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生物成像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下载:40 浏览:270

丁陈君 陈方 吴晓燕 陈云伟 郑颖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生物成像技术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研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技术发展和科研基地建设受到多个国家的重视。本文分析生物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发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成像性能,开发多模态、多功能的仪器设备是未来的主要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的应用使得成像技术发挥更大作用。最后,对我国生物成像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基于社交媒体的事件脉络挖掘研究进展 下载:40 浏览:372

张晨昕1,2 饶元1,2 樊笑冰2 王硕2 《中文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Web 2.0的兴起以及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蓬勃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迅速发展壮大。基于社交媒体的事件脉络挖掘技术在突发事件检测、事件走势分析、舆情预测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文在最新研究成果与文献的基础上,以事件脉络挖掘的实现为出发点,概括总结了核心步骤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并归纳提出了目前事件脉络挖掘与分析过程中存在的4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与挑战,分别如下:多模态信息融合条件下的事件脉络生成、跨媒介异构数据协同下的事件挖掘与事件脉络生成、层次化多粒度复杂事件的关系映射和实时数据条件下动态事件的快速识别与脉络生成。同时,针对上述关键问题与技术挑战进行了理论探讨、工作进展与趋势分析以及实际应用介绍,从而为深入研究和解决基于社交媒体的事件脉络挖掘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与方向。

融合图像注意力的多模态机器翻译模型 下载:34 浏览:311

李霞1 马骏腾2 覃世豪2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11期

摘要:
已有工作表明,融入图像视觉语义信息可以提升文本机器翻译模型的效果。已有的工作多数将图片的整体视觉语义信息融入到翻译模型,而图片中可能包含不同的语义对象,并且这些不同的局部语义对象对解码端单词的预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作用。基于此,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图像注意力的多模态机器翻译模型,将图片中的全局语义和不同部分的局部语义信息与源语言文本的交互信息作为图像注意力融合到文本注意力权重中,从而进一步增强解码端隐含状态与源语言文本的对齐信息。在多模态机器翻译数据集Multi30k上英语—德语翻译对以及人工标注的印尼语—汉语翻译对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相比已有的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多模态机器翻译模型效果具有较好的提升,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融合覆盖机制的多模态神经机器翻译 下载:34 浏览:307

李志峰 张家硕 洪宇 尉桢楷 姚建民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6期

摘要:
多模态神经机器翻译是指直接采用神经网络,以端到端方式融合图像和文本两种模态信息,以此进行翻译建模的机器学习方法。传统多模态机器翻译,是在将源语言翻译成目标语言时,借助图像中的重要特征信息优化翻译过程。但是观察发现,图像里的信息不一定出现在文本中,对翻译也会带来干扰;与参考译文对比,翻译结果中出现了过翻译和欠翻译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融合覆盖机制双注意力解码方法,用于优化现有多模态神经机器翻译模型。该模型借助覆盖机制分别作用于源语言和源图像,在注意力计算过程中,可以减少对过去重复信息的关注。在WMT16、WMT17测试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在WMT16英德和英法以及WMT17英德和英法测试集上,对比基准系统BLEU值分别提升了1.2,0.8,0.7和0.6个百分点。

非均匀波导中的声聚焦 下载:56 浏览:424

郭威1 杨德森1,2,3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理论研究了声波在非均匀波导中的空间聚焦问题,利用多模态导纳法构建波导内任意位置处声压与入射声压在模态域的映射关系,计算使声波聚焦于空间某位置时的最佳人射波,并画出了相应的聚焦声场.研究了三种非均匀情况:水平变截面波导、含散射体波导以及声速垂直变化波导.结果表明,当输入最佳入射波时,在非均匀波导中可以产生良好的单点或多点声聚焦效果,声波的聚焦过程充分地利用了波导结构及介质非均匀性对声波的散射作用.

多模态情感分析研究综述 下载:42 浏览:369

张亚洲1 戎璐2 宋大为3 张鹏4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多模态情感分析现已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文中首先介绍多模态情感分析的研究背景,归纳该领域最新的两类子课题,即叙述式多模态情感分析与交互式多模态情感分析.再分别以这两类子课题为出发点,梳理概括相应的发展脉络,最后,总结目前该领域中存在的交互建模的科学问题,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一种增强型基于失败者淘汰的多模态烟花算法 下载:58 浏览:455

申晓宁1,2,3 王谦1 黄遥1 游璇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3期

摘要:
提出一种增强型基于失败者淘汰制的多模态烟花算法。该算法采用一种新型的考虑位置特征的映射规则,把超出爆炸空间上边界的爆炸火花映射到爆炸空间上边界附近的区域、把低于爆炸空间下边界的爆炸火花映射到爆炸空间下边界附近的区域。所提算法引入了自适应调整爆炸火花数量参数的策略,以更好地平衡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选取CEC2013标准测试函数集中的28个函数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更优的搜索性能。

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词源文化研究及应用探析 下载:68 浏览:382

张朝强 《中国教育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本研究采用多模态视角深化探究英语词源文化及其价值。从理论方面,指出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方式与语言理论相结合,以全面、深入地揭示语言和文化的联系。在探讨词源文化的认知研究中,通过对英语词源的系统化研究,通过多模态视角分析词源所包含的深层文化信息,并发现词源文化是一种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方式。在语言学习中,对词源的明了理解可以更好地应对英语的词汇挑战,来获得更深入的语言理解。此外,多模态视角为细化和扩展词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域。应用方面,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对多模态视角下词源文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并在实践中提供具体案例进行验证,如:运用多模态视角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案例。研究发现,多模态视角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建立起英语词源的系统理解,从而提升语言掌握程度。总的来说,本研究以新颖的多模态视角切入,对英语词源文化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探讨。在词源认知和英语教学应用方面得出一些新颖的理论成果,同时对多模态视角下的词源文化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词源研究,而且有很高的理论应用价值,可为今后相关教育工作及研究落地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下载:57 浏览:323

邵敏 《英语教学》 2019年12期

摘要: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多模态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多模态的选择原则、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外的英语多模态学习环境、完善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注重主题意义探究的多模态语篇教学尝试——以电影《疯狂动物城》片段教学为例 下载:63 浏览:399

张译匀 《英语教学》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结合电影课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多模态语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对学习资源的拓展和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要做好教学方式变革的准备。本课例聚焦对主题意义的探究,通过四个子话题的拓展和衔接、任务卡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建构意义的同时主动调动高阶思维,实现内化和迁移,在分析评价、创新整合之后呈现和表达出意义探究的结果。

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在鼻咽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3 浏览:387

王乾沙1 魏清风2 钟清玲1 安冬1 余丹1 赵雅欣1 熊燕1 李菊萍1 2019年8期

摘要:
探讨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正在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接受常规放化疗护理和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放化疗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及激惹、抑郁和焦虑的得分情况。结果实验组癌因性疲乏总分及激惹、抑郁和焦虑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能有效缓解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疲乏,降低其负性情绪。

老年性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多模态超声与常规超声对比研究 下载:157 浏览:1650

​杨青 冯银星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通过研究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超声特征,对比多模态超声与常规超声对老年性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86例定西市人民医院就诊且有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多模态超声和常规超检声,以HRMRI检查结果为影像学金标准,对比分析斑块的检出率。结果 86例患者斑块的内部主要回声、结构、表面形态、斑块内低-无回声区、斑块内钙化强回声、有无形成血栓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RMRI为影像学金标准,多模态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超声。结论 不同的成像技术各有优缺点,常规超声成像技术对识别颈动脉易损斑块有局限性,多模态超声检查可以提高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

中国国家形象的多模态隐喻建构研究——以中国主流媒体对新冠疫情的相关报道为例 下载:217 浏览:1173

​杨青青 《文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近年来国家形象成为多模态隐喻的研究热题,其中媒体在国家形象的建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对2019-2021年内中国主流媒体(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对新冠疫情的相关报道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探究其中多模态隐喻的主要类型,从而来揭示其塑造的国家形象。研究发现,报道主要通过“战争隐喻”、“考试隐喻”、“竞赛隐喻”来塑造了一个拥有强大执行力、高效、乐于奉献以及积极担当全球共同抗疫责任的中国大国形象。

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用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分析李静 下载:124 浏览:1134

李静 《肿瘤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的PTC结节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于术前接受常规二维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应变超声弹性成像(SE-US)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并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组:转移组43例、无转移组57例。比较两组结节一般情况(如多灶性、微钙化等)。结果:转移组患者结节最大径(0.78±0.12)cm高于无转移组(0.67±0.14)cm,P<0.05;两组在病灶最大径之和、微钙化数量、被摸接触范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有利于临床医师在术前对PTC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准备的判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夺冠》多模态电影海报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下载:302 浏览:3134

高敏洁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本文以Kress, G &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为指导,对电影《夺冠》的宣传海报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探析该电影海报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是如何实现的,进一步验证了以社会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分析电影海报语篇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

教育云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研究 下载:56 浏览:530

饶燕燕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教育云环境推动了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不断的研究,采用高效的教学制度来改变过去固有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为此,需要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者的感观,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本文主要分析了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优势,并提供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这种模式的策略。

石油钻杆腐蚀检测与防护技术研究 下载:111 浏览:1134

孙磊 《中国石油工业》 2024年9期

摘要:
针对石油钻杆在复杂地下环境易被腐蚀的状况,本文深入探究腐蚀机制和检测技术,并研讨防护措施。从钻杆材料特性出发,剖析腐蚀内外因素,包括化学、电化学腐蚀及作业环境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多模态腐蚀检测技术,实现实时监测。研究还涉及多种防护策略,旨在提高钻杆性能。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下载:228 浏览:2739

黄燕芳 《英语教学》 2023年7期

摘要: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对于多模态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多模态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教师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利用色彩、文本、音乐、图片等形式使学生多感官协同运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英语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理解。然而,如何将多模态有效地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多模态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下载:267 浏览:2859

杨雯 《英语教学》 2022年12期

摘要:
多模态教学是以语境、交际、认知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语言、色彩、动作、表情等符号资源的运用,激发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听觉,使学生在全面、深刻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词汇、语法的认识。不同于单一模式的文字语言,多模式将感知和外在环境结合起来,强调视觉和行为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画、动作、色彩来表现语言,在生动的视听环境中,提高思维品质,开拓多元文化的视野,加强词汇、句型和语法概念的培养。

多模态话语视角下历史建筑纪录片双线叙事策略探析 下载:134 浏览:1546

高俊虹 《历史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历史建筑纪录片承载着知识与文化传播的使命。以内容叙事为主,表现叙事为辅。本文以历史建筑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着眼,探析历史建筑纪录片的多模态双线叙事的应用策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