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人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抗EB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的Meta分析 下载:86 浏览:512

张敏杰 高玉芳 杨飞飞 徐晓莉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抗EB病毒(EBV)抗体与中国人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对IM患者和对照者血清抗EBV抗体进行检测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2月。严格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修改后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计算每种抗EBV抗体血清阳性率的比值比(OR),并对不同文献中各个抗体的OR值进行合并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来判断结果的稳定性,采用Egger检验评估纳入的研究是否存在发表偏移。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含1 305例IM患者和973例对照者。IM患者抗EB病毒衣壳抗原(EBV-VCA)IgM/IgG/IgA抗体、抗EB病毒早期抗原(EBEA)IgM/IgG抗体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者,抗EBV-VCA IgM抗体总体OR=81.67,95%可信区间(CI)为57.88~115.22;抗EBV-VCA IgG抗体总体OR=7.86,95%CI为2.05~30.25;抗EBV-VCA IgA抗体总体OR=15.45,95%CI为1.13~211.81;抗EBEA IgM抗体总体OR=17.21,95%CI为7.76~38.15;抗EBEA IgG抗体总体OR=4.21,95%CI为1.08~16.40。IM患者血清抗EB病毒核心抗原(EBV-NA)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0,95%CI为0.08~3.00,P=0.45)。检测抗EBV-VCAIgG抗体的研究共纳入11项,各研究之间质量差别较大,异质性较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ger检验结果显示无发表偏移。结论中国人群IM患者血清抗EBV-VCA抗体和抗EBEA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者,而血清抗EBV-NA抗体阳性率则低于对照者。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隐匿性高血压检出率及相关筛查指标研究 下载:76 浏览:489

李雪1 龚开凤1 丁森华1 陈燕双1 陈伟伟2 汤松涛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隐匿高血压检出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探索适用于筛查的可靠策略。方法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筛查符合高危并行有效动态血压监测的对象有787人,分析其中262人无高血压史且诊室血压<140/90 mmHg的对象,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隐匿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分别计算相关指标不同截断值用于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高危人群隐匿性高血压检出率为56.5%(148/262),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量指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OR(95%CI)=1.430(1.032~1.982)、1.451(1.156~1.822)、1.102(1.018~1.192),P <0.05]。三者分别取124 mmHg、74 mmHg和26 kg/m2为筛查阈值时,可获得最大的正确指数,三者任意一项高于阈值为筛查指标时敏感度为91.9%,但特异度为41.2%。结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隐匿性高血压患病率高,对诊室血压正常偏高或超重肥胖高危对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有效检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

心电图仪改良装置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86 浏览:508

周军 徐峰 陈佳娣 韩佳 赵扬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评价新型实用专利-心电图仪改良装置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60周岁以上的患者23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16例和对照组119例,对照组为常规吸球装置;实验组为V1、V2、V3(心电图胸前第1~3导联)使用常规吸球装置,V4、V5、V6(心电图胸前第4~6导联)使用新型心电图仪改良装置;观察记录心电图所需时间、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心电图检查后有无皮下瘀血、皮肤红斑及红斑消失时间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心电图记录时间较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8.022,P <0.01),两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按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划分统计后发现:在年龄≥75岁和BMI <18.5 kg/m2的老年患者中,在记录心电图所需时间、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t=8.458、10.966,P <0.05),年龄60~74岁或BMI≥18.5 kg/m2的老年患者中实验组未能体现其明显优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检查后有无皮下瘀血、皮肤红斑及红斑消失时间方面,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F=23.093、62.233、9.602,P <0.05)。结论使用新型心电图仪改良装置在心电图记录时间有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后,对皮肤损伤小,红斑消失时间短,在75周岁以上或BMI <18.50 kg/m2的患者中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更能体现其优势。

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下载:71 浏览:479

牟程旭 《临床医学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在临床医学中的检验意义和应用。方法 以10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同步对两组外周血中免疫分子肿瘤细胞因子-ɑ(g/L)、白细胞介素-2(g/L)、干扰素-Ƴ(g/L)的检验值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的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3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2.00%,差异统计学有意义(X2=14.5883,P=0.0083)。同时,实验组中三类免疫分子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t值分别为43.8483、35.1883、30.6783,P值均为0.0083),表明与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有密切关联。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不仅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与免疫分子水平体现了高度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估疾病进程和预后,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胃功能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13C呼气试验在胃早癌筛查体检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36 浏览:1344

聂野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评估胃早癌筛查体检中胃功能三项、肿瘤标志物以及13C呼气试验的价值。方法:在2022年4月-2023年4月实施调查,调查样本为43例胃早癌患者以及43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分别被纳入癌症组和良性组,入选后均检测三项胃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并指导各患者实施13C呼气试验,统计各项检查结果,并调查各检查方式对胃早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三项胃功能指标检验后均有意义,其中G-17、PGII等指标在癌症组高于良性组,而PGI在癌症则低于良性组,P<0.05。检测五项肿瘤标志物,各指标检验后均有意义,癌症组均高于良性组,P<0.05。13C呼气试验结果有差异,阳性检出率在癌症组高于良性组,分别为83.72%、34.88%,P<0.05。在胃早癌筛查中联合检验的检出率达到97.67%,高于胃功能三项的检出率81.40%,高于肿瘤标志物的检出率86.05%,高于13C呼气试验的检出率83.72%,均有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三项胃功能指标、13C呼气试验、肿瘤标志物后能得到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为胃癌做出相对准确的早期筛查,建议在体检中推广。

多管发酵法在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的价值 下载:33 浏览:1448

刘雪 《生物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多管发酵法在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1-2022.12期间的居民生活饮用水样本300份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0份,使用滤膜法检验;观察组150份,使用多管发酵法检验。对比两组的检验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的检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管发酵法在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具有重要价值,能提高检验合格率,值得推广应用。

肺部曲霉菌感染应用在微生物检验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分析 下载:245 浏览:2718

余海霞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肺部曲霉菌感染应用微生物检验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群体一般资料,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其在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记录患者群体在两种检验方式下的病症情况,其中在微生物检验下,患者出现侵袭性肺曲霉病,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病,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曲霉肿,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人数分别为35(35%)、25(25%)、25(25%)8(8%)、5(5%),其患病总数与确诊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其在检测数据结果上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患者后续治疗以及预后康复提供针对性、专业性依据,可推广应用。

B型超声诊断阴囊及阴囊内疾病的临床观察 下载:275 浏览:2852

杨正海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对B型超声诊断阴囊及阴囊内疾病的临床观察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01月01日-2021年01月01日收治的100例阴囊内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B型超声诊断,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就上述诊断措施最终疾病检出率等展开对比。结果:B型超声诊断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阴囊内疾病检出例数为98例,占比为98.00%。结论:B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对疾病后续实施针对性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以积极推广,帮助患者实现最佳治疗及预后结局。

革兰染色与生理盐水法检验在妇女阴道分泌物检验中结果对比分析 下载:400 浏览:3225

郑娜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4期

摘要:
分析革兰染色在妇女阴道分泌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03月至12月接诊的阴道炎患者260例为对象。规范采集阴道分泌物,制成A、B两个样本。样本A采用生理盐水法检验,将其纳入生盐检组;样本B采用革兰染色法检验,将其纳入革染检组。比较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和阴道清洁度检验结果。结果:革染检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100%,高于生盐检组的73.85%,对比后差异有统计价值的(P<0.05)。革染检组阴道清洁度Ⅰ-Ⅳ度分别检出65例、112例、56例、27例,生盐检组分别检出62例、129例、44例、25例,对比后差异无统计价值的(P>0.05)。结论:妇女阴道分泌物检验中,革兰染色法对病原菌的检出率高于生理盐水法,能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价值及检出率分析 下载:236 浏览:2385

郭庆 《肿瘤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价值及检出率。方法:研究以80名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间入院治疗,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该80名患者进行分组,先入院40名患者实施常规CT检查(对照组),后入院40名患者实施增强CT检查(观察组),对不同检查方式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诊断准确率为97.50%(39/40),对照组中,诊断准确率为85.00%(3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339,p=0.0478);观察组患者的病灶检出最小种植灶、种植灶长度及种植灶宽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增强CT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检出准确率高,对种植灶测量准确,应用价值高。

全血CRP结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296 浏览:2876

刘春艳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观察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血常规+全血CRP的诊断效果。方法:样本是儿科细菌性感染者、体检正常者,各纳入21例,组别是感染组、正常组,均在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行血常规、CRP检查,比较结果。结果:比较白细胞计数和CRP,感染组和正常组差异大,前者中两项数据水平更高,和后者数据符合常态分布,P<0.05。CRP+血常规对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高,所获取的数值是100.00%,此数据高于CRP阳性检出率(80.95%),P<0.05,高于血常规阳性检出率(76.19%),P<0.05。结论:CRP+血常规的联合使用,使细菌检验的敏感性得到增强,利于检出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

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 下载:164 浏览:1346

朱梓宾 《诊断医学》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价值。方法:择取2017.08到2019.1时段内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证实)患者共58例,均施行CT诊断、MRI诊断,比较各诊断方式阳性检出率。结果:CT组阳性检出率为56.20%,MRI组阳性检出率为96.55%,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过程中,虽CT与MRI均可起到诊断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较高,可推广。

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下载:288 浏览:2898

刘晓璇 《诊断医学》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拟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案进行疾病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9年04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心脏病诊断方案;参照组(23例):拟定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案完成;实验组(23例):拟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完成;就组间主动脉扩张检出率、左室肥厚检出率以及主动脉弹性下降检出率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主动脉扩张检出率、左室肥厚检出率以及主动脉弹性下降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于临床接受诊断期间,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的拟定应用,利于主动脉扩张检出率、左室肥厚检出率以及主动脉弹性下降检出率的显著提升,最终可促进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有效治疗。

腹部超声诊断急腹症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 下载:143 浏览:1232

李春苗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腹部超声技术在急腹症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46例急腹症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本组患者实施腹部超声诊断与X线诊断,记录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腹部超声诊断技术的检出率高于X射线技术(P<0.05);根据患者腹部超声诊断经验可发现,本组患者中结石直径<0.3cm的患者为7例,直径0.3cm~0.8cm患者33例,>0.8cm患者6例。经临床诊断后,腹部超声诊断结果显示重度积水患者0例,中度积水患者5例,轻度积水患者32例,无积水患者9例。结论:在急腹症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诊断中,采取腹部超声诊断技术有助于提升检出率,并且该技术可判断患者有无肾积水以及结石大小,具有先进性。

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在社区医疗中检测幽门螺杆菌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36 浏览:802

邵文颖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5期

摘要:
为社区医疗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使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合检测结果对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选取2023年12月份至2024年6月来我院通过尿素14C呼吸试验检测HP感染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每组HP患者均为50例。为不通过组别的患者提供不同的HP检测方法,其中A组患者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B组接受快呋塞米素酶试验(RUT)检测。对两组患者的HP平均阳性检出率、不同疾病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0.05则认定统计差异显著。结果:14C尿素呼气试验、RUT检测HP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表现为14C尿素呼气试验HP平均阳性检出率、不同疾病阳性检出率相比RUT更高。结论:在社区医疗中为HP感染患者予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展现出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