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写意国画教学实践的意义 下载:128 浏览:1241

马穗英 2023年2期

摘要:
蒲鲁东说过艺术的目的在于解释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隐性思想,从而使人类能够更加清晰地进行我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就能够开展自我反思,通过反思不断进行自我优化,进而获得多元发展,就充分说明了艺术对人的作用。落实到美术上来说,就是美育就是对中学生思想、品质的升华。

论少数民族地区核心素养下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 下载:247 浏览:1185

文利生 2023年11期

摘要:
数学建模思想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基本的教学思想,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主要阐述了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有效应用方案,并说明建模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利用——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下载:262 浏览:2319

陆玲 2022年6期

摘要:
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视角下,如何利用高校教育平台和资源优势,依托本地域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各专业开发出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地域文化内涵且以促进现代文化经济发展为前提的乡土教材,是国内外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立足于中国西部地区,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艺术设计乡土教材开发为例,试探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开发在审美教育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积极作用。

民族地区城市土地供给中农业用地转化的条件分析 下载:282 浏览:2873

董腊崩 2023年3期

摘要:
城市土地供给包括外延式扩大和内涵式扩大,而民族地区主要是涉及其外延式扩大这一方面;城市土地供给在一般意义上由农业用地转化和建成区的二次开发构成,但是民族地区大部分城市都是原生城市,很少涉及建成区的二次开发,因此民族地区的城市土地供给主要是农业用地转化,民族地区城市土地供给过程与东部沿海地区有明显不同,应该将城市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和文化经济学结合起来,对民族地区的城市土地供给过程,特别对农业用地转化的条件进行研究分析。

新课标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体育教学探究 下载:158 浏览:1977

韦墨 2023年12期

摘要: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体育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这些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文化和民族背景,面临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教育挑战。相较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体育教育往往存在多种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对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将体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全面升级。新课标提倡多元化、文化融合、自主学习等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本文介绍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并提出新课标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互联网+护理模式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母乳喂养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下载:114 浏览:1270

张宁 胡艳 杨赛萍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互联网+护理模式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德宏州人民医院产科6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为前半年孕产妇,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另一组为后半年孕产妇,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互联网+护理模式,两组均为34例,依次设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后42d、180d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后42d的纯母乳喂养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1.76%(P<0.05);观察组产后180d为70.59%,高于对照组的44.12%(P<0.05)。结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产妇采用互联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有助于提高180d内纯母乳喂养率。

民族地区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下载:262 浏览:2749

李质明 杨建勇 胡寅龙 2021年6期

摘要:
为培养藏区畜禽生产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构建了“双主线三循环四结合五递进”的“2345”人才培养模式,从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特色化课程体系开发,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德技双主线、学校校实训基地、企业交替循环育人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靠得住、用得上、沉得下、干得好”的畜牧业双语技能型人才。同时针对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应对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路径探索 下载:197 浏览:2003

李雪 李敏 2022年6期

摘要: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法规时,综合考虑各民族的具体情况,解决其贫困问题,助力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提出了教育扶贫的具体解决路径,希望能够为落实好教育扶贫工作,解决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差距而提供一定帮助。

民族地区中职服装制版“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下载:417 浏览:3162

​莫杨 2021年12期

摘要: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教育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以服装专业为例,对于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是举步维艰,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如何调整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显得格外重要。专业教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举措之一。专业课程思政立足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从课程内容本身提炼出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要素,转化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有效载体,丰富课程教育的内容,让课程内容更加有深度,让教学最终回归到“育人”的本真目的。

民族地区医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为例 下载:183 浏览:2544

卢荣妹 黄世稳 邓寒青 黄瑶 2021年12期

摘要: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的职责与使命。本文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为例,介绍该学院较为成熟的“12346”医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体系,即办好“一个树人讲坛”、 守好“两大时空”育人阵地、用好“三类资源”启迪学生“三得”思想、搞好“四项铸魂工程”、 做好“六个精品活动”,为其他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民族地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保障探究 下载:144 浏览:1489

余天明 2023年5期

摘要:
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家治理自政府单向管理模式向政府社会联动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将其面向民族地区推进,对满足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美好生活样态有重要意义。但考虑民族地区特殊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特点所形成的特殊社会生态环境,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对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普法宣传难度大以及执法队伍水平能力不足等一系列法治困境与问题进行处理,关系到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尝试对民族地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保障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对民族地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保障必要性与价值进行分析,然后指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最后就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保障措施展开论述,旨在于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扎实法治保障,以面向民族地区提供契合地方实情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流动问题探究 下载:140 浏览:2190

英杰扎西 2024年4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民族地区的劳动力流动愈加频繁,但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劳动力流动有着其特殊性,区别于我国东部地区和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出现供需不平衡、长期净流出、收益不均衡等问题,因此通过探究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发展困境和面临的问题,探讨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如何优化配置资源,合理的调控劳动力的流动,才能有效促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合理向好流动,优化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促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稳步发展,进而实现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湘西州四村为例调研 下载:153 浏览:2238

胡梦蝶 2024年4期

摘要:
在新时代下,不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是党和国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导致在推进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实践过程中会面临着集体经济发展不足、乡村文化主体的空心化、乡村文化内容日渐衰微及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滞后等一系列的现实困境;本文从促进文化转化,实现乡村文化新发展、保护红色文化,确保乡村文化新方向、坚守文化之魂,打造乡村文化新特色、完善乡村治理,焕发乡风文明新风尚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希望能为其他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05 浏览:2505

韦良 2021年11期

摘要:
生活情境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构建学生熟悉的、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情境,这对培养学生乐学、爱学的态度大有裨益,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那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创设生活情境呢?本文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对此展开分析和讨论,以促使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实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下载:355 浏览:2938

殷成菊 2021年5期

摘要:
小学数学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长期存在的,所以,数学作为学生接触较多的学科,自然要向学生们渗透德育教育的思想,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到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接触良好的德育氛围,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且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以民族地区的小学为例,阐述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改造与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 下载:247 浏览:2423

施亚 2021年10期

摘要:
近些年来,体育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越发得到广泛的重视。具体来说,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和大脑的生长发育,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促使他们最终成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的全能型人才。然而当今体育教学,特别是少数民族体育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载:311 浏览:3434

黄瑞 2021年12期

摘要: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乡村振兴战略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探索实践——以云南省孟连县芒信镇为例 下载:144 浏览:1447

李礼 2023年6期

摘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贯穿农村工作的主线。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展开,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上演着乡村振兴的精彩剧目。孟连县芒信镇属于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对乡村振兴支撑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示范引领作用不强,移风易俗成效不明显,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缓慢。芒信镇立足边境和民族的实际,把自然条件转化为自然优势,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把牛油果变成“幸福果”、“增收果”。群策群力,主动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以产业发展带动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增长。通过提升人居环境和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披上美丽“外衣”。芒信镇用产业振兴、组织振兴等探索实践撬动着乡村振兴的“大盘”,力求实现内在“实”和外在“美”的统一。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区域性教研策略探寻 下载:241 浏览:2724

刘鹏 於凤婉 李慧洁 2021年10期

摘要:
当前国内对于小学教师区域性教研的相关研究较多,而对于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区域性教研的关注较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师作为义务教育学校的核心资源,是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所在。

4.0时代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83 浏览:1639

贾汝锐 2023年9期

摘要:
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历史和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如何在工业4.0时代借助最新技术实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跨越发展,从而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笔者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发展路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