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躯体功能受限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2 浏览:403

孙垚1 高蕾2 潘丽1 李亚芳1 曾洁1 金蕾1 阚燕3 史宝欣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躯体功能受限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类风湿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病人健康问卷-9及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37例RA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 RA患者躯体功能受限得分为[1.65(1.20~2.20)]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面对、服药依从性、疼痛、文化程度、抑郁、是否规律锻炼、疲劳及疾病活动度对躯体功能有显著影响(P<0.05),可解释总变异量的60.8%。结论 RA患者存在中度躯体功能受限,自我效能、面对、服药依从性、疼痛、文化程度、抑郁、是否规律锻炼、疲劳及疾病活动度是RA患者躯体功能受限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指导,从而维持躯体功能,延缓关节功能丧失,提高生存质量。

授权赋能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62 浏览:368

华美霞 朱世民 范劲霞 刘菊芳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授权赋能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492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授权赋能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自我效能水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应对方式中面对策略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授权赋能教育可有效提高RA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集束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85 浏览:442

秦璟璟 张丽阳 周宇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探讨集束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依从性。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集束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及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授权赋能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255

华美霞 朱世民 范劲霞 刘菊芳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授权赋能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492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授权赋能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自我效能水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应对方式中面对策略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授权赋能教育可有效提高RA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集束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70 浏览:390

秦璟璟 张丽阳 周宇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依从性。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集束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及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下载:89 浏览:545

谢志敏1 吴德鸿2 刘东洋1 刘丹1 刘潇1 王新昌2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益肾蠲痹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查找使用了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1月。由2名研究员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完成资料提取与录入,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病例总数8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肾蠲痹丸联合西药在治疗RA的总有效率上高于单纯使用西药[RR=1.20,95%CI(1.13,1.27),P<0.000 01],且在改善RA患者关节肿胀数[SMD=-1.03,95%CI(-1.51,-0.54),P<0.000 1]、压痛数[SMD=-1.36,95%CI(-1.92,-0.79),P<0.000 01]、晨僵时间[SWD=-1.07,95%CI(-1.44,-0.70),P<0.000 01]及ESR[SMD=-0.73,95%CI(-1.02,-0.44),P<0.000 01]、CRP[SMD=-0.72,95%CI(-0.98,-0.45),P<0.000 01]、RF[SMD=-0.99,95%CI(-1.70,-0.29),P<0.000 01]水平方面均具有优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蠲痹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疗效上要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同时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仍有待于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胚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安全性 下载:94 浏览:517

王海霞1 智恺2 马志强3 武子英1 刘立玲1 燕美彤3 果彤3 曹炜2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胚胎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受精后2天的斑马鱼胚胎120个,置于12孔板中,每孔10个。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和清热活血方50μg/ml、100μg/ml、150μg/ml、200μg/ml组,阳性药组给予浓度为50μg/ml瓦他拉尼(PTK787) 3ml,清热活血方各浓度组给予相应浓度清热活血方3ml,各组连续给药72h,每24h更换暴露液,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统计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指数及镜下荧光点数。通过预实验确定清热活血方最大非致死浓度(MNLD)为802μg/ml和最小全致死浓度(MTLD)为2560μg/ml,在此区间设定8个药物浓度,建立致死曲线,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D50)。选用1/10 MNLD(80μg/ml)、1/3 MNLD(267μg/ml)、MNLD 3个浓度作为毒性指标观察的给药浓度,给予药物暴露液3ml,连续给药72h,显微镜下计数斑马鱼胚胎心率,并记录各浓度清热活血方对各个脏器系统及其他表型指标产生的影响,包括斑马鱼胚胎卵黄、肠腔、肠褶皱、尾鳍等。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阳性药组及清热活血方100μg/ml、150μg/ml、200μg/ml组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指数及镜下荧光点数均降低(P<0.01)。清热活血方100μg/ml组、150μg/ml组、200μg/ml组之间比较,随着中药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各组斑马鱼胚胎镜下荧光点数仅有减少趋势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清热活血方致死曲线可得LD50为1200μg/ml,安全指数为5.1。与空白浓度比较,清热活血方267μg/ml、802μg/ml浓度干预时斑马鱼胚胎心率显著增快(P<0.01),80μg/ml浓度对斑马鱼胚胎心率影响不明显(P>0.05),267μg/ml浓度与802μg/ml浓度对斑马鱼胚胎心率增快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高于267μg/ml时,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表现出实质性的毒性作用,如肠褶皱消失、肠变性等。结论浓度为100μg/ml的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胚胎有较强的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且具有安全性。

断藤益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95

姜玉宝1 林昌松2 李楠1 郭添枫1 卢军3 《中国中医药》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断藤益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临床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7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试验组予断藤益母汤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记录两组患者的ESR、CRP、SDAI评分等疾病活动指标及PINP、N-MID、25-(OH)VitD、β-CTX等骨代谢指标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方发生情况。疗程均为12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试验组ESR、CRP、SDAI评分开始改善(P<0.05),早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试验组ESR水平、SDA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RP水平相当(P>0.05);两组比较,试验组能够较快改善骨代谢指标,治疗12周后,试验组P1NP、β-CTX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25-(OH)VitD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藤益母汤能够在控制RA疾病活动的同时,有效改善RA骨代谢水平,抑制骨破坏,促进骨形成。

中医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53 浏览:2563

齐雯瑾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 本文针对性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中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期间共选取100例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依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患者分两组,研究组(50例)中医护理方案,参照组(40例)常规护理方案,护理后统计两组临床相关数据,包括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并对护理效果对比、检验。结果 经数据统计,护理前,患者疼痛评分较高、生活质量评分较低,两组数据对比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患者疼痛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护理满意度,总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数据间,研究组体现出优势性。结论 将中医护理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提升生活质量,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满意度提升,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中医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58 浏览:2608

牛慧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价值,期待能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笔者院内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临床样本,全部患者诊疗资料均完整且通过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护理过程中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予以观察组患者中医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生命质量评分(HRQOL)、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干预过后,组间相较,护理方案相较,观察组显优对照组,形成明显优劣差异(P<0.05),具备可比意义,值得探讨。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有针对性的对中医护理方案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比对,旨在通过对比方式为此类患者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解除其病苦,提升其生活质量。结局所得明确,中医护理应用价值更加显著,不仅有效缓解患者病痛及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还可极大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赢得患者满意认可。

康复护理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评价 下载:182 浏览:2068

汤小庆 张登利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本文围绕康复护理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所有患者中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护理的90位患者与其家属10位,采用应用效果统计法与满意度调查法来进行探讨与分析,其中应用效果统计法是患者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运用康复护理干预的结果统计,以及患者在康复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统计;结果:分析得出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极佳,且得到患者与家属的信任,因此展开本次研究并做好在今后在所有疾病的健康护理工作;结论:本次研究对我院90位患者与其家属10位通过应用效果统计法与满意度调查法来对康复护理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评价,其次对现代医学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发展趋向进行探讨与总结,同时本次研究具有科学应用价值和临床研究价值,对患者治疗和康复护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康复护理干预治疗模式值得医院大力推广。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下载:89 浏览:1114

赵江峰 《诊断医学》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范围选定为2019年7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在我院检验科接受体检的4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42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对比组选择在此期间接受体检的健康者42例。对两组患者都实施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RF平均值为(238.21土93.66)、抗CCP平均值为(301.21土94.36),高于对比组;RF阳性率为78.6%、抗CCP阳性率为95.2%,高于对比组;IgG指标为(15.25±4.62),高于对比组,补体C3为(0.71±0.22)、补体C4为(0.21±0.11),低于对比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使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下载:187 浏览:1225

牛淑秀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当前普遍认为其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注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研究可较好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以及关节受累情况,生物制剂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重要药物,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加以综述,旨在更好的指导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发挥不同生物制剂的应用优势,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现状。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实施效果分析 下载:165 浏览:1675

尉亚亚 《中国中医药》 2024年3期

摘要: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实施效果。方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中随机择取100例设为研究样本,经盲选法分组,给予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实行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每组各含有50例。比较治疗后临床护理效果、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4.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78.0%,前者治疗效果高于后者(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VAS呈更低显示(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干预后有助于病情恢复,可加快关节肿胀缓解,减轻疼痛的同时,对临床治疗起到良好辅助作用,具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下载:144 浏览:1595

朱明娇 《当代中医药》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过程当中应用中药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当中随机挑选出80名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这80名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一组各有4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应用中药,包括辨证论治中药汤药、中成药以及中药提取物进行治疗,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实验组明显好转的患者有10名,治疗有效的患者有22名,治疗有效率为80%,对照组明显好转的患者有6名,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7名,治疗有效率为57.5%,对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同样结果差别明显,统计学研究意义大。结论:在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治疗时,合理应用中药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并且安全性高,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针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下载:101 浏览:1576

李瑞强 《当代中医药》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本文就甲氨蝶呤联合针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RA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55例通过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55例联用甲氨蝶呤与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RA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可以在甲氨蝶呤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法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206 浏览:841

刘晓光 曲昆 徐静 侯堃(通讯作者) 《中医研究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6-2022.6我院开展中医护理管理措施时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纳入2020.5-2021.5我院开展常规护理时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与护理经过展开回顾性分析,比较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开展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VAS评分对比,护理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2、4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确(P<0.05);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确(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展中医护理管理,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疼痛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141 浏览:1217

贺鑫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3期

摘要:
简要介绍疼痛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选取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8,疼痛护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实施疼痛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类风湿关节炎针刀镜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41 浏览:3269

曾眉 《中国中医药》 2022年1期

摘要:
探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类风湿关节炎针刀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一共收录住院并接受针刀镜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总计为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满意程度及住院费用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效果更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因为护理不当所产生的不良事件,提高社会医疗效益。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