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老龄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抗凝治疗 下载:179 浏览:1895

胡剑锋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老龄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抗凝治疗。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是分析84例老龄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段的差异性,分组实验,平均分为两组,每组病人为42人,实验时间时间为最早从2020.2开始,最晚到2022.6月结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为对比组,采用利伐沙班的为试验组。实验结果分析主要根据病人对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和利伐沙班的并发症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针对不同的治疗手段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差异较大(P<0.05),试验组优。结论在膝关节/髋替换手术中,甘油三酯可能会增加,利伐沙班较达肝素钠对凝血指标的作用在24小时内更为明显。

腕踝针联合快速康复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应用疗效观察 下载:262 浏览:2444

周霞 陈艳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腕踝针联合快速康复理念应用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作者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骨科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通过单纯腕踝针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的VAS评分;不良反应(便秘、尿潴留、腹胀、恶心)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62±0.43)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79±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10/4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9%(1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腕踝针联合快速康复理念进行管理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自我效能、加速康复外科干预联合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病人中的价值研究 下载:337 浏览:3485

赵崎慧1 王珊珊2 李小乐2 魏建立2 崔宙开2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研究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开展自我效能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的价值效果。方法:研究样本78例选取为2019年8月到2020年3月间于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纳入病例经双盲实验法分为分析组(n=39)、常规组(n=39)。为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为分析组病人开展自我效能+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比对分析2组术后指标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分析组Harris、VAS评分结果、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分析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病人实施围术期自我效能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能够有效促进病人康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微创SuperPATH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比较 下载:226 浏览:2205

沈新诗 杨茂修 王强 张杰 董靖宇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微创SuperPATH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院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行对比调查,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直接外侧入路,观察组SuperPATH入路,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周与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髋关节功能对比有差异性;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性,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平均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性。结论 针对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选择微创SuperPATH入路方式,早期疗效显著,虽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有助于缩短切口长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下载:39 浏览:423

李俊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10 d内实施手术。观察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置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开始活动时间均明显更优(P<0.05)。术后1个月两组均无死亡发生,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好转。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患者的并发症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下载:32 浏览:348

刘红卫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入我院治疗的6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其中,将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3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接受半髋置换术的3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住院天数及治疗后疼痛程度。结果通过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不同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手术用时为(139.37±22.13)min,同对照组的(105.59±33.20)mi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髋关节疼痛缓解情况来看,试验组患者无痛率(72.7%)明显高于对照组(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各有优势,但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使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因此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内固定术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221 浏览:2586

张扩 杨泽威 杨胜利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评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内固定术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样本,样本均是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时间段内收治的患者,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随其电脑表法将其分组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0例,前者行内固定术治疗,后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手术指标,记录并发症,统计治疗有效率,对比创伤恢复情况,评估髋关节功能水平。结果:研究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检验后均比常规组患者低,P<0.05;通过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三方面记录并发症数据,检验后研究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统计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有效率数据检验后研究组均比常规组高,P<0.05;经由软组织恢复、骨痂形成、愈合时间等三方面对比创伤恢复情况,检验后研究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术前研究组、常规组组间髋关节功能比较,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更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加速创伤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建议将该方案推广临床。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247 浏览:2650

何明轩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HSS、ADL、QOL评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SS(80.65±4.53)分、QOL(49.42±2.39)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7.74±4.13)分、(40.25±2.25)分,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ADL(16.31±1.30)分,低于对照组的(30.65±1.32)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中,采用关节置换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十分理想。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研究 下载:427 浏览:4358

​苏乙拉图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6期

摘要:
探究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开展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分析。方法:课题分析对象为笔者单位骨外科于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接收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计66例,模拟随机抽签模式均分小组,33例设为观察A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33例设为观察B组,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观察B组患者手术耗时及术中输血量均低于观察A组指标,差异显著(P<0.05);观察B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半年Harris评分均高于观察A组,经统计校验表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均具有积极导向,人工股骨头置换临床手术开展价值更高,可深入推广。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413 浏览:4206

阿卜杜瓦伊提·阿卜杜拉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2期

摘要:
探究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实行关节置换术所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04-2019.04所接纳治疗的120名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置换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120例患者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评分、膝关节活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实行关节置换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论述不同冷疗护理时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 下载:539 浏览:5771

张红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日俱增,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缓解膝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伤口会有大量的引流液,术后关节肿胀程度高,疼痛严重。冷疗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特别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但是冷疗的时间还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共识。由于TKA术后24h内是出血最多的时间,而72h是肿胀最明显的时间,故本研究通过比较术后患者持续冷疗24h和72h的时间对术后伤口引流量、肿胀程度、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的影响进行对比,旨在探讨最佳的术后伤口冷疗时间,以促进患者康复。

中医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下载:47 浏览:532

许金 《当代中医药》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特点,评价中医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60例行全膝关节置管术的患者,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中医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两组比较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数据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医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负面情绪,预后效果理想。

探究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在高龄危重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价值 下载:104 浏览:1174

吕虎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 针对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高龄危重患者,本文研究在于分析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2.6-2023.6我院收治的110例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的高龄危重患者,以麻醉方法的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n=55)实施常规全麻,观察组(n=55)实施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麻醉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神经的起效时间均更短,维持时间则更长,P<0.05;观察组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的SBP、SDP两项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全麻相比,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的整体应用效果更为明显,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很高,值得推广。

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04 浏览:1178

张宏丽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与单纯采用全身麻醉,临床效果差异对比。方法:选取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100例患者,根据对患者治疗时采用的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将其中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其余患者都采用了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列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皆为50例。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对比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较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于治疗后在麻醉留观时间与住院时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水平,值得临床应用采纳推广。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应用5E康复理念的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53 浏览:571

张雪晴 谢家湘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5E康复理念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护理效果。方法:2023.1-2023.12阶段中,66名病人实行划分,对照组经常规护理,观察组经5E康复理念护理,数值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增强,生活能力与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为病人实施5E康复理念护理,病人的心脏功能明显增强。同时在实施护理之后,病人的生活能力以及质量提高,改善病人的预后。

多维预康复干预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的效果 下载:36 浏览:519

​刘柱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时候接受多维预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2024年1月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抽取60例,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多维预康复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疼痛与恐动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采用多维预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恐动症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手术指标,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下载:148 浏览:1700

谢秋芳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对研究组患者予以系统化护理,对参照组患者予以一般护理,对比组间数据。结果:参照组患者经一般护理后的康复效果对比研究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较大,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循证理念下手术室细节护理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92 浏览:983

李琨 《国际护理学》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针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取循证理念的手术室细节护理产生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4月期间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10患者,随机分为每55例为一组的参照组以及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循证理念的手术室细节护理更有助于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临床疗效。

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 下载:259 浏览:2799

​王娟 李淑萍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增加使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后髋关节评分及患者身体质量综合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通过表格分析研究发现,实现组患者术后半个月、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患者髋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多项身体质量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方法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高患者的髋关节评分,提高患者身体质量综合评分,保障患者的早日康复,应用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浸润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下载:271 浏览:3300

廖曦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探析连续骨神经阻滞+浸润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挑选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区间的8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评价对象,以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组分成了A组和B组,每组人数各41例。A组施行连续股神经阻滞+浸润麻醉,B组施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予以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术后镇痛效果、自主护呼吸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以及出室时间与B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实施连续股神经阻滞+浸润麻醉,有助于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促使患者尽快自主呼吸恢复,同时减少患者监护室停留和出室的时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