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电子智能设备在双相障碍个体化监测中的运用进展 下载:56 浏览:345

汪作为1 陈俊2 杨海晨3 方贻儒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现有研究提示,基于监测或评估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愈和改善疾病结局。双相障碍个体化监测及评估在国外已从传统纸质记录方法发展至现在的基于移动医疗手段。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国内该领域研究尚是空白。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电子智能设备在双相障碍个体化监测中运用的进展,对于国内该领域研究及双相障碍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效果 下载:92 浏览:1137

黎珊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护理后的影响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资料,按搜集资料顺序。将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接诊的患者资料标记为对照组(40例,已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接诊的患者资料标记为观察组(40例,已实施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护理)。结合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显示的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两个方面的结果,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资料显示的负性情绪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资料显示患者对护理人员及医院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研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分段式护理结合个体化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心理状态与满意评价,让患者对护理过程更放心,在临床护理上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在中老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94 浏览:1145

​张雅君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对中老年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4年1月-2024年7月450例中老年眩晕患者,随机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利用传统方式治疗,观察组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BC评分高于对照组,DHI-P、DHI-E、DHI-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老年眩晕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利用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干预效果显著,值得重视。

个体化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响 下载:256 浏览:2401

马继英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个体化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精神病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法,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精神病量表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功能独立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及精神病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保障患者有良好的功能独立性,提高患者的住院观察水平,实现患者精神病情况的有效缓解,应用效果较为良好。

个体化心理护理对PCI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下载:61 浏览:693

段艳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剖析个体化心理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82例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单双数字作为1:1分组的基点,接受术前常规护理的41例命名为参照组,实行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的41例命名为研讨组,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参照组相较,研讨组SAS、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PCI术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实施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运用。

个体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下载:138 浏览:1524

王静 香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2023.1~2023.12期间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更低(P<0.05),总满意率: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不仅利于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基于个体化需求的护理随访对行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8 浏览:363

赵洁 常红 张佳佳 姚辉 2019年5期

摘要:
评价基于个体化需求的护理随访对行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治疗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历史对照的方法,将2017年3月—5月纳入RIC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9月纳入RIC治疗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实验的随访方法 ,试验组接受基于个体化需求的护理随访。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行RIC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及6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复发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依从性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6个月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个体化需求的护理随访可以有效提高行RIC治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RIC的临床研究效果。该方法可为构建RIC治疗护理模式提供借鉴。

生酮饮食疗法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难治性癫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78 浏览:303

陈玉芬 廖建湘 段婧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探讨生酮饮食疗法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难治性癫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诊的难治性癫痫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酮饮食疗法加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生酮饮食疗法加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疗效、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生酮饮食疗法治疗难治性癫痫患儿的同时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应用效果,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因多态性对重症肌无力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 下载:99 浏览:521

​陈頔1 侯世芳2 赵明1 孙雪林1 张华2 杨莉萍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观察CYP3A5基因多态性对重症肌无力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探讨不同基因型患者的适宜剂量。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检测CYP3A5基因位点、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他克莫司的全血谷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用药剂量及浓度/剂量比值(C/D)。结果 95例患者中CYP3A5基因型为CYP3A5*1*1者14例(14.74%)、CYP3A5*1*3者35例(36.84%)、CYP3A5*3*3者46例(48.42%)。*1和*3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16%和66.84%。3组患者C/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60,P=0.000),其中CYP3A5*1*1组的C/D值低于明显CYP3A5*1*3组,CYP3A5*1*3组明显低于CYP3A5*3*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1例次血药浓度达标的患者中,CYP3A5*1*1者仅有2例,剂量分别为4 mg/d和5 mg/d;CYP3A5*1*3者10例,其中9例(90%)剂量为2~3 mg/d;CYP3A5*3*3者29例,其中28例(96.55%)的剂量为2~3 mg/d。结论 CYP3A5基因多态性可影响重症肌无力患者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该基因检测有助于患者个体化用药的剂量选择。

生酮饮食疗法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难治性癫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75 浏览:317

陈玉芬 廖建湘 段婧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疗法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难治性癫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诊的难治性癫痫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酮饮食疗法加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生酮饮食疗法加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疗效、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生酮饮食疗法治疗难治性癫痫患儿的同时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应用效果,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个体化心理护理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32 浏览:2433

王艳伟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0年07月-2021年07月收治的9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实验组(n=47),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予以常规基础护理上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升且实验组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消极情绪,减少并发症,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提升,值得推广。

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的影响 下载:352 浏览:2380

亚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长期稳定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选取40例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获得硬币正面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指导,获得硬币背面的为观察组,采用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饮食护理指导前后营养状况、钙磷代谢水平。结果:饮食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MQSGA)、血钙、血磷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饮食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MQSGA评分分别为(10.13±5.15)分和(9.05±2.98)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血钙含量分别为(2.11±0.36)mmol/L和(2.61±0.14)mmol/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血磷含量分别为(1.96±0.32)mmol/L和(1.69±0.11)mmol/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钙磷代谢,具有推广意义。

个体化功能锻炼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下载:139 浏览:1287

张季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个体化功能锻炼,探讨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干预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个体化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各项指标的恢复状况,包括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关节活跃度和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量表(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和关节畸形),Barthel(用餐、洗梳等10个日常生活的活动功能)。结果 两组训练后Charnley的评分在逐渐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训练后3个月,髋关节各项指标状况均有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训练后Barthel的评分在逐渐增加,观察组训练后的各时间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个体化功能锻炼,可减少患者的疼痛,促进髋关节的恢复,可提高患者的躯体平衡和稳定性,避免重心不稳摔倒,进而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护理门诊个体化指导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护效果的影响 下载:226 浏览:2285

谭娇 但小琴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护理门诊个体化指导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护效果的影响。方法:把在2020年7月到2021年5月期间从我院就诊的180例糖尿病肾病病患列为研究样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当中予以常规护理的90例病患视为一般组,而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的90例病患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糖尿病肾病病患临床护理看出,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病患的不良反应,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存在临床价值和医学意义,建议推广。

个体化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51 浏览:542

刘红梅 《国际护理学》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个体化舒适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为研究组提供舒适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和康复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下地、住院和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护理满意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个体化舒适护理,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基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干眼症治疗方法比较 下载:66 浏览:695

张艳 韩小艳 张银琴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中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基于MGD的干眼症的疗效。通过文献综述和临床案例分析,本文探讨了包括热疗、药物治疗、睑板腺按摩、营养补充以及外科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研究发现,虽然单一治疗方法可能有效,但综合治疗方案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文章最后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的个体化策略分析 下载:86 浏览:904

付丽君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的个体化策略,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临床实践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的相关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的个体化策略。结果: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的个体化策略包括以下几点:1. 个性化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2. 药物治疗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3. 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康复的信心和动力。5. 家庭护理指导: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家庭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的个体化策略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护理计划,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下载:91 浏览:939

李领晓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首次确诊的IS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康复方式不同分成试验组(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个体化康复)、对照组(常规康复)各77例,将两组的各项依从性指标(遵医服药、生活方式)纳入SPSS25.0软件处理,比较其差异。结果:试验组实施个体化神经内科康复干预6个月后的依从性(生活方式、遵医用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个体化神经内科康复能显著的提升IS患者的依从性。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直结肠癌造口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观察 下载:119 浏览:1267

何梦婷 《肿瘤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直结肠癌造口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以及满意度评价。方法:从本院选取80例直结肠癌造口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对象,时间段介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随机性予以有效分组处理,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n=40例,组织实施常规护理举措)和观察组(n=40例,组织实施个体化护理举措),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自尊水平。结果:经过护理后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水平数据更高(P<0.05)。护理后显示观察组的社会自尊、行为自尊、外表自尊评分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直结肠癌造口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后,可利于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共处。

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 下载:120 浏览:1210

孙玉枝 《肿瘤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胃肠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如内窥镜和超声造影等。此外,基因检测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也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越来越多的患者也受益于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因此,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以提供患者最佳的医疗服务。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