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自适”课程群建设研究 下载:27 浏览:407

李丹 《设计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适应国家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中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课程建设研究。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以线上线下行业企业的调研为基础对课程进行探索;以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建构"自适"课程群的主张。提出人文素养课程群、工学基础课程群、动态交互课程群和创新实践课程群等课程群建设方案。"自适"课程群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的习惯,适应未来国家对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多平台”课外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下载:24 浏览:227

郁波 《中国设计》 2020年4期

摘要:
应对新工科教育趋势对工业设计的新要求,建立合理的课外实践教育多平台。分析工业设计专业面对新工科时代新要求,分析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应培养学生的素质,探讨课外实践教育"多平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学生素质的培养。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实践改革提供参考。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模式的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下载:46 浏览:381

周军海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以知识导向为主,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较复杂操作系统问题的能力。在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采用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采用了翻转课堂、智慧教室、雨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和软件工具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信息安全专业为例 下载:53 浏览:199

丁有强 孟琦 高立丽 孙向群 《中国教育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新工科”要求各高校对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我单位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大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内容创新、特色明显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全方位育人机制,取得一定经验,为高校深入开展协同育人提供借鉴与参考。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探索 下载:36 浏览:1578

张兴街 《软件工程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教育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新型工科人才,教育部发起了新工科建设战略,开启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作为新工科建设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和教育提升中,首要内容是学生系统能力培养。本文就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展开探讨。

新工科背景下仿真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应用 下载:267 浏览:1401

向浩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3年11期

摘要:
教育体系深化改革进程中要求工科类教学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土木工程领域中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更需要巩固好专业理论知识。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将仿真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中,解决诸如学生难以直观理解水泥水化反应产物性质和结构受力变形破坏过程等问题。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的仿真模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可视化,增加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意识和探索求真精神,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面向新工科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62 浏览:619

张小梅 宋宁宁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就《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智慧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327 浏览:35

刘庆1 吴婷婷2 刘校3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在工科学生的课程体系内理论力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工科类学生多门专业课的先修课程,对于学生们个人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理论力学课程的开展也是国家培养高新技术创新人才的关键课程之一。本文结合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现状,根据科学性、目标性、系统性、全面性等原则,为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智慧教学改革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方法研究 下载:183 浏览:1809

李宇 《传感器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特点与难点,提出重构教学内容、借助 RBL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下载:216 浏览:2335

沈君凤 潘永才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1年9期

摘要: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对《信号与线性系统》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从内容、渠道、队伍、评价四个方面来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下载:78 浏览:1164

张作合 康春霞 王玉琢 周利军 李浩宇 《新材料》 2025年2期

摘要: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存在课程教学模式与学情不符、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失配、知识点与前沿问题脱轨等问题,导致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接收理论知识困难,无法有效地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该文以材料力学为例,开展理论课程的问题分析和改进,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应用型大学理论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应用型大学其他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CDIO理念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下载:358 浏览:2610

张精 冯忠伟 《电路系统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职业院校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具备实践性强的特点,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社会对机械电子工程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专业教学模式迫在眉睫。CDIO理念是近年来的新兴工程教育模式,将其引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提升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工科背景,深度分析了基于CDIO理念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PBL教学法的数字电路教学改革探究 下载:415 浏览:3205

​李文 《电路系统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建设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要求,面向在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新时代建设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所需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载:179 浏览:1884

谷开慧1 齐晓宇2 《国际科技论坛》 2023年3期

摘要:
高校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高地,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育任务,同时担负着地方全方位振兴的使命。本文在新工科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实行技术创新带动发展、制造业强国战略下,研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光电信息科技与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积极对接吉林省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科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工程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基础,突出以“光电子技术”为主线,打造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打造"导师+课程+科研+大创+竞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电工学实验课程“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教学探索研究 下载:264 浏览:1756

贺媛媛 彭小峰 张里 古良玲 马婧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新工科面向国家未来发展需求定位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引领。电工学实验课程作为面向非电类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电技术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工程性与先进性。分析了传统电工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适应于新工科背景下教学规律的电工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工程素养、创新精神、坚韧意志、家国情怀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真正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终端软件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载:101 浏览:2140

史占鹏 《软件工程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成为当今时代各行业发展的必备技术,智能终端软件开发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门重要技术课程,对于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结合新工科的教育背景针对如何开展智能终端软件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学生“1323模式”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207 浏览:2093

韦晓兰 哈霞 李仁炳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2期

摘要: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学生以培养工程创新人才为目标,要求我们建立中国模式、制定中国标准、形成中国品牌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就新工科背景下“1323模式”的工科学生思政教育建设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对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通过“1323模式”的工科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学生在知识摄取上获得了灵魂的唤醒与培育,学院连续3年获得校长荣誉奖6人,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45人次,在实践探索中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毕业生中优秀毕业生占比15%,优秀校友人才济济。

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131 浏览:1555

呙力平 《中国能源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成为当今社会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为适应社会发展,新工科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1]。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变是解决上述两大难题的主要措施,也是顺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新能源汽车方向的人才存在很大的空缺,如何建设和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也是许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对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大数据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下载:299 浏览:2904

白玲 《数据与科学》 2021年5期

摘要:
本文以中国建设中面向新经济的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为切入点。以“新工科”中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研究核心,并以基于产出(OBE)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为基础,构建大数据方向课程及实践平台、实践项目体系。研究了“新工科”大数据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合理有效地利用慕课的课程资源。实现了人才培养从CBE走向OBE;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向大数据方向的升级改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申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推动高新技术与工科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深度融合,探索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培养新型科技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与实践探索 下载:175 浏览:1719

黄文欢1 张亚男1 康祎璠1 殷政1 曹丽慧1 杨雨豪1 赵宁1 郭丽媛1 吴鲁阳2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3年4期

摘要:
面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理念,人才创新机制的新形势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改革要求。构建“新工科”教育与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改革理念,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特色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化工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将是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行之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