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护理管理方法的研究 下载:37 浏览:1308

骆吉莉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作用。方法 选取2019.5-2020.5于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采用时间窗护理管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溶栓前的NIHS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距,经过统计学处理后,P>0.05。溶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在溶栓后2h、24h后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并无差异,P>0.05。在进行溶栓后7d以及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时间窗护理管理,能够改善患者溶栓后7d以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意义。

对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下载:121 浏览:1351

梁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65.00%,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能显著减轻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麦注射液联合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室功能及血清CRP、BNP、IL-6水平的影响 下载:96 浏览:517

​谢华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室功能及血清CRP、BNP、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溶栓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CRP、BNP、IL-6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射血分数变化,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评价参麦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价值。且本研究同时测定BNP、CRP和IL-6三个指标,探究三个指标联合应用对AMI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BNP、IL-6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3.33%,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其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NP、CRP和IL-6是AMI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预判价值。参麦注射液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相较于常规溶栓治疗,有利于改善BNP、CRP和IL-6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下载:40 浏览:437

熊严全 戚靖羚 周航 余云湖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给予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肢体功能评分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促进其血管再通,改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下载:35 浏览:384

刘志刚 孙红玲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给药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20例,发病至给药时间<3.0 h)和对照组(20例,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0~4.5 h)。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mRS、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 RS及NIH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发病至给药时间<3.0 h时间窗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下载:12 浏览:150

季秀丽 杨武军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48例)和B组(47例),A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NSE、8-OHdG、MDA、S100β水平均低于B组(P<0.05);治疗后1、2周,A组MMSE评分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2周、3个月,A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

1例右冠开口左主干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溶栓的病例报告 下载:104 浏览:1255

吴霞 杨博 许春华 刘庆梅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加一段引文、综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由于坏死心肌不可再生,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极大的负担,也加大了医疗资源的花费。因此,目前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血运重建术)至关重要。其中PPCI已成为STEMI标准的血运重建策略[1]。PPCI过程中对于梗死相关血管的预处理尤为关键,冠脉内溶栓就是其中一种。冠脉内溶栓改善了STEMI患者的CTFC(校正的TIMI帖数)[2]

研究阿替普酶动脉溶栓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下载:411 浏览:4274

马媛媛 张彩霞 张丽丽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2期

摘要:
研究阿替普酶动脉溶栓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可是进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老年病人进行调研,此次调研时间在2018.9月至2019.2,共计122例病人。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运用了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运用了阿替普酶动脉溶栓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方式。分析两组病人最终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69%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8.36%,组间差异明显,P=0.0000。结论: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阿替普酶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方式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实施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 下载:98 浏览:1015

李爽 李召晨 葛建亮 石新蕊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配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变化。方法:以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50例。在早静期脉溶栓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NIHSS、BI评分分别为(18.71±2.24)分、(44.38±4.48)分,对照组分别为(18.75±2.28)分、(44.30±4.5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9.46±1.09)分、(64.81±5.34)分,对照组分别为(11.31±1.78)分、(57.33±5.12)分,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胃肠道、皮疹、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总发生率分别为4.00%、0.00%、2.00%、2.00%、8.00%,对照组分别为4.00%、2.00%、4.00%、2.00%、12.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AIS的方法,它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时也能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下载:251 浏览:2966

董中君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围绕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后病人临床症状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在促进病人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为各医院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治疗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方法:在2019年4月份到2020年5月份,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入我院神经科进行治疗,研究人员在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为了收集到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从以上这100名病人的治疗资料中提取了研究所需的各项资料。将病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进行分析比较,常规组的病人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方式,而研究组病人则是使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最终对两组病人的Baethel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参与本次研究的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治疗之前,两组病人的Baethel评分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但是经过治疗之后,常规组病人的以上这两个指标中的得分都明显低于研究组病人。结论:医院在对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除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模式之外,还需要使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对病人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促进病人最终治疗效果的提升,并改善病人的Baethel评分和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研究 下载:256 浏览:2980

王秋芳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使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巴氏指数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巴氏指数、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是现阶段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加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AIS患者血栓的CT相关指标预测溶栓治疗的意义 下载:109 浏览:1069

张秋萍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栓CT相关指标预测溶栓治疗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4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血管造影(CTA)相关指标,根据患者预后效果分为预后不良组(mRS≤2分,36例)和预后良好组(mRS>2分,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血栓CT指标及ASPECT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溶栓治疗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相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NIHSS评分及aHU、dHU、rHU水平较高,ASPECTS评分>3分患者比例较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IHSS评分(OR=1.872,95%CI:0.801~0.750)、血栓密度(OR=1.803,95%CI:1.029~2.951)、ASPECTS评分(OR=1.773,95%CI:0.942~1.273)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NIHSS评分、血栓密度及ASPECTS评分为AIS患者溶栓治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血栓密度及CTA指标可作为预测溶栓治疗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

绿色通道模式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 下载:91 浏览:973

董燕 魏雅琼 王倩 《国际护理学》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在急性急性脑梗死绿色通道模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常规脑急性脑梗死绿色通道模式阿替普酶溶栓的58例急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并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受绿色通道模式阿替普酶溶栓的58例急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两组病人均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残疾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残疾率及并发症明显下降(P<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改进的急性脑梗死绿色通道模式,可以大大减少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治疗效率,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急诊环境下卒中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下载:89 浏览:626

李培 《环境科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环境下卒中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通过对近年来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本文系统地评估了溶栓治疗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影响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急诊溶栓治疗能显著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但治疗风险亦需关注。

静脉溶栓后个性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71 浏览:699

王利利 王盈 郝晓倩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静脉溶栓后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分组后,均32例,研究组使用静脉溶栓后个性化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不良情绪分值均明显更低,护理后MESSS分值、NIHSS分值均明显下降,护理后Vm、Vs均明显更高,护理后RI明显更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静脉溶栓后个性化护理的效果理想。

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究 下载:117 浏览:1097

张墨 张俊娜 尚杨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为控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改善预后,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用常规的溶栓药物,观察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好,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可改善凝血指标,有利于改善和恢复神经功能,患者预后更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性。

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196 浏览:1690

吕育娟 刘昌龙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有效率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运动能力评分基本相同,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能力评分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可以较为明显的实现患者NIHSS评分及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对提高临床效果的有效性分析 下载:365 浏览:1946

廖家盛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讨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对提高临床效果的有效性。方法:现针对2019年12月-2020年7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的患者作为实验组(n=28),将采用静脉溶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28),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和MMSE评分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获得与静脉溶栓治疗相当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