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借鉴价值 下载:143 浏览:1656

张雪松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始终坚持思想高度发达、严谨的理论学科,它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中学政治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中学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 下载:169 浏览:1833

杨丹瑶 《中国经济》 2023年10期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四川省绵阳市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出一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提出绵阳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路径,认为应进一步从组织、人才、用地、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为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新型环境下的发展和培育 下载:178 浏览:2185

袁惠冬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内外环境下,我们要用自身的强大精神武器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在新时代谋求发展,我们要科学的进行实践,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发展和培育符合大众化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湖北打造国际航空客货双枢纽的战略思考 下载:176 浏览:2484

周睿全 《航空航天学报》 2021年10期

摘要:
2019年底湖北省明确提出了以武汉天河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为双核,携手共同打造国际航空客货双枢纽,助推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当前国际形势剧变的情形下,本文通过对当前打造国际航空客货双枢纽的契机及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助推湖北打造国际航空客货双枢纽的若干策略。

李子柒现象背后的中国文化美学意蕴及哲学内涵探析 下载:182 浏览:2214

李燕秀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7期

摘要:
李子柒在2019年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年度文化人物、在油管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也多次刷新、还被人民日报、央视等国家级媒体纷纷点赞。获得如此成就源自于她的视频内容还原了田园生活,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美食、了解中国风俗,其创作的视频内容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被粉丝称为中国文化输出大使。
李子柒从KOL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变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文化符号,除了背后有品牌团队运作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需要以外,也是中国文化、哲学内涵显现等多维度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以李子柒现象为案例,从其表现的中国文化中探析蕴含的美学意蕴及哲学内涵,为中国文化的“表达”找到一些底层逻辑和语境,为“中国文化” 的未来努力。

网络谣言的哲学思考 下载:186 浏览:2333

郑晓松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各种社交软件的广泛普及,网络谣言时有发生。面对网络谣言,必须始终站在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坚持明辨之,笃行之的理性精神,培养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如此,网络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下载:172 浏览:2097

龚婉婉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2期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各国利益诉求所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将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重要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 下载:186 浏览:2276

廖家宏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期

摘要:
一个国家的实力、科技以及国家面貌都是可以通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出来的。现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大国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从科技层面都应该是遥遥领先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术思想以及学术标准还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完成各行各业的转型是我们目前应该解决的问题,实践需要理论来支持,理论也需要实践来验证,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探究 ——以沱江流域资阳段为例 下载:128 浏览:1515

兰惠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3年4期

摘要:
党的十八大开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战略格局和"四种全方位"经济发展策略结构格局中的重大内涵。沱江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其生态环境对沿岸城市、人口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分析沱江下游至资阳段水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入手,考察资阳所采取的各项整治举措以及取得成效,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希望在未来整治进程中不断完善,保护好资阳的绿水青山,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生态家园。

基于共享经济下的公司法适应性改进方式探究 下载:239 浏览:2527

郭楠 《中国经济》 2022年6期

摘要: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多种模式的经济萌芽诞生,例如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在目前我国的市场上还是比较活跃的,它对于经济的推动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并且共享经济是符合我国发展观念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对资源的各方面利用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也能够将一些闲置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方式,所以目前的公司法已经逐渐不适应共享经济的推发展,我们需要对公司法进行适应性的改革,来应对共享经济的融入与推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开放”方面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 下载:299 浏览:2958

冯雁天 《中国经济》 2022年4期

摘要:
2001,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走经济全球化发展之路。2020年4月1日,中国金融市场除银行领域全面开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而金融开放则是中国下一发展阶段不得不面对的,中国也将因此面临相应的机遇与挑战。

双循环格局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战略选择 下载:319 浏览:2999

薛建飞 《中国经济》 2021年11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数字经济内涵及特征的解读,指出数字经济在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新格局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探索。

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下载:331 浏览:3093

曹玉鑫 《中国经济》 2021年8期

摘要:
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归纳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两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的经济和制度环境基础,并提出构建应遵循的三大原则,最后从培育集群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长江水环境保护之水污染治理的困境及完善 下载:332 浏览:2893

蒋丹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1年7期

摘要:
长江是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河。在工业化发展的今天,长江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在对长江沿岸的环境优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同时对长江的开发与利用也反映体现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议题。长江的自然地理地位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决定了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必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长江水环境不断恶化,污染日益加剧,导致出现水资源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长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已经给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带来严重影响,更是限制了沿岸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我国对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污水排放管理这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水污染治理这一角度来阐述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与完善策略。

以“三个坚持”回顾百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经验 下载:141 浏览:1436

罗子豪 《中国教育探索》 2023年7期

摘要:
坚持党的领导,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现中国道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与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开辟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借鉴价值 下载:71 浏览:957

项敏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在中国,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在“减负”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但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仍是广大教师与教师们共同探讨与研究的课题。高中的政治教育比较单调,主要靠死记硬背,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对政治的厌恶,不过,不管是为了将来的考试,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教育都有它的重要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是从这一点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剖析,以期对有关的教育、教师做好政治工作起到一些启示和参考作用。

社会科学中概念应用的边界感 下载:116 浏览:1216

裴龙博 张佳雪 杨爽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12期

摘要:
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概念应用的边界感问题日益突显。准确定义和界定概念在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对于确保科学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学科发展的多元化和语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常常陷入概念的模糊性和混淆性之中。本论文旨在探讨社会科学中概念应用的边界感,并提出管理策略和方法。通过清晰界定概念的核心含义、划定适用范围以及多维度验证概念应用的合理性,可以更好地应对概念边界感问题,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人口流动背景下高原生态脆弱区留守父母的可持续生计资本困境 下载:623 浏览:1681

王棫冰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3年6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川西高原藏区的家庭居住形态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牧区、农区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分别从草场和土地中游离出来,前往城镇地区务工。藏区传统大家庭式的共同居住形态已发生变化,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人口流动现象,衍生出中老年父母与成年儿女之间的代际亲子分离现象,产生了大量“留守”父母与“候鸟”儿女。从自然资源与环境来讲,农牧过渡地带的生态脆弱性与纯牧区相比更加突出,农牧过渡地带区域也称为半农半牧区域,可供耕作和放牧的土地多集中于山谷和平缓的山坡,破碎稀少、难以连片。生态的脆弱性与家庭中成年子女的流动使得农牧过渡地区的中老年留守村民生活更加艰难,根据青藏高原农牧民共同富裕课题组的调研数据显示,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的家庭总收入分别为121842、70124、54796元。除此之外,半农半牧区域留守的中老年人在其他层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存困境。
在DFID可持续性生计框架中,生计资本是其核心,被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5个组成部分。川西高原农牧地区以藏族人口为主,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和鲜明的地域特征,笼统地将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到研究中会影响其代表性,本研究拟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以若尔盖县卓藏村为案例,基于川西高原藏区生计资本的现实特征嵌套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提出可供参考的高原藏区可持续生计框架。由此,叙述在川西高原藏区人口流动背景下,半农半牧区域留守的中老年父母所遭受的生计资本困境以及应对措施。

高校课程教育思政化建设路径研究--以《社会工作伦理》课程为例 下载:362 浏览:2594

​郭相钧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课程思政”是通过专业及课通识课等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践活动[1]。通过发挥课堂育人的作用,,使思政教学与教学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并通过对学习者进行政治知识的传递与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2]。高等教育承载了培育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对我国未来发展意义及其重大,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以满足国家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3]

新批评视角下的闻捷爱情诗 下载:12 浏览:992

吴丽燕 《中国新闻传播》 2024年1期

摘要:
英美新批评理论是上个世纪20年代在文学理论发展的转折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主张以作品为中心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理解。闻捷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独具特色的边塞诗歌,不仅引起了诗歌界的注意,同时也收获了读者的喜爱。本文将从新批评的视角对闻捷所创作的爱情诗进行细致地解读,分析闻捷诗歌中使用的意象与隐喻、复义和张力,深入探讨闻捷诗歌创作的内涵与特色,以期获得新的认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