 浏览:2671

马渐 《中国教育探索》 2021年10期

摘要: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归为德育,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在小学中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同时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需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网络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并调整教育方案,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这也给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带来了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全面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下载:276 浏览:2791

赵娜 《中国教育探索》 2021年10期

摘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研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研究对象,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相关教师应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策略探究 下载:310 浏览:3356

代焱飞 《体育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体育是小学不可少的科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文章围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展开具体的论述,首先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存在的问题,随后探讨了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以供相关教师参考,共同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下载:418 浏览:3238

​林慧仪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会"三个层次。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对小学生掌握计算数字能力的知识培养。

《小学生课后体育作业的管理策略研究》 下载:238 浏览:2428

刘祎 许佳星 《体育学报》 2022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教育事业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也增加了。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课后体育作业的布置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及能够帮助学生对体育课堂上的学习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掌握,还能够帮助学生为后期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并且增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强调体育强国理念,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将这种观念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在体育作业中体现。体育课堂作业作为体育课堂的有效延伸,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采取科学的方式则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并且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让体育教学不止出现在教学中,更能够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小学体育足球训练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下载:325 浏览:3223

韦亮 《体育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足球是一项集体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兼具了趣味性与竞技性,备受小学生的青睐,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个性品质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传统足球训练模式的影响,当前小学足球训练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欲望,就需要在足球训练中融入体育游戏,利用游戏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训练中收获乐趣,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足球知识和技能。文中简要阐述了体育游戏在足球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应用对策进行了详细探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足球训练变得丰富多彩。

小学体育教学中利用家校共育促进学生体质提升 下载:298 浏览:3088

何群 徐礼峥 《体育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小学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根本目标。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需立足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需求,家校共育引导学生主动运动、快乐运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体育世界,尝试接触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从而提升其身体素质。从培养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家校共育干预体系构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提升吴川市小学生足球训练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的研究 下载:435 浏览:3361

梁启源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足球运动是高耗能的、多人的体育运动,在国际体育中也是一项重点的竞技项目。在小学阶段开设足球课程,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群体的体育素养,发展他们的体育精神。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提升吴川市小学生足球训练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的策略,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特色方法 下载:98 浏览:1497

梅吉华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2期

摘要:
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基本道德和社会责任属性的重要体现,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是祖国花朵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一个人道德素养形成和成熟的关键时期。然而小学生不是天生就具有社会责任感,而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本文将对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因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下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特殊意义,并总结出社会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独特方法。

“双减”政策下游戏化体育教学助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应用研究 下载:149 浏览:1492

李若楠1 张芳芳2 《中国体育科学》 2023年2期

摘要:
“双减”政策下,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体育课上采用什么措施让“双减”落地,并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呢?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归纳法对游戏化体育教学助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教学中体育教学游戏化即能提升学生锻炼兴趣,又能牢牢抓住学生坚持锻炼的意志,克服练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让“双减”政策落地,并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从而帮助更多的体育一线工作者,有效运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改变课堂现状,让游戏化体育教学真正助力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浅谈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策略 下载:248 浏览:2432

万仁杰 《体育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针对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教师要从基本技能入手,增强学生的运动素养,培养体育运动习惯,逐步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锻炼技能,还创造性地开展丰富的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掌握常规的体育训练项目,并将之长期保持下去,有助于形成坚韧的品质,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