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471

郝英 母海波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外科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10月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8年2月至5月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患儿51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主诉疼痛时,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创建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24 h、72 h疼痛评分、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24 h、72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先心病患儿外科术后疼痛,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约束评估量表在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77 浏览:457

应小琴 叶碧玲 吴洪涛 曾丽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约束评估量表在手术后入住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2017年1月1日-2018年7月30日术后患者共170例。按照收治时间分为两组,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85例患者列入对照组,2018年1月1日-7月30日85例患者列入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入科后实施常规约束,试验组按照身体约束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后约束。对比两组术后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约束具使用率、约束时间和约束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约束使用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约束具使用率及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对照组对身体约束满意度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体约束评估量表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同时缩短患者约束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在危重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57 浏览:326

管玉珍 陆艳艳 仲怀凤 朱童 耿丹丹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危重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CRRT设备联合ECMO循环管路辅助治疗技术在6例患者治疗的有关临床资料,观察ECMO及CRRT治疗时间,脱水量,联合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变化情况,临床结局,归纳出联合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例患者ECMO治疗时间22~310h,CRRT治疗时间13~303 h,脱水量800~39 400 ml。联合治疗后SCr及BUN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例患者撤除ECMO管道继续行CRRT治疗,2例肾功能恢复停止CRRT治疗,2例自动出院。6例患者均无气栓、血栓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RRT并联ECMO管路实施联合治疗,能改善患者液体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护士熟练掌握CRRT和ECMO管路连接、抗凝,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预防气栓、血栓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关键。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在危重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64 浏览:373

管玉珍 陆艳艳 仲怀凤 朱童 耿丹丹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危重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CRRT设备联合ECMO循环管路辅助治疗技术在6例患者治疗的有关临床资料,观察ECMO及CRRT治疗时间,脱水量,联合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变化情况,临床结局,归纳出联合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例患者ECMO治疗时间22~310h,CRRT治疗时间13~303 h,脱水量800~39 400 ml。联合治疗后SCr及BUN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例患者撤除ECMO管道继续行CRRT治疗,2例肾功能恢复停止CRRT治疗,2例自动出院。6例患者均无气栓、血栓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RRT并联ECMO管路实施联合治疗,能改善患者液体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护士熟练掌握CRRT和ECMO管路连接、抗凝,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预防气栓、血栓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关键。

微信群联合电话随访在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65 浏览:3548

蒙俏琦 司玉倩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微信群联合电话随访在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本院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双J管后带管出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如电话随访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微信群联合电话随访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对疾病主观认知程度,比较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得分变化,比较两组干预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避免憋尿、主动每日饮水量>2500 ml、注意适当运动以及主动观察尿液颜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尿、腰痛、尿路感染及导管移位或脱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留置双J管带管出院患者,行微信群联合电话随访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主观认知度与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

神经外科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综合性疼痛护理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36 浏览:2715

赵天虹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性疼痛护理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期间发挥的应用价值与优势。方法:将2021年全年至2021年7月覆盖范围内因神经外科疾病行手术且留院观察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n总=80),同时借助双盲法与患者护理干预方案以等数将患者依次划入对照组(n=40,应用常规护理程序)与研究组(n=40,在前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性疼痛管理)。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临床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临床评估与睡眠质量指数临床评估;患者心理学抑郁/焦虑自测量表临床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更高,与对照组患者相较组间统计差距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睡眠质量指数临床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患者相较组间统计差距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心理学抑郁自测量表与心理学焦虑自测量表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患者相较组间统计差距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疼痛护理在神经外科术后对其疼痛的控制中发挥的优势教常规护理更明显,同时也有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下载:79 浏览:812

陈联明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纳入的74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展开研究,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分析应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为5.41%,参照组为24.32%;参照组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了能够降低颅内感染风险,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护理对策,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加速病情康复。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策略与成效分析 下载:87 浏览:916

陈赟 俞秋华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神经外科手术作为一类高精尖的医学治疗手段,其在解决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术后疼痛。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反应。因此,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成为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旨在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策略及其成效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医护协作模式在预防胃肠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下载:63 浏览:578

邬利容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医护协作模式在预防胃肠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0名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治疗;另外选取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0名纳入实验组,采用医护协作模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手术前D-二聚体浓度,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为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6.250±1.049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为8.175±1.25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满意度为4.5±0.871,对照组平均满意度为3.225±1.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护协作模式可有效降低胃肠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

颌面外科术后营养支持对患者恢复的影响研究 下载:89 浏览:886

江姣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颌面外科术后营养支持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文抽选70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介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术后营养支持方案。将两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比对,同时比较两组总蛋白含量、血红蛋白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总蛋白含量、血红蛋白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营养支持于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

基于循证护理的神经外科术后康复管理方案研究 下载:82 浏览:931

刘甜甜 夏苗苗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基于循证护理的神经外科术后康复管理方案在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有效性。同时,研究还将探讨该方案在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的潜在优势。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基于循证护理的康复管理方案和传统的康复管理方案。康复管理方案包括术前心理疏导、术后疼痛管理、神经系统功能康复训练等内容。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指标,评估两种康复管理方案的效果。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等。此外,实验组患者对康复管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循证护理的神经外科术后康复管理方案在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基于循证护理的神经外科术后康复管理方案在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该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对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而言,基于循证护理的康复管理方案是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康复管理模式。

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探讨 下载:140 浏览:1550

周春霞 彭美红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 探究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抽取2020年3月-2021年7月接受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组中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指标对比两组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8%)低于对照组(26.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预警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临床推广中具有显著价值。

胃肠外科术后快速康复中应用新营养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 下载:169 浏览:2064

钱思瑶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胃肠外科术后快速康复中应用新营养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15例)实施常规管理护理,观察组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15例)实施新营养管理模式,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停止输液时间以及体重下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新营养管理模式,其效果显著。

普外科术后各种引流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下载:175 浏览:2571

田芳 冯荣灿 罗梦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中各类引流管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普外科手术中应用引流导管病例90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采用护理干预。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44%)比对照组(26.67%)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后各类引流管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护理干预是可行的。

外科术后护理教学之心理护理教学设计分析 下载:175 浏览:2498

胡海英 《国际护理学》 2021年8期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护理理念的快速发展,在临床工作中,要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全面的护理。由于病情的影响,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此时的患者更加的脆弱与敏感,因此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因当个积极引导学生怎样进行高效的心理护理。本文就外科术后护理教学之心理护理教学设计做出分析,以望参考。

优质护理在泌尿外科术后中的疗效 下载:182 浏览:2542

旦增卓嘎 《国际护理学》 2021年7期

摘要:
泌尿外科术后采用优质的护理方法对缓解患者病痛,提高术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优质护理在泌尿外科术后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在泌尿外科术后中的疗效进行了阐述,并针对优质护理、一般护理在泌尿外科术后中的疗效进行了相关的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汇总,并进行分析,得到了优质护理过程中,显效、有效患者人数多于一般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于一般护理模式等结论,因此在临床泌尿外科术后护理中,应采用优质护理方法。

神经外科术后高血糖鼻饲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下载:425 浏览:4242

朱尚文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针对在手术之后出现高血糖病症的神经外科鼻饲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以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选我院神经外科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诊的400例术后高血糖鼻饲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且具体实施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来进行调整,将治疗与护理重点放在患者水电解质以及糖代谢平衡的维持上,在治疗的同时需要依据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研究中,需要对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疗效及护理效果来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护理之后,所有患者的营养状况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无管路扭曲堵塞问题发生,只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具体症状为腹胀,在排查原因之后发现系潴留物过多所引起。结论:对在术后出现高血糖的神经外科鼻饲患者展开护理工作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及病情发展情况来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对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之后,其机体抵抗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Orem自理理论在颌面外科术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下载:96 浏览:815

张丽娟 问月莉 杨红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颌面外科手术是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术后口腔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Orem自理理论是一种自我护理的理论框架,强调个体在护理过程中的主动性。本文旨在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颌面外科术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口腔清洁、漱口等基本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口腔护理。首先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然后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口腔护理,包括刷牙、漱口、使用牙线等。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口腔护理过程,增强其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更高,口腔疾病复发率更低(P<0.05)。这表明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口腔护理能更有效地维持患者的口腔健康。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口腔护理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口腔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论:Orem自理理论在颌面外科术后口腔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它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减轻疼痛,提高满意度。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Orem自理理论制定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方案,以满足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促进康复。

Orem自理理论在颌面外科术后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个性化护理应用研究 下载:94 浏览:795

刘万园 陶泽莲 杨玉萍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Orem自理理论,为颌面外科术后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康复。方法:1. 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等。2. 口腔护理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口腔并发症发生率等。3. 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4. 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显著高于,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颌面外科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康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下载:127 浏览:1016

陈鸿亮 费扬 姜威 李春明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后感染因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择240位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统计分析这些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将其中48例术后感染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用广谱抗菌药物予以治疗,观察组病患采取广谱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加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此次选择的240位观察对象中,出现术后感染现象者48人,感染率约为20%,其中大多为良性肿瘤感染与恶性肿瘤感染。导致术后感染的因素有许多,如年龄、手术操作规范等,两组之间差异具备统计特征;结论:多种广谱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方法可以提高术后感染治疗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