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 下载:52 浏览:523

黄玉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时间段内,选择62例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接收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获得研究结果。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发生例数为6例,发生率为19.35%,对照组发生例数为14例,发生率为45.16%,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呼吸机通气时间与其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采取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感染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减少VAP(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用促进患者痊愈,减轻患者接受治疗的经济压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分析 下载:88 浏览:484

蔡晓林 涂忠宇 倪荣 陆俊 王莉 闫萍 吴志伟 《诊断医学》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成功接受PCI手术治疗的160冠心病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狭窄组(38例)和非狭窄组(12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支架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直径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是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直径是其保护因素。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技术在早产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下载:33 浏览:341

陈正 杜立中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救治技术的日益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呼吸支持作为早产儿急救的重要手段,其治疗理念也在不断进步。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辅助呼吸模式,利用膈肌电活动(EAdi)控制通气,使呼吸触发和辅助通气保持最大程度同步。目前NAVA技术已在国内外临床逐步开展,文章就其原理和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相关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分析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衰竭实施无创正压通气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432

董玉任 段宝民 王卫民 《诊断医学》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及临床结局。方法急诊重症监护室治疗的9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急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相较于对照组(77.78%)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SpO2相较于对照组均较高,PaCO2相较于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病死率较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诊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确切,有效缓解哮喘症状,抑制呼吸衰竭,并改善动脉血气,降低病死率。

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策略 下载:72 浏览:404

孙静静 杨文文 车蕾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ICU)心脏手术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心脏手术的ICU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42例和B组42例。B组采用常规护理策略,A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两组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ICU停留时间及VAP发生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24%,高于B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机械通气、ICU停留时间均短于B组,VAP发生时间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ICU心脏手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及推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护理管理灾害脆弱性分析与应对策略 下载:20 浏览:428

王霞1 王贞慧1 孙超1 张颖惠2 袁晓宁3 李敏敏4 赵培玉5 苗苗6 2020年11期

摘要:
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某重症病区进行护理管理灾害脆弱性分析,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管理现存的风险,明确应急管理方向。方法以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为指导,结合整建制接管的重症病区实际运行管理情况,制订护理管理风险事件指标评价体系,于2020年2月21日—25日通过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指标风险值和矩阵分布进行分析。结果风险值提示,以下事件需重点关注:C8护士发生针刺伤(0.447 6)、B1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抢救(0.413 0)、C10护士被感染(0.411 0)、B2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0.407 4)、C9医生被感染(0.359 8)、E3氧气压力不足或中断(0.329 1)、D9药品供应短缺(0.324 2)、E2职业防护装备不足(0.317 9)、C12医护人员因急患疾病导致无法正常工作(0.309 1)、C7医生发生针刺伤(0.298 2)、E1工勤人员不足(0.293 5)、B6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0.292 4)、C6护士心理调适不良(0.289 1)。结论护理管理者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区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价,进而指导分类施策;同时,要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和身心健康。

1例3月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护理 下载:21 浏览:356

黄国兰1伍晓青1屠丹丽1诸纪华2周红琴2叶盛3徐红贞2 2020年10期

摘要:
总结1例3月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做好隔离病房人员和物资的紧急调配,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重视患儿的心理活动和家长的心理护理,促进患儿康复,做好出院指导和随访。患儿住院21 d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后出院。

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75 浏览:311

李赛兰 周生伙 林雁娟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心外科ICU收治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基础信息,统计发生谵妄的例数,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我院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32例,占比37. 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类型、术后疼痛、体外循环时间、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长、使用咪达唑仑是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我院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偏高,其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需结合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破窗效应”在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下载:20 浏览:194

闫珊珊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引入"破窗效应"理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180例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破窗效应"前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引入"破窗效应"后的9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引入"破窗效应"理论能够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89 浏览:467

李赛兰 周生伙 林雁娟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心外科ICU收治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基础信息,统计发生谵妄的例数,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我院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32例,占比37. 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类型、术后疼痛、体外循环时间、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长、使用咪达唑仑是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我院心外科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偏高,其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需结合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皮肤温度监测在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2 浏览:342

江小琼1 蔡福满1 侯祥庆2 邓海松3 凌翔伟3 郭海雷3 卢中秋1 2020年2期

摘要:
分析皮肤温度变化与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性,以温度变化情况量化风险水平,探讨该指标监测在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连续整群抽样法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神经外科ICU、呼吸科ICU、急诊科ICU、CCU患者415例,获取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基线数据,以及每日骶尾部皮肤温度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皮肤相对温差与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以X-tile分析计算皮肤相对温差预测压力性损伤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其预测效果。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不同皮肤相对温差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结果骶尾部皮肤相对温差与压力性损伤发生存在负相关关系(P<0.001)。该指标预测压力性损伤的最佳截断值为-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1,约登指数为0.753,灵敏度为85.37%,特异度为89.89%。当皮肤相对温差≤-0.1℃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增加,以入院后第4、5天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最高(3.44%),其发生风险是皮肤相对温差>-0.1℃时的6.63倍[HR=6.36,95%CI(3.91~10.36)]。结论皮肤温度监测能够较好地预测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建议应密切关注患者入院后第4、5天骶尾部皮肤温度变化情况,当皮肤温度降低(相对温差≤-0.1℃)时,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增加,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ICU护士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信行的现状调查 下载:12 浏览:317

卫晓静1 闫凡2 景孟娟1 李黎明2 王志霞3 2019年1期

摘要:
调查ICU护士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知信行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开展相关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护士预防危重患者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信行量表,使用便利抽样法从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各选取1所三级医院及1所二级医院成人ICU的1 664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610份。ICU护士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信行总量表、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136.93±20.42)分、(50.21±11.28)分、(38.14±5.46)分和(48.58±9.0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护士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级别,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级别、职称、职务、科室类别,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知识、态度、年龄、性别及职务。结论 ICU护士对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态度较为积极,但知识及行为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不同特征进行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识的培训,通过强化知识建立积极态度,从而带动护理行为改变,提高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下载:84 浏览:499

​张军艳1 樊玉香2 栗延伟1 朱红灿3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LP-1组和p38MAPK抑制剂组,每组12只。模型组、GLP-1组和p38MAPK抑制剂组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及再灌注建立脑I/R损伤模型,GLP-1组给予利拉鲁肽(70μg/kg)、p38MAPK抑制剂组给予p38MAPK抑制剂SB202190(10μmol/L、5μl)干预。比较四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水迷宫行为参数及梗死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细胞因子、p38MAPK通路分子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LP-1组和p38MAPK抑制剂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梗死脑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1β、IL-6、p-p38水平显著减少,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明显增加(均P <0. 05),p-ERK1/2、p-JNK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梗死脑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及MDA、ROS、TNF-α、IL-1β、IL-6、p-p38水平明显增高,SOD、GPx水平明显减少(均P <0. 05),p-ERK1/2、p-JNK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GLP-1能够通过抑制p38介导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减轻大鼠脑I/R损伤。

NICU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下载:11 浏览:450

魏丽1 朱凤1 黄晨2 林迦密1 王婷婷1 潘红英2 2019年11期

摘要:
运用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理念对NICU母乳喂养进行闭环管理,保障患儿喂养安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成立多学科合作管理小组,分析原母乳喂养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方案,开发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护理信息系统与医嘱信息系统共享,母乳喂养医嘱与配方奶医嘱科学结合。结果 2016年1月—12月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前,因母乳喂养信息核对环节错误发生意外事件1例,近似错误2例。2017年1月—12月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后,未发生母乳喂养相关的意外事件及近似错误。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前,需人工统计母乳收集量、抄写喂养单、录入喂养医嘱执行情况,每日工作时数为2 h,母乳喂养率统计每月工作时数为8 h。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后,系统自动生成以上数据,无需人工统计。结论应用母乳喂养信息化闭环管理能够确保母乳喂养安全,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荷。

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护理审查指标的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 下载:12 浏览:424

曹锐1 胡芬1 朱小平2 靳英辉3 王玲4 程晓琳5 邓澜1 丁新波1 曹峥1 马晶1 肖萌1 2019年10期

摘要:
开展ICU成人患者规范化身体约束的循证护理,制订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并分析循证护理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方法以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为理论指导,组建团队,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确立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进行质量审查,并根据审查指标及基线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条最佳证据,依据最佳证据制订了12条质量审查指标,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流程和工具缺乏、实践者层面护士知信行水平不高等。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并结合临床专业人员的判断,制订的质量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为循证护理奠定基础。

基于角色转变冲击模型ICU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下载:2 浏览:414

薛友儒1 张蔚1 孙高翔2 陈美1 林小红1 何良辉1 武会芬1 巩健1 2019年6期

摘要:
构建基于角色转变冲击模型的ICU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用于指导护理实践,科学评价ICU新护士的培训质量。方法以角色转变冲击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建立ICU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4.44%,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90,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412。最终确定的培训课程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126个。结论基于角色转变冲击模型构建的ICU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较好,为ICU新护士的培训提供了参考。

ICU肿瘤患者转出方案对家属迁移应激的影响研究 下载:12 浏览:475

赵静 陈蕾 李文莉 迟园园 衣香莉 强万敏 2019年6期

摘要:
制订ICU肿瘤患者转出方案,并探讨其对降低家属迁移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ICU肿瘤患者家属,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ICU肿瘤患者和家属为中心、由迁移联络护士为主导的ICU肿瘤患者转出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家属迁移应激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家属照顾能力量表调查ICU肿瘤患者转出方案实施前后ICU患者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焦虑程度及家属照顾能力。结果方案实施前,两组患者和家属基本情况、迁移应激水平、焦虑和照顾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实施后,两组家属迁移应激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焦虑程度、照顾能力量表总分和分量表得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ICU肿瘤患者转出方案能有效降低家属迁移应激的水平和焦虑程度,提高家属照顾能力。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 下载:14 浏览:348

单君1 吉云兰2 雷晓玲1 许惠芬3 王林华3 吴娟3 李静逸1 沈王琴1 2019年6期

摘要:
检索和分析预防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循证医学数据库、BMJ-Clinical Evidence、BMJ-Best Practice、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包括所有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检索时段为建库至2018年6月。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篇,其中1篇中文文献,8篇英文文献;实验研究1篇,队列研究1篇,系统评价5篇,专家共识1篇,指南1篇。总结的最佳证据如下:15 ml 2%氯己定进行口腔冲洗,2次/d,直至患者出院;每日氯己定擦浴;患者入住ICU时及24 h内采集鼻和咽拭子进行MRSA主动筛查;对于鼻腔有MRSA定植的患者,采用莫匹罗星软膏鼻内涂抹;手卫生依从性高及有规范的感染控制措施的医疗机构,可考虑终止保护性隔离;医院环境与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结论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对ICU患者进行MRSA的主动筛查,对早期定植患者进行去定植处理,机械通气早期进行氯己定口腔冲洗,保持环境清洁,预防MRS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探视模式的研究进展 下载:12 浏览:413

韩遵海 刘雪娇 何茵 田梓蓉 2019年5期

摘要:
介绍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探视模式的发展,综述探视模式的要求和感染控制措施,并从满足患者家属探视需求、促进医患信息共享、指导家属参与多学科查房及患者护理等方面阐述了探视模式的实施方法,旨在为国内ICU以患者家庭为中心探视模式的开展提供参考。

调节性T细胞在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中的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下载:78 浏览:514

​朱慧敏1 于继2 徐王念3 王丽娟4 车峰远2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而继发性损伤是脑出血后重要的损伤机制之一。目前研究证实调节性T细胞(Tregs)在脑出血后可以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亚型、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其保护作用。笔者现围绕Tregs细胞在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中的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出血治疗中新的研究方向及治疗靶点的探索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