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医学
诊断医学
《诊断医学》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物理、技能、症状诊断学等各门临床诊断学科的病例报告和学术论文。本刊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并致力于学术繁荣,旨在为世界范围内的医疗诊断研究人员及医疗诊断工作者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医疗诊断领域内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54

《诊断医学》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及特征分析 下载:261 浏览:2678
  • 朱晓龙 张晓辰 邹殿俊 李传贵 耿鹤群 朱月香 《诊断医学》 2023年5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征,以认识及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术前采用320排螺旋CT平扫,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vitrea工作站,进行MPR、MIP及VR重建。结果: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腺癌7例,腺鳞癌1例。CT共同征象:病灶中有囊腔 ,囊壁厚薄不均,不光滑。5例主要表现为囊腔;2例表现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1例见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6例伴分叶征,5例伴短毛刺征,5例伴胸膜凹陷征,4例伴血管集束征。动态随访1例囊腔内出现壁结节;1例合并周围磨玻璃密度的囊腔逐渐增大,囊壁不规则增厚并实性成分增多。结论 :囊腔类肺癌以腺癌最多见,多排螺旋CT检查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囊壁厚度不均、囊内壁不光滑、壁结节形成、部分合并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结合动态随访有助于诊断。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复发性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283 浏览:2688
  • 钱芳芳 汪琼 《诊断医学》 2023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并研究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复发性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7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绒毛组织,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实施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结果:78例患者流产绒毛组织检测成功78例,检测成功率100%;78例中检测拷贝数异常有37例,占47.4%;37例患者中整条染色体拷贝数增加/减少有29例,部分染色体增加/减少有8例;微缺失/微重复片段有13个。与数据库比较,13个片段中有10个与早期流产、胚胎停育相关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复发性流产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准确率较高,而且检测分辨率高,能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用于复发性流产患者生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高频彩超联合低频彩超在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251 浏览:2702
  • 孙艳丽 《诊断医学》 2023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联合低频彩超在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202例,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即低频彩超组60例,高频彩超组62例,高频彩超联合低频彩超组80例。对比三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高频联合低频组敏感性95.45%、特异性91.67%、符合率41.25%均显著高于任何一种单纯诊断方式,P<0.05。结论:高频彩超联合低频彩超在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显著提高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值得推广应用。
  • 观察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 下载:277 浏览:2659
  • 黄钜明 《诊断医学》 2023年4期
  • 摘要:
    目的:观察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联合诊断,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均比超声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联合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比超声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采取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病情早治疗。
  • 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分析 下载:285 浏览:2820
  • 黄文 《诊断医学》 2023年4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全部病例均予以心脏MRI检查,分析和评价诊断效果。结果:心脏MRI检查结果显示:67例病例均为心肌梗死的情况,其中40例(59.7%)为前壁心肌梗死,15例为下壁心肌梗死(22.4%),2例(2.9%)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6例(8.9%)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前壁,,6例(8.9%)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后壁。梗死百分比、梗死质量分别为(9.36±6.76)%、(11.20±8.46)g。53例(79.1%)透壁心肌梗死,14例(20.9%)为非透壁心肌梗死。结论:心脏MRI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效果确切,可对患者的病症程度、涉及范围等进行明确,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269 浏览:2592
  • 张鸣燕 《诊断医学》 2023年4期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诊断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选来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88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CT实施诊断,观察组则使用MRI实施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诊断时间以及诊断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诊断费用、诊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MRI实施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避免不良情况出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依据,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在临床上成效显著。
  •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胸部X线与CT检查的应用对比分析 下载:261 浏览:2583
  • 覃莹 《诊断医学》 2023年4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胸部X线与CT检查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6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 结果 CT检查较X线检查检出率高(P<0.05),X线、CT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准确率分别为73.25%、98.83%,CT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 结论 CT及X线检查均可有效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其中CT检查诊断检出率及准确率更佳。
  • DS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263 浏览:2815
  • 侯锦路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DS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行DSCT检查的冠心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DSCT检查,观察组采用低剂量DS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桥检出率及检出长度、检查时接受的电离辐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心肌桥检出率为4例(11.43%)、心肌桥检出长度为(2.34±1.20)cm,对照组分别为3例(8.57%)、(2.03±1.16)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电离辐射为(6.89±2.01)mSv、对照组为(5.54±1.4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可用于临床诊断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为31例,对照组为3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低剂量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及检出率,可为临床判定及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依据。
  • 分析超声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265 浏览:2793
  • 杨彩霞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脂肪肝疾病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时段到我院接受超声检查的脂肪肝患者160例患者,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轻度脂肪肝患者74例(46.25%),中度脂肪肝患者57例(35.63%),重度脂肪肝患者29例(18.13%);其中弥漫性均匀性脂肪肝120例(75%),非均匀性脂肪肝40例(25%)。结论:对于脂肪肝患者,予以超声方式诊断效果理想,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方面的支持,有利于治疗计划更具科学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血清人附睾蛋白4、CA125联合CA199对早期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下载:291 浏览:2606
  • 宋晓锋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6月某医院38例卵巢癌患者、2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22例健康对照。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E4、CA125和CA199的水平;分析卵巢癌组中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比较三项指标在单项检测、两项检测及三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卵巢癌组HE4、CA125和CA199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且卵巢良性肿瘤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中,HE4与CA125和CA199呈明显正相关(r=0.652,0.701,0.689,P<0.01)。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89.25%)明显高于各单项、两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4、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有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为临床患者提供诊疗依据,从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临床价值体会 下载:262 浏览:2820
  • 崔艳苓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在乳腺肿块微钙化的诊断当中,超声诊断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11月份收治的41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1名女性为参照组,两组对象都需要接受超声诊断,对其微钙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对象的微钙化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肿块微钙化的诊断方式选择中,让其接受超声诊断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实施。
  • CRP联合PCT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264 浏览:2841
  • 胡维波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CRP联合PCT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6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组,46例同时期体检的健康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中CRP、PCT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PCT、CRP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联合PCT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颈椎病患者康复中放射诊断的临床应用探讨 下载:275 浏览:2815
  • 张兴1 范晓娥2 梁建伟3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患有颈椎病这一疾病的患者来说,在其康复过程当中使用放射诊断这一技术所能够取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9年2月20日到2020年2月20日这段时间内收治的患有颈椎病这一疾病的患者当中,采用电脑小程序这一手段以随机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此基础上,将其中50%的患者根据抽签法的原则分配到对照组当中,使用常规手段来为其进行康复护理。而将剩下50%的患者分配到研究组当中,使用放射诊断的方式来为其进行康复护理。每组患者的人数都为54例。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的有效性以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综合的观察和对比。结果:在对照组的54例患者当中,治疗无效的人数高达10例,总体的治疗有效率只有81.48%。而在研究组的54例患者当中,无效治疗的人数只有2例,总体的治疗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前者,其中p小于0.05。在治疗结束之后,研究组患者出现颈椎异常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小于0.05。结论:如果能够在为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当中,使用放射诊断这一技术,那么不仅能够诊断过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所提升,大大改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得患者出现颈椎异常的概率大大降低。
  • 药学诊断在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下载:283 浏览:2816
  • 安硕1 朱科科1 王莉萍2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药学诊断在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本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临床药学实践中,药学诊断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以期提高临床药学实践服务工作的质量。结果 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药学诊断的内容较多,包括:药物用法及用量、治疗内容、药物间作用、药物代谢、药源性问题等。结论 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需掌握药学诊断的机理作用,然后按照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药学诊断,以此提高临床药学实践工作的质量及安全性。
  • 评价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 下载:253 浏览:2806
  • 王英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刮宫活检后获得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7月~2020年02月收治的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针对其宫内可疑位置于临床合理展开刮宫活检操作,完成后认真对患者展开石蜡包埋处理,并相继完成HE染色操作,最终对患者合理展开光镜检查。结果:属于癌肉瘤患者3例(5.77%),属于浆液性乳头状瘤患者9例(17.31%),属于透明细胞癌患者9例(17.31%),属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31例(59.62%);就刮宫活检标本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细胞核表现为核仁突出,并且呈现出显著性变化;细胞间质向肉芽组织进行转变,或者被新生纤维组织进行取代;细胞内部染色质部分表现出空泡状的现象,表现出变粗的现象。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癌在进行诊断期间,刮宫活检表现出显著价值,子宫内膜腺体呈现出极性丧失为其主要病理特点,临床需要将关注力度显著提升。
  •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血流改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下载:284 浏览:2795
  • 朱文娜1 李德鑫 2 《诊断医学》 2023年2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血流改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方法 随机选择84例病患,均是于2018年9月-2020年3月在我院中进行诊断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按照诊断时间分为M组与N组,前42例病患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42例采用CTA 检查,对比两组检出率和诊断效果。结果 M组检出率相较N组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诊断效果相较N组上下相差不大,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血流改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更准确,值得推广。
  • 使用X线平片技术及CT技术诊断胸部外伤的效果对比分析 下载:263 浏览:2946
  • 金茂奇 《诊断医学》 2023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究胸部外伤诊断中X线平片与CT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胸部外伤100例病患纳入研究对象范围,运用随机分组法将该100例病人平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即为给予X线平片临床诊断的常规组(n=50),给予CT临床诊断的研究组(n=50),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常规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即为74.00%(37/50)、临床诊断的特异性68.00%(34/50)、敏感性70.00%(35/50),研究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即为90.00%(45/50)、临床诊断的特异性84.00%(42/50)、敏感性82.00%(41/50),由此表明在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面,相比常规组,研究组的优势突出,组间的数据差异性显著,x2=10.154,P<0.05。结论:对于胸部外伤的诊断,CT技术的临床诊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化,对比X线平片,有着较高的准确率、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对比 下载:281 浏览:2818
  • 李琳 《诊断医学》 2023年2期
  • 摘要:
    目的:本文将深度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1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进行观察。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则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于心肌缺血的阳性检查,观察组检出率为86.0%(43/5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24/50),组间差异明显(X²=5.8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房性早搏早发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并无太大差异,但观察组的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相对于常规心电图来说更有必要,有利于确诊患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具体情况以及早期发现患者心率失常,加快确诊速度,为治疗提供数据,值得推广应用。
  • 常规超声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对比研究 下载:269 浏览:2704
  • 冯景燕 《诊断医学》 2023年2期
  • 摘要:
    目的: 分析常规超声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对比。方法: 本次实验主要选取对象为2019年1月 ~2019年6月之间到我院超声科就诊的TN 患者,其中一共有6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并且分析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对研究诊断准确率、灵敏性、特异性的结果。结果:如果单独使用UE,其灵敏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其检测质量均较好,显著优于单独的常规超声,即P<0.05,而使用联合检查,无论是灵敏性、特异性,或者是准确率均显著优于单独 UE 或常规超声P<0.05。结论: 利用UE检测方式其能有效的提升TN良恶性质的准确率,且利用UE联合常规超声,可在最大限度上显著提升TN检测判断良恶性质的准确率,该方法能为临床医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适用于当前的临床推广应用的影像学检查。
  • 分析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 下载:257 浏览:2915
  • 张晋强 《诊断医学》 2023年2期
  •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MRI与CT诊断,分析临床检测的价值。方法: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搜寻。对96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法。对照组患者只采用CT检查措施,观察组则再进行MRI检查方式,分析准确率。结果:从影像学结果上看,观察组检出的准确率为97.9%(94/96),对照组为83.3%(80/96),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失误率之间,两组诊断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各自的优势,且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诊断,在临床分析过程中可以结合两种诊断方式,结合患者病情需求来提供对应措施。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诊断医学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30
访问量 110265
下载量 26520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8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