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研究
肿瘤研究
《肿瘤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有关肿瘤免疫学、肿瘤病因学、肿瘤病理学等领域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肿瘤研究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62

《肿瘤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三阴型乳腺癌晚期患者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中的影响研究 下载:223 浏览:2384
  • 张彩云 孙莹 唐平(通信作者)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对三阴型乳腺癌晚期患者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106例三阴型乳腺癌晚期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53)与观察组(n=5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以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为引导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应用可有效提升三阴型乳腺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并有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恢复,值得推广。
  •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 下载:225 浏览:2307
  • 崔丽丽 宋婷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检验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18年2 月至2020年2 月我院对38 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了健康体检者38 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进行检测,对各指标和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各指标阳性率分别是CEA(0)、CA125 (2.63%)、GGT(0)、AFP(2.63%),对照组是89.47%、73.68%、55.26%、52.63%,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CEA(246.93±123.64ng/mL)、CA125 (308.67±117.69U/mL)、GGT(417.34±181.36U/L)、AFP(401.38±150.34ng/mL),对照组为2.13±0.98 ng/mL、50.36±8.21U/L、20.31±1.65 U/mL、13.25±1.85 ng/mL,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化学发光免疫疗法老标记肿瘤标志物,可以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全程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221 浏览:2237
  • 盛珊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于肿瘤化疗患者的全程护理中实施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的80例肿瘤化疗患者做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为甲组同乙组,两组均40例患者。乙组常规出院指导,甲组实施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比较护理满意度、化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不同干预实施后,甲组护理总满意高于乙组(P<0.05);甲组总依从性高于乙组(P<0.05);甲组健康知识总掌握度高于乙组(P<0.05)。结论:于肿瘤化疗患者的全程护理中,实施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化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度。
  • 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 下载:222 浏览:2319
  • 闵礼红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研究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019年收治的43例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全部患者均展开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并发症。结果:护理后,1例患者脑脊液漏,2例患者便秘,1例患者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9.3%,恰当处理后患者症状均痊愈。结论:在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治疗时,以围术期护理方式提供服务,可以减少并发症,提升手术效果,保证患者具有较高生存质量。
  • 吉非替尼与奥西替尼在EGFR+肺腺癌治疗中影像学改变对比 下载:238 浏览:2248
  • 胡斌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吉非替尼与奥西替尼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肺腺癌治疗中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EGFR+肺腺癌患者共30例,对照组14例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研究组16例采用奥西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肿瘤大小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肿瘤大小无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以及治疗6个月对比,研究组肿瘤大小缩减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肺腺癌治疗中采用吉非替尼与奥西替尼治疗,奥西替尼治疗效果更好,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 消化道肿瘤药物的研发分析 下载:236 浏览:2279
  • 李云峰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 摘要:
    根据相关医学数据统计得出,目前癌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因素,全球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逐年增长,且癌症的发病率、发病程度也在不断攀升。消化道肿瘤作为常见癌症之一,良性肿瘤仅占2%,其他为恶性肿瘤,且癌占据很大的一部分,这也促使了消化道肿瘤药物的研究的重视。本文从消化道肿瘤的类型和特点入手,深入分析了消化道肿瘤药物的研发要点,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 新冠肺炎疫情下门诊肿瘤患者MDT管理 下载:233 浏览:2310
  • 张娜 杨承莲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保证患者疗效的同时减少患者的新冠暴露风险至关重要。通过实施实施线下MDT开展模式、线上MDT开展模式并组织定期考核。新冠疫情期间我院共计开展MDT306例,达到了降低患者就诊难度、节约患者诊疗费用、获得最优治疗方案的目标,推动了多学科交叉发展。MDT(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发展的日益成熟及其表现出的个体化特色受到患者的青睐。
  • 不同配准方式对直肠癌IGRT摆位误差的影响 下载:233 浏览:2285
  • 吴婷 范义奎 谢红亮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 摘要:
    目的 研究采用三种配准方式骨性配准、灰度配准和手动配准,来分析直肠癌图像引导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5月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26例直肠癌患者,每例患者每周行一次KV-CBCT扫描,共5周,将采集CBCT图像 与计划CT图像分别行骨性、灰度和手动配准,配准后获取X轴(左右)、Y 轴(头脚)、Z 轴(前后)3 个方向的平移摆位误差,分析这三种配准方式的差异。 结果 骨性配准的X轴、Y 轴、Z 轴摆位误差分别是(0.21±0.17)cm、(0.33±0.25)cm、(0.42±0.32)cm。灰度配准的X轴、Y 轴、Z 轴摆位误差分别是(0.2±0.17)cm、(0.29±0.25)cm、(0.38±0.3)cm。手动配准的X轴、Y 轴、Z 轴摆位误差分别是(0.23±0.18)cm、(0.33±0.29)cm、(0.44±0.32)cm。三种配准方式在Y轴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配准两两比较时,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在三个方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配准与手动配准在Y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灰度配准和手动配准在Y、Z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行图像引导放疗时,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都符合临床要求,建议以灰度配准为主,骨性配准为辅,必要时以手动配准微调。
  • 口腔癌修复重建患者出院时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下载:229 浏览:2370
  • 吴雁 毕晓文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 摘要:
    对口腔癌患者而言,治疗结束之后创伤的存在会影响病人日常进食,并且还要加强对进食种类以及进食量的控制。基于此,文章围绕口腔癌修复重建患者出院时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首先从血清蛋白改变、免疫功能与手术之间存在的联系等角度入手评估病患营养状况,结合病患身体状况选择实用性较强的评估工具,包括微营养评定量表、通用性筛查工具等,最后提出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等方式加以干预,进一步增强病患身体免疫能力,确保营养充足。
  • 重症监护室人文关怀应用于胸科术后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下载:235 浏览:2369
  • 李艳 《肿瘤研究》 2022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在胸科术后重症监护室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2例胸科术后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科术后重症监护室肿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评分的同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 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下载:220 浏览:2341
  • 刘俊林 《肿瘤研究》 2022年8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肿瘤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重症肿瘤患者护理)与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脂联素在乳房良性肿瘤恶变组织中的表达 下载:239 浏览:2636
  • 冯凯1 韩猛1 王心妹2 李金玲3 吴梓政1 《肿瘤研究》 2022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乳房良性肿瘤恶变与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乳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25例,良性转恶变18例,恶性肿瘤28例,并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查患者外周血清中脂联素浓度,并分析不同恶性程度肿瘤以及不同大小与脂联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良性肿瘤恶变后脂联素水平最低;肿瘤>2cm中,良性肿瘤恶变后脂联素水平最低;肿瘤≤2cm中,良性肿瘤的脂联素最高。肿瘤>2cm的良性肿瘤脂联素较≤2cm的要低;肿瘤>2cm的良性肿瘤恶变中脂联素较≤2cm的要低;肿瘤>2cm的恶性肿瘤中脂联素较≤2cm的要低,并且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脂联素表达水平与乳房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其中良性恶变脂联素最低,并且肿瘤>2cm的良性恶变肿瘤含量最少,较低脂联素水平可以提示患者恶性肿瘤以及良性转恶变的可能。
  •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髂内动脉灌注治疗高危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212 浏览:2375
  • 石升伟 《肿瘤研究》 2022年8期
  • 摘要:
    目的:研究高危浅表性膀胱肿瘤使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髂内动脉灌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50例高危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以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5例/组,对照组接受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尿道电切术联合髂内动脉灌注治疗,对比两组高危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身体功能(82.42±5.36)分、心理功能(79.84±5.47)分、社会功能(87.67±5.73)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8.00%)小于对照组(36.00%),(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0.33±3.41)pg/L和纤维生长因子水平(7.64±1.87)pg/L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浅表性膀胱肿瘤使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髂内动脉灌注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营养支持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229 浏览:2383
  • 赵惠霞 高变红 《肿瘤研究》 2022年8期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营养支持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来我院进行护理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护理治愈率及护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度和护理总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营养支持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性,保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下载:228 浏览:2379
  • 王春莉 《肿瘤研究》 2022年8期
  • 摘要:
    目的:在腫瘤患者化疗的过程中,分析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方法:以随机掷骰子的方法将我院此段时间内接收的80例肿瘤化疗患者分成两组,平均每组各4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设为常规组,另一组设为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同时还要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研究组临床效果显著;组间患者疼痛程度对比,研究组患者只感觉到轻微疼痛;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的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组;对于护理满意度而言,研究组患者评价分数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模式实施在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满意度的评价,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姑息心理护理对骨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38 浏览:2380
  • 谢丽娜 《肿瘤研究》 2022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究对于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姑息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共计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分别在其住院接受治疗前、采用姑息心理护理后3月对其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结果进行测定,并将不同时间段的QOL评分及SDS评分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其是否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的骨恶性肿瘤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7.96±4.03,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40.27±5.08,而在采用该姑息心理护理模式在其住院期间对其进行护理之后,再次监测其生活质量评分为60.21±6.11,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65.93±3.08,对研究对象不同时间段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学计算,可以发现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前以及接收姑息心理护理后3月之间的QOL评分及SDS评分之间的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在其住院期间接收治疗时,通过选择姑息心理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都会得到有效的进步和提升,因此在临床对骨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选择以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针对性护理对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下载:238 浏览:2411
  • 赵宇丽 《肿瘤研究》 2022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行化疗治疗的骨肿瘤患者12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记录患者出现化疗并发症的情况,并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疼痛、感染、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数量,以及总体化疗并发症发生数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化疗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之后的SAS、SDS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进行化疗治疗的骨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降低化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肿瘤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1
访问量 160328
下载量 60589
总被引次数 852
影响因子 1.82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