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两种输液针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效果比较 下载:57 浏览:408

张明华 张明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输液针采血对新生儿的影响,为新生儿动脉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针。方法:将2017年6~11月新入院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7号输液针采血,对照组采用5.5号输液针采血,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长、加压止血时间、哭声持续时间、标本合格率以及血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时长、加压止血时间及哭声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动脉采血可选用7号输液针采血。

血清血脂和胆红素水平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81 浏览:500

​方波程 燕钟平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I (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Lp)(a)、ApoB/ApoA-I、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与脑白质病变(WML)的关系。方法纳入WML患者106例及对照组80例,根据Fazekas法将WML组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比较WML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资料、血脂及胆红素的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各血脂指标、胆红素与WML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血脂指标、胆红素与WML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ML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卒中的比例均明显升高(均P<0.05),WML组血清TG浓度明显升高,HDL、ApoA-I、TBIL、DBIL、IBIL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DL(OR=1.49,95%CI:1.02~2.16;P=0.044)、ApoA-I(OR=1.78,95%CI:1.25~2.64;P<0.001)、TBIL(OR=0.45,95%CI:0.22~0.63;P=0.007)、DBIL(OR=0.43,95%CI:0.24~0.82;P=0.034)、IBIL(OR=0.51,95%CI:0.31~0.73;P=0.008)是WML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DL、ApoA-I、TBIL、DBIL、IBIL水平与WML严重程度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HDL、ApoA-I、TBIL、DBIL、IBIL可能是WML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WML严重程度相关。

血清D-二聚体、总胆红素水平与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349 浏览:3646

宋桂霞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11期

摘要:
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诊疗、预后中总胆红素、血清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分析病例选择于2019.3~2020.3时间段在我院就诊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体检老年人各85例,分别以实验、对照2组进行命名,实验组同时开展药物治疗,对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水平、血清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对比于健康体检老年人,治疗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明显,血清D-二聚体提升明显,比较差异性较大(P<0.05);经过药物治疗,患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D-二聚体优化明显,且患者PANSS评分降低明显,预后较好;预后与总胆红素水平、血清D-二聚体相关。结论:总胆红素水平、血清D-二聚体可有效判断老年精神分裂症病情和预后,建议推广。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研究 下载:100 浏览:1227

郑芳 张学成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5期

摘要:
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限定冠心病患者为样本,共计30例;病例选取时间:限定2021年12月到2023年10月期间;基于收录的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调研结果纳入观察组,收录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受检者,调研结果纳入健康组,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左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指标低于健康组,尿酸指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病情诊断中,血清胆红素指标与尿酸指标的检验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相关指标的数据反馈,可进一步佐证患者的生理异常状态,有利于临床诊断中的诊断效率提升,结合患者病理表现,可更加精准的完成病理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预后分析 下载:37 浏览:462

曾志荣 唐上纯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分析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预后。方法:纳入本次研究患儿的数量为40例,时间范围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该4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40例健康新生儿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体格以及智能发育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通过治疗后血清指标显佳,p<0.05,同时其智能发育水平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体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而言,其预后相对较大,其智能发育水平低于正常新生儿,应给予有效的干预。

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52 浏览:1665

符亮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分析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配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一般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一般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应用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的病症消失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1)试验组患儿病症消失时间(4.13±0.08天)明显低于一般组(5.06±0.58天),且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100%)远高于一般组(60.00%),且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抚触结合舒适护理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极佳,有利于加快病症消失时间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风险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52 浏览:1452

郭英鸽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观察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实施风险护理模式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新生儿黄疸数为50例(2021.1-2022.7),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风险护理模式),各25例。结果: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黄疸消退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黄疸指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实施风险护理模式,患儿疾病恢复效果突出。

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护理价值 下载:177 浏览:1897

黄珊珊 高炜 郑杨絮 涂璐娜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分析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对比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有效率,提升护理质量评分。

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下载:196 浏览:1881

刘金兰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黄疸在蓝光照射与益生菌联合方案下的改善效果,评估治疗安全性。方法 病例来源时间段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新生儿黄疸共计60例,以随机数表分组,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行蓝光照射治疗与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组间差异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在粪便排空、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更短,且该组大便次数较对照组多,P<0.05;TBIL、IBIL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为6.67%VS 26.67%,P<0.05。结论 益生菌与蓝光照射方案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症状的消退,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且有利于控制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血脂的影响分析 下载:289 浏览:2878

袁强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5期

摘要:
分析在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血脂、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肌酶、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生化检验的9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分析,对其进行抽血检验,分别用两支5毫升普通生化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5毫升,一支常规存放标本设置为参考组,一支人工进行溶血处理设置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电解质、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肌酶及血脂指标,同时对比实验组轻度溶血、重度溶血的电解质、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肌酶及血脂指标。结果:两组LDL-C、HDL-C、Na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C、TG、TBIL、CK-MB、CK、Cl、K、Ca指标均高于参考组,而DBIL指标则低于参考组,P<0.05,重度溶血相比轻度溶血的静脉血样检测样本中电解质K、Cl、Ca更高,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轻度溶血、重度溶血Na指标无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重度溶血静脉血样检测样本中心肌酶指标相比于轻度溶血更高,有对比意义(P<0.05),轻度溶血TBIL低于重度溶血,DBIL高于重度溶血,存在显著对比差异(P<0.05),轻度溶血、重度溶血TC、TG指标差异存在对比意义(P<0.05),轻度溶血、重度溶血LDL-C、HDL-C指标相差较大(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肌酶、血脂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障生化检验结果的检验准确性,需加强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做好标本采集,最大限度减少标本溶血情况。

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特征分析及预后的诊断价值 下载:244 浏览:1873

马娟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其中脑功能受损的患儿有13例,无脑功能受损的患儿有47例。患儿均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并评价患儿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脑功能受损组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率与核磁共振检查异常率均比无脑功能受损组的患儿,P<0.05;振幅整合脑电图的检查结果和脑功能受损的临床分期、脑功能损害情况的分数均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和脑功能受损的临床分期、脑功能损害情况的分数以及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均有一定关系,能用于临床的诊断监测,评估患儿的预后,可以推广。

针对性全方位护理干预在光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 下载:201 浏览:2337

梁颖璇 陈思翘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探讨在光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应用针对性全方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间行光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针对性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BIND评分和CRIE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儿退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光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针对性全方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儿神经功能状,降低疼痛,同时促进患儿加快退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价值研究 下载:408 浏览:4142

杨师 冯宝莹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5期

摘要:
为了分析尿酸、血清胆红素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从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7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另外选择70例同期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资料作为对照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利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法)对冠心病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和分组,分析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分别为16.03±3.01、6.42±1.08、9.61±1.03 、372.3±31.2。对照组分别为11.54±2.98、4.81±0.88、6.55±0.98、273.4±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以及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逐渐增加,尿酸水平也逐渐增加。结论:对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进行检验,能够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本文作如下讨论。

口服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下载:274 浏览:2353

孙娜 章勇(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探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口服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接诊的9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分组,常规组46例患儿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实验组46例患儿于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口服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均持续口服1周,对比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周末,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CD3+、IgG水平与常规组无显著差异(P>0.05);IgM、CD4+、CD4+/CD8+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患儿腹泻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其它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菌口服可有效提高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轻。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下载:236 浏览:3300

王佳文 王慧(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接受不同的治疗措施及其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20例开展研究,结合患儿所接受的治疗措施进行分组。常规组应用常规蓝光结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实验组应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进行治疗,分析探讨患儿的治疗效果、胆红素变化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之前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第一天和后续日均胆红素下降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并且黄疸消退时间明显早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期间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有着更加显著的治疗作用,在这一种蓝光照射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疗效更加显著,能够更加明显的改善胆红素水平,可以明显加快患儿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下载:236 浏览:2662

田博 谭文(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将其分成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人血白蛋白治疗,观察组采取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胀改善时间、发热改善时间、皮肤黄染改善时间和便秘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IL-8、TNF-α、CRP和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8、TNF-α、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8、TNF-α、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TSB、TBA、TCB及D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SB、TBA、TCB及D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TSB、TBA、TCB及D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的疗效。

光疗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探讨 下载:296 浏览:2393

张晓莉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研究光疗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疗法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5月-2020年3月本院接诊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联用光疗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照组仅行光疗。对比黄疸消退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3d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67.92±10.36)umol/L,比对照组(134.19±29.47)umol/L低,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1.01±0.18)d,比对照组(2.42±0.37)d短,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7.14%,比对照组80.0%高,P<0.05。结论: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联用光疗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疗效确切,黄疸消退迅速,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明显,建议推广。

预防性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137 浏览:1575

张雪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04月-2023年04月期间选取本院142例新生儿,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71,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71,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发病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群体中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提高家属满意度,可推广.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人工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对比分析 下载:169 浏览:2557

梁猛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了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人工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的测定方法,分别用了TLC鉴别法和HPLC定量测定法来测定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的成分和含量。方法:采用TLC鉴别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的胆酸、猪去氧胆酸的含量,用HPLC测定胆红素含量,采用甲醇-三氯甲烷作为流动相,以449nm作为检测波长。结果:TLC可用于同时鉴别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胆酸、猪去氧胆酸的含量,HPLC测定法可用于测定胆红素含量,平均回收率高达98%以上,效果明显。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构建了科学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人工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区分方式,为今后同行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

浅析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脂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162 浏览:1389

姜兆梅 《诊断医学》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膽红素、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脂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12月因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治疗的30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TBI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TC、TG、HDL-C、LDL-C)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观察组TBIL水平为(8.25±1.73)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0.42±1.69)μmol/L,HbA1c水平为(7.87±0.36)%,高于对照组的(6.28±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C分别为(4.98±1.40)mmol/L、(5.92±1.02)mmol/L、(3.11±0.40)mmol/L,高于对照组的(2.35±0.92)mmol/L、(5.01±0.73)mmol/L、(2.62±0.33)mmol/L,观察组HDL-C为(1.02±0.23)mmol/L,低于对照组的(1.40±0.2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脂检验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