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语音交互灯具设计 下载:34 浏览:406

王宇 陈骏 《设计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设计出适合物联网环境的智能语音交互灯具,为用户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智能语音产品。以用户体验为基础,将"智能化"的概念引入灯具设计中,应用Arduino及传感器进行研发,探讨灯具交互设计所关注的内容、形式、行为三部分内容。得出物联网环境下智能语音交互灯具的设计方案,提出在不同使用场景下交互设计的新思路。智能语音交互灯具设计通过语音交互技术的引入给物联网环境下的产品设计带来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小麦蚕豆间作改善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与减轻蚕豆枯萎病的作用 下载:86 浏览:524

王宇蕴1 任家兵1 张莹1 郑毅1,2 汤利1,3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和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BIOLOG技术,通过比较单作和单作蚕豆根际土壤可培养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Mc Intosh均匀度指数(U)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真菌数量比、尖孢镰刀菌和拮抗菌的基因拷贝数等指标,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对接种蚕豆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对蚕豆枯萎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蚕豆相比,间作蚕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86.9%和23.4%,差异显著;小麦蚕豆间作能够显著提高蚕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总量,且微生物总量提升主要来源于细菌,其贡献率为83.72%,促进了蚕豆根际土壤向细菌型土壤转化;小麦蚕豆间作还能够提高蚕豆根际土壤微生物Shannon和Mc Intosh指数,有效降低Simpson指数,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单作蚕豆相比,小麦蚕豆间作蚕豆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降低了32.46%、基因拷贝数降低了17.52%,短短芽孢杆菌的基因拷贝数增加了86.06%,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真菌数量的比值降低了46.6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小麦蚕豆间作能显著提高蚕豆根际微生物总量,增加细菌在微生物总量增加中的贡献,提高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一度,降低尖孢镰刀菌数量及其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减少尖孢镰刀菌基因拷贝数,增加短短芽孢杆菌基因拷贝数是小麦蚕豆间作减轻蚕豆枯萎病的重要机制。

考虑谈判力因素的PPP项目控制权配置研究 下载:43 浏览:355

孙慧1 贾书华1 王宇宁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为了探讨在不同谈判力格局下,PPP项目该如何通过控制权调整来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在F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谈判力这个因素可以解决此问题。分析了引入谈判力因素的必要性,在F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谈判力因素的模型,并通过数据模拟得到了最优控制权配置与谈判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项目为纯公共性质时,控制权为0/1配置,随着项目公共性的减弱,控制权应该在公私双方之间连续配置;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项目的控制权总是应该向谈判力稍弱的一方倾斜,以此形成投资激励实现项目的效率最大化。

柠檬金耳羹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下载:73 浏览:394

赖路 李燮昕 王宇 罗昊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11期

摘要:
文章主要研究柠檬金耳羹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及货架期。基于数学建模的思想,以柠檬和金耳为研究对象,在5、23、33℃的贮藏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感官、理化、微生物检测,以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总数作为卫生指标,pH作为理化指标,感官评分、色差分析作为感官指标;运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Arrhenius方程,建立柠檬金耳羹的货架期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柠檬抗氧化和抑菌成分对微生物生长繁殖有一定抑制效果。采用模糊权重法对柠檬金耳羹货架期间的多项品质指标不同的加权系数进行综合评定,品质综合评价的加权关联度=感官评分×0.25+p H×0.25+大肠菌群×0.25+菌落总数×0.25。该模型的建立能够有效地预测该类产品的货架期。

蛋白质与笃斯越桔花色苷结合提高其稳定性研究 下载:76 浏览:454

王丹1 于情情1,2 马越1 王宇滨1 张敏3 赵煜炜3 赵晓燕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9期

摘要:
为揭示笃斯越桔花色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及提高其稳定性效果,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及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笃斯越桔花色苷与BSA的结合情况、花色苷结构对结合作用的影响及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BSA结合后笃斯越桔花色苷吸光值增加,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光谱有红移现象,且液相吸收峰下降,证明花色苷与BSA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液相单峰面积变化情况及单体结果揭示矢车菊-3-芸香糖苷与BSA的结合强度大于芍药-3-葡萄糖苷大于矢车菊-3-葡萄糖苷。与BSA结合后提高了花色苷的稳定性,提高稳定性的程度与结合强度成正比。

植入式神经微电极 下载:83 浏览:430

杨丹1 刘妍1 钟正祥1 田宫伟1 樊文倩2 王宇3 齐殿鹏1 《新材料》 2020年2期

摘要:
神经电极是实现人体和外部机器间信息融合的关键界面器件,是脑科学、生物电子医疗等前沿领域的技术核心。早期出现的神经电极以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为主,这两类材料具备优越的导电性能,但其硬度远高于生物组织(相差四个数量级以上),生物兼容性差,易引起生物组织的排异反应,导致电极失效,并且在植入和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对生物组织造成损害。近年来,人们尝试利用导电聚合物、水凝胶以及碳纳米管等柔性材料替代早期的金属、半导体等刚性材料,实现柔性生物电极的制备,以解决电极与生物组织间模量不匹配的问题。从而开发出低阻抗的电极-组织界面,最小化电极植入过程中对生物组织的创伤,保证植入电极长期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其导电性,这对于精准的神经电刺激以及高质量记录神经电生理信号来说都至关重要。目前研究的神经电极多以柔性植入式为主,它将新兴材料、微加工技术与神经工程相融合,显示出优于其他神经电极的特性,在疼痛抑制、脑机接口、人体假肢等方面获得多项成果,在临床应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归纳了植入式神经微电极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刚性神经微电极、神经电极柔性化、可拉伸柔性神经电极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分析了刚性植入式神经电极存在的问题,并引出基于新型材料的柔性植入式神经电极,提出优化方案的同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制备性能优异且稳定的植入式神经电极提供参考。

互联网地理信息监管方法设计 下载:96 浏览:528

卢清超1 王宇沁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由于地理信息传输使用互联网这一方式成为普遍现象,测绘管理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方向转变,探索互联网地理信息监管方法、设计的有效监管思路是测绘管理工作者当前的主要任务。分析互联网地理信息监控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提出通过爬虫技术搜集互联网地理信息,存储后及时进行研判,查找"问题地理信息",以工作报告方式发布,实现互联网地理信息监管。论文设计的监管方法是从地理信息元素的字符、图片特征出发,抓取互联网站发布的地理信息,解决互联网地理信息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能有效提高测绘管理的效率,提升测绘管理部门的行政能力和行政效能。

川西南部盐井沟构造断层封堵性 下载:66 浏览:465

曾琪 李荣容 王旭丽 马华灵 王宇峰 刘柏 《天然气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四川盆地西南部盐井沟构造须家河组经历多轮油气勘探仍无太大突破,该区构造形态和规模受断层控制,断层既可以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也可以阻挡油气散失,断层封堵性对研究该区圈闭有效性、保存条件及油气运聚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该区断层封堵性,以对构造起主要控制作用的Y1、Y3号两条断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断层发育特征、断层活动期次、断层侧向封堵性、断层垂向封堵性等,研究结果表明:①Y1号断层纵横向封堵性较好;②Y3号断层两侧砂岩对接较多,侧向封堵性较差,不利于该断层下盘油气聚集和保存。结论认为,该区保存条件较好的是盐井沟构造主体及Y1号断层下盘,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该认识与J1、J2井地层水资料分析结果一致。

同轴电缆电容感测式水位传感器设计 下载:388 浏览:430

薛瑄1 王宇1 王东1 张红娟2 高妍2 靳宝全1 《传感器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针对传统水位传感器在恶劣水质条件下存在可靠性不高、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同轴电缆电容式水位测量方法,以特殊构造同轴电缆作为传感敏感元件,研究其将水位转为电容参数的传感机理,采用PCAP01电容数字转换方案,运用拟合与水位标定算法,设计了同轴电缆电容感测式水位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0.1~1 m水位范围内的测量精度可达0.01 m,稳定性良好,可应用于恶劣水质环境下的水位测量。

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的环境与经济绩效评估 下载:58 浏览:435

王宇 王勇 俞海 赵子君 李海英 张燕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采用断点回归方法,基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 5、PM10浓度变化和工业企业利润,定量研究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工作的环境与经济绩效。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强化监督工作总体上对本地区30天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2)强化监督工作的开展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不同省(市)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差异大,影响效果不显著;(3)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合计,强化监督工作对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影响不显著,且随时间变化正效应逐步显现。

各省份财政污染防治支出的统计性特征研究 下载:61 浏览:398

刘智超 杨姝影 王宇 文秋霞 夏扬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3期

摘要:
整体看来,财政节能环保支出总体上升,增速逐年下降,未明显向污染防治倾斜。分区域看,全国除港澳台以外31个省区市财政节能环保支出省际差异显著,稳定性不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化严重,相对地方财政支出增长不稳定。因此,建议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的财政节能环保支出科目名称要统一规范,公开数据应全面、完整,防止在对地方政府节能环保投入情况进行评估时出现概念混淆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同时为贯彻落实相关要求,强化公众监督,建议定期对31个省区市政府节能环保投入情况进行评估,对未实现"两个确保、一个力争"的省份进行排名,并将全部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

含N和羧酸混合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24 浏览:269

李玉玲 李靖靖 王宇飞 王岚 李晓静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4期

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化合物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而成的具有网格结构的晶态材料。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孔道的可调节性,使其在气体的吸附和分离、离子识别、催化、磁性和生物医学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单介绍了近十年来含N和羧酸混合配体构筑的MOFs化合物在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以期广大科研工作者能对MOFs材料在合成设计和性能研究方面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研究发现,在MOFs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中使用含氮配体和芳香羧酸的混合配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可以得到更多结构多样化和性能优良的MOFs材料。

智能电网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量化分析 下载:44 浏览:286

王宇坤 林其友 《电气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目前的配电网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存在多样化和不完善的情况,各地的执行标准和要求也不一样,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对某城区智能电网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鱼骨图分析法,从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安全高效的输变电、灵活可靠的配电、多样互动的用电、智慧能源与能源互联网、全面贯通的通信网络、高效互动的调度及控制体系、集成共享的信息平台以及全面覆盖的技术保障体系九大领域出发,构建智能电网规划指标体系,为综合能源服务的智能电网提供理论依据。实践证明,研究既有规划的电网建设成效与对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形成细化到领域、量化到指标的对比原则,对构建城区智能电网规划指标体系切实有效,同时也可为该城区未来电网的发展提供指导。

基于PWA模型的安全诊断方法在CSTR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472

王宇红 杨璞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仿射(PWA)模型的安全诊断方法。该方法需要先建立石化系统的PWA模型,该类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石化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和混杂特性;再采用基于可达性分析的形式验证算法,求取系统状态所有可能的运行轨迹,对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发生危险进行预判,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该方法应用到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系统中,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互联网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替代性研究 下载:79 浏览:500

王宇光 杨豪中 《中国建筑》 2019年7期

摘要:
从承载空间活动的角度看,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了"可替代性"影响。该文从统一性、对立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四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中可替代性活动的关系。并对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行、休闲娱乐、健身、商业、认知、交流等六大类活动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的可替代强弱性,并提出了网络社会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参考意见。

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前景 下载:44 浏览:488

王宇 《人工智能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这些年,科学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人工智能越来越丰富,它推进了社会、城市、人类生活的进步。所谓智慧城市,即以科学技术为基础,是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新兴城市发展模式。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发展的领头羊,它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内蒙古阿荣旗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分布 下载:92 浏览:537

​平翠枝 罗方 张传玲 李晓东 王宇 《农业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内蒙古阿荣旗耕地质量。【方法】于2017年对阿荣旗12个乡(镇)以及农场和林场等耕地养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根据2017年阿荣旗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标准,全旗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51.14 g/kg,属于1级(高)水平;全氮含量为2.43 g/kg,属于2级(较高)水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44.01 mg/kg和255.29 mg/kg,均属于1级(高)水平。阿荣旗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各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在17.63%~37.76%,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1982—2006年相同点位的调查结果显示,耕层土壤(0~20 cm)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有效磷含量有所提高。【结论】通过本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为加强阿荣旗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改良利用土壤、科学施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ICC患者血浆ctDNA突变检测数字PCR平台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93 浏览:578

戴谦1 黄斐1 王宇鹏2 黄傲2 成剑文2 潘柏申1 郭玮1 周俭2 樊嘉2 杨欣荣 2王蓓丽1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建立KRAS G12D、TP53 C242S、IDH1 R132C突变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检测平台,并初步评估其检测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切除手术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22例,设计KRAS G12D、TP53 C242S、IDH1 R132C突变位点的引物及探针,建立dPCR突变检测平台。并采用不同浓度的自配标准品质粒验证该平台的准确性、精密度、空白限、功能灵敏度及线性范围。将外周血dPCR检测结果与外周血Oseq-ctDNA及组织Oseq-T靶向测序结果进行比较。ICC患者行切除术后,每6个月采集1次外周血并跟踪随访,评估该突变检测平台对ICC患者术后疗效监测的作用。结果 dPCR平台的准确性良好[3种突变(KRAS G12D、TP53 C242S和IDH1 R132C)3个丰度的检测结果与理论值的偏差均<±15%],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变异系数(CV)]均<20%,空白限为4拷贝,功能灵敏度为0.1%,且在0.1%~10.0%范围内线性良好。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DNA突变谱诊断I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9,敏感性为31.8%,特异性为100%;与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诊断ICC的AUC为0.841,敏感性为68.2%,特异性为100%。dPCR平台的检测结果与Oseq-ctDNA测序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92,P=0.007)。随访结果显示,有1例ICC患者术后18个月KRAS G12D突变升高,与影像学检查确认的复发时间一致。结论建立了检测KRAS G12D、TP53C242S、IDH1 R132C突变的dPCR平台,可用于ICC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估及术后动态监测。

SARS-CoV-2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检测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下载:85 浏览:510

赖媛媛1 王宇婷1 陈家倪1 齐军1 何振业2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2019年12月,武汉市首次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目前COVID-19已成全球蔓延趋势。COVID-19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及较高的病死率,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对其诊疗至关重要。但COVID-19患者的临床样本具有潜在致病性和高传染性,为降低实验室人员感染风险,文章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检测及生物安全防护相关措施作一综述。

普萘洛尔缓解单硝酸异山梨酯引起头痛的临床研究 下载:82 浏览:504

​敬怀志1 牟英2 王宇1 马庆阳1 饶友义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观察普萘洛尔缓解单硝酸异山梨酯引起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引起头痛的62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服用普萘洛尔,对照组服用维生素B1。评估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记分表、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和TCD改善率和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患者终止、脱落,均完成治疗。服用普萘洛尔的患者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同时在起效及痊愈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进行干预前两组受试者在头痛的VAS评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睡眠质量及TCD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干预后同一组受试者的VAS评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睡眠质量及TC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低血压、心力衰竭、畏寒、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结论普萘洛尔可以有效缓解单硝酸异山梨酯引起的头痛。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