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目标定位研究 下载:64 浏览:286

胡敏 《体育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通过调查访谈法、归纳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高校体育人才的目标定位问题进行研究着重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如何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从而提出加强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对策,力求为高校社体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党史教育在思政工作中重要价值研究综述 下载:34 浏览:445

任欢欢 刘志宽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学界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思政工作所面临的新环境、新问题均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指出党史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在改善高校思政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党史文献开发以及向思政课体系转化路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同时,学界认识到党史教育的实践基础比较薄弱,党史资源开发运用不足等问题。文章对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价值进行专题梳理,并对如何落实党史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路径思考 下载:39 浏览:350

刘雨莲 岳文婷 李欣遥 陈雅奇 陈向辉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聚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形势,协同育人理念为高校更好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参考。鉴于协同育人所具有的协同性、开放性、实践性、针对性,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协同育人是社会实践育人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实践方式方法追求创新的内在需要。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对于高校社会实践路径的探索和创新应从三方面协同加强:政府聚力推动,构建实践育人大平台;高校着力落实,搭建人才培养大舞台;个人奋力进取,铸就成才成才大格局。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导师与研究生危机关系干预的策略研究 下载:72 浏览:416

刘康平 刘立华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8期

摘要: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与方法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导师与研究生危机关系干预提供了可行性。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导师与研究生危机关系干预,应采取加强专业化学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个案社会工作心理模式"的运用、"小组社会工作任务中心模式"的运用和"学校、家庭资源整合模式"的运用等策略,从而有效促成导师与研究生危机关系问题的解决。

高校社会贡献能力视角下的高校职能建设研究 下载:87 浏览:495

王人杰 王宏彬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0期

摘要:
高校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高校贡献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政策方针落实、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循环和坚持"教育科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等方面。本文以"高校"为切入点,从多方面研讨影响高校贡献率的因素,并从社会贡献力角度出发建立相关影响因素模型,即从贡献意识、贡献能力、贡献成效、贡献评价等四个维度阐述其对社会贡献力水平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运用SPSS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上述因素对高校社会贡献力水平的作用力,得出贡献能力作用力较大,进而阐述贡献能力对高校职能建设的影响,并进行具体影响机制分析。

老龄化背景下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下载:242 浏览:2391

肖丹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医疗、养老护理、康复和其他服务需求增加,这也导致了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工程学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需求上升。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社会使命,需要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灵活适应这些变化,为学生提供与老龄化社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培养更多医疗保健、社会工作和老年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老龄化背景下对高校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高校下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探讨适应老龄社会需求的大学生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学校社会家庭育人机制研究 下载:256 浏览:2550

林世超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个最重要的要素,是决定学生能否健康幸福成长的关键。考虑学校社会家庭复杂的教育问题,探索三方教育应用的措施和途径,尝试消除教育形式之间的孤独感,探索三者之间沟通的方式,改变目前学校、家庭、社会的单向教育方式, 建立将三者联系起来的新方式。

关于职业学校社会服务的认识与思考 下载:315 浏览:2904

邓超馗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的人才培养是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办学定位。同时,该文件也提出“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试办社区学院;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职业学校要积极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

民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探究 下载:158 浏览:1683

张龙1 张雅青2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9期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本质,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理论指导。民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教育实效性如何,直接影响着民族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因此,立足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分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更好的完善民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 下载:22 浏览:373

周琪楠 《中国教育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强调家庭、学校与社区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参与、共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模式下,家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基础与核心。家庭教育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综合素质。本文旨在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下家庭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下载:71 浏览:967

吴再鸿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7期

摘要: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在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初中数学课堂,更是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同学具有较弱的自我学习意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认识不足,在他们的心底里也没有了学习的动机,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寻找自己的目标,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还不够扎实,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也不会有所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本次研究在学校与家长、社会合作的背景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起做好初中学生的数学教育工作。

基于家校政社共育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跨学科​主题活动策略研究 下载:264 浏览:1572

​何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社会、政府多方面协同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文件均指出了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发挥的不同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跨学科主题学习意在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小学音乐课程以其特有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素养的培养,从其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与其它学科进行跨学科式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慧。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路径思考 下载:114 浏览:1727

刘雨莲 岳文婷 李欣遥 陈雅奇 陈向辉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聚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形势,协同育人理念为高校更好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参考。鉴于协同育人所具有的协同性、开放性、实践性、针对性,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协同育人是社会实践育人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实践方式方法追求创新的内在需要。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对于高校社会实践路径的探索和创新应从三方面协同加强:政府聚力推动,构建实践育人大平台;高校着力落实,搭建人才培养大舞台;个人奋力进取,铸就成才成才大格局。

如何践行小学家校社共育之社会实践活动 下载:234 浏览:2430

陈达畅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1期

摘要: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既要树人更要立德,立德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在小学阶段,立德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其实施需要通过开展德育工作来落实。小学德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庭的参与配合。本文以小学德育为研究主题,从家校社共育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中家校社共育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针对性的家校社共育策略,希望对小学德育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

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策 下载:230 浏览:2458

王磊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当前,高校对体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还很不足需要给予强化。实用性强是体育学科的特色,要形成专业特色,必须通过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形成可以设置校内外的实践性教育基地、建立实践性教育队伍、创新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健全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并建立完整实践性教育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育方法。

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验教学设计探索 下载:231 浏览:2478

王磊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育中必要教学手段,高校中国社会体育专业属于应用性课程,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具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实验教学至关重要,关乎人才职业技能。为了能够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结合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角度进行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发挥高校教育作用,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专门针对移动互联网健康管理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验教学设计进行探索,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双减”视域下,搭建“学校、社会”实践研学平台共育共建”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219 浏览:2248

唐雅璇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机制。校社共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在校社共育的价值定位确定后,教育者具有什么样的资源、采用什么样的实施策略就成为决定该育人机制成效的关键因素。笔者将围绕双减背景下的实际状况,阐述双减背景下学校实施校社共育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与笔者对其的认识和展望。

乡村振兴背景下师范类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的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每个人”项目为例 下载:266 浏览:2890

许小宇 郭春莹 梁适 刘丽娜 刘真珠 李莉 《中国城镇》 2023年3期

摘要: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高校社会实践育人的号召,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同时为地方和高校学子搭建交流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每个人”项目积极探索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把价值认可、主体协动、高效保证三方面有机联结,丰富和创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运作模式和科学管理内涵,并希望能够为当前高校为增强社会实践育人效果提供参考。

试论高职院校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下载:253 浏览:2734

邢艳艳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也在不断提高。有效的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高职院校要通过社团活动,强化对于学生的实践培训,助力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生活。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试论高职院校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技工院校社会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几点看法 下载:403 浏览:3261

张涛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属于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技工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教育的越发重视,技工院校的教育规模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扩张,如何加强技工院校社会化教学的内涵建设,提高技工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育质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文章首先阐述了技工院校社会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意义,随后提出了完善社会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内容的几点看法,希望能达到参考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