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辅助化疗患者的影响 下载:180 浏览:2186
摘要:
目的:讨论在胃癌根治术辅助化疗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纽曼系统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胃癌根治术辅助化疗患者60例,依照单双号法形成常规组与系统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系统组结合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系统组患者体能状况更好,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辅助化疗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具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临终关怀护理用于晚期肺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下载:192 浏览:2424
摘要:
目的:分析临终关怀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关怀组各42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关怀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评分、尊严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尊严感受,患者满意度高,建议临床应用。
保温护理对老年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研析 下载:189 浏览:2711
摘要:
目的:观察保温护理对老年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年宫颈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目标,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9例。常规组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保温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和麻醉诱导开始时体温对比常规组患者得出(P>0.05),差异对比无临床意义,研究组患者手术开始、术中30分钟、术中90分钟、手术结束时体温比常规组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麻醉复苏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温护理干预对老年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具有积极、正向影响,可维持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状况,减少寒战、躁动、延迟苏醒等并发症,提高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健康知识护理宣教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177 浏览:2079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进行健康知识护理宣教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2月-2022年2月接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时进行常规检查以及解答患者问题,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知识护理宣教。对比两组在宫颈癌早期筛查时统计筛查人员对该疾病的知识掌握度;宫颈癌早期筛查时的焦虑情绪评分表(HADS-A)、抑郁情绪评分表(HADS-D)干预前后比较;两组宫颈癌健康知识得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掌握度48(96%)比对照组38(7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后HAMD、HAMA评分比较,观察组对象的HAMD、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传宫颈癌健康知识教育能够使女性了解疾病的发生、危害,缓解女性对宫颈癌的焦虑情绪,提高女性对宫颈癌的了解及重视,使其能够自主进行相关检查,提高女性预防意识,做到早诊早治,值得推广。
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护理的效果 下载:183 浏览:2143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10-2020.10月,2年内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40例,实施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效率、自我护理能能力、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能力,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效果研究 下载:380 浏览:3239
摘要:
探究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膀胱癌患者7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受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则接受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效果明显更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应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疾病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促使临床治疗效果趋向于理想化,值得推广应用。
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在晚期肺癌治疗效果研究 下载:193 浏览:2564
摘要:
目的:分析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在晚期肺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医院收治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细胞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相比于化疗单一治疗来说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值得推广使用。
结肠癌根治术围术期全程护理对患者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下载:191 浏览:2560
摘要:
目的:探究对结肠癌患者全程围术期护理对患者肠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本院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全程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显著强于对照组且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结肠癌患者时候就死全程围术期护理,利于增强患者的胃肠功能和促进预后恢复。
磁共振联合超声在诊断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141 浏览:1193
摘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超声应用于卵巢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某院诊断并治疗的卵巢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以及MRI检查。收集患者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方式的病理学结果。统计分析3种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超声单一诊断准确率为63%;过MRI单一诊断准确率为78%;MRI联合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07,P<0.01)。结论:MRI联合超声诊断可有效提高卵巢癌的检出率及癌症分型,为临床诊断卵巢癌提高可靠的依据,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下载:122 浏览:1299
摘要:
目的:分析在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1例甲状腺癌患者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需要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接受病理检验,对患者接受两种方法检查后的确诊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接受病理检验后全部确诊,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确诊例数为40例,结果较为接近,进行对比后无差异存在(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方式选择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情况较好,该方法值得实施。
CT检测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下载:135 浏览:1256
摘要:
目的:探讨CT与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入院收治,选取同期到我院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相关测定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例NSE、CEA 、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SE、CEA 、CYFRA21-1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三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P<0.05)。结论:CT与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
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205 浏览:2138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4例,均行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比较这两种诊断方法检查早期、中晚期食管癌阳性率和准确率及灵敏度。结果:相较于CT影像诊断食管癌早期阳性率,X线钡餐造影诊断食管癌早期阳性率显著更高(P<0.05);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食管癌中晚期阳性率和准确率及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钡餐造影于食管癌早期诊断效果显著,临床合理联合CT影像更能为病情分析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CA724、CEA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下载:264 浏览:2395
摘要:
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能够诊断胃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大多是一些相关度较高的如CEA和CA724,而这些指标在单独检测时灵敏度和特异度极低,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PGI、PGII、CA724、CEA水平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观察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手术病理对胃癌诊断的效果 下载:261 浏览:2548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胃镜活检病理对胃癌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疑似胃癌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将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作为对照组,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作为观察组,收集分析两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检查方法的胃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胃癌病理类型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疑似胃癌患者可采用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并用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病理类型,有效提高临床胃癌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临床价值探究 下载:281 浏览:2665
摘要:
目的:探析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份---2019年5月份在我院就诊的142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采用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临床效果。结果:在142例患者中确诊为嫌色细胞癌的患者有23例,85例确诊为透明细胞癌患者,34例确诊为乳头状癌的患者。同时在CT平扫中检出的肾癌患者93例,所占比例为65.49%;经过三期增强扫描检出的肾癌患者140例,所占比例为98.59%,前者数据显著低于后者,组间有差异性(X2=31.8351,P=0.0001),即P<0.05。结论:与CT扫描相比较,三期增强扫描能够更加全面、直观和准确的对病变区加以显示,具有较高的肾癌检出率,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及特征分析 下载:261 浏览:2682
摘要:
目的:探讨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征,以认识及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术前采用320排螺旋CT平扫,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vitrea工作站,进行MPR、MIP及VR重建。结果: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腺癌7例,腺鳞癌1例。CT共同征象:病灶中有囊腔 ,囊壁厚薄不均,不光滑。5例主要表现为囊腔;2例表现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1例见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6例伴分叶征,5例伴短毛刺征,5例伴胸膜凹陷征,4例伴血管集束征。动态随访1例囊腔内出现壁结节;1例合并周围磨玻璃密度的囊腔逐渐增大,囊壁不规则增厚并实性成分增多。结论 :囊腔类肺癌以腺癌最多见,多排螺旋CT检查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囊壁厚度不均、囊内壁不光滑、壁结节形成、部分合并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结合动态随访有助于诊断。
超声联合诊断评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下载:268 浏览:2708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采用超声联合诊断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45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纳入A组(转移组),经过病理证实,其余患者纳入B组(反应组),均采取超声联合诊断评估。结果:对比B组,A组L/S比值更小,边缘形态不规则、L/S≤2、淋巴门缺失比例均更大,P<0.05。结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采用超声联合诊断评估,可促使患者诊断效能提高。
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269 浏览:2596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诊断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选来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88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CT实施诊断,观察组则使用MRI实施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诊断时间以及诊断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诊断费用、诊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MRI实施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避免不良情况出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依据,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在临床上成效显著。
观察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 下载:277 浏览:2660
摘要:
目的:观察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联合诊断,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均比超声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联合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比超声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采取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病情早治疗。
评价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 下载:253 浏览:2813
摘要:
目的:探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刮宫活检后获得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7月~2020年02月收治的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针对其宫内可疑位置于临床合理展开刮宫活检操作,完成后认真对患者展开石蜡包埋处理,并相继完成HE染色操作,最终对患者合理展开光镜检查。结果:属于癌肉瘤患者3例(5.77%),属于浆液性乳头状瘤患者9例(17.31%),属于透明细胞癌患者9例(17.31%),属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31例(59.62%);就刮宫活检标本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细胞核表现为核仁突出,并且呈现出显著性变化;细胞间质向肉芽组织进行转变,或者被新生纤维组织进行取代;细胞内部染色质部分表现出空泡状的现象,表现出变粗的现象。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癌在进行诊断期间,刮宫活检表现出显著价值,子宫内膜腺体呈现出极性丧失为其主要病理特点,临床需要将关注力度显著提升。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