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的食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安全性、舒适度和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4月-12月入住某三甲医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后吞咽功能为2~4级,经签字同意后进行摄食训练。采用方便取样法共选取180例,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三组,根据食物温度分别为低温组(食物温度15-25°)、 常温组(食物温度35-45℃)和高温组(食物温度45-55℃)三个级别,每组60人。观察三组患者单位时间内进食量、呛咳次数、进食舒适度、留置胃管天数、腹泻发生率、胃潴留以及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入院第7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温组和高温组患者胃管留置天数均小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时间进食量方面,低温组患者进食量逐渐小于常温组和高温组,且高温组进食量最先达到目标进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次数方面,常温组呛咳次数高于低温组和高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食舒适度方面常温组得分最高,低温组得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在入院第7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低温组和高温组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优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发生率和胃潴留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食物温度进行精准分级后进行吞咽摄食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低温及高温食物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缩短留置胃管时间、减少呛咳次数方面均有明显优势,高温食物可增加患者摄食训练的舒适感。
目的 探讨研究护理干预在创伤骨折术前消肿中的应用及增强患者舒适度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接收的创伤骨折患者30例,依据给予患者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护理。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消肿情况以及患者的舒适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消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AS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尿液17-羟皮质醇(17-OHCS)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VRS疼痛各个级别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肿胀情况,通过降低患者的焦虑以及疼痛,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用于临床上推广。
目的 探讨无痛取卵术后平卧时间对患者生命体征及舒适度的影响,优化术后护理策略。方法 本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接受无痛取卵术的患者,根据取卵术后平躺时间随机分为短时间平卧组(10min,n=40)、中时间平卧组(30min,n=40)和长时间平卧组(50min,n=40),分别监测术后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患者GCQ主观舒适度评分。结果 研究发现,短时间平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恢复较慢,术后低血压及头晕发生率(20%)显著高于中(2.5%)、长时间组(2.5%)(P<0.05);同时,短时间平卧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评分也显著低于中、长时间平卧组(P<0.01),中、长时间两组患者在术后平均动脉压及舒适度评分上无明显差异,术后活动能力恢复较好。结论 结果表明,术后平卧时间在30min以上有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基于此,建议临床实践中将无痛取卵术后平卧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舒适度,提高复苏室运转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