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增值税中性原则与民事制度 下载:51 浏览:319

班天可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增值税中性原则的实现,离不开民事制度的协动。在交易中,当收款方拒绝开具发票时,为保障付款方的抵扣权并减轻其纳税成本,司法部门应当依据合同解释规则确认和保障付款方的发票开具请求权,并支持付款方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行使留置抗辩权。在增值税的税制税率发生变动时,原合同内容的履行,在增税型变动中会妨碍税负的有效转嫁,在减税型变动中会损害付款方的抵扣权。司法部门应当及时调整合同价格,确保有抵扣权的企业在经济上不承担税负。对情事变更的适用采取过于谨慎的态度,不利于结构性减税的税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3L留置针贴膜解决玻璃体切除术中雾气问题观察 下载:61 浏览:368

刘清洋 马萍萍 梁丽银 陈敏瑜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应用3L留置针贴膜解决玻璃体切除术中雾气问题。方法选取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应用常规眼部贴膜前,在鼻侧稍偏鼻下方应用剪开一半的3L留置针贴膜贴敷固定皮肤与孔巾,再按照常规方法贴眼部手术贴膜。术中观察非接触广角镜是否随患者呼吸而出现雾气现象。结果观察组30位患者手术过程中无1例出现非接触广角镜雾气现象,术毕鼻侧手术巾干燥,未被灌注液沾湿。对照组术中有10例出现术中非接触广角镜雾气现象,影响手术观察,检查贴膜见鼻侧松脱,出现帐篷样改变,并且出现鼻侧手术孔巾被灌注液沾湿。两组对比,雾气出现的几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利用柔软度更高的3L留置针贴膜,可以有效解决玻璃体切除术中雾气问题,增加手术效率,减少感染风险。

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程序衔接的法教义学分析 下载:18 浏览:215

谢小剑 《法学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监察法明确了监察调查终结后,移送检察院依据刑事诉讼法审查起诉的制度,由于"两法"强制措施、证据制度相差较大,造成了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程序街接中的诸多难题。从程序衔接的角度,对监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检察院无须再刑事立案,退回补充调查处于监察调查阶段但应保障律师辩护权,审查起诉时有权否定监察调查的事实和作存疑不起诉决定。从强制措施街接的角度,刑事诉讼法修改确立的留置效力相对延续理论较为合理,应当明确对被调查人的移送换押制度。从证据街接的角度,应当肯定监察调查收集证据的合法性判断以监察法为标准,威胁、引诱获取的言辞证据依据监察法予以排除,监察调查的案件也应当适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证据排除规则。

无针输液接头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54 浏览:385

任洋 龙丽华 代建荣 孟晓丽 潘慧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儿科患者一般具有较大的血管脆性,管径较细容易滑动,因此在静脉输液中穿刺困难较大。在很多儿科疾病治疗中均需要长期输液治疗,通过应用静脉留置针,使患儿血管得到保护,减轻了患儿痛苦,同时护理人员工作难度也大大降低。不过由于儿童血管条件有限,留置针后容易出现渗血情况,留置针肝素帽连接头皮针滑脱,也可能将患儿皮肤划伤。因此,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应用无针输液接头,可提高患儿输液成功率,减少输液中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确保患儿健康安全,改善护患关系。

脊髓损伤伴截瘫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下载:64 浏览:306

彭风兰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伴截瘫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CAUTI)的相关因素,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CAUTI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32例,同时选择脊髓损伤伴截瘫未发生尿路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昏迷程度、膀胱冲洗、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期间插尿管次数为尿路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为影响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尿路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针对我院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尿路感染独立风险因素,医护人员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减少或避免其发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对留置胃管期间舒适体验的质性研究 下载:65 浏览:374

王晓 张卫卫 马慧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留置胃管期间不良舒适体验的主要来源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普外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留置胃管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并进行资料分析,提炼和总结主题,并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提炼出的主题为:因胃管存在导致的心理不适28例,占87. 50%;由胃管导致的局部刺激症状32例,占100. 00%;难以正常进食导致的营养不良性乏力10例,占31. 25%;与护理措施有关的紧张、焦虑和不适感24例,占75. 0%;术后及留置胃管所致的躯体痛苦32例,占100. 00%;安全感缺失22例,占68. 7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患者对留置胃管期间舒适体验的质性研究能够提炼出影响患者舒适性体验的主题,同时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舒适感,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对留置胃管期间舒适体验的质性研究 下载:39 浏览:239

王晓 张卫卫 马慧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留置胃管期间不良舒适体验的主要来源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普外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留置胃管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并进行资料分析,提炼和总结主题,并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提炼出的主题为:因胃管存在导致的心理不适28例,占87. 50%;由胃管导致的局部刺激症状32例,占100. 00%;难以正常进食导致的营养不良性乏力10例,占31. 25%;与护理措施有关的紧张、焦虑和不适感24例,占75. 0%;术后及留置胃管所致的躯体痛苦32例,占100. 00%;安全感缺失22例,占68. 7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瘫患者对留置胃管期间舒适体验的质性研究能够提炼出影响患者舒适性体验的主题,同时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舒适感,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 下载:14 浏览:353

虞露艳1 应燕2 王秋月3 陈朔晖4 徐红贞4 诸纪华4 胡雁5 2019年8期

摘要:
将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方法检索静脉输液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循证资源。通过文献质量评价,纳入2篇指南和1篇系统评价作为证据资源的参考文献。总结12条证据,通过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进行评价,产生7条最佳证据,并转化为4条临床审查指标。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进行证据的临床应用,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记录收集数据。以护士每条审查指标执行率、静脉炎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及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评价证据应用的效果。结果基线审查中外周静脉敷料出现潮湿、松脱和(或)明显污染时护士应更换敷料等3条依从性差的执行项目,在证据应用后执行率显著提高(P<0.001)。证据应用后禁食和非禁食患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据应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的护理行为,延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提高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下载:75 浏览:455

黄晓艳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5例留置胃管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管插管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管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管理后两组患者胃管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管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管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管理前高,且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较好,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下载:33 浏览:191

黄晓艳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5例留置胃管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管插管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管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管理后两组患者胃管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管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管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管理前高,且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预防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较好,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健康教育在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23 浏览:720

徐晶 吴梦玮 曹美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时间段行留置针静脉输液的94例患儿,将其采用抽签方式按照1:1比例分成2组实施研究,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5例(10.64%)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6例出现并发症(34.04%),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行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儿,强化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不良因素到患儿造成的伤害。

微信群联合电话随访在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65 浏览:3541

蒙俏琦 司玉倩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微信群联合电话随访在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本院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双J管后带管出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如电话随访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微信群联合电话随访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对疾病主观认知程度,比较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得分变化,比较两组干预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避免憋尿、主动每日饮水量>2500 ml、注意适当运动以及主动观察尿液颜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尿、腰痛、尿路感染及导管移位或脱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留置双J管带管出院患者,行微信群联合电话随访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主观认知度与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在提高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有效率中的研究 下载:162 浏览:1709

徐洁君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2期

摘要:
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对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有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 6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采患者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进行干预,通过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置管成功率、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后,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有效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有效率,延长了留置针使用周期的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FOCUS-PDCA活动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穿刺率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514

赵立彩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评估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穿刺率中运用焦点管理循环(FOCUS-PDCA)活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儿科开展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分别80例,将其定时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增加FOCUS-PDCA活动,评价组间静脉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家属满意度。结果:(1)护理后,静脉留置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2)护理后,统计非计划拔管率,即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3)利用自制量表,在护理后对比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观察组穿刺护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管道护理、应急事件解决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依据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家属满意度实施评估,观察组护理操作技能、控制输液风险、提升患儿及家属维护穿刺依从性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穿刺率,FOCUS-PDCA活动的应用,既能延长静脉留置时间,减少非计划拔管率,还能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与家属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效果 下载:12 浏览:175

​李星 查蓓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以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入组病人共70例,分组方法为抽签,平均分为两组(对比组和试验组),每组病人数量为35,对比组采用胃管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使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通过检验临床指标(营养指标、恢复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病人的营养指标、恢复指标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进行两组间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病人营养指标、恢复指标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针对对比组以及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眠时留置导尿联合清洁间歇导尿对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影响 下载:95 浏览:979

柏萍1 胡艳2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眠时留置导尿联合清洁间歇导尿对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共计60例,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2小组,对照组(30例)采用清洁间歇导尿治疗,试验组(30例)则采用眠时留置导尿联合清洁间歇导尿,对2组尿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同时对比2组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膀胱安全容量、膀胱顺应性均高,逼尿肌露尿点压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为20%,试验组为23.33%,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眠时留置导尿联合清洁间歇导尿有助于保护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的膀胱功能,且不会增加感染风险,值得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失禁中的效果及对留置尿管时间的影响 下载:109 浏览:1100

周月 《肿瘤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及对留置尿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间,本院收治前列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设计对照研究,以抽签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2组,50例/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尿失禁护理效果、尿失禁持续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得分。结果 尿失禁护理效果中,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尿失禁持续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生活质量中,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满意度中,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负性情绪中,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得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缩短尿管留置时间,促进康复,还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39 浏览:1548

吴丽红 刘丽琴 《肿瘤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5-2023.4月,1年内术后留置尿管的76例宫颈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38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残余尿量、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更佳,可显著减少尿液残留,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有较高应用价值。

PICC置管和静脉留置针在晚期消化道肿瘤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并发症分析 下载:230 浏览:2317

黄丹 游梅 胡文丽 王芳 郑永红 《肿瘤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 比较PICC置管和静脉留置针两种输液,在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并发症。 方法 PICC组:通过PICC置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338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为PICC组。静脉留置针组:410例拒绝置管,选择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为静脉留置针组。 结果 PICC组患者发生疼痛、产生静脉炎、导管阻塞、液体外渗情况,较静脉留置针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PICC置管会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困难、导管移位,静脉留置针无这类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对需要静脉长期营养支持患者进行PICC置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其优点和缺点,并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工作。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问题和对策 下载:236 浏览:2441

蒋学佳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时段内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新生儿共140例,以抽签法纳入A组和B组,各70例。A组使用常规护理,B组使用预见性护理,比较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5.71%,B组为95.71%,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B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72%,A组为17.14%,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静脉留置针新生儿,预见性护理行为可在有效把控护理潜在风险事件的同时,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降低或预防不良事件,可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