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微粒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游离钙离子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516

​王计伟 李奇峰 武银刚 孙东东 周帅 杨梦晨 周源 张建宁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微粒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4 h内SD大鼠,体外原代培养脑星形胶质细胞,加入钙离子超载剂A23187处理后分步离心法提取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微粒并鉴定;将体外常规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尼膜同组及低、中、高浓度微粒处理组,尼膜同组细胞加入10μL尼膜同(0.2mg/mL)预处理10min,后4组细胞分别加入1×10~8、0.5×10~8、1×10~8、2×10~8个/mL微粒,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继续孵育10min后负载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分别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观察脐静脉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荧光强度。结果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稳定可靠,分步离心法可提取其来源微粒;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对照组细胞内荧光强度最低,微粒刺激后细胞内荧光强度升高,且随着微粒浓度的升高,细胞内荧光强度也逐渐升高,加入尼膜同提前孵育可适度降低细胞内荧光强度,但仍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尼膜同组比较,中、高浓度微粒处理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荧光强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微粒可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尼膜同可阻断其钙内流作用。

ICP-MS测定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及其参考区间的建立 下载:96 浏览:518

徐凤仙 于嘉屏 吴娟娟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全血中铁(Fe)、镁(Mg)、钙(Ca)、锌(Zn)、铜(Cu)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方法将全血样本混匀后用含Triton 100的稀硝酸溶液进行50倍稀释,以锗(Ge)元素为内标,建立ICP-MS检测全血Fe、Mg、Ca、Zn、Cu的方法。收集495名体检健康者全血样本,按性别和年龄(≤16岁和>16岁)分别分组比较并建立5种元素的参考区间。结果 5种元素的标准曲线线性均良好(r值为0.999 6~1.000 0),批内精密度为0.31%3.62%,批间精密度为1.37%7.15%,添加回收率为98.2%112.7%。正常人群、男女性之间全血Fe、Mg、Ca、Zn、Cu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6岁组与>16岁组之间5种元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以x±2s方式建立参考区间:≤16岁者Mg为30.2~43.4 mg/L、Ca为47.2~69.6 mg/L、Fe为320.6~466.0 mg/L、Cu为0.64~1.36 mg/L、Zn为3.1~6.8 mg/L;>16岁者Mg为27.0~43.6 mg/L、Ca为42.6~64.6 mg/L、Fe为275.2~530.3 mg/L、Cu为0.40~1.58 mg/L、Zn为4.3~8.3 mg/L。结论建立的ICP-MS方法可同时测定Fe、Mg、Ca、Zn、Cu,敏感性高,操作简便、稳定,准确度高,可用于临床大样本分析。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比较 下载:248 浏览:2694

姚磊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比较临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治疗中选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的价值。方法:试验病例共80例,疾病均为BPH,就诊于2020.01~2022.10内,按双盲法均分为40例/组,以2组展开对照。甲组治疗术式为TRUP,乙组治疗术式PRKP。对照临床指标、手术项目及并发症。结果:对照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甲组数据更差,而乙组数据更优(P<0.05)。对照出血量及住院、手术、冲洗膀胱、留置尿管等用时,甲组数据更差,而乙组数据更优(P<0.05)。对照并发症总占比,甲组数据更差,而乙组数据更优(P<0.05)。结论:临床BPH治疗中选用PKRP的价值更高,可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出血和创伤,且并发症少,利于术后快速恢复,术式安全可靠,可积极推广研究。

中药密蒙花离子导入对干眼患者泪液白细胞介素6、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89

曾志成1,2 彭俊1 姚小磊1 彭清华3 《当代中医药》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密蒙花离子导入治疗干眼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120眼)干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60眼)和对照组(30例60眼)。观察组予以中药密蒙花离子导入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仅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干眼症状问卷评分、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Ⅰ)、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染色评分和泪液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观察干眼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为80. 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问卷评分、Schirmer-Ⅰ、BUT、角膜染色评分和泪液IL-6、ICAM-1表达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4. 81%,低于对照组的39. 2%(P <0. 05)。结论中药密蒙花通过离子导入眼表组织,可消除或缓解干眼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抑制IL-6和ICAM-1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中药对阿尔茨海默病钙离子稳态干预的实验研究进展 下载:84 浏览:541

姚辛敏 李新新 周佳 王琪 柳广周 周妍妍 《中国中医药》 2018年7期

摘要:
钙离子稳态异常是大脑神经元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也是引起Aβ产生细胞毒性的关键因素,且其紊乱与Aβ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自由基损伤、炎症损伤等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其是各种急慢性退行性神经病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也是产生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之一。就近年来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和复方对阿尔茨海默病钙离子稳态干预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表面纳米化38CrMoAl钢的低温离子氮碳共渗 下载:84 浏览:501

王丽梅 佟伟平 《纳米技术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技术实现了38CrMoAl钢的表面纳米化,并对表面纳米化后的样品进行了490℃离子氮碳共渗.采用扫描电镜、X-衍射、透射电镜、显微硬度仪等分析和测试手段,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观察分析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SMAT处理的样品实现了低温离子氮碳共渗,渗层中渗入较多的氮、碳原子,并析出大量细小的高硬度化合物,获得了较好的硬度分布。

铁磁性Ni纳米粒子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下载:78 浏览:785

​张雪峰 王威娜 李哲男 董星龙 《纳米技术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文章研究了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在760Torr(H2+Ar)混合气氛下制备Ni纳米粒子.通过Phillips EM420型透投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粒子进行形貌表征,并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利用同轴方法对不同成分含量的Ni纳米粒子/固体石蜡复合材料进行了电磁参数的测定.结果证明:在16 GHz频率处,60wt.%Ni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出现突变.利用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模拟了Ni复合材料不同厚度涂层的吸波性能,当Ni纳米粒子成分含量达到60wt.%时,复合材料的吸收峰值R达到-28.0dB,具有较好的吸波效果。

多壁碳纳米管薄膜离子敏特性的研究 下载:85 浏览:506

​白玉峰1 张云怀1 肖鹏2 徐小丁1 贺建1 《纳米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对多壁碳纳米管薄膜传感器的离子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化学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薄膜对离子性气体吸附性能良好,由此而设计的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和快速的响应。

等离子体发生器制备纳米微粒 下载:85 浏览:498

​何蓉 《纳米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介绍了等离子体发生器化学气相反应法(CVD)的工作原理和直流电弧主电路,并对此法制备金属纳米和金属纳米氧化物过程中温度、颗粒形态的控制进行了分析。

早期血糖和离子水平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评估 下载:88 浏览:511

​武小娟1 李彦国2 孟舰1 李川1 刘红新1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早期血糖和离子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急救中心住院治疗的APP患者共218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两组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3天晨06:00血糖和离子(血K+、血Na+、血Ca2+、血Cl-、血Mg2+)水平的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218例APP患者中,病死组入院即刻、入院后第2、3天血糖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病死组入院即刻、入院后第2、3天血钾(K+)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对血糖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分析显示,第3d血糖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93),灵敏度为83.4,约登指数为0.62,但第1d血糖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特异度最高,为79.3。血钾(K+)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分析:第2d血钾(K+)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51),灵敏度为79.9,特异度为79.7,约登指数为0.59。结论早期血糖和血钾(K+)水平可作为预测APP患者预后的指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筛查和检测食物中毒样品中的12种抗凝血杀鼠剂 下载:93 浏览:504

​曹小丽 杨晓倩 焦海涛 刘仲 刘素华 张鑫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建立食物中毒样品中12种抗凝血杀鼠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QTrap LC-MS/MS)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快速分散固相萃取法(QuEChERS)提取和净化,ACQUITY UPLC BEH-C18柱(1.7μm,2.1mm×50mm)分离,5mmol/L乙酸铵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按照多级反应监测(MRM)→信息相关采集(IDA)→增强子离子扫描(EPI)→谱库检索的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12种抗凝血杀鼠剂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平均回收率为78.2%108.2%,相对标准偏差为1.8%12.3%,方法的检出限为0.006~0.03μg/kg,定量限为0.02~0.10μg/kg。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较好,适用于食物中毒样品中12种抗凝血杀鼠剂同时快速测定。

纳米材料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与性能优化 下载:87 浏览:827

​薛文斌 《纳米技术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纳米材料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及其对电池性能优化的贡献。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能源存储技术的核心,其性能的提升对于推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可再生能源存储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在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动力性能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及电解质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了纳米化处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性能优化策略。

浅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的研究进展 下载:73 浏览:610

申津婧 《材料科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比能量高等许多独特的优点,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今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消费产品,如手机、数码相机、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等。同时,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电动汽车的理想电源。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许多性能。本文笔者探讨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相关应用。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负极硬碳材料的研究 下载:53 浏览:615

李海望1 王新龙2 李埃荣3 《材料科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碳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最佳负极材料。通过碳材料微观结构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满足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与传统石墨阳极材料相比,硬质碳具有锂容量高、倍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通过改变碳源和优化制备工艺,研究人员先后制备了一系列结构独特、性能优异的硬碳材料。在综述硬碳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碳源制备硬碳材料的研究工作,并简要分析了硬碳微观结构对锂离子电池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总结并指出了该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核电厂除盐水生产系统离子交换树脂老化管理方案研究 下载:94 浏览:928

谈金狮 刘朋辉 周钦 余兴龙 《核工业与技术》 2024年6期

摘要:
除盐水生产系统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离子性杂质,树脂的寿命因设计、运行条件以及进水质等影响有很大的不同,厂家无法给出统一的树脂报废标准。为避免因树脂老化导致除盐水水质异常情况发生,开展树脂老化影响分析,并给出管理方案。

扩散渗析技术在湿法冶金工业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分析 下载:118 浏览:1370

​曹素芬1 刘雪辉2 《冶金学报》 2023年9期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解外扩散渗析技术应用回收利用酸、碱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特征,表述现阶段世界各国外扩散渗析技术在湿法冶金的探索与应用现况。该技术运用结果显示,选用外扩散渗析技术应用不但可以回收利用工业废水当中的强酸强碱,并且能够降低后面废液处理还原剂的使用量。所以,该方法拥有清理、低能耗、绿色环保的特征,在湿法冶金加工工艺中有着宽广的应用价值。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通过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联合钬激光碎石临床治疗疗效评价 下载:475 浏览:3498

严胜利 《光电子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研究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TURP)联合钬激光碎石(HLS)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BC)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22.02—2023.12到本院治疗BPH合并BC患者30例,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单组15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放置尿道管时间、碎石时间、术后冲洗膀胱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残余量、QOL、IPSS均低,Qmax、性生活质量均高,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运用TURP联合HLS疗法对BPH合并BC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运用。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129 浏览:1173

周琦 《肿瘤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6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30例予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43.58±7.83)min、留置导尿管时间(5.66±1.01)d与住院时间(8.52±1.4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46.62±8.83)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效果理想,能够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离子通道与神经传导:基于桌面研究的探索与解析 下载:103 浏览:1169

谈叶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离子通道在神经传导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桌面研究的方法来探讨并解析神经传导与离子通道的关系,因此文章通过对目前已有的相关文献与实验资料进行广泛搜索与整理,发现:离子通道的状态对神经传导的速度以及精确度等影响显著。与此同时,还对已有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如:在离子通道与神经传导的基本结构与原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除此之外,本研究还为深入理解神经传导的机制提供了思路,揭示了离子通道的结构功能与神经传导两者之间的联系。

瞬变等离子体微波诊断研究进展 下载:195 浏览:972

王亮 《电路系统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在瞬变等离子体微波特性研究方面,通过理论要点,需要做出数据分析和计算,根据实验结果推算研究。对等离子体吸收探针,微波反射计进行理论支持,进行实验得出结果,通过本次实验对微波诊断研究进行了改造和优化。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