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抗菌肽Cec4的结构改造及抗菌活性研究 下载:71 浏览:492

彭建1,2,3 赵行行2 吴兆颖2 王涛3 尚小丽1,2 国果3,4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对抗菌肽Cec4进行结构改造,并评估优化小肽的稳定性及溶血性。[方法]采用序列截短、氨基酸替换的方式来改造Cec4。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改造后的Cec4对各类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绘制时间-杀菌曲线,并评估不同因素对抗菌肽抑菌活性的影响,最后通过溶血实验检测其安全性。[结果]①截短后的Cec4失去抑菌效果。②Cec4氨基酸替换后的Cec4-1、Cec4-2未能提升抑菌能力。Cec4-4的MIC值为Cec4的50%。③在24h,时间-杀菌曲线显示,Cec4-4的抑菌活性较Cec4高30%。④血清会影响抗菌肽活性,并且高浓度胰蛋白酶(1. 0 mg/m L)会抑制Cec4-4抗菌活性。⑤溶血实验表明Cec4-4在1 mg/m L浓度下无溶血反应。[结论]截短使Cec4失去抑菌活性,氨基酸替换后的Cec4-4对各测试菌的抑菌活性较母肽提升了1倍,且抗菌肽在1mg/m L浓度下对人体无溶血反应。

2例MNS血型不合致胎儿贫血的宫内输血护理 下载:52 浏览:493

孙方圆 王晓亚 孙宝丽 郑红丽 张冰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总结2例MNS血型不合致胎儿贫血宫内输血的护理,术前做好产妇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胎儿监测,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确保母婴安全。

对虾养殖场底泥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接合型质粒多样性及其与毒力之间的关系 下载:69 浏览:497

郝婧薇1,2 华昕彤1,2 傅松哲1,2 周灿1,2 刘鹰1,2 胡惠秩3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为了阐明引起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副溶血性弧菌的接合型质粒在对虾养殖环境中的遗传多样性,实验从中国5个沿海省份的虾场收集了100个底泥样品,以质粒上编码接合转移蛋白的保守基因为目标,利用PCR法检测相关质粒的存在情况,并对质粒进行测序。结果显示,100个样品中有39个样品含有质粒的接合转移蛋白片段。从100个底泥样品中分离出15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3株含有1~2个质粒。质粒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这些质粒可分为8种类型/谱型,其中7种不携带pirAB,但均含有编码接合转移的基因簇。根据分离副溶血性弧菌携带质粒的8种谱型,分别选择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凡纳滨对虾攻毒实验,发现这些菌株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有显著差异,实验虾死亡率为15%~100%。只有pirAB阳性菌株会对实验虾产生AHPND症状,死亡率为100%。对质粒组成进行分析表明,质粒之间遗传物质交换频繁,大部分质粒的遗传组成都来自一个183 kb的超大质粒pVP2HP。综上,本实验通过探究对虾养殖场底泥中结合性质粒的多样性,增强了人们对副溶血性弧菌质粒遗传多样性及其与AHPND关系的理解,为AHPND的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持。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在皱纹盘鲍抗弧菌免疫中的作用 下载:75 浏览:492

张明辉1 章骞1,2 林锦锦1 张凌晶1 刘光明1,2 陈玉磊1 曹敏杰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由弧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是影响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实验以皱纹盘鲍为研究对象,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TIMP)在皱纹盘鲍抗弧菌免疫中的功能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 MMP-1)的相互作用关系。实验通过PCR技术克隆得到了TIMP cDNA序列,全长为2 291 bp。利用NetNGlyc 1.0Server和NetOGlyc 4.0 Server软件对TIMP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IMP有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第47、77和152位的Asn,以及一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即位于第108位的Thr。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皱纹盘鲍TIMP氨基酸序列与杂色鲍、太平洋牡蛎、泥蚶中TIMP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6.0%、18.9%和19.3%。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过程中皱纹盘鲍不同组织中TIMP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弧菌感染早期,TIMP在血淋巴细胞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利用RNA干扰技术分别敲低皱纹盘鲍TIMP和MMP-1的表达水平,研究TIMP与MMP-1在皱纹盘鲍抗弧菌免疫中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鲍体内MMP-1表达沉默后,TIMP表达量显著上调;而TIMP表达受到抑制时,MMP-1表达量显著下降,说明TIMP表达受MMP-1负调控,而MMP-1表达受TIMP正调控。本研究将有助于揭示TIMP及其与MMP-1相互作用在皱纹盘鲍先天免疫反应中的功能,也可为鲍养殖的病菌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宁波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下载:87 浏览:498

谢红意 叶鸿雁 周方满 施露梅 葛婷婷 乐旭波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宁波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Ⅲ型分泌系统(T3SS)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分离自腹泻患者粪便样本的副溶血弧菌49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毒力基因tdh、trh和T3SS1、T3SS2,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的菌株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49株副溶血弧菌中有48株tdh阳性,1株trh阳性,47株tdh(+)trh(-),1株tdh(+)trh(+),1株tdh(-)trh(-);49株副溶血弧菌均携带T3SS1基因,47株携带T3SS2α基因,1株携带T3SS2β基因。副溶血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5.5%),对三代头孢、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碳氢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性为100%。结论宁波地区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携带率高,对常见抗菌药物较敏感,应及时监测其耐药率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新生儿血液样本溶血对血清NSE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校正公式的建立 下载:92 浏览:506

王强1 卢小岚2 汪光蓉3 蔡艳娟2 杜琴2 张茂鑫2 张国元2 王东生2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液样本溶血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建立其校正公式。方法在72份出生24 h内的新生儿血清样本中添加对应的冻融红细胞。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添加前后血清NSE浓度的变化,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检测添加前后血清血红蛋白(Hb)浓度的变化,从而建立新生儿溶血样本的NSE校正公式。根据自身Hb变化对NSE结果的影响推算出变化常数。将变化常数校正的NSE结果与HiCN法校正公式校正的NSE结果进行比较,评价HiCN法校正公式的可行性。对HiCN法与仪器法的Hb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建立针对仪器法的NSE校正公式。结果 72份新生儿溶血样本NSE浓度结果变化常数为(23.70±3.62)mg/g Hb。以ΔNSE血清为Y、ΔHbHiCN为X,血清NSE浓度变化与Hb浓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方程为Y=23.17X(r2=0.8122,P<0.001)。采用自身变化常数获得的NSE校正值和采用相关方程获得的NSE校正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HiCN法与仪器法的Hb结果高度相关(r2=0.992 4,P<0.001)。HiCN法和仪器法新生儿血清NSE检测结果的校正公式分别为NSE校正=NSE测定-23.17HbHiCN和NSE校正=NSE测定-23.60Hb仪器+13.22。结论溶血对血清NSE检测影响较大。可以通过校正公式计算新生儿溶血样本NSE浓度,以帮助临床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严重程度。

三疣梭子蟹C-型凝集素CTL5基因的克隆及在病原刺激下的免疫应答 下载:51 浏览:397

阎德平1,2 吕建建3,2 题兴斌2 张文1,2 张云滨2 宋柳2 刘萍3,2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为明确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C-型凝集素CTL5的结构和功能,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C-型凝集素CTL5基因(PtCTL5)的cDNA全长。结果表明:PtCTL5基因全长为1026bp,包含732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了24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6000,为半乳糖结合型凝集素;Blast分析显示,PtCTL5氨基酸序列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 CTL的一致性最高,为41.84%;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PtCTL5与已发表的三疣梭子蟹的另4种C-型凝集素亲缘关系较远;胚胎及幼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定量分析表明,PtCTL5在溞状幼体Ⅲ期表达量最高,在胚胎发育的心跳期表达量最低;组织表达分析显示,PtCTL5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肝胰腺中次之;人工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后,PtCTL5在血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均于72h时达到峰值;而注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PtCTL5在血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分别于72、12h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C-型凝集素在三疣梭子蟹先天免疫中具有一定的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三疣梭子蟹免疫应答机制提供参考。

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副溶血弧菌MLST新序列型 下载:87 浏览:503

孙明玉1 冯博1 张昭寰1 徐马俊坤1 刘伟奇1 刘海泉1,2,3,4 潘迎捷1,2,3 赵勇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12株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运用多位点测序技术,分析致病菌株的遗传特征。实验选择副溶血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12株AHPND致病菌扩增测序。将核酸序列上传至Pub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后获得每株菌的序列型。收集其他地区AHPND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数据,采用eBURSTV3及MEGA5.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广东分离的AHPND致病株属于一个新序列型ST1710(42、134、99、79、141、41、51),仅与库中ST415及ST975同源性较高。目前,急性肝胰腺坏死致病株的9种ST型可归为2个克隆组和5个单体。经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可知新序列型ST1710与单体ST975遗传关系相近。本研究首次报道中国AHPND分离株的序列型,丰富了PubMLST数据库,并为其遗传进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的应用 下载:265 浏览:2774

陈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于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制备成放散液标本,同时与5份同型红细胞制剂进行交叉配血,分别采用凝聚胺技术与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检验,对比两种技术的检测结果。结果:42例患儿进行210次血清交叉配血后,血清微柱凝胶技术检验不合格率为52.86%,明显高于血清凝聚胺技术检验不合格率为11.43%;放散液MGI检验不合格率为42.38%,显著高于放散液凝聚胺技术检验不合格率为10.95%,两种技术在血清与放散液交叉配血试验中的检验不合格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凝聚胺技术检测与放散液凝聚胺技术检测结果为阳性,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结果均呈阳性,两种技术在血清及放散液交叉配血检验中漏诊率均为0.00%,误诊率分别为46.77%、34.76%,结果一致性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敏感度,可显著提升患儿配血的安全性。

一起酒店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下载:95 浏览:527

​郁旷明 寇俊 刘战峰 吴爱萍 李琳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调查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为减少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事件性质,查找可疑食物,通过卫生学调查发现可能的污染环节及因素,采集可疑食物和病例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判定可能致病因素。结果本次事件共发生病例35例,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等。2个病例粪便检出血清型为O3K6的副溶血性弧菌。结合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推测可疑食物为蒿菜、越香蒸宝蟹2个菜肴。结论该事件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加工环节中的交叉污染为可能的危险因素。建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餐饮业的管理,在食物加工环节上要督促规范操作,控制风险。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下载:31 浏览:329

孙海潮1 苗伶俐1,2 屈伟3,4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感染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化特点。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ABO溶血患儿100例,按照患儿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划分为感染组(n=53)和非感染组(n=47)。回顾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非感染组患儿入院第1、3天的PCT、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感染组患儿(P<0.05)。非感染组患儿PCT、CRP异常值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感染组患儿(P<0.05)。感染诊断过程中,PCT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均明显优于CRP(P<0.05)。结论 ABO溶血病合并感染患儿的CRP、PCT水平相对较高,PCT诊断相对于CRP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

早期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临床效果 下载:26 浏览:292

刘春娟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患儿入院顺序均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儿均通过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早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评价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1、3 d,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中,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的效果确切,有效缩短了患儿的黄疸消退、光疗及住院时间,明显改善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值得推广。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研究 下载:105 浏览:1254

赵丹妮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7期

摘要:
探讨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来我院接受上岗前健康体检并愿意参与本研究的76名志愿者。采样前指导志愿者禁食8小时来院采血,抽取其静脉血6ml,平均注入2个试管,分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使用玻璃棒对A组样本进行轻微幅度的搅拌,观察血液样本的变化,然后工作人员将A组样本和B组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并提取血清进行备用。分析两组样本各项常规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ALT、AST、ALP、LDH、GLU五项指标中,AB两组数据有意义(P<0.05);TC、TG 两项指标中,AB两组数据无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确实会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溶血现象对血液样本的血脂指标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

儿科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安全管理与护理策略研究 下载:46 浏览:566

蒿玲玲 吴江红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该研究旨在探讨儿科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安全管理与护理策略。儿科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输血指征和输血风险,并进行相应的血型和交叉配血检测。在输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输血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对于溶血反应的处理要及时有效,及时停止输血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和抗休克治疗,严重病例应早期换血。在患者输血护理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护理和心理护理。该研究为儿科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安全管理与护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研究 下载:201 浏览:2135

王颖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7期

摘要:
探究标本溶血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对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进行生化检验的100份外周血样本进行研究,在检测后进行溶血处理,分析溶血前后以及不同溶血程度的患者的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对比患者的电解质水平,溶血后,随着溶血水平的增加,其K、Cl、Ca水平逐渐增加,p<0.05,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患者的心肌酶水平,随着溶血水平的增加,其CK、CK-MB、BNP水平以及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高于溶血前,p<0.05;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溶血后患者的ALT、AST、TP水平明显高于溶血前,重度溶血的患者高于轻度溶血的患者,p<0.05,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溶血后患者的TC、TG水平高于溶血前,P<0.05,HDL-C、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若出现标本溶血,进行生化检验过程中会对患者的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血脂水平造成影响,故应做好溶血标本的处理,以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血脂的影响分析 下载:289 浏览:2878

袁强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5期

摘要:
分析在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血脂、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肌酶、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生化检验的9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分析,对其进行抽血检验,分别用两支5毫升普通生化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5毫升,一支常规存放标本设置为参考组,一支人工进行溶血处理设置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电解质、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肌酶及血脂指标,同时对比实验组轻度溶血、重度溶血的电解质、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肌酶及血脂指标。结果:两组LDL-C、HDL-C、Na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C、TG、TBIL、CK-MB、CK、Cl、K、Ca指标均高于参考组,而DBIL指标则低于参考组,P<0.05,重度溶血相比轻度溶血的静脉血样检测样本中电解质K、Cl、Ca更高,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轻度溶血、重度溶血Na指标无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重度溶血静脉血样检测样本中心肌酶指标相比于轻度溶血更高,有对比意义(P<0.05),轻度溶血TBIL低于重度溶血,DBIL高于重度溶血,存在显著对比差异(P<0.05),轻度溶血、重度溶血TC、TG指标差异存在对比意义(P<0.05),轻度溶血、重度溶血LDL-C、HDL-C指标相差较大(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肌酶、血脂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障生化检验结果的检验准确性,需加强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做好标本采集,最大限度减少标本溶血情况。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 下载:399 浏览:4026

熊敏 曾果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12期

摘要:
探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同时进行应对措施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共计82例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采取早晨空腹采血8ml,将血液标本分别置入两支普通采血管内,两支血液分别为非溶血标本与溶血标本,将溶血标本作为参照组,非溶血标本为研究组,两组血液标本均进行生化指标检验,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发现,研究组标本的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CK)、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均低于参照组,而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血钾(K+)、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会影响检验指标的准确性,导致出现误诊等不良后果,在血液标本的检验中应采用相应措施降低溶血现象的发生。

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的影响研究 下载:355 浏览:3908

霍小巧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收集的86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健康人随机分为溶血组与未溶血组,应用常规法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验两组标本的肌酐、钙、尿素氮、葡萄糖等,分析两组的比对结果。结果:通过对比,发现溶血组和未溶血组的肌酐、钙、甘油三酯、尿素氮无明显差异(P>0.05);溶血组的葡萄糖、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肌酸激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数值明显高于未溶血组(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有着很大影响,在检验过程中注意避免可能出现的标本溶血现象,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 下载:325 浏览:4241

孟红芬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探讨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的1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实验样本,每名体检者抽取血液样本4mL,每2mL装入1个试管,其中经过振荡发生溶血的为溶血组,未经振荡溶血的为未溶血组,两组均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对比两组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的不同。结果:试验组TP、CK、ALT、AST、TC较对照组高,其TBIL、DBIL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明显,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直接影响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导致误诊或漏诊,且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临床进行生化检验时需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溶血现象,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对ABO溶血新生儿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下载:236 浏览:2664

石培琴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对ABO溶血新生儿的临床有效性情况。方法:采用本院2017年2月-2019年9月接收的ABO溶血新生儿共计36例进行研究,按照抛硬币法将ABO溶血新生儿划分成对照组(18例)和研究组(18例)。对照组ABO溶血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治疗,研究组ABO溶血新生儿使用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归纳总结两组ABO溶血新生儿临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ABO溶血新生儿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干预相关时间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ABO溶血新生儿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方式,可以改善ABO溶血新生儿的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值得临床借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