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为例 下载:70 浏览:412

张建化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状况越来直明显,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现象日渐凸显,艺术院校"重专业,轻思政"现象更为突出。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的全新思路",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艺术院校专业课程德育的合力作用,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挖掘专业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作用和浸润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全方位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

体育德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探析 下载:39 浏览:266

张锡娟 《体育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体育课程本身是一项集体行为,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性集体教育,带有丰厚的德育属性。本文立足于教学实际,从体育德育运动教育与集体教育属性出发,结合思政教育的工作方式,探索二者相互契合的新型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通过体育课程、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渠道来向学生展开思想教育,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与思政体育相融合,全面推动体育课程内涵的革新与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性和知识性探析 下载:33 浏览:439

郭榆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属性的内在规定,而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强优势、承担新使命的必然要求。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需要以价值性引领知识性,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以知识性支撑价值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底蕴。在二者的辩证互动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应立足于"教师主导——内容为王——方法保障"的课程建设逻辑,有效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深化教学内容建设,加强教学方法创新。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的消解与提升 下载:52 浏览:456

梁海娜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意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大学生全面发展引导权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控制权,是话语权力、话语权利、话语能力三者的辩证统一。新媒体时代,话语传播呈现模式"双向化"、方式"解构化"、内容"叙事化"、手段"网络化"等新特征,导致思政课教师话语权面临从"权力"到"权利"再到"能力"的全方位消解。亟须采取学生为主、理论为先、内容为王、技术赋能等措施,创新话语模式、改革话语方式、充实话语内容、丰富话语手段,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问题意识”及其培育探究 下载:49 浏览:450

余思新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问题意识"是对棘手问题的敏感性、感知力,并积极探究解决路径的一种自觉意识和积极态度。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一定程度"问题意识"淡薄现象。"问题意识"的培育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长期探索、坚持和努力,自觉将其融入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和逻辑体系,融入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中职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究 下载:46 浏览:346

乔克华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5年4期

摘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有很多缺点,在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常的学习了,所以我们应该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用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职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然后说明了中职思政课混合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素质中的重要性。

高职思政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内容与形式创新研究 下载:36 浏览:323

岳华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5年3期

摘要: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中的法治教育课教学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中法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丰富教学方法三方面着手。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守正”与“创新” 下载:31 浏览:320

赵省委 张伟 《国际教育论坛》 2025年1期

摘要: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守正和创新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准则。所谓守正,就是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成功经验,作为思政课和发展的重心、依据、基础。所谓创新,就是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贴近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模式、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中创新,提升效果和课堂授课模式。只有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才能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德树人的主渠道的作用。

提升思政课在线教学效度的四种教师特质探析 下载:62 浏览:250

霍慧新1 李恺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摘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线上思政课教学成效的一次大考,更是对在新时代如何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次检验。思政课教师自我特质的塑造,对于组织与管理好在线教学,提升在线教学效度至关重要。塑造思政课教师的创新特质,有利于提高在线教学的参与广度。塑造思政课教师的责任特质,有利于增强在线教学的教育精度。塑造思政课教师的人格特质,有利于提升在线教学的课堂温度。塑造思政课教师的情怀特质,有利于拓展在线教学的课程深度。

地方师范高校思政课慕课的“挂课”现象及其启示——一个基于“毛概”课教学实践的分析 下载:35 浏览:280

李俊丰1 何婉文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8期

摘要:
基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毛概课"慕课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在慕课学习中存在严重的"挂课"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教学目的之达成,也消解了思政课本身所应具有的严肃性、正当性,甚至对意识形态教育及师范生的教育和培养也具有颠覆作用。对此问题的解决,是当前的"思政课慕课化"改革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在当前条件下,则可考虑改进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将慕课内容定性为辅助性质等具体方法。

中国古诗词在高校声乐思政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下载:67 浏览:692

陈美江1 李思彤2 依闷3 李海霞4 《当代中文学刊》 2024年10期

摘要:
文章探讨了中国古诗词在高校声乐思政课程中的运用。通过分析古诗词的内涵、艺术特点及其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本文提出了将中国古诗词融入高校声乐思政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文章表明,中国古诗词在声乐思政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其审美能力和道德品质。

中国法礼结合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探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下载:55 浏览:539

鲍丽1 鲍薇2 王雪涵1 《中国法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德法合一、礼法合治的治理思路是中国古代法治的核心要旨,需要高校思政教师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并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机结合,笔者将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进一步探讨中国法礼结合思想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古诗词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探索 下载:147 浏览:570

樊东霞 贾雪梅 王未冲 《文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解读古诗词,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有效地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效果。本文从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家国情怀的加强、思政教学效果的深化三方面介绍古诗词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

探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 下载:118 浏览:1338

崔泽朋 《中国艺术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对人格、道德、职业道德和整体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将思想政治课程纳入环境设计教育是必然的。本文探讨了将思政教育整合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必要性,并详细分析了实现策略,为环境设计专业融入思政课程提供了参考。

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大学生纪律意识建设中的革新与发展 下载:95 浏览:979

朱嗣杰 袁雪萍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11期

摘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提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深入推进大学生纪律意识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的重要举措。目前部分高校在大学生纪律意识建设过程中仍有德育偏缺、举措匮乏、观念不深等问题。需要教育者明确纪律意识对于大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利用党史学习氛围,鼓励在校大学生根植革命前辈精神,围绕思政课堂、学生活动、榜样示范等举措,构造大学生纪律意识培养体系,引导通过毛泽东思想学习,将纪律意识植入科研、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赣南“红色、绿色、古色 下载:91 浏览:944

张文峰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11期

摘要:
赣南地区以其独特的红色革命历史、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古色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赣南地区的文化瑰宝,更是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宝贵素材。对此,本文针对赣南“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赣南“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

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价值观引领的作用研究 下载:111 浏览:1128

傅敏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9期

摘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空间,也面临着系列人生课题的探究、选择和实践。在这个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价值观引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思政课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下载:96 浏览:984

李志广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珍贵的教材。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的内在本质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化学生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情感认同。

毛泽东思想对高中政治思政课改的影响 下载:96 浏览:979

杨健巍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5期

摘要:
毛泽东思想对高中政治课程改革有深远影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设计上,实事求是原则促使高校注重现实问题分析解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群众路线思想引导教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参与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毛泽东思想为课程改革注入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导,推动教育全面进步。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研究 ----以扬州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例 下载:92 浏览:947

鲁久铭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地方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与物质资源,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地方红色文化基因,有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扬州地区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革命遗址遗迹十分丰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扬州本土红色文化,不仅可以加强本地区学生对当地红色文化的认知,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荣誉感自豪感,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将高中生培养成一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