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MT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下载:234 浏览:2477

崔展肇 褚晓晴通讯作者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摘要:
为探讨MTT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选取实习医院2022年1月-5月期间收入符合标准的30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名患者和实验组15名患者,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传统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每周6天,每天3组,每组10次的MTT训练。对患者的步行能力使用6min 步行试验,10m 步行试验简化, 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Berg 平衡量表进行评定。进行常规传统康复治疗并同时也进行MTT训组(实验组)各项评定指标均高于只进行常规传统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联合MMT力量训练在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方面显着优于单纯综合康复治疗。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 下载:185 浏览:1038

甄敏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中,除了身体康复之外,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探讨了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利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研究了150名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行为干预、心理咨询和家庭支持。结果显示,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在焦虑、抑郁症状上的得分有显著下降,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此外,研究还探讨了心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身体康复、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心理干预应纳入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一部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有助于推进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优化。

高血压脑卒中康复患者静息心率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71 浏览:443

邵俊丽1 惠杰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在三级预防和康复治疗下入院及随访6个月后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功能预后(包括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行康复治疗的107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并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价各组患者的功能预后(包括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比较6个月康复治疗后静息心率结果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等。结果 (1)依据入院时RHR的不同水平分为RHR<70次(RHR1组),RHR≥70~<80次(RHR2组),RHR≥80次(RHR3组)三组。患者的出入院RHR差值,RHR1组显著大于RHR2组和RHR3组(P<0.05),入院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评分、随访6个月后MMSE量表评分,RHR1组均显著大于RHR2组(P<0.05)。(2)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RHR和随访6月后RHR是出入院Barthel指数差值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1)慢心率是Barthel指数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2)RHR<70次/分的患者发病时(或者入院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较轻。

中医综合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与效果观察 下载:247 浏览:2384

尤彦华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中医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睡眠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较长,入睡潜伏期和夜间醒来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高(P<0.05)。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康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护理方式。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下载:91 浏览:940

李领晓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首次确诊的IS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康复方式不同分成试验组(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个体化康复)、对照组(常规康复)各77例,将两组的各项依从性指标(遵医服药、生活方式)纳入SPSS25.0软件处理,比较其差异。结果:试验组实施个体化神经内科康复干预6个月后的依从性(生活方式、遵医用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个体化神经内科康复能显著的提升IS患者的依从性。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下载:133 浏览:1341

贺云1 朱梦丹1 陈然2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选择了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0名脑卒中病人,将这70名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是使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35例和使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康复护理干预35例,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了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的77.14%相比,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有效率为94.28%, P<0.05;结论:在对中风病人进行神经专科护理的同时,对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改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进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

试论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下载:188 浏览:1998

吕婷婷 李顺杰 胡佳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5期

摘要:
近年来,脑卒中患者人数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且逐渐年轻化,给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峻考验,为此文章结合医院实际探讨了神经内科护理要点以及其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带来的影响,以供同行今后参考。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某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临床案例,选择了其中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对比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每一组患者设定为49例,对不同组的患者采取有对比意义的护理措施,其中对比组的患者采用了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将常规护理措施与神经内科护理措施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康复效果明显,各种不同评分有异性突出。结论:鉴于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高的特征,做好其康复护理工作不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有效缩减了患者治疗开支,此时将神经内科护理融入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效果突出,不仅符合上述护理要求,而且减轻了病人心理乃至家庭的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保护动机理论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93 浏览:1880

​许海燕1 乔羽2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为(14.42±2.24)分、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总症状、日常生活评分分别为(17.66±1.25)分、(6.78±1.34)分、(6.99±1.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机保护理论的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分析 下载:311 浏览:3120

方清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应用奇偶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小组各为4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康复护理,比较2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CSS评分(7.36±2.15)分小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72.58±7.76)分、MAS 评分(39.43±5.54)分和生活质量评分(85.10±3.12)分大于对照组,(P<0.0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值得予以临床推行。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分析 下载:158 浏览:1633

​刘改改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选出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并治疗的50例脑卒中患者,把其中25例只接受常规护理的为A组,另外25例接受康复护理的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 在护理后,B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更低,具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康复护理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护理效果,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 下载:131 浏览:1338

郭金焕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的应用,主要分析该特色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共计纳入180例研究对象,其均为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收的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患者,将其划分到两组中,每组各纳入90例患者,分别采取各不相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选择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选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从干预效果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评比探析。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从这三项指标的对比中均可以看出研究组的表现更为理想(P<0.05)。结论:通过在医院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观察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价值 下载:152 浏览:1919

陈菊菊 霍艳虹 《国际护理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研究所用样本资料包含56例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治疗有效率、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56.38±1.2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0.56±1.12)分;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55.47±0.5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8.24±0.86)分,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产生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鉴于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较高,相关人员可对其推广。

心理护理结合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康复期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下载:352 浏览:2438

黄菊 陈玉霖 张墨研 《中国中医药》 2023年11期

摘要:
分析脑卒中康复期采取心理护理结合针灸疗法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从本医院抽取脑卒中康复期患者60例,利用双盲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实施针灸疗法,考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参比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前,考察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参比组,无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护理后,考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参比组,有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结合针灸疗法应用在脑卒中康复期有利于促进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提高康复速度。

关于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研究实践 下载:136 浏览:1393

董娟 夏宁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护理当中的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住院的112例脑卒中病人,按照住院天数把他们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选用神经系统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受到全方位康复治疗,留意2组病患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护理疗效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 Barthel指数和Fuel-Meyer量表显著提高,有显著性(P<0.05)。总结:对脑中风患者具体实施康复治疗,可以让患者的肢体活动性能和日常生活活动得以明显的改善,对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有很大帮助,非常值得临床医学推行。

中药热奄包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160 浏览:758

王聪聪 《中医研究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开展中药热奄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病例筛选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0例,对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组别类型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一组中有患者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热奄包,将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获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最终治疗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康复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添加中药热奄包干预,可使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尽早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避免长时间卧床所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联合中医穴位贴敷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 下载:178 浏览:710

刘丹 《中医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联合中医穴位贴敷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3.8-2023.12月,半年内收治的8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仅使用常规康复护理)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中医穴位贴敷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的效果显著。

脑卒中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 下载:309 浏览:2211

马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对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从2011年4月到2013年3月在24个月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例,随机的把这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0人,对照组也有40人,对40名观察组患者使用康复护理疗法,而对照组的40名脑卒中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疗法,然后把这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40名脑卒中患者当中,有26例显效,有11例有效,有3例无效,康复护理疗法的有效率达到92. 5%;而对照组的40名脑卒中患者当中,有19名悲者显效,有9名患者有效,11名悲者无效,康复护理疗法的有效率有72.5%。 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康复护理法来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明显比采用常规护理疗法,这种方法有效率高,值得推广临床使用。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83 浏览:2423

谭雪琴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脑卒中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有效率、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继发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57.14%)、有效13例(37.14%)和无效2例(5.71%),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42.86%)、有效12例(34.29%)和无效8例(22.86%),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2.39±6.69)分和(85.90±12.24)分,对照组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34.18±6.13)分和(70.42±11.78)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继发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7.14%和3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中采用脑卒中康复护理,可以更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继发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