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艺术植入医疗的高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基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案例的实证研究 下载:36 浏览:270

王红江1 张同2 《中国设计》 2019年6期

摘要:
探索艺术植入医疗领域的高校专业实践育人新模式。基于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案例,通过深度剖析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合作的"艺术植入医疗,设计抚慰心灵"系列育人实践,从平台建设、课程管理、育人效果评估几个方面,结合文献研究探索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专业实践育人"3J模式";专业能力培养"4D模式";育人效果5个量化指标。专业实践育人机制"3J模式",即:精选基地—寻找专业育人好搭档;精准选题—落实专业育人好课题;精细管理—完成教学培养新目标;专业知识学习"4D模式",即:Discover发现--Define定义--Design设计--Deliver发布。在育人效果评估上,借助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指标可量化。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路径思考 下载:39 浏览:344

刘雨莲 岳文婷 李欣遥 陈雅奇 陈向辉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聚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形势,协同育人理念为高校更好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参考。鉴于协同育人所具有的协同性、开放性、实践性、针对性,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协同育人是社会实践育人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实践方式方法追求创新的内在需要。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对于高校社会实践路径的探索和创新应从三方面协同加强:政府聚力推动,构建实践育人大平台;高校着力落实,搭建人才培养大舞台;个人奋力进取,铸就成才成才大格局。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下载:157 浏览:2684

易建平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大思政”主要是指在系统论的观念下,对学校教育内存在的多个要素进行结合,随后利用思政队伍、教学资源以及方式,优化、改革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以及育人观念。因此,高校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也需结合大思政构建育人模式,以此完善教学效率。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下载:73 浏览:456

苏海泉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4期

摘要: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有效载体,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公益创业教育存在认知和重视不足、高影响力的公益创业教学实践匮乏等问题。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包括:开展创新教学,树立科学的公益创业教育理念;实行"聚集"培养,加强创业专业和班级建设;发挥课外实践育人作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双轮驱动;发展公益服务类社团,促进公益服务向公益创业转化;贴合地方发展实际,凝练公益创业教育特色等。

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的创新发展 下载:68 浏览:461

杜先伟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2期

摘要:
强化高校实践育人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要求之一,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切实提高高校实践育人质量,就必须深刻理解实践育人的理论蕴含,切实把握实践育人的客观实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发展性等基本特征;要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意义,积极创新高校实践育人有效路径,如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和创新机制等。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内涵解读与路径探析 下载:83 浏览:344

李静1 刘鸿畅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哲学观、教学观、人才观三个方面对高校实践育人内涵的基本逻辑进行梳理解读。明确新时代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回归高等教育本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打通高校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实施高校教师实践育人能力建设工程,强化高校师生实践的良性互动,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统筹推进,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实践育人视域下高等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下载:199 浏览:2082

谢佳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3年1期

摘要:
在高校,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能力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实践育人视角,探讨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不足,提出加强高校社会实践育人作用的一系列有效途径,通过紧贴时代、健全体系、搭建平台、加大宣传等方法和渠道真正激发实践育人的育人功能,为培养远大理想信念、敢于拼搏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打下夯实基础。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研究 下载:352 浏览:2512

田恬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思政工作的开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华民族上下一心的重要法宝,也是新中国建立及发展的基础。思政工作不仅能够在统一思想认识上发挥作用,还能在社会发展上稳定基础。就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而言,基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已经面临新时代下新问题的冲击。本文聚焦于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育人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面、全范围的剖析,通过对时代发展趋势的分析及科技发展的应用成果,提出笔者的看法与建议,助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性的提升。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路径思考 下载:114 浏览:1727

刘雨莲 岳文婷 李欣遥 陈雅奇 陈向辉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聚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形势,协同育人理念为高校更好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参考。鉴于协同育人所具有的协同性、开放性、实践性、针对性,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协同育人是社会实践育人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实践方式方法追求创新的内在需要。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对于高校社会实践路径的探索和创新应从三方面协同加强:政府聚力推动,构建实践育人大平台;高校着力落实,搭建人才培养大舞台;个人奋力进取,铸就成才成才大格局。

实践育人视域下高等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下载:226 浏览:2392

谢佳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在高校,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能力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实践育人视角,探讨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不足,提出加强高校社会实践育人作用的一系列有效途径,通过紧贴时代、健全体系、搭建平台、加大宣传等方法和渠道真正激发实践育人的育人功能,为培养远大理想信念、敢于拼搏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打下夯实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路径研究---以长江大学农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为例 下载:123 浏览:1360

侯聪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7期

摘要:
实践育人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需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本文以长江大学农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为例,探索实践育人模式,针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其他高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乡村振兴背景下师范类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的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每个人”项目为例 下载:266 浏览:2890

许小宇 郭春莹 梁适 刘丽娜 刘真珠 李莉 《中国城镇》 2023年3期

摘要: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高校社会实践育人的号召,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同时为地方和高校学子搭建交流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每个人”项目积极探索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把价值认可、主体协动、高效保证三方面有机联结,丰富和创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运作模式和科学管理内涵,并希望能够为当前高校为增强社会实践育人效果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背景下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育人机制探究——以“展乡村‘魔’力,实践助振兴动力”实践团为例 下载:299 浏览:2900

李欣 《中国城镇》 2022年12期

摘要: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必经之路,暑期“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进行实践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层面上分析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实践层面上分析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育人实效,以“展乡村‘魔’力,实践助振兴动力”实践团为例,来探究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育人机制,即青春向党的思想引领、知行合一的能力提升,以及“三全育人”的协同拓展。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机制创新与研究 下载:48 浏览:755

龙和平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4年7期

摘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探讨“大思政课”在新时代高校中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与研究。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提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途径。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创新机制的有效性。本研究旨在为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路径创新 下载:198 浏览:1909

张玉梅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2年5期

摘要:
在新时期下,高职院校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工作,同时也是有效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要知道,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栋梁,担负着建设祖国、振兴民族的伟大重任, 只有德才兼备才可以称之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才,所以在新时期的思政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需要对实践育人的路径进行创新,而本文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不足。

大学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现状分析及创新发展策略 下载:179 浏览:1739

张风玲 肖连云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2年3期

摘要:
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进大学生对社会和国情的认识、加强大学生的本领和社会经验、培养勇于奉献吃苦耐劳的品格、提升了自身的见识拓宽了眼界、增强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责任感。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出现的问题,给出有效的发展策略,起到有效提高社会实践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 下载:233 浏览:2150

邱晨明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1年12期

摘要:
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个人素养要求逐渐提高,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高校实施的思想政治比较与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要求,为此,实际教育教学汇总,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熏陶,并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有效实现教书育人目标。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的“新商科”协同实践育人培养模式研究 ——以xx高校为例 下载:231 浏览:2328

王玮琪 刘清华 赵奕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1年11期

摘要:
XX高校结合学科背景分析了基于创新创业训练的“新商科”实践育人的培养模式,即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为主线贯穿四年本科教育,以实现学生主体教学为目的,通过将课程设计和新商科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以学生大创项目训练和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厚基础、强技能、善整合、能创业”的高水平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主要包括:优化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实习质量、密切产学研协同育人合作、建设丰富的校园实践文化、完善实践育人保障体系等。
围绕现阶段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体系的构建,探索提出了高校协同实践育人体系的互动平台、运行机制和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提出建立长效机制的构建原则和重要举措,打造“六化协调”实践育人新思路。坚持“主题化设计、专业化服务、基地化运作、项目化管理、社会化推进、制度化保障” 建立健全了实践育人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同时提倡以创业促就业,拓宽就业领域,缓解毕业生难就业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中基于实践育人的路径研究 下载:73 浏览:1134

汝春晓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3年2期

摘要:
实践育人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方式。当前,中职院校实践育人有着现实性、紧迫性。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实践育人形势和特点,要在构建完善体系、丰富内容,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创新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