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早期血糖和离子水平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评估 下载:88 浏览:510

​武小娟1 李彦国2 孟舰1 李川1 刘红新1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早期血糖和离子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急救中心住院治疗的APP患者共218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两组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3天晨06:00血糖和离子(血K+、血Na+、血Ca2+、血Cl-、血Mg2+)水平的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218例APP患者中,病死组入院即刻、入院后第2、3天血糖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病死组入院即刻、入院后第2、3天血钾(K+)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对血糖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分析显示,第3d血糖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93),灵敏度为83.4,约登指数为0.62,但第1d血糖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特异度最高,为79.3。血钾(K+)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分析:第2d血钾(K+)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51),灵敏度为79.9,特异度为79.7,约登指数为0.59。结论早期血糖和血钾(K+)水平可作为预测APP患者预后的指标。

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本护理的价值研究 下载:237 浏览:2564

张丽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本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8月-2022年12月接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对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40例,依次采取常规护理及人本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护理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相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意识、用药安全意识、配合积极性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观察组及对照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本护理模式可提升护理质量,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人本护理模式也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阿卡波糖胶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研究 下载:197 浏览:2005

陈佳萍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阿卡波糖胶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采取阿卡波糖胶囊治疗,实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采取甘精胰岛素治疗,每组33例。以治疗有效率、血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对比发现,实验组显高(P<0.05)。血糖指标对比发现,治疗前差异小(P>0.05),治疗后实验组显低(P<0.05)。达标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显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发现,实验组显低(P<0.05)。生活质量对比发现,实验组显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阿卡波糖胶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能够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进而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β2-微球蛋白与血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评价 下载:236 浏览:2902

王华磊 王荣敏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联合检验β2-微球蛋白与血糖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周期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择取本院就诊96例糖尿病患者为分析样本,其中48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A组,48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为B组,另择取48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3组均行β2-微球蛋白与血糖检验,分析总结检验结果。结果:对比3组空腹血糖水平,A组、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3组β2-微球蛋白水平,B组高于A组、对照组,A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验β2-微球蛋白与血糖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50.0%,准确度为95.8%。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β2-微球蛋白与血糖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联合检验β2-微球蛋白与血糖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血糖与尿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意义及效果研究 下载:65 浏览:1020

张欣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11期

摘要:
探究血糖与尿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89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取血糖及尿糖检验手段,主要针对空腹时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进行检测,分析血糖与尿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与意义。结果:空腹血糖检验结果中的血糖偏高患者数量明显高于餐后2h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血糖与尿糖检验能够帮助医生快速确诊,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为医生最终的诊断与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及数据支撑。除此之外,血糖与尿糖任一检验手段均不具备说服力,因此必须将两组同时进行,较为全面的保证患者临床诊疗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探究 下载:475 浏览:1877

张丽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20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的对照组(n=75),与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入全程健康教育的观察组(n=75),经为期4周的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知识评分、护理总满意率等情况。结果:在护理工作中加入全程健康教育的观察组空腹血糖(6.65±0.42)mmol/L,餐后2h血糖为(8.72±0.43)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7.51±0.37)mmol/L,餐后2h血糖(10.61±0.57)mmol/L,P<0.05。此外,观察组包括糖尿病知识评分、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加入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提高血糖的控制效果,更令患者满意。

中医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下载:33 浏览:479

侯亚琴 《当代中医药》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2022年5月到2022年11月,选取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每组25例,分别是观察组、对照组,前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护理(制定管理方案、用药教育、个体管理等),后者实施常规护理(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合并症情况,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帮助患者改正不良饮食习惯,提升饮食的科学性及针对性;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明确用药方法、注意事项,要求患者严格遵医嘱)。结果:观察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率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护理,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率更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护理的影响研究 下载:341 浏览:3235

胡栩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护理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抽取8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方法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3人,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接受临床较为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全程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通过接受常规干预结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其对患者的血糖有着积极的影响。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护理质量及患者血糖水平影响 下载:351 浏览:3344

张响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可表现为不同症状,严重威胁其器官、系统健康,单纯的降血糖治疗效果并不如意近,些年有升高趋势,掌握其相关预防知识极为重要。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护理质量及患者血糖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中心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2)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42)接受全程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DSES评分和血糖水平。DSES评分包括6个维度,分值26~130分,得分越低越好。结果 观察组D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护理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效果与价值 下载:340 浏览:2671

代蓉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应用到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降糖效果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以院内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延续性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健康饮食、运动锻炼、遵医嘱用药等自我管理效能指标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延续性护理在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率及自我管理效果上具有积极作用。

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399 浏览:4143

叶敏宏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4期

摘要:
分析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择取于本院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6例,病患纳入时间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根据护理内容不同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均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施行延续护理干预。后组间比较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血糖水平情况。 结果:研究组病患经干预后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施行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及生活质量状况。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特异度与敏感度研究 下载:258 浏览:2932

杨永丽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3期

摘要:
分析糖尿病诊断采用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随机甄选2020年2月-2022年11月期间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体检者和最终确诊为糖尿病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依据是否为糖尿病患者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临床中均进行了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检验,观察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糖水平,分析其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数据:探究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9.34±1.83)%,对照组为(4.26±1.52)%,t值为21.354,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8.67±1.31)mmol/L,对照组为(3.79±1.05)mmol/L,t值为29.067,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为(11.32±1.84)mmol/L,对照组为(6.62±3.15)mmol/L,t值为12.883,P值为0.000,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特异度为94.00%,敏感度为100.00%,空腹血糖特异度为98.00%,敏感度为99.00%,餐后2h血糖特异度为57.00%,敏感度为89.00%。分析:探究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指标探究组也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对比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能够有效辅助诊断。结论:糖尿病诊断采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具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糖水平与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在临床诊断中有显著的运用价值,应该进行广泛推荐。

血糖与尿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245 浏览:3018

许金花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结合我院104例糖尿病患者诊断情况,就血糖与尿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就诊的10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抓阄法为患者进行分组诊断,其中,观察组(n=52)为患者进行血糖检验,对照组(n=52)为患者进行尿糖检验,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尿糖含量、血糖、尿糖异常情况及血糖与尿糖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以及两组检验的时效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尿糖含量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糖、尿糖检验异常率(一致率)为98.08%高于82.69%,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血糖检验与尿糖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之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两组患者检验时效性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检验所耗费的时间要比对照组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糖检验与尿糖检验结果有显著差异,其中血糖检验的准确性更高,但是在检验过程中的耗时较长,而尿糖检验的耗时较短,所以在患者检验过程中应该结合患者的检验需求,以对应的检验方法为主,做好检验评估依据,从而为糖尿病检验提供帮助。

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对临床血糖检验的研究 下载:325 浏览:3261

陈绍红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研究临床血糖检验结果,分析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对血糖指标的检验结果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0月到2023年2月,于该时段选择本院接受医疗干预的糖尿病患者共计50例,两组患者在医疗干预前后分别接受快速血糖仪与常规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归纳两种检测方式相关调研数据后,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血糖指标,单次检验、二次检验及三次检验的平均值数据分析中,快速检验仪与生化检验仪血糖指标检出结果高度一致(P>0.05),而检验耗时数据则证实了快速检验仪血糖检测效率更高出结果时间更短,能够及时明确患者的血糖表现情况(P<0.05);通过在医院糖尿病患者医疗干预方案开展前后的血糖指标进行分析,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指标在干预前后的数据有明显的变化,佐证医疗干预方案的开展,对于控制血糖指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两种检测方式检出的血糖指标水平,同时期对比数据较为接近,该项研究结果则证实,两种血糖检验方式,在临床血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一致(P>0.05)。结论:在临床血糖指标的检验中,采用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进行血糖指标检测,均有着高度一致的检测结果,而两种仪器的使用方,快速血糖仪具有操作简便的应用优势,虽然两种血糖检验一带血糖检测结果高度一致,但是基于快速血糖与高效的特性,在临床血糖指标检验中应用价值有着更好的体现。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54 浏览:555

焦淑平 李艳琼 《国际护理学》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内分泌护理中应用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展开相关研究。方法 纳入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抽取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我院根据组间具有对比特征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内分泌护理,观察组则在护理基础上增加糖尿病健康教育。通过对以上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的血糖控制水平、治疗依从性、疾病知晓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水平进行定期记录并严格按照相关研究标准和具体操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数据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疾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内分泌护理中应用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的护理效果因此提高,能够促使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知识,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优质护理对神经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效果的影响研究 下载:76 浏览:790

朱晨越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强调人性化服务,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文章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某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手术治疗神经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3,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43,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血糖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较常规护理而言,优质护理更有利于调节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下载:10 浏览:124

梅成玲 《中国眼科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DR患者(2023.1~2024.1期间),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结果:FPG、2hPG: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DR患者应用眼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血糖水平有效降低。

心理护理对1型糖尿病患者负性心理和血糖的影响研究 下载:292 浏览:2954

张玉巧 《心理学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1型糖尿病患者负性心理情绪的影响以及对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70例纳入研究,以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相同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以SCL-90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负性心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CL-90量表各项指标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负性心理情绪,控制血糖水平,效果显著。

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230 浏览:2429

肖霄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低血糖新生儿共40例作为观察对象,详细分析40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计划,观察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40例低血糖患儿经治疗、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均在4h-2d内恢复正常,其中有27例患儿在4h内恢复正常,13例患儿在2d内恢复正常,整个护理期间,未出现疾病进一步加重现象,恢复效果良好。结论:明确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根据实际发生原因针对性予以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血糖水平,加速患儿康复进程,为其身体健康和预后转归做到有效保障,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232 浏览:2123

肖霄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低血糖新生儿共40例作为观察对象,详细分析40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计划,观察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40例低血糖患儿经治疗、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均在4h-2d内恢复正常,其中有27例患儿在4h内恢复正常,13例患儿在2d内恢复正常,整个护理期间,未出现疾病进一步加重现象,恢复效果良好。结论:明确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根据实际发生原因针对性予以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血糖水平,加速患儿康复进程,为其身体健康和预后转归做到有效保障,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